登陆注册
13437300000001

第1章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并序)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撰

详夫性海虚凝。迥架名言之表。寂门圆应。潜该相用之源故由常湛妙因。作涛浪之渊府。缘生幻果。依涅槃之起灭。出入冥会。动静相和。理不乖事。不转性而成物。事不乖理。不坏物而归性。是则性非自性。多门所以立焉。物非他物。一相所以存焉。乃知含孕太虚而不增其量。隐秘纤芥而不减其形者。寔唯法界无差别之缘起乎。将以智求。即乖其实。欲以情测。即失其真。如来示灭。兹道陵替。后之学者。或守权乖实矣。有坚慧菩萨。杰出中天。位登证实。声高五印。思欲光扬万行。匡赞一乘。罄己所知。略示群品。其为论也。理超谓迹。以菩提心涅槃界为因果之胜地。清净土功德山为缘性之本辙。善苗擢叶即返流以契本。白法开华。自还源而造极。亘烦恼海不思议而一味。满众生界岂断常而万殊。若虚空在云。无以蔽其寥廓。如摩尼处垢。不足染其清明。文略义玄。喻近意远。开夷路也。平等朗然而不变。则勇进者乘真而直入。辨实相也。缘起纷然而不作。则羸退者知迷而率服。岂烦众异妄见之蹐剥而重娆其心哉。作者之致。庶几于颜子矣。然大乘。即简异小甄别所宗。法界无差别。简实异权。标其玄奥。论即解释精微。一卷言无二轴。余义下当别辨。

将释此论。略作十门。一教起所因。二明藏所摄。三显教分齐。四教所被机。五能诠教体。六所诠宗趣。七释论题目。八造论缘起。九传译由致。十随文解释。

初教起所因者。先通。后别。通者。如瑜伽六十四云。欲造论者。要具六因。一欲令法义当广流布故。二欲令种种信解有情。由此因缘。随一当能入正法故。三为令失没种种义门重开显故。四为欲显略摄广散义故。五为欲显甚深义故。六欲以种种美妙言词。庄严法义生净信故。今别辨此论。略有十因。一为助佛扬化。光辉佛日。令法久住。报佛恩故。二为末世钝根。于佛深经不能开悟。方便解释令法解故。三为外道辈讪谤佛法。引导令彼起净信故。四诸部小乘不信大者。巧示大乘令信受故。五于大乘中守权教者。解释深旨。令彼舍权归此实故。六略摄如来广大甚深玄奥之义令易入故。七为显真实大菩提心。是佛根本要妙所依。令彼含识起行求故。八解释经中众生心内如来藏法。令彼决定信有此故。九为释经中永无二乘。唯有一乘为究竟故。十为显佛果法身。与诸众生如来藏法。一性无二因果平等唯一味故。

第二藏所摄者有二。先约三藏。谓一契经藏。二调伏藏。三对法藏。于此三中。对法藏摄。二约二藏。一菩萨藏。二声闻藏。于此二中。菩萨藏摄。以所依经及所释义。皆悉非是二乘法故。

第三显教分齐者有二门。一叙诸说。谓戒贤。智光各立三教等。并如华严疏中说。二述现宗。谓现今东流一代圣教。通大小乘及诸权实。总有四宗。一随相法执宗。谓阿含等经。婆沙等论二真空无相宗。谓般若等经。中百等论。三唯识法相宗。谓深密等经。瑜伽等论。四如来藏缘起宗。谓楞伽密严等经。起信宝性等论释此四宗。略举四义。一约乘者。初唯小乘。次二具三乘。谓此二乘宗。同许定性二乘不成佛。后唯一乘。以此宗许入寂二乘亦成佛故。智光三教。及梁论第八。并同此说。二约识者。初二唯说六识。后二具说八识。于中初说六识有。后说六识空。后二中。初说八识唯是生灭。后说八识通如来藏。具生灭不生不灭。三约法者。初唯说有。二唯说空。三说亦空亦有。谓此宗许遍计所执空。依他圆成有。四说非空非有。谓此宗许如来藏随缘成阿赖耶识。即理彻于事也。许依他缘起无性同如。即事彻于理也。以理事交彻。空有俱融。双离二边故云也。此四约法。就多分说。四约人者。初是小乘诸师达磨多罗等所立。二是龙猛圣天等所立。三是无著世亲等所立。四是马鸣坚慧等所立。余随宗义别。并准可知。此论正当第四宗摄。

第四教所被机者。于上四宗中。初小乘宗。一切众生皆非此为。以彼宗中总无人向大菩提故。次依第二第三宗。于一切众生内。半为半不为。谓五种性中。菩萨种性及不定性。是此所为。余三定性。即非此为。以各无因故。第四宗中。明一切众生皆此所为。以悉有佛性并当成佛。涅槃经中。除草木等无心。为非佛性。凡诸有心。悉有佛性。佛性论中。言一分无性为不了义。宝性论等。为谤大乘因。依无量时故。说无佛性。非谓究竟无清净性。楞伽五性中。无种性人亦当得佛。以如来不舍诸众生故。如此等文。广如别说。定性二乘入涅槃后。要皆当得发菩提心。法华第三。生灭度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是故唯以佛乘而得灭等。法华论。决定声闻根未熟故。菩萨授记方便令发心等。又云。彼以诸禅三昧为涅槃。本无实涅槃。入楞伽。三昧酒所醉等。乃至云。酒消然后觉。得佛无上身。密严第一颂云。涅槃若灭坏。众生有终尽。众生若有终。是亦有初际。应有非生法。而始作众生。解云。此亦是圣教。亦是正理。若入寂二乘灰断永灭。则是众生作非众生。若令众生作非众生。则应有非众生而始作众生。唯识论中。说有漏生于无漏。则难勿无漏法还生有漏。今亦例同。既众生入灭同非众生。勿非众生法而还作众生。况复此是圣言。彼非佛说。又胜鬘经。无上依经。佛性论。宝性论。皆同说三界外。声闻缘觉及大力菩萨。受三种变易身。又智论九十三。引法华第三释云。有妙净土。出过三界。阿罗汉当生其中。是故定知入灭二乘。灭粗分段名入涅槃。实有变易在净土中。受佛教化行菩萨道。若不尔者。未回心时既无变易。回心已去。即是渐悟菩萨。不名二乘。故知于三界外所受变易。小乘以为涅槃。大乘深说。实是变易。本无涅槃。胜鬘云。声闻缘觉。实无涅槃。唯如来有涅槃故。此论下云。应知唯有一乘道。若不尔者。异此应有余涅槃故。同一法界。岂有下劣涅槃。胜妙涅槃耶。以此当知二乘之人既无涅槃。无不皆当得菩提故。一切众生皆是所为也。余义如别说。

第五能诠教体者有五门。一随事门。二遍通门。三归识门。四同性门。五无碍门。初中有四句。一或唯以名句文为性。谓以音声但是所依。非正体故。唯识论云。若名等不异声者。法词无碍。境应无别。二或唯以音声为性。谓名句等依声屈曲。假立无体故。杂集论云。成所引声。谓诸圣说。无性摄论第一云。依弘誓愿。立菩提声。三或具二为性。谓以耳意两识。缘声处法处二境。方得闻解故。净名经云。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又十地论云。说者以二事说。听者以二事闻。谓音声名字等。四或俱非声名以为其性。谓二事即空故。文字性离故。净名经云。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十地论中。文字犹如彩画虚空。音声犹如空中风相。俱无所得。如是说法。即是不说说也。此四句中。别取前三。通于小乘。具此四句。唯在大乘。又此四句合为一教。以无异法故。有无无碍故。二遍通门者。谓色等六境。及余一切法。皆可轨生物解。悉为教体。或默然等。如净名经及楞伽等说。可准知之。三归识门者。谓前声等一切教法。皆悉各是识所现故。是故就实。无不唯识。谓说者识中名言种子生起现行。成言说事。为增上缘。令闻者识上文义相现。方为教法。摄论十一识中言说识经云。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起信论云。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并准可知。四同性门者。谓则前门能变境识。当相从缘。即无自性。无不皆是一真如性。起信论云。唯依心现。本不离真如。又云。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准之。五无碍门者。于前四门。心境理事。混融无碍。同一缘起。存亡自在。不相障碍。以为教体。以前四门所引圣教。皆不相违故。义不相离故。法体无二故。思准之。

第六所诠宗趣者。于中先宗后趣。宗中寻名。即以法界无差别义以为宗。分别此义。略作二门。一定其义。二辨开合。初中有三门。一约染净门。二约权实门。三约理事门。初中。若就染门。随流生死。违真性故。名差别法界。下文引不增不减经云。即是法身为本际。无边烦恼藏所缠。从无始来。生死趣中。生灭流转。说名众生界等。又下文与烦恼俱。名空如来藏。显成惑染差别法界。二约净门。反流出缠顺真性故。名无差别法界。起信论云。若人修行一切善法。自然归顺真如法故。此则万行契真。冥同一味。起信又云。始觉即同本觉。是故名为无差别法界。今此论正辨此义。故以为宗。二权实门者。就净法中。若约三乘权教所辨。许定性二乘不向大故。是则三乘因果差别。亦名差别法界。若约一乘实教所说。一切二乘无不皆得大菩提故。是则名为无差别法界。此论正显此义。故以为宗。依此二义。涅槃经第十云。迦叶菩萨云。我今始知差别无差别义。差别者。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如来佛性犹如醍醐。无差别者。声闻独觉于未来世悉是其常。譬如众流皆归于海。是故此论但明彼经无差别法界也。三约理事门者。就此一乘法界之中。若约随事行果缘起相异。及理事非一。故名差别法界。今此论正明此义。故以为宗。二明开合者。先开法界。后合无差别。前中亦二。一法。二界。法谓依生圣法也。界谓本有真性也。法亦二义。一因位行法。二果位德法也。界亦二义。一因位名如来藏。二果位名法身。二合显无差别者。亦有四义。一约界。谓如来藏与法身无二无别。以无异性故。二约法。谓因位行法与果位德法无二无别。以转因成果无异法故。三约法界。谓修生本有亦无差别。以法身随缘同彼法故。修生无性即法身故。因位法界。当知亦尔。四约圆融。谓总前四义。令二法界无碍缘起因果混同。通为自在法界无差别义也。二趣者。显说此法。为令众生于此信受。生解起行。证契成果。称真法界。起无思大用。横遍十方。竖该三际。无断无绝。是其意也。

第七释论题目者。大乘。简别其宗。法界。辨定其义。无差别。显其意趣。论者。剖柝所诠。谓释大乘中法界无差别义。故以为名。又大者。当体为目。包含为义。乘者。就喻为名。运载为功。体用合举。故云大乘。大有三义。一体大。谓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相大。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三用大。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此依起信论。又有七义。如庄严论等。乘亦三义。一理性为所乘。妙智为能乘。佛果为乘至处。此依佛性论也。二以无分别为所乘。万行为能乘。亦佛果为所至。三以理智万行俱是所乘。菩萨假者以为能乘。佛位人法为乘所至。故摄论云。乘大性故。名为大乘。亦大亦乘名大乘。此通依主持业二释可知。法有三义。一持义。谓自性不改故。二轨义。谓轨范生解故。三对意义。是意识所知故。界亦三义。一因义是界义。谓依生圣法故。摄论云。法界者谓是一切净法因故。中边论意。亦同此说。三性义是界义。谓法之实性。起信论云。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又云。法性真如海。故云也。三分齐义是界义。谓诸法分齐各不相杂。故名为界。前二皆法之界故。名为法界。后一法即界故。名为法界也。无差别者亦有三义。一约位。谓凡夫染位。菩萨染净。诸佛极净。三位虽殊。法界之性实无差别。二约法。谓十种无差别。如下文说。三约行。谓因唯一乘。果唯一味。是故因果法界各无差别。论者。剖析深义。解释佛经。令其妙理指掌现前。简异本经。故称为论。即是集义论也。

第八造论缘起者。坚慧菩萨者。梵名娑啰末底。娑啰。此云坚固。末底云慧。菩萨者。具云菩提萨埵。诸论通释。有其三义。一从境为名。以此二法是所缘境故。如骨观等。菩提云觉。即所求佛果。萨埵名有情。即所度众生。以智悲内起。是以外缘二境。一云。菩提是所求佛果。萨埵是能求行者。谓求菩提之萨埵。即境智和合目。一云。菩提同前。萨埵云勇猛。谓有志有能。于大菩提勇猛求故。谓此论主。有称理求佛坚固正慧。故以为名。三藏云。西域相传。此是地上菩萨。于佛灭后七百年时。出中天竺大刹利种。聪睿逸群。备穷俗典。出家学道。慧解逾明。大小乘教。无不综练。但以行菩萨行。留意大乘。以已所游平等法界。传示众生。方为究竟广大饶益。是故造究竟一乘宝性论。及法界无差别论等。皆于大乘舍权归实。显实究竟之说矣。

第九翻译由致者。有于阗国三藏法师提云般若。此云天慧。其人慧悟超伦。备穷三藏。在于本国。独步一人。后为观化上京。遂赍梵本百有余部。于垂拱年内届至神都。有敕慰喻。入内供养。安置魏国东寺。令共大德十人翻译经论。仍令先译华严。余以不敏。猥蒙征召。既预翻译。得观宝聚。遂翻得华严不思议境界分。华严修慈分。大乘智炬陀罗尼经。诸佛集会陀罗尼经。已上各一卷成。造像功德经二卷。法界无差别论一卷。沙门慧智等译语。沙门法华笔授。沙门复礼缀文。沙门圆测慧端弘景等证义。其余经论。并未及译。三藏遂便迁化。瘗于龙门。与日照三藏同处。敕甚优礼。道俗钦慕。如丧考妣焉。

同类推荐
  • 佛说十号经

    佛说十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藏经

    佛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上清三元玉检三元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楼子

    金楼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乳光佛经

    佛说乳光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春秋公羊传

    春秋公羊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昨夜风云

    昨夜风云

    昨夜风云,若日我换天下曲,只等有心人,我愿天下安康。
  • 民间烧尸怪谈

    民间烧尸怪谈

    爷爷说我是在鬼门关捡回来的,断我要和死人打一辈子交道。后来我进入火葬场,成为一名职业烧尸人。入行这些年,我经历过各种离奇诡异的案件,这些生人勿进的恐怖诡事,我都记录在一本从来不敢公开的笔记里。请记住:阴间离你有多远,就离我有多近。一个鬼门关的烧尸人,一本恐怖灵异笔记,一段生人勿进的诡事,尽在《民间烧尸怪谈》。
  • 腹黑世子娘子还要吗

    腹黑世子娘子还要吗

    她是穆府嫡女,却过着娘不爱爹不疼的坐活,外界传她一无相貌,二无才能,就连庶妹也敢欺负到头上。这一次重生,她要打击那些曾经欺负过她的人,什么姨娘庶妹未婚夫,通通去死!不过,好像……他又是谁??某天,腹黑男温柔的笑着,说“娘子,可还饿”??某女:“饿你妹啊!还有,谁是你娘子”??某小肉包包:“娘亲,饿,我饿了!喝喝”。?某女:“……”,好啊,收拾了一大帮贱女渣男,没想到还是遇到了克星,还是两个!
  •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读者精品(心灵倾诉)

    如今已是午夜人静,望望窗外,天上只有孤清一弯新月,地上白茫茫满铺的都是雪,炉中残火已熄只剩了灰烬,屋里又冷静又阴森;这世界呵!是我肠断心碎的世界;这时候呵!是我低泣哀号的时候。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心灵倾诉的故事。
  • 穿越异界玩召唤

    穿越异界玩召唤

    你说低阶战兽是垃圾,信不信我分分钟让它吊打神兽!一珠在手,天下我有,系统傍身,我可称神!宝珠在手,改造战兽,系统在手,升级无忧!这是召唤师的世界,却因为主角的到来惊起波澜!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 仙清万古

    仙清万古

    神帝看了眼天门上的龙凤图案,无奈的摇头一步一步朝神界走去,在天门打开的那瞬间,他看到了未来的一角。“只要你好!我已经没有什么不甘了!哈哈哈……长生又能如何!”随之一声仰天长啸,神帝也化成的点点星光消失在混沌中。
  • 羽翼之灵之封她为后

    羽翼之灵之封她为后

    他拥有绝美的容颜!埋藏在银白色长袍里!他拥有一头蓝如瀑布的发丝!倾泄于漂亮的翅膀间!他的背后舒展着雪白色的翅膀!他的额头是王专有的月亮标志!他赐予她天使羽翼之灵,让她成为他的天后!重建他的国度!校园里的纯纯爱恋,洋溢着青春和烂漫,如同清风吹过,抚起湖面的一纹纹涟漪,夹着淡淡的清香,飘渺而引人回味。故事中,点缀一点童话的梦幻与清纯,兼杂一丝柔柔的忧伤。一场正义与邪恶,黑暗与光明的战斗,最终留下的是谁?离开的又是谁?
  • 千古姻缘:纨绔千金

    千古姻缘:纨绔千金

    她,桀骜不驯,看似最有义气,实则最是无情,吃、喝、赌样样精通,唯独不碰余下的那一字,不是不能,不是不敢,而是感情太毒,她不敢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