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1300000006

第6章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一谓有众生遇善知识。开示上说本觉真心。宿世曾闻今得解悟(若宿生未闻。今闻必不信。或信而不解。虽人人等有佛性。今现有不信不悟者。是此类也)四大非我。五蕴皆空。信自真如及三宝德(信自心本不虚妄本。不变异故曰真如。故论云。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别境界。又云。信心有四种。一信根。本乐念真如。二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四信僧。能修正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悟前一翻前二成此第一重也)二发悲智愿誓证菩提(发悲心者欲度众生。发智心者欲了达一切法。发愿心者欲修万行以资悲智)三随分修习施戒忍进。及止观等增长信根(论云。修行有五。能成此信。止观合为一行。故六度唯成五也)四大菩提心从此显发(以上三心开发。论云。信成就发心者有三种。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者深心。乐集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五以知法性无悭等心(等者贪欲嗔恚懈怠散乱愚痴)六随顺修行六波罗蜜定慧力用(初修名止观。成就名定慧)我法双亡(初发心时。已约教理观二执空。今即定慧力观自觉空也)无自无他(证我空五)常空常幻(证法空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故常空常幻也)七于色自在一切融通。(迷时不知从自心变。故不自在。今因二空智达之故融通也)八于心自在无所不照(既不见心外别有境界。境界唯心。故自在也)九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离微细念心即常住。直觉于迷源。名究竟觉(从初发心即修无念。至此方得成就。成就故即入佛位也)十心既无念。则无别始觉之殊。本来平等同一觉故。冥于根本真净心源。应用尘沙。尽未来际常住法界。感而即通。名大觉尊。佛无异佛是本佛。无别新成故。普见一切众生皆同成等正觉。故迷与悟各有十重顺逆相翻。行相甚显。此之第一对前一二。此十合前第一。余八皆从后逆次翻破前八。一中悟前第一本觉。翻前第二不觉。前以不觉乖于本觉。真妄相违故开为两重。今以悟即冥符。冥符相顺无别始悟。故合之为一。又若据逆顺之次。此一合翻前十。今以顿悟门中理须直认本体。翻前本迷故对前一二(上云。参差。即是此也)二中。由怖生死之苦发三心自度度他故。对前第十六道生死。三修五行翻前第九造业。四三心开发翻前第八三毒(悲心翻嗔智心翻痴愿心翻贪)五证我空翻前第七我执。六证法空翻前第六法执。七色自在翻前第五境界。八心自在翻前第四能见。九离念翻前第三念起。故十成佛佛无别体。但是始觉。翻前第二不觉。合前第一本觉。始本不二。唯是真如显现。名为法身大觉。故与初悟无二体也。顺逆之次参差正由此矣。一即因该果海。十即果彻因源。涅槃经云。发心毕竟二不别。华严经云。初发心时得阿耨菩提。正是此意。然虽顺逆相对前后相照法义昭彰。犹恐文不顿书意不并显。首尾相隔不得齐睹。今更画之为图。令凡圣本末大藏经宗一时现于心镜。此图头在中心云众生心三字是也。从此三字读之。分向两畔。朱画表净妙之法。墨画表垢染之法。一一寻血脉详之。朱为此○号。记净法十重之次。墨为此号。记染法十重之次。此号是本论之文。此点是义说论文尔。

迷有十重 此是迷真逐妄从微细顺次生起展转至粗之相。

详究前述谛观此图。对勘自他及想贤圣。为同为异。为真为妄。我在何门。佛在何位。为当别体。为复同源。即自然不执著于凡夫。不僣滥于圣位。不耽滞于爱见。不推让于佛心也。然初十重是一藏经所治法身中(第一重)烦恼之病生起元由(次三重)渐渐加增(我法二执)乃至粗重(三毒造业)慧灭(受报)之状。后十重是法身信方服药(前三重汗出)汗出病差(菩提心开发)将理方法(六波罗蜜)渐渐减退(从六至九)乃至平复(成佛)之状。如有一人(在缠法身)诸根具足(恒沙功德)强壮(常住不变妄不能染)多艺(恒沙妙用)。忽然得病(无始无明)渐渐加增(其次七重)乃至气绝(第十重)唯心头暖(赖耶识中无漏智种)。忽遇良医(大善知识)知其命在(见凡夫人即心是佛)。强灌神药(初闻不信频就不舍)忽然苏醒(悟解)初未能言(初悟之人未能说法答他问难皆悉未得)乃至渐语(能说法也)渐能行履(十地十波罗蜜)直至平复(成佛)。所解伎艺无所不为(神通光明一切种智)以法一一对合。何有疑而不除也。即知一切众生不能神变作用者。但以业识惑病所拘。非已法身不具妙德。今愚者难云。汝既顿悟即佛。何不放光者。何殊令病未平复之人。便作身上本艺。然世医处方必先候脉。若不对病状轻重。何辨方书是非。若不约痊愈浅深。何论将理法则。法医亦尔。故今具述迷悟各十重之本末。将前经论统三种之浅深。相对照之如指其掌。劝诸学者。善自安心行。即任随寄一门解。即须通达无碍。又不得虑其偏局。便[漭-廾+卉]荡无所指归。须洞鉴源流。令分菽麦。必使同中见异异处而同。镜像千差。莫执好丑。镜明一相。莫忌青黄。千器一金虽无阻隔。一珠千影元不混和。建志运心等虚空界。防非察念在毫厘间。见色闻声。自思如影响否。动身举意。自料为佛法否。美膳粝餐。自想无嫌爱否。炎凉冻暖。自看免避就否。乃至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一一审自反照实得情意一种否。必若自料未得如此。即色未似影。声未似响也。设实顿悟终须渐修。莫如贫穷人终日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六祖大师云。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今时人但将此语轻于听学。都不自观实无心否。若无心者。八风不能动也。设习气未尽。嗔念任运起时。无打骂仇他心。贪念任运起时。无营求令得心。见他荣盛时。无嫉妒求胜心。一切时中于自己无忧饥冻心。无恐人轻贱心。乃至种种此等亦得名为无一切心也。此名修道若得对违顺等境。都无贪嗔爱恶。此名得道。各各反照。有病即治。无病勿药。问贪嗔等即空便名无一切心。何必对治。答若尔汝今忽遭重病痛苦。痛苦即空。便名无病。何必药治。须知贪嗔空而能发业。业亦空而能招苦。苦亦空只么难忍。故前图中云。体空成事(如杌木上鬼全空。只么惊人。得奔走倒地。头破额裂)若以业即空。空只么造业。即须知地狱烧煮痛楚亦空。空只么楚痛。若云亦任楚痛者。即现今设有人以火烧刀斫。汝何得不任。今观学道者。闻一句违情语犹不能任。岂肯任烧斫乎(如此者十中有九也)问上来所叙三种教三宗禅。十所以十别异轮回及修证。又各十重理无不穷事无不备。研寻玩味足可修心。何必更读藏经及集诸禅偈数过百卷。答众生惑病各各不同。数等尘沙。何唯八万。诸圣方便有无量门。一心性相有无量义。上来所述但是提纲。虽统之不出所陈。而用之千变万势。况先哲后俊各有所长。古圣今贤各有所利。故集诸家之善记。其宗徒有不安者亦不改易。但遗阙意义者注而圆之。文字繁重者注而辨之。仍于每一家之首注评大意。提纲意在张网。不可去网存纲(华严云。张大教网。漉人天鱼。置涅槃岸)举领意在著衣。不可弃衣取领。若但集而不叙。如无纲之网。若但叙而不集。如无网之纲。思而悉之不烦设难。然克己独善之辈。不必遍寻。若欲为人之师。直须备通本末。好学之士披阅之时。必须一一详之。是何宗何教之义。用之不错皆成妙药。用之差互皆成反恶。然结集次第不易排伦。据入道方便即合。先开本心。次通理事。次赞法胜妙呵世过患。次劝诫修习。后示以对治方便渐次门户。今欲依此编之。乃觉师资昭穆颠倒交不稳便。且如六代之后。多述一真。达摩大师却教四行。不可孙为部首。祖为末篇。数日之中思惟此事。欲将达摩宗枝之外为首。又以彼诸家所教之禅。所述之理。非代代可师。通方之常道。或因以彼修炼功至证得。即以之示人(求那慧稠卧轮之类)或因听读圣教生解。即以之摄众(慧闻禅师之类)或降其迹而适性。一时间警策群迷(志公傅大士王梵志之类)或高其节而守法。一国中轨范僧侣(庐山远公之类)其所制作。或咏歌至道。或嗟叹迷凡。或但释义。或唯励行。或笼罗诸教。竟不指南。或偏赞一门。事不通众。虽皆禅门影响佛法笙簧。若始终依之为释迦法。即未可也(天台言教广本虽备有始终 又不在此集之内)以心传嗣。唯达摩宗。心是法源。何法不备。所修禅行似局一门。所传心宗实通三学。况覆寻其始(始者迦叶阿难)亲禀释迦。代代相承一一面授。三十七世(有云。西国已有二十八祖者。下祖传序中。即具分析)至于吾师(缅思何幸得为释迦三十八代嫡孙也)故今所集之次者先录达摩一宗。次编诸家杂述。后写印一宗圣教。圣教居后者。如世上官司文案曹判为先。尊官判后也(唯写文克的者十余卷也)就当宗之中。以尊卑昭穆展转纶绪而为次第。其中顿渐相间。理行相参。递相解缚。自然心无所住(净名云。贪著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又瑜伽说悲增智增。互相解缚)悟修之道既备。解行于是圆通。次傍览诸家以广闻见。然后[言*奉]读圣教。以印始终。岂不因此正法久住在。余之志虽无所求。然护法之心。神理不应屈。我继袭之功。先祖不应舍我。法施之恩。后学不应辜我。如不辜不屈不舍。即愿共诸同缘。速会诸佛会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逃杀五届

    逃杀五届

    正真的是正吗?感情,真的很脆弱吗?胜利,真的那么重要吗?
  • 天地唯情

    天地唯情

    既然你说这方天地无情,便斩了我这情丝,断了我这欲望。望天长叹,三千大道,我心何处?何为情?何为欲?情欲为何?我要这苍天还我情,我要你睁开双眼伴我轮回。
  • 伏魔族后裔

    伏魔族后裔

    上古年间,伏魔族是仙族的后裔,此部落封禁着千年的凶兽蚩尤。蚩尤凶险无比,爆发之际会给人间带来巨大的灾难毁灭。百年已过,蚩尤即将苏醒,伏魔族召开族人大会,决定推举部落的大司仪蓝吉皓羲伏魔首领。代领组队寻找七彩羽翼,用来召唤千年灵凤对抗封禁蚩尤。于是,蓝吉皓羲的奇幻伏魔征程正式开启,擅闯楼兰古国,拜访仙之谷,路过水月岛,行经天平城,穿越魔界幻境在虚幻与现实之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也遇到了许多的不平事情,他们一行侠仗义,以天下为己任。千帆过尽,封禁蚩尤以后,他看尽了世事苍茫,剩下的时光决定与楼兰古国公主,楼兰雪翼长相厮守了却此生。
  • 放逐少年

    放逐少年

    万物之灵,万千之道。行走六域八荒,九界十地,不失本心,不畏强者,敬畏己心,唯梦而逐。开启了新的规则,潜默万物无邪。成为一代威慑八方,超越前人的不朽传奇。宁可流浪的死在路上,也不愿意困在心灵的牢笼里挣扎着。
  • 仙朝之臣

    仙朝之臣

    封神一役,真的是三教的内乱,佛教的渔翁之利真的瞒过了那几位高高在上的人物?大战之后,顶级圣门,盛世仙朝真的如世人眼中一样没落了?天庭的崛起,佛教的昌盛,仿佛顺理成章,在那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闻?一无是处的小人物,天文地理,排兵布阵,医巫相卜,全都不会,连修行天赋也只是下等水灵根。所求的也不过如梦中一般,找个靠山,混吃等死。
  •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本书内容以员工核心品质——人品为主线,秉持深厚的人文关怀,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与平实的语言,生动系统地诠释了人品的价值,剖析了好人品才是每一个人的黄金招牌。本书对于企业和组织全面提升凝聚力与竞争力,提升员工职业道德素质、帮助员工锤炼人品、提升工作原动力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本书适合所有在职人员阅读,尤其适合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和政府公职人员培训。
  • 金刚錍

    金刚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死亡女神:暗夜奏鸣曲

    死亡女神:暗夜奏鸣曲

    『溺海°』『初瑶°』『周更14000约吗』-[我愿与世界为敌,只为陪伴一个你。]-||“韶倾泠,你凭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你到底有哪点好值得他们如飞蛾扑火般为你赴汤蹈火!”燃烧着烈火的战场之上,少女歇斯底里地朝着韶倾泠哭喊道,眸中满是绝望。韶倾泠巧笑倩兮,看着少女的样子不免感到十分好笑,但在听见她带着哭腔的话语不禁微微一怔,笑容僵在脸上渐渐消失,幽蓝色的眸子尽是无边的迷惘悲凉,她垂下双眸,呢喃自语:“是啊……我凭什么呢……”||韶倾泠浑身是血,脸色苍白,唇被殷红鲜血点缀,渲染着别样妖嫣绚丽。她被他抱在怀里,眼皮十分沉重,脸上有几丝冰凉使她清醒了过来,扯出一抹绝美的笑靥,右手颤抖着抚上了他的脸颊,温柔替他拭去泪水,勾下他的脖颈,吻上了他的唇瓣。“呐呐……不许哭了呢,眼泪很咸的哦。”她轻柔的抚去他的泪水,声音很轻,轻到他快听不见了,“要找一个比我还要更加爱你的人,那样就不会忧伤了……”话罢,她的手无力地垂落在了地上。“不要!”||听说神死后的灵魂将会去到一个没有杀戮的地方,如果你去了那里,请你告诉一个叫做韶倾泠的神,告诉她玩够了就快点回家,有个人到死都在等她。||
  • 心有执念

    心有执念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这是一个励志的爱情的故事——男人辛苦劳动,脚踏实地的挣票票烧钱娶了一个自己执念八年的小媳妇。
  • 伊人不见

    伊人不见

    深深的想念说不出口──张谦知道,自己已失去了烙印在心的人。他曾说:"妳若肯跟我过,我定不负妳。"如今几年过了,他再没回头,她再没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