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60200000018

第18章

论。一切心行至以是苦 释曰。此唯观苦除乐倒也。言心行者。谓即四蕴念念迁流名为心行。即此生灭故名为苦。故新论云。无常故苦。依诸经论。苦体有三。所谓苦苦坏苦行苦。即此心行刹那生灭。于念念中具足三苦。故对法云。何故经说若无常即苦邪。由三分常苦相可知。谓生分无常为缘故苦苦。性了了故。生分无常者本无今有。苦品诸行体是逼迫。灭分无常为缘故坏苦。性了了故。灭分无常者谓有已还无。乐品诸行无可爱乐。住分无常为缘故行苦。性了了故。住分无常者诸行相续。若生若灭俱不可乐。故世间说诸行无常诸行变坏。诸所有受我说皆苦。由是此中一切行念念生灭故为苦也

论。应观过去至忽尔而起 释曰。此观无我除我倒也。过去已灭唯有其念难追寻故。如梦所见。以现在法刹那即灭不久住故。犹如电光。未来未至非本积聚。当来忽起故。喻于云。由观三世无有自性能离我相皆除我倒。故般若论说。梦电云以喻随顺出离离相也。所谓随顺人法无我以攀缘故得出离等。若尔新论于此前文可更言苦故无我。若彼于此初略举无我。于此三世广观察故

论。应观世间至无一可乐 释曰。此观不净除净倒也。依智度论。今观此身始终应作五种不净。一种子不净。二依处不净。三自体不净。四所说不净。五不净。由此观故身无可乐。新论更加烦恼和杂。此即明其不净因也。此除四倒名法相观。除前第一心沉没失。新论此下更加观察相心见倒。故彼文云。观诸凡愚所见诸法。于无物中妄计为有。观察一切从缘生法。皆如幻等毕竟无实。观第一义非心所行。不可譬喻不可言说(释云)谓观凡愚于无计有故除见倒。观缘生法无实体故能除相倒。观第一义非心所行能除心倒。此即通前是除七倒。皆属第一法相观。者广略不相违也

论。如是当念至甚为可愍 释曰。此大悲观。因观法相见苦生悲。除前第四不起悲失。当念等者。先观苦境。知可悲者。后起悲心。初心之悲观苦生故。初苦境中有其三义。一切等者。此观苦时显受苦来无有初分。皆因等者。此观苦因。无明不觉妄受苦故。已受等者。此观苦相。于中初显受三世苦。五识相应名身大苦。意识相应名心大苦。难舍难离者。后显愚妄着。愚痴不知谓苦为乐不生厌离久沉溺故。前法相观观自了苦为除乐倒。此观他苦而作悲因故二别也

论。作此思惟至第一义乐 释曰。此誓愿观。因悲立愿。愿修众善。除前第三不乐众善失。愿令等者。此愿体也。分别不除无明之分。岂能修善生悲济邪。遍于等者。明广大愿。诸善功德即新论言。亲近一切诸佛菩萨。顶礼供养恭敬赞叹。听闻正法如说修行。尽其等者。明长时愿。令得等者。明第一愿。故前愿体亦得名为不颠倒愿。愿不离心亦得名为四种心也

论。以起如是至心无懈怠 释曰。此精进观。因愿策勤勤修众善。除前第三起懈怠失。一切等者。对声闻行。今常精进。声闻不时说当不兼时处而修。况起大行兼时处也。随已等者简凡失行不令退堕。凡失愚痴不重自力顿修便止。今显菩萨离过分过随分常修也

论。唯除坐时至不应作 释曰。已显观相。此即第三结观分齐。唯除修止端坐之时。若余一切悉当观察。顺理应作违不应作。故新论言。行住坐卧常应观察所可作等

论。若行若住至止观俱行 释曰。上显别修。下明双运。于中有三。初总标俱行。次显其行相。后总结双运。此初也。住谓立也。起谓行也。诸戒中亦应修也。新论此中更有据文总善于此。故彼文云。复次若唯修观则心不止息多生疑惑不随顺第一义不出生无分别智。是故止观应兼修行

论。所谓虽念至性不可得 释曰。下显行相。于中有二。初显顺理俱行止观。后显对治俱行止观。此初也。所谓已下初明即止而修于观。虽念诸法自性无生者。约非有义以明止也。即念缘合业果不定者。约非无义以明劝也。此二不二故云即念。此即顺于不动真际建立诸法。良以非有即是非无。故示动止而起观也。虽念已下后明即观而修于止。虽念因缘善恶业根。约非无义明观行。而亦即念性不可得。约非有义以明止行。此即随顺不坏假名而说实相。以性非无即是非有故。不舍观而入止也。然此止观说虽前后。在行者心镕融不二。不二之性即实性故

论。若修止者至不修善根 释曰。此显对治俱行止观。谓修止者。除二种过。正除凡夫人法二执。以是住着世间因故。兼除二乘法我之见。以是怯怖生死因故。若修止者心安真境。凡夫不执何乐世间。二乘亡见宁坏生死。谓修观者亦除二有。正除二乘不观本生不起大悲狭劣心过。兼除凡夫不观法相不能色修懈怠心过。若修观者识达因缘。二乘观苦能起大悲。凡夫厌离能修众善

论。以是义故至不相舍离 释曰。次下第二总结双运。于中有二。初显具位。后明阙失。此初也。以是顺理对治义故。而止与观共相助也。凡夫由止对治住着而起精进。二乘因止故谓怯弱而生大悲。此则以止助成观也。二乘不观心行生灭。凡夫不观无我不净。无以厌离而住于止。此即以观而助于止。故言止观共相助成

论。若止观至菩提之道 释曰。阙失菩提道者即是法界。而言道者所因缘处。然此法界有其二义。一具位真体。二缘起称用。止心住寂归法性体。观心显照顺法性用。止观俱行双顺体用。既显法性得成菩萨。若唯修止不顺真用。是则种智长废永休。若唯修观不归真体。是则轮回无时暂息。是故不具非入菩提

论。复次至意欲退者 释曰。修行信心下有三所由。前来已显就人意约法广辨。次下第三随退方便。于中有二。初举可退之人。后防退之法。此初也。初学是法者。此明行劣。以住已下举处释成。内心既劣。外阙胜缘。信行难成。故将退也。即是将退入二乘道。新论更加能具恶缘。故彼文云。或值寒热风雨不时饥馑等苦。或见不善可畏众生。三毒所缠邪见颠倒。弃背善道习行恶法。菩萨在中心生怯弱。恐不值遇诸佛菩萨。恐不能成清净信心。生疑欲退。文虽广略大意同也

论。当知如来至摄护信心 释曰。次下显其防退之法。于中有二。初正其法。后别引经证。初中有二。初劝专念诸佛摄护。后显专念所得之益。此初也。乍看此文。以劝念佛为胜方便。得住生已方蒙诸佛摄护信心。准新论。文义则不成。意说。虽住恶世界中。而十方佛有胜神通摄受护念修信心者不令退堕。故新本云。应作是念十方所有诸佛菩萨皆得大神通无有障碍能以种种善巧方便救拔一切险道众生。意说。险难尚救拔。岂况于我而不济邪。劝初心者起如是念。勿生怯弱言当知等

论。谓以专意至永离恶道 释曰。此后显其专念之益。谓此行者以知如来方便摄护专意故。随其愿乐见佛因缘得生净土见佛不堕。故新论言。作是念已发大誓愿。一心专念佛及菩萨。以生如是决定心故。于此命终必得往生余佛刹中。见佛菩萨。信心成就永离恶道

论。如修多罗至终无有退 释曰。下引经证。于中有二。初显得往生。后显住正念。此初也。然生净土有其行愿。定愿无行无由往生。由斯摄论说唯发愿生净土者。别时意趣不说念佛亦不往生。而有不会摄大乘意妄非[序-予+干]深不可依。若人专念西方等者。此显行也。所修善根愿求者。此明愿也。即得等者。显由行愿得往生也。终无退者。谓不退生诸余佛土不退善根。何况退生诸恶道等。若尔宁说是其报土唯登地者方得生耶。若共言往生。有其二力。一自力能生。谓入位菩萨不假佛引。自业生故。如彼大鹏自度汝高胜刍自往梵宫。经依此义说。龙树菩萨证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二他力能往。即凡夫等虽有行愿要引生故。如彼蚊蚋假鹏度涉。魔往梵宫假梵生力。经依此义说九品人。乃至十念皆得往生故。虽说是他受因。诸凡夫等生亦无失。不尔登地自花藏何因舍此而往彼耶

论。若观彼佛至住正定故 释曰。此显住正定也。若依此文显在此真修习无念观彼法身。新论即别。故彼文云。于彼闻法观佛法身渐次修行得入正位。不妨此修无念观佛生彼正定。顺经说故。译者五举义不相违。诸佛法身名为佛家。观心契入名之为生。至此极处名为毕竟。得住正定种姓位故

论。已说修行至利益分 释曰。上来已释修行信心。次下第五劝修利益。于中有二。初结前起后。后正示劝修。此初也。前来已说显法正宗。此即明其叹法流通。则释题中论之一字。故次文云。我已总说。以文显义名为说故。即以文义而为论故

论。如是摩诃至我已总说 释曰。次下则正示利益劝修。于中有三。初总结前说。次举其损益。后总结劝修。此初也。如是摩诃演者。举所劝修大乘法也。言秘藏者。显甚深义。唯佛与佛乃能知之。如王髻珠。非根不与。非谓悕惜名为秘藏。新论名为观察句义。谓显文义皆知深故。我已总说者。显以略文摄广义意

论。若有众生至无上道 释曰。次下显其信谤损益。于中有二。初信受功德。后谤毁罪重。前中有二。初约三惠总举其益。后别显三惠所有益相。此初也。欲于等者。此明依论为得道因。当持等者。此明依论起三惠行。究竟等者。明依行因所得果。所言如来甚深境者。由观真理得成如来。真如在如来智内。因果观证名如来境。了知无念即能契顺名为正信。不言有念而得相应名离诽谤。无念真理菩萨所游名大乘道。行者之心远所名入。余文易解。不烦解

论。若复有人至之所受记 释曰。次下别显三惠益相。于中有三。初文惠益。次思惠益。后修惠益。此初也。真如本觉是佛正因。体会成佛方能说法。所说之法是此等流。闻而喜悦不堪修行。当知此人已成佛种当得成佛。决定无损故为诸佛之所受记也

论。假使有人至不可喻 释曰。此思惠益。十善虽多人天漏业。思修虽少佛无漏因。由是过前不可喻

论。或复若人至无有边际 释曰。此明修惠益。若人等者。时少福多。假令已下校量多相。何以故下释多所以。此论所明法性之理性。体无际德亦无穷。依修生惠契顺性德。故使此人功德无尽

论。其有众生至受大苦恼 释曰。次下显其谤毁罪重。于中有四。一谤成重罪。二诫劝止谤。三释罪重意。四转释其义。此初也。谓五逆罪随一道等但一劫等受无间苦。谤此论者迳无量劫堕于无间受多饶苦。经说谤法过杀大千满中佛罗受苦无尽。此亦如是。以是诸佛所师法故

论。是故众生至不应诽谤 释曰。此诫劝止谤也。毁谤获大罪故。经不发三惠善根。但可仰信不应谤也

论。以深自害至三宝之种 释曰。此显罪重之意也。道五逆罪者但堕无间。非断三宝。非深自害。谤此法者亦自断灭三宝之种。名深自害。劝他毁谤堕大苦报。断三宝种名深害他。由断自他三宝种故。名断一切三宝种也

论。以一切至入佛智故 释曰。次下转释断三宝义。于中有二。初断佛宝依法而成。后明僧宝依法而有。此初也。一切如来皆依等者。明过现佛因法成果。一切菩萨因之等者。显未来佛以法为因。以三世佛依法成故。谤法不信名断佛种

论。当知过去至得成净信 释曰。此显僧宝依法而成。夫言僧者和合为义。净信无适方得名僧。三世菩萨既依此法得成净信。故谤此法亦得名为断三宝种。由有法故佛僧不断。故佛僧断由法不行。故虽但举佛僧二宝。亦显法宝断不断义

论。是故众生应勤修学 释曰。已显损益。此总结劝修也。是毁谤者自害害他成大损。众生欲求自利利他成大益者。于此论中应勤修学。故新论云。是故欲求自利利他殊胜行者。当于此论勤加修学

论。诸佛甚深至众生界 释曰。上来已显法施正宗。此显回向流通分也。文中四句。显于大乘理教行果以为一颂。诸佛甚深广大义者。此句正显所说之法。显说所依大乘理也。甚深义心真如门。如理知境难测量故。广大境者心生灭门。如量知境广无边故。或二门互融名甚深义。一心统摄名广大义。或复一心含其二门。齐限不分名甚深义。具通三大混融染净无所不名广大义。皆是诸佛所证理。故名诸佛甚深义等。皆论所依大乘理也。我今随分总持说者。此句正显能诠之文。依理所起大乘教也。谓随智量分所证理。以其略文而摄多义。显前甚深广大之义。起大乘总转教也。回此功德如法性者。此句正显福施群生。显修大乘之愿行也。故新论云。功德施群生。即以功德施于群生。乃是利他之愿行也。谓如法性无所不至。我此依理起教功德如法性施群生也。普利一切众生界者。此句正显福施之益。显依行愿所得果也。故新论颂云。愿见真如性。真性即是满分界故。此中利者即是利益。得彼大乘满分界者。乃是众生大理益故。菩萨愿行普令众生得此大乘之果利也

大历八年六月十七日 齐奉道写

同类推荐
  • 无量寿观经义记

    无量寿观经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游记

    南游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舒文靖集

    舒文靖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二老堂诗话

    二老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三厨经

    佛说三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一只可爱的傻瓜熊

    一只可爱的傻瓜熊

    有一只可爱的傻瓜熊,他有许多美好的创意,于是,他和树林里的小动物们之间,发生了很多有趣可爱的故事。在这一个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傻瓜熊的善良、智慧、天真……这是一个个成长的故事,傻瓜熊是一个可爱的小孩子,一个故事是它一个成长的脚印儿,踏着这些脚印儿,孩子们也一点点长大。长大后,那个像傻瓜熊一样美好的童年,就深深地留在了心田里……
  • 拯救史前文明

    拯救史前文明

    世界上的万物都有生死轮回,宇宙如此,星体如此,智慧生命创建的文明也同样如此。地球上,这样的轮回已经发了很多次。人类的科技文明已经非常先进,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将一直如此发展下去的时候,又一次轮回悄然到来。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鬼府之千年巫卜

    鬼府之千年巫卜

    作为杀手的兰冰洛,无意间被死神选中?这真的是巧合?穿越?下一任死神的试炼?命运啊!你不是跟她开玩笑吧?一粒长生药,真的让她轮回了几千年,每一世,只能看着心爱的人死亡,如金丝雀一般,爬不出那皇宫高高的城墙。最后一次,真的就是最后一次,再贪恋一下他俊美的容颜吧!她愿用无限的生命,换一个他永世的宁静。可是最后,为什么,她竟是一枚摆在棋盘上的棋子?
  • 我们在同一地点错过对方

    我们在同一地点错过对方

    一场终是错过的青春。许之年没想过会有一个宛如救世神的少年闯入她的生活,也没想过,那个少年使她混乱不堪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都说,寄之予灿,许之与年。
  • 鱼篮宝卷

    鱼篮宝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都市夜行之打更人

    都市夜行之打更人

    白天,他是一个工厂里的打工人,住在一个十几平米的出租房里。夜里,他是都市的打更人,手拿铜锣,在都市的夜空中守护。
  • 王妃重生之君临天下

    王妃重生之君临天下

    她以和父兄断绝关系的代价求来的姻缘在异国却是一场天大笑话。片段一:“胭脂浓,只要你向本王跪下认错,本王会考虑留你一条贱命!”第一次,她知道这世上有种人人面兽心,禽兽不如。象征权利的金銮殿上,她以北夷女主的身份俯视群臣,“君莫绝,别来无恙?”女主虐渣男贱女不留半丝情面,做人格言,你怎么对我的,我十倍百倍奉还!片段二:高耸的山巅上,那人一袭黑衣风华绝代,“胭脂,我助你复仇,活下去做我的夫人!”她转身眉目轻挑,“夫人?要本宫做你的夫人,那么请问你要做我宫中的哪一位娘娘?“某人气急,“你?”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化解生死之遇见你

    化解生死之遇见你

    本是学生的她,做着淘宝的生意,却屡屡不成功。无意中收到旺旺消息,来自一个不知名的人发的信息,就这么一个信息,让她结识了一位活了好几百年的人。因为只有这人可以让她化解掉诅咒的根源,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人,让她从地面生活转为地下生活。从此过着以盗贼为生的日子。这一切只为化解自己的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