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6000000002

第2章

二是故下引證。別證離義。故離言說。名字心緣。若證即義。應引論云。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亦可今文通證即義。由一切法即是一心。心外無法。故不可以言.字.心三之所思議言說。心緣別對心口。名字乃通或心思名字。或口說名字。又言說是實法名字。屬假名故。智者云。離言說妄想者。不可思議也。離文字者。雖假名也。畢竟平等。至不可破壞者。藏師以此三句展轉相釋。惟是一心者。結歸法體。今且畢竟平等者空也。無有變異者假也。不可破壞者中也。此三即一。故云惟是一心。名真如也。亦可以此四句對於四德。問。一心與真如為同為異。若云同者。起信約一心分二門。於二門中乃有真如并於生滅。一心是總。真如是別。若云異者。今文何云惟是一心故名真如。答。體同義異。真如只一故云體同。而有差別真如。平等真如。故言義異。且平等真如即同一心。差別真如既對生滅。故一心是總。真如是別。何者。天然一性非真非妄。不得而名。此則平等也。以眾生迷故。見有生滅。因對生滅即指一性而謂真如。此則差別也。差別真如既指一性為名。故此平等亦名真如。斯乃名從差別而得。體自平等而彰。以差別而名平等。故平等亦名真如。故使今文以一心為真如也。以平等而即差別。故差別亦名總一。故使起信釋二門中真如門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也。然起信辨真如。正在別相二門中明。今文辨真如。正就止觀依止平等總相中說。此是義異也。由體一故。今文引起信之別而證依止之總。

三釋佛性。初問。次答二。初正釋二。初約體釋。次約用釋。然體用之義凡五。一者過德三惑為用。三諦為體。二者自就三諦各有體用。則三諦俱體。三諦俱用。三約事理。則俗諦為用。空中為體。四約中邊。則空假為用。中道為體。五約亡照。則三諦為用。一性為體。智者云只約一眼而有五用。一眼豈非一圓常平等性體耶。五用豈非三諦俱照為用耶。今文該二。一者中邊。以法身佛性為體。以緣了佛性為用。二者亡照。以平等一性為體。以三種佛性為用。故下文云。若就心體法界用義以明覺者。此心體具三種大智。況三種智性即三佛性。又云。本覺之義是用。故顯前體。惟是總相一平等性。

約體釋中三。初總答。以由心體非覺不覺。欲辨佛義。故因不覺遂名為覺。二研究二。初究性非不覺二。初問。次答二。初約淨不同染釋。淨若同染。滅染之時淨亦須滅。既染滅淨存。故知其淨不同於染。以顯淨心非是不覺。今文云。既是無明自滅淨心自存者。且智者云。無明破則無無明。對誰復論法性。若爾。無明滅合無淨心。今文何故無明自滅淨心自存耶。答。智者一向約即。今文即不妨離。淨心雖即無明。不妨無明自滅淨心自存。二又復下約染不同淨釋。染若同淨。在染之時已證淨心。今就染滅方證淨心。故知其染不同於淨。乃見淨心非是不覺。二究得名所從二。初問意者。何以不就淨心自體名之為覺。却對不覺名為覺耶。答二。初正答。平等性體本不可名。由對不覺強號為覺。名從對得。體自性彰。以體從名體亦名覺。以名從體名亦何名。二是故下引證。即楞伽經也。一切無涅槃者。單約法示。無有涅槃佛者。乃無因法而有覺也。無有佛涅槃者。乃無因覺而有法也。既無於覺則無不覺。何者。由謂覺者覺於不覺。今既無覺故無不覺。故即結云遠離覺所覺。所覺者即不覺也。若有若無有者。若有是有覺。若無有是無有覺。即屬不覺。是二悉俱離。則覺與不覺悉皆非故。又遠離覺所覺者。即能覺人。所覺法。人法有無皆不可得。所覺法者亦名不覺。但不同初釋以無明為不覺。

二此即下約用釋二。初結前生後。二此心下正釋二。初約了因般若佛性四。初總示。此心體具三種大智者。華嚴經云。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執著而不得證。若離妄想。一切智.無師智.自然智.無礙智即得現前。經文云一切智者。乃是總示。其無師等即是三智。由心體即一性。以一性為能具。三種大智為所具。此三大智若次第敵對。無師智即一切智。自然智即道種智。無礙智即一切種智。若準法華文句。既以自然智為一切智。今無師智同佛之智慧是一切智。無礙智同如來智慧是道種智。中道一性自天而然。佛果既極即以無師。亦是畢竟空寂何有可師。由無礙故。故如可來。雖有三智不出自他道種化他餘二自行。本謂一性具足自他。斯之謂也。故以此心為覺性者。有體有用。以覺之一性為體。以三種之覺為用。此之三覺亦名三諦。亦名三性。由此三審實故稱諦。此三照明故稱覺。此三不改故稱性。乃一法異名也。

二是故下對前平等一性以辨同異二。初標。次云何下辨二。初辨同。謂心體平等等者。三智一性。體一義異。今取體一故云同爾。何者。蓋此一性非迷非悟。如如無名。亦可強名號之為覺。眾生迷故而有三惑。對惑說覺。故此一覺而成三智。從義異故。一性是體。三智是用。由對惑說覺。故智成用。從體一故。此之三智即是一性而成其三。故言同也。二復云何下辨異。本覺者即一切種智。故云在凡名佛性也。出障名智慧佛者。即始覺也。乃該道種并一切智。又本覺者。性德三智也。故云亦名三種智。性出障名智慧佛者。始覺三智也。本即性德。始即修德。雖修性不同。故皆在用。此則愈見三法俱用一性為體。又云心體平等者。一者三法即一故平等。二者修性德一故平等。

三廣釋。先須了知平等差別二性之義。然後通達南嶽始終所說之意。一者定體。言差別者體是情事。言平等者體是理性。二者相即。以事即性事亦平等。以性即事性亦差別。故有平等性差別性。平等事差別事。初約體用論差別性者。復有事性之性為差別性。如火熱水冷嗔惡喜善等事法性也。故大師引地持云。事法性者性差別故。空中理性即屬平等。此以空中體一為性。若以事即性。向來差別亦乃平等。如諸眾生在差別故。入火必燒入水必溺。佛見差別當處即性。故火不能燒水不能溺。乃至嗔喜常見一性。故令此事亦名平等。若以性即事。當知此性亦名差別。乃是火性水性嗔性喜性。此性不同前來事性。故性德之中有俗諦性者。亦名差別性也。或以差別性。性字為所具。今曰。差別是所具。性是能具。以所即能。故云差別性也。或以性具差別之法。云此法非情。今曰。差別之名本曰情事。從能具故。故云性德差別。非謂性德有差別法無差別情。上乃體用論二中邊。論者以緣了是差別性。以正因為平等性。三者緣了正三皆為差別。此中正因得差別名者。出對緣了說於正因。故使正因與緣了異。三法不同乃名差別。若以正因而即緣了。故此緣了與正因同。正因之體為是平等一性無差。是故三法一體無殊悉皆平等。問。何故偏云若以正因而即緣了。還可通云緣了而即正因不。答。克從法體。正因屬理。乃即之體也。緣了屬事。乃離之體也。以正因即故。故緣了亦即。緣了離故。故正因亦離。如荊溪云。正本不離。今加不即。本不離者由正因體。本屬即故則顯緣了。體本不即。今加不離。或謂不然。今復更引常與無常類而顯之。淨名疏云。問。種以能生為義。義符無常。性以不改為義。義符於常。此二義別。何得言符。答。緣了符種。不足致疑。但正因符種。義似有乖。此文正是克從法體上來。乃就理事對論差別平等。況此平等尚猶差別。應了事理。若即不即悉皆平等。不可分別。又復且就平等差別而為句法。若雙亦雙非。非此盡具。

就文為二。初問智慧佛等者。智慧之法若對不覺而有覺者。此則屬修。然此之修既指平等心體為修。故又屬性。是以約修為問乃云能覺淨心。約性為問乃云淨心自覺。即下答文通此二問。是故修性皆得名覺。答三。初標示。雖言二義體無別者。覺於淨心者觀智也。淨心自覺者諦理也。諦觀義別。其體乃同。二此義下正釋二。初迷真起妄二。初正示二。初約根本。即界外三細也。心依熏變者。九識真心無明熏變。不覺自動者。若起信中一業二轉三現。今文一無明二妄想三境界。由取義進不開合。不同起信取動以動為業。今取不覺是無明也。動是妄想。即同起信業也。顯現者。即起信中能見相之轉也。虗狀者。即起信中現也。此二合為今文境界。然起信下文亦合轉現俱為境界。故云一切染因名為無明。妄心名為業識。妄境界所謂六塵。

二虗狀下約枝末三。初承前起後。由境界緣起。後界內然虗狀境界。若次第分別即是界外因。根本不覺所起境界。依此境界起於枝末。不覺即有界內無明境界。此則二種境界不同。若克實為言祇一境界。從虗實辨。故分枝本。若以此境是虗。即屬界外。纔執此境為實。即是界內。境界既然。無明妄想亦復如是。祇一無明。以不了真實性故則曰根本。以不了依他性故則曰枝末。祇一妄想。以於真實性而起妄想。執有虗相名曰根本。以依依他性而起妄想。執有實相名曰枝末。然此枝本一體而異。復有二義。一者就事自辨。祇可云至本無末。不可云在末無本。如麤惑落後至細惑時是則亡。麤惑在時不可離細。以由麤惑迷心別無體故。二者以理融事。由此枝本同一淨心而為其體。故麤細因果徹至妙覺方為究盡。由五住二死不相離故。問。理融可然。前事自論。末不離本。為獨末惑。為通末果。答。亦通於果。如前所謂祇一境界從虗實辨。若以境界為虗則屬界外。豈非末不離本亦通於果。問。應了六道果報虗處即是界外。若爾。却使界外有六道虗報耶。答。體同事別。界外無六道之事。今取六道體虗義同界外虗果。二似識下示義二。初示三相。一無明。二妄想。三妄境。問。若以似識似色似塵之三。會此之三。如何分對。答。似識者該於無明.妄想之二。以似識不了為無明。以似識妄執為妄想。其似色似塵合為境界。問。色塵何殊。答。今文以正報為色。依報為塵。若以起信六麤會之。似識成無明。即智相至計名字相四麤也。由此四麤是惑染故。非業非報。無明成妄想。即第五麤起業相也。妄想成妄境。即第六麤業繫苦相也。彼開為六。今合為三。然起信中亦復自有存沒開合。先示九相。即三細六麤。次辯五意。即沒六麤中四但存三細智相相續。後辨六染於六麤中即沒五六合其三四。初由似識起無明。文云似識即六七識者。問。似識似塵之名。界內外耶。若云界內則屬實有。豈名為似。若云界外應指八識。何云六識。答。若從當分。妄執界內乃是實有。若從克實。而論諸境悉是虗相。今從克實以言。故召六七為似。文云不了知等者。今文正取能不了邊為無明也。二以不了下。由無明成妄想。正取能執為妄想也。三以為下由妄想成妄境。以為實事者。即所執之妄境也。

二妄執下示熏心。所熏平等。能熏自殊。此所熏心與前根本淨心不異。

同类推荐
  • 佛说圣持世陀罗尼经

    佛说圣持世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阳羡茗壶系

    阳羡茗壶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祭统

    祭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乌石山志

    乌石山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瑾上禾年

    瑾上禾年

    她本是隐藏在神秘第七界的神族公主,他本是敖冠九天的龙太子,一道远古传说,他领兵十万破开第七界强大结界,涂炭生灵,她的故乡被毁。她说“和我接近,就是为打开结界,是吗?”他回“是!”她说“灭了我全族,你就可以登上你天帝皇位了,是吗?”他道“是!”她又说“好,那我郑重的告诉你,从现在开始,我不在爱你,我收回曾经许你的海誓山盟,因为你不配!从此你我陌路,今日灭我族之仇,我将日后血洗天宫以示报答!”白骨淋淋,幽冥哀嚎,浮尸遍野,上古冥君骤现。她道“吾以神族凛雪城第七代公主之名义,献吾之身,吾之灵为君吸食享用,求吾君恩赐十万冥君,灭天地!”
  • 全民偶像

    全民偶像

    乔安安前世是多才多艺武功过人的将门贵女,重生成千年后又丑又穷成绩倒数的初三女生。一不小心成了网红,写文赚得金钵满盆,上综艺,进名校,不知不觉中成为全民偶像。
  • 特色花生

    特色花生

    本书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介绍了特色花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加工方法及产业化开发途径等内容,浅显易懂,实用性强。相信该书的发行,对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科学种植水平,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增加农民收入,将起到积极作用。
  • 修真大主宰

    修真大主宰

    他的修真之路明明可以顺畅无阻,但他却选择从基础开始,为了查清真相,他要变强!
  • 御魔乾坤

    御魔乾坤

    弱肉强食实力为尊大神魔大陆旁的虚空内被气七星强行封印万年的魔族人欲要冲破封印席卷全大陆,一名高中青年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的从地球穿越而来,人品爆发巧遇两名牛叉师傅,从此他又被狗血的坑上了那漫漫修行之路……他本应平凡却不幸成为七星玉衡转世,寻找其余六星抵押魔族侵略拯救人族的重任便落于此肩之上……一年、两年、三年……多年过去了,魔族终于成功脱离虚空侵入大陆……七星汇聚,浴血搏杀,血色染红了天际……正当两族奋血厮杀之际,他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现在才刚刚降临……命运的齿轮开始逆转…………
  • TFBOYS之甜蜜的爱恋

    TFBOYS之甜蜜的爱恋

    偶是一枚四叶草,(大爱TFBOYS),也是一枚行星饭,(只爱EXO—M)。这是沐雪的处女座,希望读者们喜欢,写的不好多多指点。=)(>^ω^<)喵
  • 我的叔叔是男神

    我的叔叔是男神

    全A城的人都知道,江澜珊是A市巨头顾尘埃的心尖尖,逆鳞,触之必死!14岁,她父母双亡,他成了她的监护人,宠她上了天。15岁,她去酒吧过生日,惹祸了,他前来收场,面对指责拥她入怀:“我宠的,有意见?”16岁,她用他给的卡刷了十多架直升机玩跳伞,而他只是淡淡的说了句注意安全。17岁,她向他告白,她以为,他爱她,他却皱眉,冰冷道:“我不会让你再见到我。”冲动之下,一夜过后,她主动消失在他眼前。顾尘埃才惊觉,宠她照顾她已经渗进了骨髓,情愫早就变了质。三年后,她牵着女儿归来,笑颜如花地唤他:“叔叔!”他俊脸铁青,第一时间扣住她手腕,“签字!”“什么?”“结婚协议!”去她的监护人叔叔,他是她老公!
  • 错位童话,我们之间

    错位童话,我们之间

    我们之间就像一个童话故事,可是我们却没有故事那样美好,因为我们的故事属于错位童话。
  • 需主沉浮

    需主沉浮

    何为善?何为恶?善恶可有标准?由谁来定?定善恶者是善?是恶?以善恶度量世事,会否过于天真?何为正义?其又来至何处?实质是什么?…………又或许!真实的世界,只有强与弱,强者无疆,弱者无能、软弱。那所谓的善良,可能不过懦弱的表现,所念的善恶有报,也不过弱者的一厢情愿。而众生苦苦期盼的正义,又只是强者的利益,稍带人性的同情。且,不在于你肯不肯、能不能接受!
  • 权志龙,我很抱歉但是我爱你

    权志龙,我很抱歉但是我爱你

    往往最受伤的不是伤痛的承受者,而是伤痛的给予者。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我爱你的基础上。我很抱歉,但是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