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1100000004

第4章

谓诸菩萨先于等者。谓即资粮加行二位未能亲证二空真如。凡所修行依胜解力。是故名为胜行地。言胜解者决印为义。于所照解决定印持故名胜解

修奢摩他等者。奢摩他者此云止品。为欲令心息分别故。止诸境相所有相应心心所等总名为止。毗钵舍那此云观品。为欲令心明利现前不沉没故。观察境相所有心等总名为观。既非一法故皆言品。即是趣入心一境性。等持真空之方便也

能为三慧作助伴者。由前八种所有善法。能与闻慧而为助伴。第九思惟所有善法。能与思慧而为助伴。第十修习所有善品。能与修慧而为助伴。于其三聚诸善法中。由念思定力最胜故。而名思惟及修习等

法门一轨适绝等者。轨则也。适往也。踌躇疑路也。辙迹也。岐路也。履步也。此总意云。若法门唯遵一。则而往者无疑异道。今既教迹殊途。进步者焉能无惑

且夫阿含至教等者。谓阿含经摈斥我相但留于法相不亡。故知实有有无为法。般若经说一切有为真如涅盘皆如幻化。则有无为一切皆空。花严经说三界唯心。地论释云第一义心。明知许有法性真体。涅盘经说大般涅盘常乐我净四德无为。故知许有真实我相

有无纷乱人法等者。阿含说有。般若谈空。涅盘我人。花严心法。纷纭纠乱。人法交杂。驱疑惑迷生使无直道。幻失本居名为弱丧。既无定趣何路归方

若存乎法我等者。若如花严涅盘二经存乎法我。则外道教同于内宗。足可依据。若如般若触类皆空。修行之典徒欲修习。言日亲者。即谓佛教。依而修行日亲道故。未详本意。且述愚情。后有智者改而正也

鉾楯斯存物疑那遣者。上莫侯反。槊之类也。说文云。鉾长二丈建于兵车也。下食允反。栏[打-丁+监]之类。从日[打-丁+监]横日楯。此亦兵车栏障之类也。古人有卖二物于市。极夸语于人言。鉾利而楯坚。或有质曰。以子之鉾击子之楯如何。其人自知语违。遂默而无对。今此乖违亦存鉾楯之义也。未详所出。知者叙之

诸蕴自相者。色变现为相。受领纳为相。想取像为相。行造作为相。识了别为相。相者即是自体义。故杂集论中广以多门宣说蕴等。此别蕴自相也

生相灭相永断等者。未见本释。且叙一解。从缘起故名生即缘尽故名灭。因亡名永断。果丧名遍知。谓从烦恼而起诸业故。故有诸蕴。名蕴生相。若业烦恼因缘灭时。则诸蕴谢。名蕴灭相。既知苦蕴从业惑生。永断其因名永断相。由因断故遍知三界诸蕴不生。名遍知相。由修念住正断等故。而得永断遍知等智。故念住等未生令生生已等也。此等皆是二乘宗中有所得观。世尊昔于阿含经中而宣说也。彼时宣说诸蕴自相生相灭相永断遍知所有诸相。皆说为有。至第二时说般若等。乃说诸法皆无自性无生灭等。一向相违。是何深意

余二准知者。依他不以自然而生。以无自然生性为第二无性。是故名为生无自性性。圆成不以我诸为性。以是二空胜义理故。即以胜义无我法性为第三无性。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然因我法二空所显等者。谓真如理乃是胜智所行境义。故名胜义。非是我法二执境义。故要我法二执空处。方显真如胜义。既因我法二执无性所显故。从能显二空为名。名为无性。若尔应言无性胜义。何故乃言胜义无性。答。胜义既因无性所显。胜义即无我法二性。是故得名胜义无性

成实依他而体非是三无性者。然三无性皆约遍计所执而说。相无自性约计所执当性无有体相而言。生无自性约依他上无计所执自然性说。胜义不约二性本体言也

随所化宜覆相谈也者。谓据实理一切诸法非空不空。以一切法皆有三性不相离故。然阿含经随所化者宜闻不空。佛即隐覆遍计空相。偏就依圆说有诸法。大般若经随所化人宜闻不有。佛即隐覆依圆有相。偏就计执说诸法空。是故皆名覆相谈也

生由渐染堪闻等者。如深好色渐染方成。究竟大乘渐闻始悟。故初说有次乃谈空。后时方说非空非有。契会中道乃名圆宗

唯为发趣声闻乘者。者谓假者即发心人。彼乘体者即以彼位诸无漏智及所证理并诸功德皆为乘体。故庄严论乘体颂云。心说行聚果。名有上中下。依此三品别。建立有三乘。此假者人为欲趣入彼所证道而发其心故。名发趣声闻乘者

以四谛相转正法轮等者。然此文中三种法轮。即金光明说转照持。既法轮义佛法要宗。况此文中三种不同。今者略以三门分别。一明体性。复有五种。一者自性。即取三乘见修无学所有圣道。唯此性能摧碾等故。二者因起。即取能生圣道之教及闻思修诸方便慧为道因故。三者助伴。即取相应四蕴心法及色蕴性。要有戒等方起证故。四者境界。即取四谛十二因缘三性等境。要观境界方有智故。五者得果。即是三乘菩提涅盘。随其所应三乘圣道所得果故。故法轮体克性相从有此五种阙一无故。故亦即是教理行果。二释名字。复分二义。一法二轮。法有二义。一者轨则。即前体性皆可轨则故为法。二任持义。即前五种皆持自性又得名法。轮有四义。一圆满义。具毂辐辋圆满义故。即如所修八圣道中。正见思惟说名为毂。是根本故。正语业命说名为辐。因毂有故。正念勤定说名为辋。摄录余故。故说圣道喻之为轮。二摧碾义。此四种法若伏若断若助若正。未断烦恼皆能摧故。如圣王轮能降未降诸怨敌故。故喻于轮。三镇过义。能镇已伏一切烦恼。遏其势力更不令起。如圣王轮镇已伏者更无返动。故喻于轮。四不定义。转所解法至余身中。从彼见修无学转生言教等智发言教他。他从言教转生见修无学道等。如世间轮随转不定。故前圣法喻之为轮。法即是转持业释也。三者转相。有其三义。一示相转。谓此是苦集灭道谛。示四谛相令其悟解。入于见道断分别障证谛理故。二劝修转。谓说汝应遍知永断作证修习。劝修谛行令更进修。所有断证有学道故。三引证转。谓告彼言。汝已知断证修谛理。住无学道。为作证明。知彼满故。故一一谛皆有三转。故维摩经云。三转法轮于大千等。其一一转皆有四相。谓即眼智明觉行解。即依三世总别照解而说四种。三转各四故成十二。四谛合有四十八种。以行数同但言三转十二行轮。法轮之义其相甚多。恐文繁广略示少分。然此所说四谛法轮。既包一切染净因果。体虽非无非定实有非有非无。是中道理。既许通是三乘境界。故亦通是三时法轮。初为小乘除其遍计所执我相了我空故。就不无义说皆为有。故言此是苦集灭道。是以经言。以四谛相转正法轮。次为大乘除其遍计所执法相令悟诸空。约不有义总说为无。故言一切无自性等。是故经言。以隐密相转法轮等。复为诸乘双除二执故。约三性显中道理。显说诸法有空之相。是故经言。以显了相转正法轮。初转外道所有我相令入小乘。名转法轮。次以空法照破前有令入大乘。名照法轮。后以显说处中之法住持中道。名持法轮。佛法大海深广无涯。若欲具说穷劫不尽。粗释经文令易入故

初为二乘偏谈四谛但说依他圆成有等者。谓四谛法即是依圆。苦集两谛染因果故但依他性。灭道两谛净因果故而是圆成。道谛无漏虽从缘生。今乃摄入不倒圆成。故后二谛皆圆成摄。以四谛法是实因果。不摄遍计无体之法。故言但说依他圆成有等

正等菩提广大深远者。无上菩提不过福智。约福名广。无边际故。约智名深。难测知故。或大菩提即是理智。智无限极故名广大。理无思议故名深远

省己意乐修等者。省谓省察。意乐即是信及欲乐。若有施等难修屈时。便即有察自身本有信及欲乐。堪能修习不应退也

三闻诸佛圆满等者。即六转依中果圆满转也。六转依者。唯识论云。转依位别略有六种。一损力益能转。谓初二位。由胜解及惭愧故。损本识中染种势力。益本识内净种功能。渐伏二障。亦名为转。二通达转。在通达位。由见道力通达真如。断分别生二障粗重。证得一分真实转依。三修习转。谓修习位。由数修习十地行故。渐断俱生二障粗重。渐次证得真实转依。四果圆满转。谓究竟位。由三大劫阿僧企耶修集无边难行胜行。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永断本来一切粗重。顿证佛果圆满转依。穷未来际利乐无尽。五下劣转。谓二乘位。专求自利厌苦欣寂。唯能通达生空真如。断烦恼种证真择灭。无胜堪能名下劣转。六广大转。谓大乘位。为利他故趣大菩提。生死涅盘俱无欣厌。具能通达二空真如。双断所知烦恼障种。顿证无上正等菩提。有胜堪能名广大转。前果圆满别指佛果。此广大转通约诸位。或前显体此作用。对二乘位别显此能。故亦即是果圆满摄

引他粗善况己等者。如摄大乘世亲释云。如世间者由有障善而成其善。谓有障善当命终时即引可爱一切自体圆满而生。况我今者由无障善而成其善。不当成佛无上菩提。无有是处

由斯三事练磨等者。始从初住至回向终。皆以三事练磨其心。故于修证而不退也

忍世第一印所取境观能取等者。此中文略。且作是说。非世第一但印境空观于能取。于忍义中尚犹不足。岂兼世第一而是说耶。下次文中又说。忍及世第一法印所取空。观能取识亦非实有。文亦不足。若具文义。如下当知。此不繁举

妄执六尘识外他造者。若诸小乘说。由业力引四大种极微所成。若诸外道亦有说是极微成者如顺世。亦有外道各别执有大梵时方本际自然虚空我等。随执此七常住实有具诸功能生一切法。即是妄执六尘等法识外他造也

依因善友作意等者。一依因力。谓即性习二种为因。二善友力。谓即十方诸佛菩萨。三作意力。谓于大乘深生信解。四资粮力。谓即福智二种资粮。由此四种能修胜行。故说依于四胜力也

如名身等所诠等者。等即等取句身文身。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文即是字为二所依。若唯一名等即但称名等。若二名等聚即称名身等。至三已上更称多矣。所言蕴者积聚为义。谓十一色五受六想七十三行八识 各略以为一聚。名为色受想行识蕴故。旧经论译云为阴。谓以略名阴多义故。所言处者生义门义。即内六根及外六境是六识心生长处故。此六根境随应能通分别六识出入处故。旧翻为入。失生出义。所言界者是种族义。谓即六根六境六识是根境识之种类故。如彼四姓族类异故。故种族义名为界义。故俱舍颂云。聚生门种族。是蕴处界义。杂集中边义稍异此。不能繁叙。乐者述之。此等并是所诠义也

似外相转实唯等者。如翳眼所见空花。似在眼外。实在眼中

今显内法似彼妄情者。此显似义遣外难也。谓外难云。若有外法是所似者应有外法。若无外法何所似耶。无所似故似义不成。如何可言心似外境。故今释云。所言似者。谓显内法似能执心。言内法者。即是心所变相分实唯在内。妄情不了执为心外。故说内法似彼妄情。不说内法似外境也

海楼崇耸蜃气虚构等者。谓于海中有虫名蜃。状如蜂蛤。来游水上吐气为戏。日光初照气状似楼。人远见之谓楼实有。但是蜃气非有实楼

何乃同观觌异等者。觌见也。瞩视也。瞰又视也。谅信也。否恶也。藏善也。谓水是一。四见不同。信可由心。与离心执善恶全别也

于加行时推求等者。此中语倒。若正应言。推求假有实无行见。谓于正起加行智时。所有推求假有实无行解知见名寻思也

次依于忍印取无等者。谓忍不同有其三品。下忍起时印所取无顺观能取。中忍转位正观能取。如彼所取决定是无。上忍起位审定印可能取是空。今此文中阙上忍文。下文即具如次文。今重印可决定是无。即是下忍。又能取心对境已下。即是中忍。此忍虽亦印能取等。即是上忍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穿越:田园相依

    穿越:田园相依

    她为情所伤,一次偶然穿越而来,本以为在不会为谁心动,却被他傻傻的爱感动的一塌糊涂,从此不羡鸳鸯不羡仙,只愿与他田园相依。。。
  • 明末贼行

    明末贼行

    明末满清入侵,流寇横行,中原糜烂,百姓离散,千里沃野成白地,户口十不存一二,中华民族面临着历史上最危难的局面。一个现代的普通小白领穿越到明末,他该怎么做呢?
  • 捡个狐妖抱回家

    捡个狐妖抱回家

    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贪吃的小猫,没想到是一只狐妖!!紫色的水晶石、会变人的狸猫……越来越多古怪的事情发生,究竟是为什么?似乎有千万条线索聚集在一起,指向那一处……
  • 武当玄天上帝灵应宝卷

    武当玄天上帝灵应宝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凌御巅峰

    凌御巅峰

    他,大陆上最强国家的太子,天赋禀异。从出生就注定一生不凡,要承担救世的责任和家族的荣耀。他,一个普通镖局的孩子,能力平庸,受尽苦难,食不果腹。突然一夜晚,天显异常,两束从天而降的流光选择了这两个人。他,自己引以为傲的天赋一夜尽无。他,本应过上平庸的生活,倒那个夜晚,令他天赋纵世。而这戏剧性的一切,起因却是两块不起眼的玉佩。他们两个人,身世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可却身负同一个使命,在这个现实,残酷,弱肉强食的世界,这两个少年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波呢?那两块玉佩又会带给他们怎样的麻烦呢?他们又怎么完成他们身上的使命呢?
  • 朦朦墨色染

    朦朦墨色染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对所有事物充满好奇的她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叛逆开始做自己的第一次选择。在无休止的争吵中她成长了,成熟了。然而不甘于平淡的她长大后更加风流不羁,开始了她自己原本想要的生活!
  • 夺天邪少

    夺天邪少

    这是一个以武为事尊的世界,这是一个现代强者穿越异世的故事。
  •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李彦宏

    超级CEO成功哲学课:李彦宏

    本书立足于李彦宏的思想境地和他的发展历程,为读者展示了一位成功企业家的精神世界。
  • 会计学

    会计学

    本教材共10章,主要讲述了会计学基本理论、账户与借贷记账法、会计循环以及会计核算形式,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法。
  • 盘古天缘

    盘古天缘

    本名法宝出异能,神器不再是无敌。仙神妖魔皆平等,人界不再垫底层!每人皆有一件,且只有一件本命法宝,在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本命法宝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能力,千奇百怪,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星光在炼制飞剑的时候,加入了一块妖星碎片,飞剑发生异变,竟拥有了传说中吞噬一切的能力——黑洞!然后,星光凭着这一把绝世飞剑斩妖除魔,诛仙弑神,纵横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