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0900000005

第5章

第五常没。喻于一切凡夫二乘。常住凡夫二乘地故。暂出还没。喻彼大乘善趣之人。分决定。容有退失故名还没。住喻于彼种性解行。观方已后同前第四。此等差别。随义左右。莫不依性。性随此等故有七种。又随人别分性为八。当体为一。通前为八。如宝性论说性为十。一者体性.二者因性.三者果性.四者业性.五相应性.六行性.七时差别性.八返处性.九不变性.十无差别性。彼论偈言。体及因果业。相应及与行。时差别遍处。不变无差别。初体性者。论释有三。一如来藏。染时之体。二法身。净时之体。即前藏体显名法身。此二唯就众生以说三真如体。旨通染净内外诸法。体融一味故说为如。随义辨体。名乃无量。且随隐显理实论三。此三乃是诸法之体。故名体性。言自性者。性从缘起。集成行德。行德未圆。说之为因。因行虽众。且论四种。一者信心二是般若三是三昧四是大悲。故彼论言。信心与般若三昧大悲等。以治四障。得四果故。且说四耳。言四部者。如彼论说。一阐提谤法。二外道著我。三声闻畏苦。四缘觉舍心。舍诸众生。对治此障。故说四因。信大乘故。断除谤法。般若实照远离著我。三昧空定。除灭畏苦。大悲随物对治舍心。得四果者。谓得如来净我乐常。以有此能故说四因。就因辨性。故名因性。是以经言。佛性者名大信心。名般若波罗蜜。名首楞严定。名大慈悲。斯文显矣。言果性者。佛性之体。缘起成德。德满名果。果德虽众。且论四种。一净二我三乐四常。故彼论云。净我乐常等。彼岸功德果。以翻四倒除灭四障对四因故。说果为四。翻四倒者。声闻计佛无常无乐无我不净。同凡夫法故。说如来净我乐常。除四障者。一者缘相。谓无明地对除彼故。说果为净。二者因相。谓无漏业。以有此业。能招变易不得自在。对治彼故。说佛真我。三者生相。谓意生身是苦法故。不得真乐。对治彼故。说果为乐。四者坏相。谓变易死。不得真常。对除彼故。说果为常。对四因者。信治谤法得其净果。慧除妄我得佛真我。定除畏苦得佛真乐。以大悲心不舍有。故得佛真常。然此四果体相各二。净中二者。一是因相。本来无染。二是胜相。离染清净。此方便净。我中二者。一离外道虚妄著我。二离声闻倒见无我。乐中有二。一离诸苦。二除烦恼。常中二者。一离有为断边。二离无为常边。斯等差别。同皆是果。就果辨性。故言果性。言业性者。业性有二。一者厌苦。二求涅槃。故彼论言。厌苦涅槃。欲愿等诸业。依性起作。故名为业。业即是性。故名业性。是以经言。若无如来藏。不得种种厌苦乐求涅槃也。然上因性。在于善趣。今此业者。种性以前。大乘善趣忻厌心也。相应性者。明因及果。即性而起。与性相应。如庄严具与金相应。名相应性。因相应中。义别有三。一信大乘为法身因。二者定慧为佛智因。三悲心与彼如来大悲为因。此等皆悉与性相应。果相应中亦有三种。一者五通。二知漏尽。三漏尽无垢。此之三果。不离于性名果相应。就相应义以辨性。故名相应性。言行性者。行别有三。一妄见凡夫起颠倒见。二实见圣人离妄相心。三者如来无戏论习。三行虽殊。性体不二。其犹种壳牙茎等异。壳性无别。就行辨性。故云行性。故彼论言。不见实者。说言凡夫。圣人及佛。能见众生如来藏中真如无差别。时差别者。有三种时。一不净时。位在凡夫。二净时所谓菩萨。三善净时。名为如来。故彼论言。有不净有净及以善净等。如是次第。说众生菩萨佛。就时差别。以分性故。名差别性。言遍处者。处别有三。一者凡夫。二者菩萨。三者如来。三处虽殊。性无不在。如器虽异空无不在。故名遍处。就遍处义以辨性。故名遍处性。故彼论言。如空遍一切而空无分别。自性无垢。心亦遍无分别。不变性者。就前三时明性不变。一凡夫时。性体不变。不变有三。一耶念。风不能吹变。二业结。水不能渍变。三病死。火不能烧变。二菩萨时。性体不变。不变有二。一生不变。二灭不变故。彼论言。菩萨佛性不生不灭。三就佛时性体不变。不变有四。一生不能生。二老不能老。三病不能病。四死不能死。是以如来。常恒清凉体真不变。就不变义以辨性。故名不变性。无差别者。明其众义。体无差别。故彼论言。法身及如来。圣谛与涅槃。功德不相离。如光不离日。当知此等随门异辨。而体不别。故经说言。佛即涅槃。涅槃即是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即是实谛。实谛即佛性。如是等也。就无差别义以辨性。故名无差别性。又随人别。或时分性。为三十三。何者是乎。如涅槃说。如来佛性义别有七。一常二乐三我四净五真六实七名为善。后身佛性义别有六。一常二净三真四实五善六少见。我是佛义。不得同佛究竟自在。故不说我。乐涅槃义。分相涅槃唯在佛果。不得永安。故不说乐。理实通有九地佛性义。别有六。一常二净三真四实五善六可见。六七八地佛性有五。一真二实三净四善五者可见。然向九地。闻见之穷。十地眼见如来究竟。故说为常。八地已还。未得同彼。略隐常义理实有之。从初欢喜。乃至五地佛性有五。一真二实三净四者可见五善不善。以其未得般若空。但能除粗惑微障未遣。名善不善。地前佛性。略无分别。此则初地乃至如来。二种五种。两种六种。一种七种。都合有其二十九种。通彼凡夫声闻缘觉大力菩萨四人佛性。则有三十三种佛性。随缘广分性。乃无量。故经说言。佛性者不名一法。不名百法。不名千法。当知一切善不善者。斯名佛性。

第三门中。差别有四(一明有无二明内外三就世论四辨当现)言有无者。义有两门。一约缘以论。二就体分别。言约缘者。经说有四。一阐提人有。善根人无。二善根人有。阐提人无。三二人俱有。四二人俱无。义如上辨。今重论之。阐提有者。有不善性。佛性缘起。为不善故。不善之法。即是佛性。此不善性。阐提则有。善人无也。善根人有。阐提无者。谓善性也。佛性缘起。三乘无漏。名之为善。善即是性。故名善性。此性圣有阐提无也。二人有者。同有理性。二人无者。同无果性。言就体性辨有无者。佛性之体。亦得说有。亦得说无。亦得说为非有非无。所言有者。如来藏中。缘起法界恒沙佛法。说之为有。所言无者。解有两义。一离相名无。如净醍醐体虽是有。而无青黄赤白等相。亦如一切众生心识体虽是有。无有大小长短等相。佛性亦尔。体虽是有。而无一相。无相之义。如后八识章中具辨。二无性名无。如来藏中。恒沙佛法。同一体性。互相缘集。无有一法别守自性。如说诸法以之为常。离诸法外。无别有一常性可得。诸法齐尔。故说为无。有无如是。非有无者。非谓有无两法。并说为非有无。亦非无除舍有无二法为非有无。亦非有无合为一法为非有无。亦非有无二法之中。别立一法为非有无。当知说彼无法为有。有则非有。还即说此有法为无。无则非无。是故为名非有非无。故经说言。有无方便入非有非无。遣相论之。妙绝四句。何等为四。一者非有。二者非无。三者非有非无。第四非是非有非无。缘起诸法。皆无自性。以无性故。说无为有。无为有故。有即非有。无无性故。说有为无。有为无故。无即非无。还即说彼有无之法。为非有非无。有非无。亦无自性。故经说言。乃至如离性也。还即说此非有非无。为有无故。有无之法。亦不可得。是即佛性。理绝形名。心言不及。无取无舍。正智所知。圣慧巧悟。妙在其中(此一门竟)。

言内外者。义别两门。一随相以分。二情理相对。言随相者。众生为内。山河大地非情物等。以之为外。若当说彼因果之性。局在众生。得言是内。若说理性。性通内外。虽复约彼内外相辨。而体平等。非内非外。言情理者。即彼妄想阴界入等。以说性故。得言在内。而真平等。妙出情妄。名之为外。故经说言。断脱异外有为法依持。建立者是如来藏。又经复言。性虽住在阴界入中。而实不同阴界入也。以不同故。名之为外。不同情取。亦得说为非内非外。故经说言。众生佛性。非内非外(此二门竟)。

言就世者。论其性体。古今常湛。犹若虚空非三世摄。故经说言。佛性非是三世摄也。随缘辨性。有是三世。有非三世。相状如何。今先就佛辨其性相。如来佛性。据因以望。得说未来。对因辨果。得为现在。舍对论之。非三世摄。良以如来体穷真性悟法本如。非先有染后息为净。德同法性。故非三世。又复所得。常不生灭。故非三世。故涅槃经迦叶品云。如来佛性。非是过去现在未来。后身佛性。据前以望名为未来。就佛返望。名为过去。形前对后。说为现在。随所得处。分离生灭。契合如理。亦得说为非三世摄。若非三世。何故经。言后身佛性现在未来。少分见故名为现在。具见在当名为未来。此亦不违非三世言。盖乃对果说之为现。对因名果。说为未来。舍对论之。则非三世。九地菩萨下。至初地论其行。实与十地同。然经中。说九地以还闻见佛性未眼见故。一向是其三世所摄。种性解行所有佛性。穷实如言。分显之处平等离相。亦非三世。但今为判地前皆凡。佛性一向三世所摄。下至阐提佛性同尔。随相流转。名三世摄。体非生灭(此三门竟)。

言当现者。若就凡说。因性在现。果性在当。若就佛论。果性在现。因性过去。语其理性。旨通当现。体非当现(此四门竟)。

第四门中。就性辨因。于中两门。一缘正分别。二生了分别。言缘正者。亲而感果。名为正因。疏而助发名为缘因。佛性望果。是何因摄。经说。正因其法佛性。还望法佛。以为正因。如矿中金与出矿金为正因矣。其报佛性。还望报佛。以为正因。如彼树子不腐不坏有可生义。与树作因。缘正因如是。若就菩提总为一果。佛性本体。起果义强。故说正因。诸度等行方便助发。说为缘因。若分果德。性净方便二种差别是则缘正差互不定。若望性净菩提涅槃。是则佛性同体。相起以为正因。诸度等行。名为缘因。若望方便菩提涅槃。诸度等行。同类生果。名为正因。佛性理资。说之为缘。缘正之义。粗咒如是(此一门竟)。

言生了者。望方便果。报佛之性。是其生因。真心体上从本已来。有可生义。生彼果故。故涅槃云。佛性虽无。不同[少/兔]角虽以无量方便。不可得生。佛性可生。以可生故。名为生因。问曰。何故[少/兔]角之无。无而不可生。佛性之无。无而可生。释言。[少/兔]角于四无中。是毕竟无。故不可生。望性净果。法佛之性。但是了因。非是生因。云何得知非是生因。如涅槃说。涅槃因者。所谓佛性。佛性之性。不生涅槃。故非生因。是义云何。性净因果。体一无别。随时分异。在染为因。出缠为果。据因以望。因外更无果体可生。据果以望。果外更无因体能生。故非生因。但是了因。是义云何诸佛之性。是真识心体有。从本已来。有可显了成果之义。故名了因。如瓶中灯有可了义破瓶则见。以有如是可了义故。涅槃说云。佛性虽有不同虚空。虚空虽以无量方便。不可得见。佛性可见。可见犹是可了义矣。以可了故。名为了因。问曰。何故虚空之有。有而叵见。佛性之有。有而可见。释言。虚空说无故有叵见。佛性之有。说有为有。故有可见。因义如是。若就果德。总以为一。是则佛性说为生因。同一体性。转变相起。义说为生。不同有为因果。互与异体相辨。因谢果起。说为生也。诸度等行方便显了。说为了因。是以经说。佛性如乳。方便之行。喻以醪暖乳能生酪。名为生因。醪暖等缘显了于酪。故名了因。若就果德分其性净方便差别。是则生了二相不定。若望性净菩提涅槃。诸度等行。是其了因。故彼金刚般若论言。檀等波罗蜜。于实为了因。斯文显矣。佛性望彼性净之果。但是正因。非生非了。言非生者。佛之体隐时名因。就因以望。因外更无果体可生。显时名果。据果以望。果外更无因体能生。故非生因。是以经言。佛性之性。不生涅槃。涅槃之法。不从因生。更复说言。生因所起。名为无常。了因所起。名之为常。涅槃但因所得。不从因生。故名为常。言非了因者。佛性据体。非是方便显了之行。故望涅槃。不名了因。若言佛性随缘转变。籍前起后。满足涅槃。亦得名生。但非异体。无合掌有。名之为生。又复佛性。在诸地中。从缘显了。满足涅槃。亦得名了。但非异相显了涅槃。故言非了。若望方便涅槃菩提教道之。亦生亦了。言生因者。籍修诸度起彼报果。故名为生。是以经言。复有生因。谓六波罗蜜阿耨菩提。言了因者。前诸地中。所成方便教道行德。与体相应。德体虽成。望后犹为闇障所覆。不得显了。成大菩提中。有所修方便诸行。遣除闇障。了前诸德。成大菩提。故名了因。是以经言。复有了因。谓八正道阿耨菩提佛性。望彼方便之果。亦生亦了。言生因者。即性起彼方便果德。如从真金起庄严具。故名生因。是以经言。复有生因。谓首楞严定阿耨菩提。首楞严定。即是佛性。故经说言。佛性名为首楞严也。言了因者。佛性为彼方便行显。体则明了。明了之性。资成果德。故名了因。是以经言。复有了因。所谓佛性阿耨菩提。辨因差别。略之粗尔。

同类推荐
  • 观心玄枢

    观心玄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单氏家谱

    单氏家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Seventh Man

    The Seventh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锦香亭

    锦香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杨公笔录

    杨公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叹凡缘

    叹凡缘

    万千大道唯我琴道称尊,玄黄大陆修炼之道昌盛,历经五个纪元,大陆上古兽,荒兽,即将重现,深海妖魔即将降临,纪元之劫开始,各个道统各有绝世妖孽崛起,万道争锋,仙门现世。先修仙,再修神,终修主宰
  • 最受你喜爱的友情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受你喜爱的友情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关于友情,古诗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哲人说:“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人的一生中,无论是童年、少年、成年,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友情。友情,是更雨季的伞,严冬的炭,它以不求回报的热量,慢慢温暖我们的心灵。本书汇集了几百个友情故事,以友情告白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体味友情,回忆友情,以一颗关怀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与事,让友谊之花处处开放,使人类的大家庭更加和谐、美好。
  • 涌灵

    涌灵

    被母亲抛弃的石磊,沦为乞丐,成为杀手,受尽万般悲苦,只为再见母亲一面!内容实际为何,读者自行摸索,喜欢就看,不喜勿喷!
  • 罪断正邪

    罪断正邪

    当白昼入夜,星空转晴。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吗?我欲守我心中物,心中人,无关正邪善恶,就算你是这苍天厚土,也休想夺取丝毫!
  • 六号摩天轮的幸福(摩天轮童话系列)

    六号摩天轮的幸福(摩天轮童话系列)

    [花雨授权]?他是知名摄影师又怎样?就代表他可以目中无人、对人大小声吗?她偏偏不吃这套,她绝对要好好教导他“做人处事”的基本态度!什么!?他竟然是她身价上亿的顶头上司!更惨的是——他还叫她当他“贴身助理”!?
  • 星星西游记

    星星西游记

    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二千岁。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华表千年鹤一归,凝丹为顶雪为衣。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 THE BOBBSEY TWINS IN THE COUNTRY

    THE BOBBSEY TWINS IN THE COUNT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御神剑

    天御神剑

    夏雨泽一个励志的小书生本想考取功名泽福百姓,但世道无常,最终走上了修真之路,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与不悔,最终迎来了自己巅峰的时刻
  • 我的魅惑偶像公主

    我的魅惑偶像公主

    他,天羽的头牌王子,天籁歌喉,帅气外表,她,天羽头牌校花,曼妙舞姿,柔弱外表,又会有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
  • 仙命主宰

    仙命主宰

    一个人一只兽,一个特别幸运的人和一直特别倒霉的兽,一件很幸运的事转眼就变成了倒霉的事,这样一个组合,修仙路会发生什么让人爆笑的事呢!各位看官,来来来,看一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