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0900000036

第36章

第一辨相。十八空义。出大品经。法性虚寂。故名为空。此空乃是法界门中一门之义。门别虽异。妙旨虚融义无不在。无不在故。无法非空。是以经中或说色空。乃至宣说一切法空。良以诸法无不空。故随诠辨异。广略难定。是以经中或说一二乃至众多。所言一者。废诠论空。空如一味。一味之空。妙绝众相。故名为一。故大品中说为独空。独者犹是不二之谓。经中或复说空为二。所谓生空及与法空。或说为三。谓空无相及与无作。问曰。空门可名为空。无相无作。云何名空。龙树释言。此三种体一。随行分异。行者观空无相可取。是时空门。转名无相。观无相中。作起叵得。是时无相。转名无作。名虽变改。其体不殊。是故此三俱皆是空。如一智慧。或名念处。或名正道。或名觉支。或名为力。或名无畏。或名无碍。此亦如是。经中或复说空为四。如大品说。一法相空。二无法空。三自法空。四他法空。此义如前四空章中具广分别。或说为五。谓五阴空。或分为六。所谓五阴及众生空。又如大品习应品中。说空为七。所谓性空.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此七犹是十八空中后之七也。以何义故偏说此七。论自释言。广有十八。略为七空。其犹道品。广则具有三十七品。略唯七觉。此亦如是。以此七种。多利众生。故偏说之。论其体相。与十八中后七相似。又如地经说空为十。所谓信空.性空.第一义空.第一空大空.合空.起空.如实不分别空.不舍空.得离.不离空。此如地论具广分别。又六说十平等。亦是十空。如涅槃中。说十一空。此之十一。如前章中具广解释。又如大品叹净品中。说十空。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相空。然犹是十八空中初十三空。若更解释。不异于彼。问曰。何故十八空中。偏说此等。不论余五。论自释言。此十三空。破法周尽。故偏说之。余有五空。总相说空。更无别法。是故不论。又如大品六度相摄品中。说十四空。前十三上。更加一种一切法空。即是十四。此一切空。摄十八中后之五空。通名一切。问曰。何故说此十四不说十八。论自释言。十四空中。一切法空。摄法周尽。设有余空。皆入其中。是故但说此之十四。经中或复但说十八。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名字如是。然此十八。随诠差别。非是观入浅深次第。言内空者。如论释言。眼等六入。名之为内。是内法中。无我我所。及无眼等故名为空。言外空者。如论释言。色等六入。名之为外。是外法中。无我我所。及无色等。故名为空。内外空者。总观向前十二入法。无我我所。及无彼法。名内外空。又内外等。如念处说。何故前别而后总矣。此义如前十一空具广分别。言空空者。如论释言。以空破空。故言空空。破何等空。依如论辨。破前三空。故说空空。不如涅槃。有无双遣为空空也。又释。破余十七空故。名为空空。有相之法。可须空破。空是理法。何须破乎。论自释言。如人服药为破诸病。是病破已药亦应出。若药不去。药复是患。行者如是。先以空义对治烦恼。若复著空空复是患。故须破之。言大空者。如论释言。声闻法中。宣说法空。以为大空。摩诃衍中。说十方空。以为大空。破十方界。广多无边。名之为大。破彼大方。故名大空。问曰。外道宣说有方。佛法不尔。今此云何。说有十方。破以为空。龙树释言。声闻法中。虽不宣说三千界外。更有十方无边世界。大乘法中。随顺世谛。三千界外。更有十方无边世界。就真谛。破以为空。何者是乎。谓因四大和合之中。分别彼此。故说有方。第一义中四大本无。依何说方。是故名空。问曰。若使第一义中无彼方故名大空者。第一义空。应名大空。论自释言。第一义谛。理实是大。初得名故。余不名大。问曰。何故宣说大空破于诸方。论言。为破大邪见故。如诸外道。计有定方实而不空。故须说空破彼定见。又为除彼有无边见故说方空。如修慈者。缘十方界。而修慈心。彼于十方。若谓有尽。堕有边见。若谓无尽。堕无边见。以是二见。即失慈心。故说方空。除彼二见。令慈不坏。问曰。何故涅槃经中。说波若空以为大空。十地经中。说真识空。以为大空。彼大品中。说十方空以为大空。释言。涅槃十一空中。相实俱论。彼前十空。是其相空。后一大空。是其真空。真智体中。备含法界。法界皆如。故名大空。地经亦尔。初说生空法空第一义空。是其相空。梨耶识空。是其真空。梨耶识中。统含法界。法界皆如。故名为大。彼大品中十八空者。并是相空。非是真空。以非真故。不得就实说为大空。但破大方名为大空。良以十八非真空。故龙树说为小智慧门。波若体寂是真空故。龙树说为大智慧门。大智门者。即是涅槃所说大空。以十八空破相之理故名为小。真照波若。契实离相。故名大矣。云何名为第一义空。如论释言。诸法实相。是第一义。实相亦空。名第一义空。何者实相诸法之实。所谓空理。空是一切诸法之实。实之体状故名实相。实相既是诸法之实。云何可空。论自释言。实不可著故说为空。以说诸法为实相故。诸法之外。无别实相自性可得。故曰空耳。又说涅槃为第一义。是涅槃空名第一义空。有为空者。阴界诸入十二缘等。因缘集起。故曰有为。所言空者。论释有二。一有为中无我我所。及离常相故名为空。二者有为因缘法相。不可得故名之为空。就初门中离我我所。生空所摄。离常相者。亦是生空。亦是法空。故论释言。若说我常。是常空者。则入生空。若说阴常是常空者。则入法空。第二门中。无因缘相。一向是其法空所收。不同涅槃就彼有为唯明生空。无为空者。得法实相。离生住灭。契证涅槃。名无为法。实相法中。亦无无为自相可得。名无为空。问曰。若说无为空者。与邪见人谤无涅槃有何差别。论自释言。彼邪见人。不信涅槃。然后生心。谤无涅槃。无为空者。但破定取涅槃之相。故名为空。不同邪见。然此空者。破法体相。不同涅槃十一空中就无为法明无我人说为空也。毕竟空者。如论释言。以有为空及无为空。毕竟无有遗余。名毕竟空。譬如罗汉永尽诸漏名毕竟净。此空亦尔。无始空者。法起非今。名为无始。无始法空名无始空。何故不说有始空乎。论自释言。有始大惑。说有始故。最初之身则无因缘。是故菩萨。先舍是过。观法无始。观无始时。有始已舍。是故不须说有始空。但于所观无始法中。取相未舍故。今宣说无始法空。言散空者。如论释言。散名别离。如似五阴和合为人。若分五阴。离张破散。人不可得。故名为空。如是一切。言性空者。如论释言。一切诸法性。自空故名为性空。如世间水体无热性。虽假大热暂时为热者停还冷。诸法必是。虽假众缘和合似有。若离众缘性不可得。故知。诸法体性是空。问曰。前说毕竟空者。即是性空。今此何故重说性空。论自释言。今性空者。破诸法性。如彼水中无其热性不无水相。毕竟空者。破诸法相。乃至因缘法相亦无。又性空者。菩萨所行。毕竟空者。是佛所行。自相空者。诸相有二。一者同相。亦名总相。二者别相。亦名异相。苦无常等。是其同相。色香味等。是其别相。此二皆空名自相空。性相何别而分二空。论言无别。但名异耳。又性据体。相是外状。如似比丘受持禁戒是比丘性。剃发染衣是比丘相。又如梵志自受己法。以之为性。顶有周罗。执三岐杖以之为相。亦如火大。热以为性。赤色为相。如是一切性相别故。分为二空。问曰。直说相空便足。何须宣说自相空乎。为明诸法自体相空故说自耳。诸法空者。阴界入等名为诸法。是诸法中相别。种种一切皆空。名诸法空。问曰。若说诸法空者。是义不然。一切诸法。各有自相。云何言空。答曰。诸法自相不定。故说为空。不可得空者。生死涅槃一切诸法。性相寂灭。求不可得。故名为空。于中有三。一者于彼阴界入中。求我叵得。名之为空。二者于彼诸因缘中。求法自性不可得。故名之为空。如五指中求拳叵得。三求法因缘亦不可得。名之为空。问曰。为小智故求法不得。为实无故求法不得。论自释言。法实无故。求不可得。然此空者。与毕竟空及自相空。有何差别。而复说之。论言。有人闻说上空。心生怖畏。是故今说。因缘之中。求不可得故说为空。无法空者。如论释言。诸法灭已名为无法。是无自性亦不可得。故名为空。有法空者。诸法但从因缘而有。有即非有。故名为空。无法有法空者。有人执取有无二法。求不可得故。说无法有法空也。此前二空。别破有无。今此总破。又前二空。破所取法。今此破于能取之情。又如论释。有法空者。破法生住。无法空者。破法灭时。今此无法有法空者。前后通破。又如论释。观现在法及无为法。一切皆空名有法空。观于过去未来法空。名无法空。以现无故。观三世法及无为法。一切皆空。名为无法有法空也。若广分别。数别无量。

第二门中。以十八空。对波若空。辨其同异。论自问言。波若之空与十八空。为同为异。若言异者。离十八空。更复用何为波若空。若言同者。云何说言菩萨欲住十八空者当学波若。论自释言。亦同亦异。所言异者。波若之空。见法实相。灭一切法差别之相。十八种观。破诸法相。令诸法空故名为异。以此异故。欲住十八。当学波若。所言同者。论自释言。十八是空。无所有相。波若亦空。无所有相。十八空中。离相不著。波若亦尔。故称为同。以其同故。修学波若。则为修学十八空也。

第三明其修入次第。依如论中。所修有二。一小智慧门。谓十八空。二大智慧门。谓波若空。彼十八空。破相之空。随诠局别名之为小。彼波若空。契实离相。名之为大。又缘观心缘十八空。名之为小。灭观波若。照诸法空。名之。于此二中。先学小门。后学大门。所学小门。即涅槃中前之十空。所入大门。即涅槃中后一大空。又学小门。即是世间因分行德。证入大门。即是出世果分行德。若通诠教。则有三种。一小智慧门。谓波若经。二中智慧门。谓十八空。三大智慧门。谓波若空。于此三中。先学小门。次学中门。后入大门。云何学小。依波若经。受持读诵。正念思惟。如说修行。云何学中。依前修习小慧门故。得十八空。如入大海便得宝物。云何学大。依前修习十八空观破相力故。便入甚深波若真空。得此空故。心相寂灭。犹如虚空。毕竟平等。无缘无取。十八空义。略之云尔。

二十二根义七门分别(释名辨体一 分相二 治断差别三 得果不同四 就人分别五 得舍成就六 因起次第七)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修真世界之铁血雄兵

    修真世界之铁血雄兵

    年满十八岁的柳乘风被其师叶天剑以保护天下苍生为由,令其下山。在去往投奔黄龙门的路途中,得到了早已消失的神族精血。于是开始了他在玄天大陆上的奇特冒险......
  • 飘渺剑魔

    飘渺剑魔

    洪荒世界,各种修炼者彼此龙争虎斗,无所不用其极,而我们的主角就是这无数修炼者中的一个,少年自家族而出,带着满腔仇恨,踏上征途,且和我一起见证少年如何成为立足天地间的绝世强者!!!【这是我的第一本书,请大家多多支持喽】!!!********************一曲红尘伴我行,万丈魔光踏天路。世道飘渺我无畏,一生为剑我成魔!吾乃剑中之魔,魔中之剑!——飘渺剑魔
  • 繁华落尽唯有你仍在

    繁华落尽唯有你仍在

    她是现代优秀的特工,却因为男友的背叛一朝穿越为幕王府的嫡小姐,秉承着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宗旨在古代闯出一片天
  • 边伯贤:远离我

    边伯贤:远离我

    天塌下来,你还有我。世界末日,浴火重生。经过这么多坎坷,你还会相信他吗?真的还能……不在意吗?
  • 山海至尊纪

    山海至尊纪

    大陆犹如繁星的第九海上,一位草莽少年从一座无名大陆中走出,闯向那浩荡无际,万族争雄的山海世界,用一双带着鲜血的手掌,缔造一代属于他的至尊传奇!
  • 舰艇与潜艇

    舰艇与潜艇

    《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段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是说,军事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谨慎对待。在和平年代,国无防不立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虽然和平与发展巳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但战争仍不可避免。因此,世界各国都争相把国防建设摆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要想国家真正地强大,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利益,防备和抵御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维护世界和平。
  • 焦糖蜜语:国民校草带回家

    焦糖蜜语:国民校草带回家

    说好的全校学神校草,全能艺人呢?为什么自己看见的校草和传闻中的完全不是一个人?在自己面前,高冷明星校草就变成了总爱缠着她,处处关心她的大男生?“我们不过才认识几个月啊!要不要这么缠着本宝宝?”某女崩溃道。“喜欢你是我的事,缠着你也是我的事,你管得着?”某明星校草立即变高冷傲娇范。。。呃,好吧,本宝宝竟无言以对
  • 顾倾苏甘然

    顾倾苏甘然

    一次意外,她碰见了顾柘弋,柘弋是她最好的梦,她也是柘弋唯一藏在心里的人。长伴十年,他莫名离去,只留下她为他亲手拍的照片并在照片后面写着“勿念”。时隔五年,在再次相遇,她凭借自己努力考上全市最好的大学,而他却已是全校万众瞩目的高冷男神,也是自己可望不可即的顾柘弋。五年来,她一直在寻找着柘弋,可再次相遇,一切变得那么陌生。小时候他对她说:“咱们两个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能组个词‘含义’。”她问他:“那含义是什么呢?”他说:“等你长大我就告诉你。”
  • 吕奉先横扫战国录

    吕奉先横扫战国录

    为了和谐安定,本书已经暂停更新,请大家移步阅读新书《妖道的都市怪谈》书号:2098208
  • 笙歌起,漠北颂

    笙歌起,漠北颂

    “我不会留你一个人。”温热的气息洒在怀里的人光洁的额头上,彼此珍惜着岁月难得的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