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40900000016

第16章

第七门中。有无分别。诸论不同。毗昙法中。三无为法。一向是有。何故如是。彼宗之中。无不生心。三无为法。为心所缘能生心。故明知。是有。问曰。若有何故经中说作无为。此言无者。无他有为。非无无为。以非无故。谤涅槃者。名为邪见。得大罪报。成实所说。三种无为。并是无法。如人无手。是中更复何所可有。又复经中说作无为。明知。是无。问曰。若无云何生心。释言。彼宗缘于无法。得生心故。不妨是无。如人梦中所见境界悉是无法。故知。缘无亦得生心。又问。若无谤涅槃者。何故得罪。释言。烦恼其实尽灭。谤言不尽。违于灭义。是故得罪。非由谤有所以得罪。有无两竞。备如成实涅槃中说。大乘法中。义说不定。就事以论。得言是无。故经说言。虚空无故不生不灭。余二类然。以是无故。经名无为。望理而辨。此三乃是待对之法。无有别体。得言是有。故地持言。有为无为。名之为有。无我我所。名之为无。又地经说。虚空界集。无为界集。涅槃界集。若令无法。知何所集。良以大乘非定有。故破有定执。故涅槃言。我诸弟子。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三无为一向定有。非定无。故破无定执。故涅槃言。我诸弟子。不解我意。唱言。如来说三无为一向定无。以斯准验。有无之义。难以偏定。有无如是。

第八以常无常分别。小乘法中。说三无为一向定常。大乘法中。义别有五。一随相分别。三无为法。俱皆是常。不生灭故。二望本以释。虚空本有。一向是常。余之二种。灭事方有。义说无常。非是终尽名为无常。三望终以论。数灭是常。余二无常。数灭无为。证理而成。一得永寂故名为常。余二情有。得理则舍故曰无常。故大集云。虚空情有。离心则无。是故无常。虚空既然。非数同尔。问曰。得理若舍虚空。诸佛菩萨。为何所依。释言。舍空依于真如。离真如外更无所依。故华严云。普贤菩萨。依于如如不依佛国。虚空亦是。佛国所摄。四摄法从情。三俱无常。以从妄心有起尽故。问曰。经说。虚空无为不生不灭。今云何言从心起尽。释言。有以。随心现时不生灭。故名曰无为。以无为故不生不灭。以理论之。心外无空。但是心有。故得说空。随心起尽。故马鸣言。一切色法。本来是心。心外无色。亦无虚空。心外既无。宁不依心。以依心故。随心起尽。虚空既尔。数非数灭理亦同然。云何有起。如人梦中见虚空界见诸法灭见烦恼尽。悉是心起。无为同尔。皆妄心起故。地经中说。虚空界集。无为界集。涅槃界集。云何有尽。如人梦中所见空等寤时悉舍。无为同尔。妄息皆舍。问曰。向言虚空非数情有法故。得理则舍。名为无常。数灭无为。证理而成。一得永寂。名之为常。今云何言数灭无为亦随心尽。释有两义。一简妄异真。数灭之中。有妄有真。缘治断得。名之为妄。证实舍妄。说以为真。前言常者。是真数灭。此言尽者。是妄数灭。故地经言。如人梦中见身堕河。施大方便欲出此河。忽然便寤即离一切勇猛据事。梦中堕河。喻在烦恼。梦中出河。喻得涅槃。寤喻实证。梦中出没。寤时悉舍。明知。妄灭得实。皆舍。二情实相望。随义分别。据情望实。情外有实。得实舍情。以为数灭。是故数灭。一得永常。证实返望。由来无情。知何所断为今数灭。故说非常。故地论言。自性常寂。非先有染后时离也。第五摄法就实分别。于中有二。一就实性。三无为法。非常无常。据实本无。知复说何为常无常。二就实用。三无为法。亦常无常。用随心现。名为无常。无时不现故说为常。是义云何。如地经说。菩萨以十身作空。空作十身。或于自身一毛孔中。现虚空界。或复不现。是故得言虚空无常。菩萨常住虚空三昧。令一切法悉为空界。无时暂废。故得言常。如龙树说。菩萨或入灭尽三昧。令三世法悉皆灭尽。或时入彼不灭三昧。令三世法皆悉不灭。如梦所见。故得言非数无常。入灭三昧。无时不灭。是故得言非数是常。菩萨有时。现断烦恼。有时现行。是故得言数灭无常。菩萨住彼寂静三昧。毕竟永寂诸烦恼等。是故得言数灭是常。常无常义。具辨如是。

第九门中。约对四无。共相收摄。言四无者。如涅槃说。一已有无。二未有无。三者互无。四毕竟无。起已谢往现。今无法名已有无。当法未起。名未有无。牛中无马。马中无牛。如是一切。名为互无。如龟无毛兔无角等。如是一切。名毕竟无。四无如是。摄相云何。于中略以两门分别。一就四辨三。二就三辨四。就初门中。先就已有辨三无为。宗别不同。依如毗昙。已有之无。非三无为。何故如是。过去之法。当时灭坏。是四相中无常之灭。故非无为。谢往已竟成在过。是过去有。复非无为。彼过去法。现无集用。是其有为虚空所摄。故非无为。问曰。毗昙说有现得得过去世烦恼染业。断现得故。令过去世烦恼与业不属行人。此之数灭。是已有无。云何说言已有之无无为不摄。释言。彼宗虽复宣说断现得故令过去世烦恼染业不属行人。而过去世烦恼与业。有体常在故非无为。问曰。毗昙说断现得。如是现得。被断灭已名为数灭。此之数灭。是已有无。今云何言已有之无非三无为。释言。彼说断现得者。但令现得不能生后。不断得体故。彼得体虽被断已谢灭过去。而非数灭。成实法中。过去之法。当时灭坏。是无常灭。与毗昙同。谢灭已竟。今望全无。此之无处。是虚空摄。彼宗宣说过去未来二世无故。问曰。已无何故不名非数灭摄。释云。非数但灭未来未起法故。此云何知。毗昙非数。但灭未起。成实不非。明知。共用。问曰。何故已有之无不名数灭。一切圣道。但遮未来。已起之法。不可断故。问曰。现解断过去因。遮未来果。名为断灭。今云何言但遮未来不断过去。此如上释。过因已灭。现无可断。但遮未来令不起时。使彼过因牵义不成。名断过因。理实现无过因可断。大乘法中。与成实同。问曰。大乘断同体惑。同体之惑。与智俱现。被断谢往。即是数灭。如是数灭。是已有无。何说言与成实同已有之无皆非数灭。释言。大乘断同体者。但断此惑生后之义。不断惑体。故此自体无明尽处。亦非数灭。问曰。何故不断惑体。惑体无常。自然灭坏。不假断故(此已有竟)。

次就未有辨三无为。宗别不同。毗昙法中。分别有三。一者未来当起之法。现今未起。虽复未起。性有在当。此未来有。非无为摄。二者未来应起之法。以有现在见修二道。令彼永灭。是数灭摄。三者未来应起之法。余缘力故。令其不起。是非数灭。成实法中。未有之无。三无为摄。一者当起而令未起。即此无法。是虚空摄。二者当起以道力故令其不起。是数灭摄。三者当起余缘力故令其不起。是非数灭。大乘法中。未有之无。相同成实(此未有竟)。

次就互无辨三无为。宗别不同。毗昙法中。有为之上互无他法。从其说处。有为所摄。三无为上互无他法。亦从说处。三无为摄。成实法中。有为之上互无他法。是虚空摄。以彼有为不摄无故。三无为上互无他法。义则不定。若虚空中。互无他法。是虚空摄。数灭之上互无他法。义有两兼。一望所灭诸烦恼等。以说互无。是数灭摄。正说彼无为数灭。故二望余法以辨互无。是虚空摄。不无彼法为数灭故。非数灭上互无他法。义亦两兼。一望所灭以辨互无。非数灭摄。正无彼法为非数灭故。二望余法以辨互无。是虚空摄。不无彼法为非数灭故。问曰。何故有上无他非有为摄。空中无他。即虚空摄。释言。有上辨互无者。附有说无。不用彼无以为有故。有法不摄。空中无他。正说此无为虚空。故虚空所摄问曰。何故空中无他令摄虚空。余无为中。互无他法。或是数灭非数灭摄。或虚空摄。释言。虚空是其宽故。空中无他。全虚空摄。余无为中。除其所灭互无他法。亦虚空摄。余二狭故。唯望所灭以说互无。是其数灭非数灭摄。大乘法中。若就有为虚空无为非数无为。以辨互无。与成实同。若就数灭以辨互无。粗同成实。穷实别异。所言异者。大乘法中。说一切法但是心有。如梦所见。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得涅槃时。妄心息故。随心所见。一切法灭。故数灭中。互无他法。皆是数灭。问曰。若使得涅槃时诸法皆灭。便无众生。佛何所化。释言。据凡以望诸佛。道佛化生。就佛论佛。无佛异生。无生异佛。无佛异生。则无能化。无生异佛。亦无所化。故经说言。平等法界。佛不度生。众生分别说佛度生(此互无竟)。

次就毕竟辨三无为。宗别不同。若依毗昙。龟无毛等。就事说无。即彼事摄。彼宗缘无。不生心故。三无为中。毕竟无其生住异灭色心等法。还即是彼三无为摄。问曰。就彼三无为中。无生住等。应是互无。今云何言是毕竟无。释言。有义。若望其余有为法中生住灭等。以说其无。是互无摄。若说虚空数非数灭体无生等。是毕竟无。如兔无于牛羊等角。是其互无。兔自无角。是毕竟无。若就谛理。宣说毕竟。无我人等。谛理所摄。成实所说。龟无毛等事上无事。是虚空摄。三无为法自体。毕竟无生住等。还即是彼三无为摄。一切法中。毕竟无性。第一义摄。第一义中。毕竟无于一切诸相。当知。亦是第一义摄。大乘法中。若就世事虚空非数。说毕竟无。与成实同。若就数灭说毕竟无。亦数灭摄。于中分别。粗同小乘。细则不同。不同云何。小乘未能见一切法毕竟寂灭以成涅槃。故涅槃中。但无自体生住灭等。不能毕竟无一切相。大乘法中。见一切法毕竟寂灭以成涅槃。故涅槃中。毕竟无于一切世相。故涅槃云。世法涅槃。终不相对。得涅槃时。涅槃之外。无有世法对涅槃。故数灭如是。一切法中。毕竟无性。毕竟无相。第一义摄。上来至此。历就四无辨三无为(此一门竟)。

次就三无以辨四无。先就虚空以辨四无。宗别不同。毗昙法中。虚空无为。二无所摄。一者互无。二毕竟无。空中无余色心等事。是其互无。空体毕竟无生住灭。是毕竟无。已有未有。此之二无。虚空不摄。备如前释。成实大乘。所说虚空。皆具四无。义如上辨。次就数灭以辨四无。数灭之中。具摄三无。所谓未有互无毕竟。当来世中。染法不起。是未有无。无余世事。是其互无。是数灭法自体毕竟无生住灭。是毕竟无。已起之法。道不能灭故已有无数灭不收非数无为亦具三无。与数灭同。但藉余缘。不依见修二道对治。以为异耳。

第十约就四谛分别。苦集灭道。是其四谛。若依毗昙。数灭无为体性不定。或灭谛摄。或复不摄。差别有四。一者圣人圣智断结。所得数灭。一向灭谛。二者圣人等智断结。与彼无漏同。治修故。所得数灭。亦是灭谛。三者凡夫等智断结。得其数灭。后入圣道。重为圣智。所印证故。亦是灭谛。云何印证。有人先在外凡夫时。用世俗智断欲界结。或尽六品。或尽九品。后入见道。至第十六道比智时。无漏得生。得彼凡时所得无为。名为印证。若在凡时。断六品者。至道比智。不证第一须陀洹果。超证第二斯陀含果。先在凡时断九品者。至道比智。不证须陀及斯陀果。超证第三阿那含果。何故唯说断欲界结或六或九圣智所印。不说余品。断欲界结六品九品。应证果处故为圣印。余非果处。是以不印。问曰。圣智为缘故印为当不缘。释言。不缘。云何得知。道比智心。缘上界道。而印欲界烦恼无处。故知不缘。此第三竟。四者凡时等智断结。虽得数灭。不入圣道。不为圣智所印证故。非是灭谛。数灭无为。体性如是。若作境界。与苦集道三谛为境。证涅槃者。闻有涅槃则生苦恼。故为苦境。邪见等缘故为集境。圣智缘故。能为道境。虚空非数。体非四谛。若作境缘。唯与苦集二谛为境。非灭道境灭非缘智。故非灭境道谛不缘无记无为。故非道境。成实大乘数灭无为。一向是其灭谛正体。若作境界与毗昙同。虚空非数。体非四谛。能与苦集灭道谛为境。乐有之者。缘无致恼。故为苦境。缘起诸见贪嗔痴等故为集境缘之无性。破以入实。故为道境。三无为义之辨粗尔。

四空义两门分别(辨相一 摄相二)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tfboys和她们

    tfboys和她们

    班里来的新同学,在逛街时和tfboys撞上,他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商场女王之风云变幻

    商场女王之风云变幻

    高考失利,落榜,被人冷嘲热讽,最重要的是,被录取的学校还是排名最末的,从此她便开始了自考生的旅程。
  • 夕颜乱笙歌舞

    夕颜乱笙歌舞

    为你,我放弃所有。为你,千千万万次。今生有你,何惧未来。或许我也曾是你故事里的局外人,但我依旧是自己故事里的女主角。
  • 魅惑天下:邪妃九千岁

    魅惑天下:邪妃九千岁

    我不想死,却不得不死。作为献给神山的祭品,唐七七笑的凄凉,轻轻闭上眼眸,一滴泪水滚落眼角,散入风中。火海翻腾,重重热浪之中,红莲一般妖异的男子踏浪而来,耳畔低语:“七七,无论我以何种面目来到你身边,请一定等我……”谁醉酒高歌?谁为我绾青丝、画红妆?谁抚我泪颜?午夜梦回,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那朵红莲。乱世之中,委曲求全,受尽凌辱,只为等待他那一瞬回眸,与我执手千年。
  • 恋雨倾城

    恋雨倾城

    许诺只是一个学生,他只希望好好学习,以及与亲人相伴。他不求奢华,只求家庭圆满。
  • 巡洋舰肇和上的四代人

    巡洋舰肇和上的四代人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但是我们家和对面岛国的爱恨情仇,远远不止70年,那段岁月已经有121年了。而这段爱恨情仇,起源于一艘早已被历史与人们遗忘在广州湾虎门海域的战舰,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肇和。如今,总是有人指责二战时期的中国海军懦弱不堪,闭门不出,畏敌不前,只能自沉殉国。甚至有人说二战中国海军一见到日本联合舰队连腿都软了,还能有什么海战。每每听到,总让人心中总有一丝酸楚。今天我就要来讲述这段早已不为人知的历史,揭示这条美丽战舰她伟大的一生。
  • 异世霸业

    异世霸业

    “陈玄霸来了!“这是一句脍炙人口的谚语。
  • 觅途苍穹路

    觅途苍穹路

    三十年后再回首,但求今生可从头。通天彻地仍思凡,不惜一顾鬼神愁。
  • 重生之第四帝国

    重生之第四帝国

    当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轰然倒塌后,古老的华夏应该何去何从?从和平崛起到武力争夺;从软弱抗议到强硬威胁。从收复宝岛到重回失地;从地区大国到全球霸主。看古老的华夏如何在罗宇的手中崛起,成为千年的第四帝国。无论对错,他已被历史选中。(本文内容均为架空,切勿联系实际。若要联系,请找度娘。)
  • 六道化龙

    六道化龙

    九大龙之血脉,天地玄黄四种修炼方法,无尽灵根,无尽国度,无尽的世界,等你征服,人族修炼以三魂为根基,地魂衍生巫族,天魂控制血脉变化妖族,一身三体的独特打斗方式,更多变,更奇幻,更精彩,并且以抢夺九大龙之血脉成就独一无二的祖龙为主线,主角带着美女兄弟争霸天下的路子,更有灵根的存在代替了炼丹和灵药,使其更加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