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7600000015

第15章

辨体第二。灵正云。涅槃体者法身是也。寻此法身更非远物。即昔神明成今法身。神明既是生死万累之体。法身亦是涅槃万德之体。今明不然。以用为体。不及涅槃深体。今以中道正法为涅槃体。开善云。总明万德体无累为灭度。而经初明三德者。简异昔日二种涅槃。有余时。身智在解脱不满。无余时。解脱满身智不在。今日涅槃身智在解脱。满三德之中。法身为体。波若解脱为用。今明。万德三德为体者。离此无别涅槃用望。若言法身为体。无有万德。云何是涅槃体。今明。涅槃体者。正法为体。而正法绝能所四句百非。故中论涅槃品云。有亦非涅槃。无亦非涅槃。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亦非涅槃。无得无至。无得者非因果所得。无至者无处可至。开善云。凡夫不会不冥。初地以上亦会亦冥。佛果冥而不会。又云。金刚以还会而不冥。佛果亦会亦冥。今明。若初地以上冥义。应常。亦常亦无常俱有。若佛果冥一者。为智一为境一。一何所目。若智成境者无智耶。彼云。至亡弥存。至亡义成一。弥存义度众生。彼云。初地以上。称境而智是会义。而有无当方所不得冥一。佛果万累永绝。无有方所故冥。若成一者。无有度众生义。弥存不成。今明。波若无知故冥。无所不知故弥存。为缘故冥。为缘故弥存。非定有冥存。地论云。性净方便净涅槃。性净涅槃。是本有理显现名性净涅槃。缘修万德名方便净涅槃。二涅槃体别异。今明。二涅槃体无别。非一非异。非亦一亦异。绝四句为涅槃体。成实师云。本有始有涅槃体一。若一者为始有一为本有一。何处离本有始有。别有涅槃一也。今明。于本有詺始有。始有詺本有。非离本有有始有。非离始有名本有。离四句名本有始有二涅槃体也。地论师性净涅槃有二种解。一云本有万德。二云本无万德。但是万德体故言万德。问修成涅槃假有万德。正法涅槃有万德不。答若有亦非。无亦非。四句皆非。故言无受名涅槃。五种不受名五不受三昧。问地论师性净涅槃。成论师本有涅槃。今日正法涅槃有何异耶。答曰。地论师阿梨耶识。摄论师阿摩罗识。成论师成佛理显现名为法身。定是有法故。以常为经宗。今明。中道为佛性。中道有何隐显。若以常为经宗者。大论云。无常一边常为一边。非是常为究竟。纯陀哀叹。对生死苦无常。明佛果常乐。至后迦叶。涅槃非常非无常。非有非无。非因非果。今明。四句百非洞遣为涅槃体。常无常是用。诸法师。但得其用不识深体。但解涅槃。不同外道三师小乘二说方等四计。檀提婆罗门。计于此身即是涅槃。盖明欲界为涅槃。阿罗罗仙人。计无想为涅槃。此计色界为涅槃。郁头兰弗。计非想为涅槃。三外道。以三有为涅槃。小乘二师者。毗昙计无为为涅槃。是常是善本有。在烦恼外。断烦恼起得得之属于行者。成论明涅槃。但是无法。大乘四种。一明涅槃是妙有为体。是世谛法。二云以空为涅槃。即是实相名第一义谛。三云涅槃非真非俗。出二谛外。四云超出四句方是涅槃。唯四师大明二义。成实明本有始有。地论师性净方便净。摄论师四种涅槃。一本性寂灭涅槃。二有余。三无余。四无住处涅槃。法身故不住于生死。应化二身故不住于涅槃。次用无我真如理又三无性理。名无住处涅槃。诸师同释。涅槃备于三德。谓法身般若解脱。所以三德为涅槃者。略有四种义。生死与涅槃相对。生死有三障。谓烦恼业苦。对报障故名法身。对业障故辨解脱。对烦恼障说于波若。二者欲显如来三业自在。有法身故身业自在。具波若故口业自在。有解脱故意业自在。三者无境不照名为波若。无感不应名法身。无累不尽称解脱故。三德为宗。四者为对二乘三德不圆。有身智解脱不足。解脱亦圆则无身智。故名如来三德圆备。成论云。佛果名妙有。若尔应是妙为。若妙故非为。亦妙故非有。彼云。有是法体。为即是相。佛果是法体之有。已离生灭相故。非是有为。并云。若涅槃离相故非为者。亦应离始故非生。若始起故名生。亦始起故名为。又并。若有而非为。亦应为而非有。成论师云。有四种生死。流来生死。分段生死。八地已上变易生死。七地中间生死。摄论师云。有七种生死。三界分段为三种。变易有四种。初二三地为方便生死。四五六地为因缘生死。七八九地为有有生死。第十地名无有生死。夫人经言。有漏业因四住为缘。感分段生死。无漏业因无明住地为缘。感变易生死。今言方便生死。即是无明住地。因缘生死即是无漏业。有有生死即是生住二相。无有生死即是灭相。若通而为论。一一地皆具四种。地前三阿僧祇地地三阿僧祇三十三阿僧祇。今望经论无定。若言无量阿僧祇是小劫。言三十三阿僧祇是中劫。三阿僧祇劫成佛是大劫。有人言。从初发心断五住烦恼。同粗同细。又言。地前断四住烦恼。又摄论师。地前伏四住上心。初地已上方断种子。成论师明。地前伏见谛。初地断上品。二地断中品。三地断下品尽。四地断修道上品。五地断中品。六地断下品尽。七地断习气。八地已上断无明三品尽。今明。十信伏见一处住地。十解伏欲爱住地。十行伏色爱住地。十回向伏有爱住地。初地初心断四住地尽。初地已上断十重无明。地持论云。二障三处过。地前一向伏。初地至十地。断烦恼障尽。从初地断智障。至金刚心断智障习气。问与他家何异耶。答他家生死在此。涅槃在彼。众生在生死。佛在涅槃。今明。生死即涅槃。故中论云。若求如来性。即是众生性。求涅槃性。即是世间性。故经云。明无明愚者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若舍生死别取涅槃。是为愚人。不离生死。若知生死与涅槃无有差别。方得涅槃。他家前有烦恼。后起智慧断彼烦恼。内外大小乘。皆言有烦恼生而今断灭。即烦恼不灭。今求烦恼。本自不生。今亦无灭。若能如是知。前念为无碍。后念为解脱。故能断惑。外人见烦恼不烦恼二。即同明无明。愚者谓二。今明。烦恼不烦恼本无二相。故能断惑。问何以得知。地前为分段。初地已上为变易耶。答涅槃云初地菩萨破二十五有得金刚三昧。法华论云初地以上有无双照受变易身。若回小入大声闻。从初发心受变易果报。问成论师云一向无实行声闻。此义为理不耶。彼言。夫人经云三乘初业不愚于法故。答此义不然。一切经论。皆有声闻法华经中。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者。权行声闻。故权实二种声闻。夫人经不愚于法者。是利根人。非是钝根能尔也

八倒第三。问经明三修八倒。何等是三修比丘耶。答三修者。一常无常。二苦乐。三我无我。常者凝然也。无常者迁流。乐者怡愈。苦者逼恼。我者性实。无我者不自在通称。修者习义也。然此三种相对合辨。名为三修。离说即是六修。若具足而应是四修。离即八修。谓净不净。所以除净不净但明三修六修者。不净观是远方便因中除不净观。故果中除净观。若对治八倒。应辨八修。因中苦无常无我不净。果上取常乐我净故八修。有人言。六修皆是俗观。又言。果上三修。一向俗观。因中前三修是俗。无我是真。今明。通皆是俗皆是真。八倒者。前倒常乐我净外道时起四倒。谓常倒乐倒我倒净倒。佛破四倒故。说无常苦无我不净。比丘佛果上更起苦无常无我不净。更起后四倒。谓无常倒苦倒无我倒不净倒。前倒后倒合论故有八倒。外道起生死计有常乐我净。佛初说四谛破四倒。说生死中但有苦无常无我不净无有常乐我净。比丘闻此。非但生死苦无常无我不净。佛果亦苦无常无我不净。起后四倒故。涅槃云。但生死苦无常无我不净。佛果是常乐我净。破其佛果苦无常无我不净故。有八修八倒。若外凡夫起八倒者。是见谛烦恼。若学人起八倒者。是修道烦恼。若罗汉起八倒者。是界外烦恼。八倒体者。谓三倒是也。一心倒二想倒三见倒。谓一切心了别是心倒。一切心想像皆是想倒。一切心决了名见倒。今所用也。生死中四倒。正迷生死无常苦。傍迷佛果常乐。果上四倒。正迷佛果常乐。傍迷生死无常苦。所以然者。计生死常。非但不识无常。亦不识常。计佛无常者。非但不识常。亦则不识无常。问若计常者。正迷无常。傍迷常法。计无常者。正迷常傍迷无常者。得言解无常之解即解常。解常之解即解无常不。答惑性浮慢。得言一惑两迷。解性不漫。解无常解不解常。解常之解不解无常。起倒人者。外凡夫人起前四倒。入内凡位不复起之。后四倒者。入内凡位。乃至罗汉起之。智度论云。三倒生时。前起想心后起见倒。此从轻至重。断时前断见倒后断想心。四倒体者。婆沙云。以慧数为体。前倒是凡夫后倒是圣。合论具八倒也。外谓无常见常为倒。无常见无常不倒。今依中论。倒与不倒皆倒。前后八倒前后八行皆倒。故十六倒。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四句皆倒。我乐净皆四句。皆生死十六倒。佛果上苦无常无我各四句。合十六倒。并合三十二倒。问前明断伏。以何文证初地断见谛与思惟。答十住论云。初地断见谛尽。又断三界思惟。问以何文证初地以上断十重无明。答相续解脱经。云断二十二愚。初地断二愚。第十地断二愚。金刚心断二愚。合为二十二无明。摄论云断十重无明。初地断凡夫性无明。问何意初地断凡夫性无明。答地前犹有习故。离二种我。未真证生法二空。初地以上。真证生法二空。凡夫性无明开为二。一者障一切法无明。二者润三恶道无明。问何为人断伏耶。答内凡夫伏惑。圣位断也。有人言。十解六心为外凡夫。七心以上名内凡夫。今明。若就位退为论。十信六信为外凡夫。七信以上名内凡夫。若就发心为论。未入十信名外凡夫。十信初心名内凡夫。问为空智断为有智断。答经云。佛为增上慢人说断烦恼。实不断也。又经云断。何者是也。若言有烦恼不能断。无烦恼何所断也。若言断者。为见惑断。若见惑断者。即明闇并。云何断烦恼。若不见悬断者。天竺燃灯。振旦闇皆破。如此推之。即毕竟不断。如此了悟即是断也。有所得人。空解断有解不断。今明。有所得人。空有俱不断。无所得空有俱断。自有中伏假断。如求性有无不可得故名非有非无。但伏性有无犹未断也。次明假有假无。即性有无始断。既识假有假无。知毕竟无有定性有无。故名假断。次云假伏中断者。对性有无。说假有无。以伏性有无。故云假伏。悟假有不有假无不无为中道。前性有无惑断故名假伏中断。亦得假伏假断中伏中断。如识假有无即性有无永断。名为假断。自有识假有无但伏性也。问金刚心断惑尽耶。答开善云。佛地断惑尽。夫人经云佛智所断。佛菩提智所断。今明。金刚心断惑尽。夫人经云断者。解脱道遮未来不生。正是金刚心无碍道中断。问得言地前为无碍初地为解脱不。答开善云尔。今谓不然。初地自开为无碍解脱。问金刚为转为谢耶。答毗昙则谢。成实则转。金刚若谢别有佛果。云何波若变名萨波若。转金刚成者。云何转无常而后常。今所明者。应有转谢及不转不谢。若了悟金刚本不生灭。即金刚是佛。故不转不谢。经云。一切众生本来寂灭。不复更灭。于妄谓之心。息生灭之见。故名为谢。得了悟之者。为生灭悟无生灭故名为转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耀夜王座

    耀夜王座

    风不断,雪不休,形只影单唱晚舟。人影断,心难留,碧波千里人事旧。爱不绝,恨不眠,枯树孤鸦立天涯。道未灭,义盘旋,四海孤岛同为陆。少年事,老年休,远行人儿送孤舟。同相怜,同相爱,玄剑难挡意难忘。
  • 快穿:调教男配

    快穿:调教男配

    在家打盘消消乐也能被劈死,避雷针呢?撩妹子去了?“欢迎1010号系统,您可以任性选择一个场景完成宿主愿望和系统自带任务,在完成N个任务后,即可原地复活”“你脑子瓦特了?你当这是打boss呢?你是驴妈妈就可以带我飞?”“……对不起,我是系统不是驴妈妈,您的任务也不是打boss,而是调教boss,把boss调教成一个合格的老司机。”调教老司机?这年头,连系统都这么污?我可以选择拒绝么?“友情提醒,如果您不能完成宿主愿望和系统任务,将会被系统抹杀”从此,夏子曰被迫走上了攻略各种男神,打脸白莲花绿茶婊,调教无敌老司机的爆笑之旅。对方邀请您加入,您可以选择,接受or被迫接受?
  • 女妭传

    女妭传

    上古逐鹿之战。蚩尤以风伯雨师之力压制黄帝大军。风雨飘摇之际。有一青衣女子自昆仑踏风而来。她所至之处云销雨霁,风雨消散。黄帝大军因而反败为胜。很少有人见过她的容貌,却有不少人听说过她的名字。她是黄帝的女儿,旱与火的化神,天煌公主,女妭。但其实,她只是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女孩子,也有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愿望。
  • 鲜卑帝国

    鲜卑帝国

    本书以鲜卑帝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北魏为主线,通过对北魏王朝兴盛、衰亡的描写,让朋友们了解从三国到隋唐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解开一个接一个的谜团。
  •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双重声音 双重语意:译介学视角下的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本书从译介学的视角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行研究,阐明西方女性主义在中国译介和应用过程中的“原件失真”现象如何反映了中西的文化差异。
  • 一念十方

    一念十方

    一念动十方皆然,且看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如何在暗流汹涌的红尘中掀起波澜,嬉笑怒骂间挽救浩劫,成就一段传说。
  • 毒医傻妃:逆天轻狂召唤师

    毒医傻妃:逆天轻狂召唤师

    “花痴草包成性,废柴痴傻成名。”一道讽刺的话语,在临月城响遍。天生绝脉、未婚先休的丑闻更是让南紫玥“大名远扬”。坠入冰冷的河水,却因祸得福,灵魂归位。再次睁眼的刹那,光芒毕露,顶级的天赋,绝色的容貌,什么时候,那个卑微的少女早已光芒四射?顶级灵宝随身带,高级魔兽追她契约,丹药更是信手拈来,还有什么是这绝美少女所不会的?有!学御兽,音攻破,阵法随手摆一个。你说她只不过是孤身一人?不!她女扮男装,是一夜间崛起的“弑月”月帝,万音宗少宫主的绝世光环也在她身上,冷眼这世间万物。“惹过我的,欺过我的,辱过我的,等着我来……一一讨回!”“娘子你乖。”某妖孽一脸宠溺。月帝瞥了一眼头上的大手:“……滚!”
  • 穿越之贵妾难为

    穿越之贵妾难为

    大周朝人所众知,尚府的小侯爷飞扬跋扈,京里京外横着走,大家再是不服气,可人家的祖母是大长公主,母亲是长公主,一家子全是霸道人。可是,他的如夫人也在京里横着走是怎么一回事?!罗忆君惊呼,天啦,她是被逼的,不霸道没有活路!她穿越一回容易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之灵魂之王

    异界之灵魂之王

    来自远古混沌毁灭众神之墓掌管秩序与灵魂的巅峰终结,消亡,只是暂时……一个少年,重返地球,开启阴谋,一步步找回属于自己的力量,重回巅峰,再次,践踏诸神!
  • 穿越之天空霸主

    穿越之天空霸主

    张一穿越了,别人都是穿越之后就拥有一个富贵的命,或者附身在一个无敌的人身上,但是张一却穿越的一穷二白。看来自21世纪的张一是怎么用自己的知识种的一手好田,又是为什么能够遇见神仙,得到了什么样的好处?为什么在什么都拥有之后竟然弃农从军,这期间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再看张一是怎么一步一步走上了这个世界的巅峰!之后呢,还会有什么样的奇遇等着张一?各位看官请看《天空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