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7600000010

第10章

佛性义十门

甘药停山由来已久。圆珠沉水实自积时。而随其流处六味不同。竞捉瓦石三乘成异。谬言羊角之刀。复据如绳之像。敢承佛意轻布弱言。庶得影现镜中。面还得所。少失乡土名为弱丧。不知反本称曰无明。荡识还原目为佛性

异释第二。古来相传释佛性不同。大有诸师。今正出十一家。以为异解。就十一师皆有名字。今不复据列。直出其义耳。第一家云。以众生为正因佛性。故经言正因者。谓诸众生。缘因者谓六波罗蜜。既言正因者。谓诸众生。故知。以众生为正因佛性。又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故知。众生是正因也。第二师以六法为正因佛性。故经云。不即六法不离六法。言六法者。即是五阴及假人也。故知。六法是正因佛性也。第三师以心为正因佛性。故经云。凡有心者。必定当得无上菩提。以心识异乎木石无情之物。研习必得成佛。故知。心是正因佛性也。第四师以冥传不朽为正因佛性。此释异前以心为正因。何者。今直明神识有冥传不朽之性。说此用为正因耳。第五师以避苦求乐为正因佛性。一切众生。无不有避苦求乐之性。实有此避苦求乐之性。即以此用为正因。然此释复异前以心为正因之说。今只以避苦求乐之用为正因耳。故经云。若无如来藏者。不得厌苦乐求涅槃。故知。避苦求乐之用为正因佛性也。第六师以真神为正因佛性。若无真神。那得成真佛。故知。真神为正因佛性也。第七师以阿梨耶识自性清净心。为正因佛性也。第八师以当果为正因佛性。即是当果之理也。第九师以得佛之理为正因佛性也。第十师以真谛为正因佛性也。第十一师以第一义空为正因佛性。故经云。佛性者名第一义空。故知。第一义空为正因佛性也。但河西道朗法师与昙无谶法师。共翻涅槃经。亲承三藏作涅槃义疏。释佛性义正以中道为佛性。尔后诸师。皆依朗法师义疏。得讲涅槃乃至释佛性义。师心自作各执异解。悉皆以涅槃所破之义以为正解。岂非是经中所喻解象之殊哉。虽不离象。无有一人得象者也。是故应须破洗。今一一问义若得立。可得以为正因。义若不成。岂不取邪因为正因耶。大略言有十一家。其问细论更有诸释。今时无有用者故。不复出之。然十一家。大明不出三意。何者。第一家以众生为正因。第二以六法为正因。此之两释。不出假实二义。明众生即是假人。六法即是五阴及假人也。次以心为正因。及冥传不朽避苦求乐及以真神阿梨耶识。此之五解。虽复体用真伪不同。并以心识为正因也。次有当果与得佛理及以真谛第一义空。此四之家。并以理为正因也。今次第须破之。第一师以众生为正因者。今只问。何者是众生。而言以此为正因耶。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则非菩萨。又言。如来说众生即非众生。正因本为菩萨。经既说言有众生相则非菩萨。宁得以众生为正因耶。故知。有众生者皆是妄想。何可以妄想颠倒得为正因耶。又若以众生为正因者。只问。昔日初教已明有众生不。若初教已明有众生者。便应初教已明正因佛性。彼释言。初教已明众生。但未说为正因耳。若尔后教说众生为正因者。还指初教众生以为正因不。若尔初教众生理中已是正因。若理中已是正因者。则理中已明佛性也。若不可言初教已辨佛性者。云何以众生为正因耶。又汝引经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故知。众生是正因佛性者不然。既言众生有佛性。那得言众生是佛性耶。若言众生是佛性者。可得言一切众生悉有众生。一切佛性悉有佛性不。若不得者。故知。众生与佛性有异。不得言众生是佛性也。又难第二家。经云。佛性者不即六法不离六法者。言此是何语而横引之此文乃明佛性。非是即六法。复非是离六法。何时明六法是佛性耶。若言不离六法故六法是佛性者。复言不即六法故六法非是佛性。此语若为得通。明知。以不解读经故。所以致谬耳。次问中有五家。虽复五解言异或体或用。而皆是心家体用。前第三家。以心为正因佛性者不然。经云。有心必得菩提者。此明有心之者必得菩提。何时言心是正因佛性耶。于时畏有如此谬故。即下经云。心是无常佛性常。故心非佛性也。经既分明。言心非佛性而强言是者。岂非与佛共诤耶。心既不成。心家诸用冥传不朽避苦求乐等。悉皆同坏也。大涅槃经。处处皆明佛性。是故时人解佛性者。尽引涅槃为证。何处文辨冥传不朽避苦求乐为正因佛性耶。胜鬘经云。若无如来藏者。不得厌苦乐求涅槃者。此正明由如来藏佛性力故。所以众生得厌苦求乐。何时明厌苦求乐是正因佛性耶。彼师云。指当果为如来藏。以有当果如来藏故。所以众生得厌苦求乐者不然。性品云。我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佛性。明佛性本来有之如贫女宝藏。何劳指当果为如来藏。且当果体。犹尚未有而能令众生厌苦求乐。岂非是漫语者哉。若据人证者。旧来谁作如此释。此是光泽法师。一时推画。作如此解。经无证句。非师所传故不可用也。乃至第八阿梨耶识。亦非佛性故。摄大乘论。云是无明母生死根本。故知。六识七识乃至八九。设使百千无量诸识皆非佛性。何以故皆是有所得五眼所不见。故次有第三四家。并以理为正因佛性。而不无小异。前之两家。以当果与得佛之理为正因佛性者。彼言。是世谛之理。次有两家。以真谛与第一义空为正因佛性者。此是真谛之理也。以第一义空为正因佛性者。此是北地摩诃衍师所用。今问。若依涅槃文。以第一义空为佛性者。下文即言空者。不见空与不空名为佛性。故知。以中道为佛性。不以空为佛性也。真谛为佛性者。此是和法师小亮法师所用。问真谛为佛性。何经所出。承习是谁。无有师资亦无证句。故不可用也。当果为正因佛性。此是古旧诸师多用此义。此是始有义。若是始有。即是作法。作法无常。非佛性也。得佛理为佛性者。此是零根僧正所用。此义最长。然阙无师资相传。学问之体。要须依师承习。今问。以得佛理为正因佛性者。何经所明。承习是谁。其师既以心为正因佛性。而弟子以得佛理为正因佛性者。岂非背师自作推画耶。故不可用也。通论十一家。皆计得佛之理。今总破得佛之理。义通十一解。事既广。宜作三重破之。第一作有无破。只问。得佛之理。为当有此理为当是无。若言是有。有已成事。非谓为理。若言是无。无即无理。即堕二边不得言理也。第二作三时破。只问。得佛之理。为是已理为是未理为是理时有理。若言已理。则理已不用。无复有理。若言未理。未理故未有。若言理时有理者。若法已成则是已。若法未有则堕未。故无别第三法称为理也。第三即离破。只问。得佛之理。为当即空为当离空。若言即空者。则早已是空。无复有理。若言离空有此理者。空不可离。岂得离空而言有理。又离空而有理者。则成二见。经云。诸有二者。无道无果。岂可以二见颠倒为正因耶。作此三条推求不可得。非唯四家义坏。通十一计皆碎也。问破他可尔。今时何者为正因耶。答一往对他则须并反。彼悉言有。今则皆无。彼以众生为正因。今以非众生为正因。彼以六法为正因。今以非六法为正因。乃至以真谛为正因。今以非真谛为正因。若以俗谛为正因。今以非俗谛为正因。故云非真非俗中道为正因佛性也。以药治病则须此说。对他虽尔。又须横竖论之。故此非众生义有浅有深横论为药。则如向辨。竖则望道。只非众生等即是正因。若言是是非是。亦何者非众生而说众生乎。但非众生而说众生。此之众生岂可言其是有。岂可言其是无。岂可言其是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耶。若识此众生者。何为问非正因。乃至六法真谛义亦如此。若彻了深悟。此则正因佛性义已具足。前是横论一重。此复是竖论一重。便成两重论正因义也

寻经第三。既识佛性。应须遍读众经。由来旧辨阿含经中亦明佛性。但有小妨耳。故云。一切众生悉有声闻性。悉有辟支佛性。悉有佛性。阿含既尔。其余诸经。亦有说佛性语。但不甚分明。如是众经明佛性。亦复何嫌。故新金光明经云。若了义说是身。即是大乘。即如来藏。即如来性也。华严经云。菩萨随喜心不断如来性又言。欲不断佛种性者。当发菩提心。又华严性起品。即是明佛性义。从宝王如来性。而起离世间因。得入法界果。结前因果。生后因果。故华严明佛性有因有果。而未作正因缘因之名。亦未作果与果果之秤。至如具足明佛性义。即如涅槃中所辨。故具明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今时一师每以涅槃经为证。然此一教处处皆明佛性。故哀叹品中琉璃珠喻。亦是具足明佛性义。如是如来性品皆明佛性义。乃至师子吼迦叶广明佛性事。义乃显然。故一师所引文句。以师子吼文为正也。故师子吼菩萨问言。云何为佛性。以何义故名为佛性。如是凡有五问佛性。如来次第答。答第一问言。善男子汝问云何为佛性者。善男子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斯则一往第一义空以为佛性。又言第一义空名为智慧。岂不异由来义耶。今只说境为智。说智为境。复云。所言空者。不见空与不空。对此为言。亦应云。所言智者。不见智与不智。即不见空除空。不见不空除不空。除智又除不智。远离二边名圣中道。又言。如是二见不名中道。无常无断乃名中道。此岂非以中道为佛性耶。是以除不空则离常边。又除于空即离断边。不见智与不智义亦如是。故以中道为佛性。是以文云佛性者。即是三菩提中道种子也。是故今明。第一义空名为佛性。不见空与不空。不见智与不智。无常无断名为中道。只以此为中道佛性也。若以此足前十一师。则成第十二解。然若识正道知。道无有一。岂复有二释于其间哉。而言第一义空为佛性者。非是由来所辨第一义空。彼明第一义空但境而非智。斯是偏道。今言智慧。亦非由来所明之智慧。彼明智慧但智而非境。斯亦是偏道义。非谓中道也。但中道义难识。具如二谛中辨。非中非边不住中边。中边平等假名为中。若了如是中道。则识佛性。若了今之佛性。亦识彼之中道。若了中道。即了第一义空。若了第一义空。即了智慧。了智慧即了金光明诸佛行处。若了金光明诸佛行处。则了此经云光明者名为智慧。若了智慧即了佛性。若了佛性即了涅槃也

简正因第四。但正因难识。今作两种检之。一作车轮明义。无始终检。二作三世明义。有始终检也。无始终义。即如涅槃云。十二因缘不生不灭不一不二不常不断不来不去不因不果。又言。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也。是以无始终义。作四句明之。所言因者。即是境界因。谓十二因缘也。所言因因者。即是缘因。谓十二因缘所生观智也。境界已是因。此之观智。因因而有故名因因。好体十二因缘。应是因因而有故名因因。彼向望前。此即望后。皆是因因也。所言果者。即三菩提。由因而得故名为果。所言果果者。即是大般涅槃。由菩提故。得说涅槃以为果果。菩提即是智。涅槃即是断。由智故说断也。此是无始终义。何者。如所生观智因因而有故名因因。十二因缘。亦因因而有。又是因因。既互为因与因因故。是无始终也。第二作三世有始终检者。凡有三句。一者是因非果。即是境界因。故经言。是因非果如佛性。二者是果非因。即是果果性。故经言。是果非因名大涅槃。三者是因是果。即如了因及三菩提。斯即亦因亦果。望后为因。望前为果。既言境界是因非果涅槃是果非因。所以名为有始终义。问先明四句后说三句。有正因不。答未有正因。问若前明四句后说三句。既并非正因者未知。何者为正因耶。答前四句所明因果。因是傍因果是傍果义。所以然者。因则异果。果则异因。岂非是傍义。故先言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皆未是正因。若言非因非果。乃是正因耳。后说三句。是因非果是果非因是因是果。皆未名正若言非因非果。此乃是正。故经云。非因非果名为佛性也。故于四句中。更足第五句。方是正因。于三句中。更足第四句。方是正因。所以佛性非因非果。而说因说果。不因而因。开境智故有二因。谓因与因因也。不果而果。开智断故有二果。谓果与果果。至论正因。岂是因果。故非因非果。即是中道名为正因。故以中道为正因佛性。故经云。佛性是三菩提中道种子也。所以佛性即是中道种子。亦可。得以中道因为正种子也。若单道义者。此中应须眼见师子吼文也。然先言正因佛性。非因而因故有二因。谓境了二因。非果而果故有二果谓菩提与涅槃。今此二因二果。并非正因。由非因非果正因故。有此因果。所以此二因二果。并皆是傍。若非因非果乃是正因。故若缘若了并非正因。非缘非了乃是正因。若菩提涅槃并非正果。非菩提非涅槃乃是正果也。问若尔则成六种佛性。何者因中有缘因了因。复有正因。岂非三因。果有菩提涅槃则成二果。复有非菩提非涅槃名为正果。岂非六种佛性耶。答亦得六种佛性。今则不尔。所以然者。但因中名为佛性。至果便成性佛。故在因但名为非因。在果则名为非果。只是一个非因非果。而今为辨佛性。故经为正因。所以但有五性不为六性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药命逆仙

    药命逆仙

    作者很纠结,抠细节ing,爱修改,常修改,至于内容,自己看吧。望广大读者盆友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多提宝贵意见,谢谢我是个懒人,不知能否坚持写下去,而且逻辑思维不缜密,难免出bug,谢谢每一个读过它的人
  • 这城市的街道雨下一整晚

    这城市的街道雨下一整晚

    我来自南方,又归往南方。洛落是我的名字,洛水无息的洛,落地无声的落。沙尘说是洛水女神的洛,“落霞与孤雾齐飞”的落。“沙尘”,这大概是我既忘不掉也不想再提及的名字。不知为何,越是努力忘记就越是记得深刻。氤氲在空气中的,哪里都是你。喜欢上一个人竟是这样的无能为力却又刻骨铭心。即便过往酿成烈酒千杯,而我甘之如饴。
  • 毒狐

    毒狐

    那一年,他与她……“哥哥坏,坏狐狸!”“人间不是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吗?你哥在学习呢。”“哥哥……是坏狐狸……”那一年,她立于断崖,一脸悲怯……那一年,他眼缠布带,双眼失明,拒绝了她……那一年,她落于断崖,他全然不知,独自伤怀……那一年,布带落地,双眼复明……世界失去了她的气息……开始焦急,寻找……妖界,甚至仙界……
  • 神秘阴亲:席先生,轻点!

    神秘阴亲:席先生,轻点!

    逃不过的宿命,是你我千年的依恋,如果和你再一起要用尽我的生命的话,我也愿意……
  • An Essay on Man

    An Essay on 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豪门老公宠爱我

    豪门老公宠爱我

    A市萧家大小姐嫁给残废,她想守活寡吗?可当婚礼上的男人曝光,女人们猩红了一双眼:“嫁给这样的男人,要我守一辈子活寡我也愿意。”都说她容颜倾城,这才勾走了他的心魂,可他们却不知道,这场婚姻只是一场密谋已久的设计。而当她满怀欢喜时,迎来的却是他的冷漠无情。一纸离婚协议,她辗转天涯海角治愈情伤,却还是逃不过算计伤害。三年后归来,他爱她如命。有一天,她当着他的面对另一个男人承诺了一生……于是第二天,他把她掳到了民政局,对她说:“安,我们重新开始。”她说:“沈君陌,我不爱了。”他苍白着脸色说:“不爱没关系,我爱就可以。”她微笑:“我不稀罕时过境迁的爱。”而她不知道的是,曾经无数个深夜里,有个男人愿意在楼下的路灯旁看着她的窗一夜不眠……
  • 与君绝:格格十八岁

    与君绝:格格十八岁

    金婉仪是北影的高才生,18岁初入影视圈,就接到了亚洲著名导演Vinna的清宫大作《格格十八岁》。超乎寻常的,婉仪因为过度疲劳而晕倒在拍摄现场,却不料错误的来到了大清朝。一切如同《格格十八岁》的剧情一般,婉仪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了固伦婉仪公主,又称婉仪格格。三阿哥永灵的柔情,六阿哥永卿的倾心,御前侍卫苏齐的才情,荣贵妃的野心,申妃的爱子之心,皇上、皇后的宠爱,明月、清风、小安子、小李子的忠心,以及紫禁城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在婉仪的心头刻画着深深的印痕......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 九界武神

    九界武神

    玄黄世界,宗门林立,万族共生,圣地天骄,争雄角逐那一线成仙为圣的契机。九天之上更有那九界传说,人皇大帝,掌控天地,傲笑山河,弹指破天,封仙立道!一代少年秦宇,逆天而出,得不灭传承,走向那光怪陆离,神秘无尽的修炼之途,大劫沉浮,天地裂变,看秦宇如何融九界,成武神,掌控宙宇,主宰天道!
  • 帅渣穷二代:逆袭尤物女毒枭

    帅渣穷二代:逆袭尤物女毒枭

    她,孤独成瘾,利用美色与智慧,身入黑帮毒窟成为一名卧底,不惜一切代价,只为铲除毒品‘恶势力’。他,放荡不羁,尝试接近与温暖,误入黑帮毒窟成为一名杀手,常伴在她身边,只为替她免于危险伤害。一朝深情守候,最后,他却被她亲自送进了铁牢监狱。原来,一切温情时刻,你我皆是演员,偏偏我动了真心,你却是旁观对戏……
  • TFBOYS爱你十年

    TFBOYS爱你十年

    一个平平凡凡的女生尹妍出现在他们的世界里变得不再平凡。她既不倾国倾城也不温柔动人。但是她却可以左右他们嘴角的弧度,她可以让他们为了她不顾一切违反校规第十条,让他们喜欢她到不舍得放弃。王俊凯说:“尹妍,我可是要和你比一辈子的语文成绩的。”王源说:“尹妍,我可是要和你斗一辈子的嘴的。”易烊千玺说:“安璃娅,我可是要和你坐一辈子的摩天轮的。”他们喜欢你,你可以对他们说一句“我喜欢你”吗?在天涯海角,呼吸着她熟悉的味道,到唇边,已经讲不出满足。眼泪何必固执,走完同一条街,却回到了两个世界。她,还是做回十二年前的安氏千金,而他们,忙忙碌碌,淹没在接踵而至人潮中,对她,只是记忆深处的一抹爱。不同的开头,也许会带来同样的结局,一个人偶然的出现,改变了他们一辈子的生活。有情人终成眷属,无情人终成陌路,他们庆幸他们不属于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