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1800000004

第4章

○十二支章

釋名色互為緣中。觀十二支有二。一雜染安立觀。二清淨非安立觀。此二觀中。皆有順逆。

安立觀者

謂行相麤淺。安立施設。名曰安立。菩薩將欲斷除。先順觀之。從無明生行。行生識。識生名色。名色生六處。乃至生生老死也。如是順觀生死相續。令生厭離。所以次第順觀。既順觀已。逆觀其果。從何而有。於中有二。一觀老死果由誰有。謂由生。生復由誰有。謂由有。有復由誰有。謂由取。乃至行支皆作四諦觀。老死苦。老死集。老死滅。老死趣滅行。乃至行支集。即無明。不可更言無明由誰有。是故但作四十四智。於中別分。若唯作苦集觀。老死苦果有二因集。一麤近即生。二者遠細因。謂愛取有。觀現生能老死苦果。謂觀愛取遠生當來老死苦果。如是觀苦果。從集有己。即觀集從誰有。謂由苦。苦果從誰有。謂識等五。即觀苦果復從誰有。還由思業有。即愛取有。更不別觀。無明行。不異愛取有。是故苦集二諦觀。齊識退還。如是逆觀苦集諦已。知是生死之源。將欲斷除。方為滅道之觀。先觀老死滅。次觀老死由誰得。謂由道。即觀道能證滅。如是觀滅道二諦。始從老死。至其行支。有四十四智。問何故苦集之觀。至識而還。滅道之觀。越識而至行。答苦集相續。一周便還。滅道斷除。所以至行。

清淨非安立觀者

無分別智體合如理。心境二冥。非假施設。標以非妄立之名。諸惑永滅。示其清淨之目。於中有二。一順二逆。先順觀。由無分別智。見諦斷無明。無明滅行不生。乃至老死苦不有。無明滅故慧解脫。相應諸惑滅故心解脫。無明滅故無發行。諸惑滅故無現生。業惑無故。後果不續。得無學。得無學已。逆觀所滅生死苦果。由誰滅。謂由行。乃至行由誰滅。由無明。合有三種緣生滅。又作七十七智。觀十二支者。一一支中有三智。一觀因智。二審因智。三法住智。觀因智。謂觀老死從誰生。由生生。次審因智。更審觀老死。從生生。此二智別觀三世。一支上合有六智。法住智。總觀三世。謂老死從生生。一支有一。除無明。取十一支。即有十一智。合前六十六智。即有七十七智。十二支。一一支逆順觀。各有四諦。如觀老死。老死苦。老死集。老死滅。老死趣滅行。總有四十四智。逆觀十一支。一一中有二因。觀推因智審因智。令知根本。過去現在亦爾。觀十二支因緣故。名法住智。總有七十七智。

(已上開元五年。正月十六日。僧玄儼在緇州讀之。以此功德。普及含生。共成佛果云云)。

○二種生死章

二種生死義。八門分別。一出體。二釋名。三辨相。四差別。五依位地。六與四種生死相攝。七會釋三種意生身。八問答分別。

一出體者

分段生死。以十二支中五果。及生死老七支為體。餘支但為生死因緣。非正生死體也。此位但取異熟無記。通於色心。總別果報。若單別報。即非體攝。故論云。分段生死者。謂諸有漏善不善業。由煩惱障。緣助勢力所感三界麤異熟果。變易生死。亦以異熟色心總別果報為體。不取無明及無漏業為體。此體但是無覆無記。唯有漏故。論云不思議變易生死者。謂諸無漏有分別業。由所知障緣助勢力。所感殊勝細異熟果。

第二釋名者

言生死者。是相違釋。生與死違。各別表故。勝鬘經云。有受報起名生。有受報沒名死。此釋總名。次釋別名。言分段者。論云身命長短。隨因緣力。有定齊限。故名分段。若分段屬因。生死是果。分段之生死故。是依主釋。若分段屬果。分段即生死故。是持業釋。言變易者。論云由悲願力。改轉身命。無定齊限。故名變易。如前分段通於二釋。變易之言。屬因屬果。義皆得故。

三辨相者

於中分二。初辨分段相。後辨變易相。就分段中。有二不同。一散資。二定資。散資復二。順受橫受。言順受者。即十二支。始從無明。次第乃至老死。輪轉受任運果。隨業修住。壽有長短。不假聞思為緣。捨財以資。故名順受。言橫受者。見其壽行短促。唯限三五十年。其人福行極勝。即以聞思二慧為因。或捨衣物施於眾僧。或憑念誦。造經造像。由此福力。願令長壽。皆以聞思二慧。為方便故。如其所願。延令長。故名橫受。此二合名散資。第二定資者。於中有三。一外緣資。二內緣資。三雜修靜慮資。外緣資者。如初果人乃至第四果人。入邊際定。後出定捨衣鉢。資感現身。因令長時與果。此人或先入定。後方捨衣鉢。或先捨後方入定。皆不遮之。二唯內緣資者。謂如第三果人。依未至定。或根本定。資受身業。令地地及處處。所受之身。得長壽故。然依未至定為正。或得根本方資何妨。三雜修靜慮資者。初以有漏。資五淨居以下四業。次以無漏。資助初念有漏。中間無漏。後念有漏。或初無漏。中間有漏。後念無漏。如是或多或少。資下古業。得彼受身。故名雜修。已上並名分段。次辨變易。於中有二。一迴趣。二直往。初迴趣中。若有學三果迴心者。得以無漏資此。雖未得純無漏心。而資業時。不用有漏。故所練身。名為變易。不同雜修業有漏間雜。謂若預流迴心者。如佛地云。或有迴心。即伏餘惑。而受變易。或有至第七生。方受變易。其餘二果。如應當知。若欲界中。經生聖者。無容更受上界身故。知資欲界所受身也。即以此身。至金剛心。後時身雖往自在宮。而所留身。即欲界攝。此菩薩第八無漏。亦以欲界異熟識。為等無間緣。若不還者。受上界身。色界四地中。隨應受身。即練此身。至金剛心。若無學果迴心者。亦以無漏資有漏業。雖未能得純無漏心。而資業時。不雜有漏。是故不名雜修業也。直往人中。一類菩薩。七地以前。即受變易。此亦雖未得純無漏心。而資業時。唯用無漏。故所受身亦名變易也。一類菩薩。至第八地。方受變易。此位唯以無漏資故。故所練身。定是變易。即資第四靜慮舊業。仍以此身。至金剛心。雖最後身。更以十地勝無漏資。而非命終。更受餘生調伏。光說。七地以前一類菩薩。分段變易。更互雜受。護法論中。無誠文也。

四辨差別者

勝鬘經云。如來為緣。有漏業因讀後有者而生三界者。此辨分段生死。無明習地為緣。無漏業因。羅漢獨覺。自在菩薩。生三種意成身者。此明變易生死。准緣起經。內法異生。不放逸者。所起福不動行。非無明為緣。即四善根等。不造此生死業。又云四善根等。內法異生。亦得造此感生死業。若非是所感。此生死云何得福不動業。故涅槃云。如是煖法。亦是有法。亦是有為。是法根得色界五陰。如人乘馬。亦愛亦策。煖心亦爾。愛故受生。厭故觀行。是故雖復有法有為。而能與彼正道作相。又瑜伽等。但說聖者不造新業。不云異生亦不造新。若爾緣起經。何故不說無明為緣。彼但約不共無明。說不為緣。故不相違。此所感身。隨業長短。凡夫二乘。所知境界。故名分段。非不思議。其變易生。八地以前。若迴趣。若直往。皆以現種無明為緣。八地已上。迴趣直往。皆以種子無明為緣。以勝無漏。所資助故。不隨業勢。長短有限。非是凡夫二乘所測。故名不思議變易身。七地以前。所受猶麤。八地以去。轉勝微細。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团购人生

    团购人生

    赵辰无意中发现一个奇怪的团购网站网站上有各种点券出售。“一见钟情券”、“黑锅你背券”、“热爱劳动券”。各种神奇的点券,改变了赵辰的生活。
  • tfboys源来你还爱我

    tfboys源来你还爱我

    她,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女子,王源会爱上她吗?王俊凯和易烊千玺又会怎样呢?来期待吧~
  • 往事不曾青春

    往事不曾青春

    25岁以后,那个曾经风一样的少年,踏进了情感左冲右突的现实之路,那是个最好,也是最坏的年代......
  • 不是我兄弟

    不是我兄弟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闹市之中有那么多的普通人,谁会知晓谁是这个城市的主宰者。乡野中那么多平民百姓,谁又会知晓谁是下一个王者。从初出校门的毛头小子,到兢兢业业的都市白领,走到最后却是永不回头......从当初莫名其妙的喜欢,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从兄弟情义似海深,却背叛的遍体鳞伤,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兄弟,不知道你的选择是一辈子还是下辈子……不是我兄弟,莫进我家门.....
  • 细节决定成败的24堂课

    细节决定成败的24堂课

    该书用最鲜明的成功实例或失败教训来说明问题。在实例的前后,又有编者总结的各个成功人士和名人智者所共知共识的道理和分析,来尽可能地让读者认识到每一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领会每一节课所要阐述的要领。
  • 王子的赞歌

    王子的赞歌

    魔兽世界账号,穿越到异界,成了布加洛王国王子。可惜容貌被毁,身份也被冒名顶替……
  • 弑魔英雄传

    弑魔英雄传

    十洲并,魔王现,太子轮回,群雄并起,演绎英雄本色
  • 农门医女:赖上个相公好生娃

    农门医女:赖上个相公好生娃

    谢玲儿穿越了,穿越成了一个被抛弃在家三年的农妇。极品夫君回来了,还带着美娇娘,这让谢玲儿不乐意了,大手一挥,决定休夫。休掉极品夫君后,无家可归,赖上了她的救命恩人,住到了他的家里。可谁知道,这个救命恩人不仅腹黑,还是个醋坛子。“玲儿,听说你今天摸了好多男人的手了。”某男说道。某女翻了个白眼,“我那是替他们看病!”“玲儿,我也病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还魂录

    还魂录

    人生来是否有魂?死后只是尘归尘土归土,还是死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林昊所经历的新的世界就是我们最后的归处吗?一个新的世界在此刻构建,你准备好了吗?
  • 霸宠极品呆萌师妹

    霸宠极品呆萌师妹

    她,呆萌可爱腹黑,绝世倾城,修炼界妖孽,且医毒双练。他,妖孽入骨,随师傅隐世谷中,挥剑指首,天下臣服。经典录:‘偶丹药当糖豆吃’‘兵器当垃圾扔呐’‘兽兽全是神王兽’。片段一“主子,主母把天落山的掌门胡子给烧光了”“她手没事吧?”“汗!!!没事”清一。片段二“主子,主母要去嫖妓院”清一“把妓院买下来”某妖孽“是”清一。片段三“主子,主母要和别人私奔”清一“立马去给我抓回来”某妖孽“是”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