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31800000013

第13章

四能入人者

三乘不同。第一大乘。分為二類。謂頓悟漸悟。頓悟之中。復分為二。一辨依身。二辨人數。言依身者。唯三天下。及六欲天。餘無能入。顯揚十六云。極慼非惡趣。極欣非上二。唯欲界人天。佛出世現觀。惡趣極慼。所依及智人俱劣故。復有業報二種障故。上界極欣。無厭心故。六十九云。非生上地。或色無色界。能入聖諦現觀。彼處極難厭。若少厭者。尚不能入。況彼一切少分亦無。又唯男身。非女人等。遠分發心。不遮一切。若正入見。唯男非女。非一僧企耶。猶受女報故。既求勝果。必勝身故。二辨人數者。准涅槃經。修入見道。初外道說。有七十三。若入大乘。遠分可爾。於決擇位。非必彼身入二乘見。可則彼故。下二乘中。自當分別。唯內法者。雖非彼身。成彼善故。可說為彼。不同外道。唯有福分。問何以得知。猶成彼善。答對法論說。依此下品。順解脫分善根故。薄伽梵說。雖逕歷千生。而不墮惡趣。若不成彼善。此頌義成無用。准此即有三十二人。分為三類。一初即發心。求無上覺。二從獨覺資糧加行。方始迴心。即有五人。謂初位中。未定生時。已定生時。即此生時。加行位。二謂未定已定。除此生在上忍位。與世第一。同一剎那。不可轉故。三從聲聞來。五亦准此。隨信隨法。分成十人。獨覺乘來。唯法行故。總有十六。約人天分。有三十二。問定生時等。如何頓悟。已定生時。非多劫故。答若趣自果。即定生時。迴向大乘。便不決定。唯聖有學。不造業故。問已成彼初根。云何名頓悟。答頓悟者。約證理說。彼未證理故。復名漸悟。入初地時。方悟生法二真理故。二漸悟者。亦分為二。辨依身者。欲界如前。復通色界。唯除淨居。無迴趣故。說唯欲界。入見道者。依斷煩惱。及頓悟說。亦不通女。女身得聖。迴向大者。既受變易。必轉根故。二辨人數者。總有一千六百二十一人。此分為三。一獨覺果來。謂部行類。聲聞之中。既有俱慧。准此部行亦分為二。非彼一切皆得滅定。問麟角獨覺。何不說耶。答彼無迴心趣大乘故。彼唯定性。出無佛界。華嚴經說。菩薩將下。先現十相。以手放光。照此世界。獨覺之人。遇此光者。或入無餘。或以神力。移安餘界。故此定無迴心者。二聲聞果來。此有七類。一初果一。二七返有七。三家家。四一來。五一間。三各有一。總有十一。六不還中。曲分四類。一欲界生為一。二生般。三有行般。四無行般。三各有四。四靜慮中。地地別故。合成十三。十三中復分二類。謂身證。非身證。惑總依五地。以辨人數。且欲界身證。唯識二師。依前師說。後師准知。具八地縛。一始從初定修斷一品。終至非想前之八品。成七十一。合前具縛。成七十二。色界之中。初定二百一十六。二定一百八十九。三定一百六十二。四定一百三十五。四地合成七百二人。五地合成七百七十四人。二界之中。身證既然。非身證亦爾。總有一千五百四十八人。且約五地及斷惑多少。分成爾許。若以根性等乘。更有無量。然不離此。故不細分。問非身證者。如何亦能斷伏諸惑。答為求滅定。故能如是。但未得彼。故非身證。七阿羅漢。復有六十。五地各六。無文遮故。根性有故。慧俱解脫。二類別故。七類合言。總有一千六百一十九人。能入見道。大類而言。細以信解見至等分。復有多種。恐繁故止。問對法但有身證不還。如何說有非自證耶。答如無學果。慧俱二脫各別立之。不還亦然。影略說故。不爾。無學應無二別。問何無中般迴趣入見道。答經不說有來供養者。何況發心。故無中般。第二獨覺乘中。亦有二類。謂麟角部行等初類入。八十四人。分為三例。一從外道來。有七十三。謂伏八地所有麤惑。品別分成七十二人。及具縛一。二從聲聞來。初二位十。如前已說。三者直趣一。合八十四。問麟角獨覺。百劫練根。如何猶將外道身入。答有說鶖子。行菩薩行。經六十劫。退大菩提。求彼小果。優婆塞經云。若不遇佛。成獨覺果。法華經說。我本著邪見。為諸梵志師。更為外道。若不遇佛。成獨覺果故。彼身有得入者。鶖子雖成部行。准知麟角。亦得依起。二依求部行。入見道者。有其二說。一云。要伏三無色下。所有麤惑。方入見道。二云。設全不伏。但伏見惑。入觀出已。方斷修惑。若爾應同聲聞立果。答不然。如聲聞乘。若到見道第十六心。隨應立果。設伏惑入。亦到彼心。何不立果。聲聞住道。此不住道。故不成果。雖有二解。取前為勝。依方此果。入見道者。有一百四十四人。合有四類。三種如前。四從大退來求此果。復有六十。合有一百四十四人。入此見道。二類總言。合有二百二十八人。問麟角見道。從大乘退。何不入耶。答退大乘者。是不定姓。可還求大。麟角定姓。故不求彼。第三入聲聞乘。有二百一十三人。總有四類。一從外道七十三人。信法行分。總有一百四十六人。二從中乘順解脫分。有其三人。未定生等忍位中下。亦可容退。無文遮故。即有五人。三從大乘。復有六十。四初發心即求自果。信法分二。合有二百一十三人。雖後得果。超次不同。此類攝盡。二乘入見。所依之身。亦唯六欲。及三洲人。唯男女身。非扇搋等彼類。尚不能成律不律儀。何況無漏。五入見方便者。若入大乘。要作安立非安立諦。二空三性。唯識觀等。入獨覺乘。以安立諦。觀十二支。唯觀生空等方便入。若入聲聞。以安立諦。觀三科法。亦唯生空為方便入。於中差別行相極多。恐繁且止。六真相業用者。真見道中。隨其所應。達二空。斷二障。捨惡趣身。半擇迦等。轉麤重依。得無麤重。證不壞淨。獲得聖性。建立遍知。得沙門果等。問遍知可悉。如何真見得沙門果。答七十一云。現觀智諦。現觀能得一切沙門果為業。問何知唯在真見道耶。答此之現觀。唯緣非安立。二乘唯真見道中。相見道中。唯緣安立。問豈於真見。立初果耶。答立亦何失。若爾對法文云何通。彼十三云。至第十六心。得預流果故。答果體有二。謂為無為。大論據無為。於真見立。對法據有為。於相見立。二文互顯。亦無違也。或說能得。非正得已得。七真相時分者。三乘不同。且大乘中。頓悟人入於真相見。所起剎那。有二師說。且漸斷者。於真相見。或三十六。真見道中。斷分別障。我法分二。各有上下。初起力劣。下品二障。各一心斷。後起勝故。二各上品。合一心斷。以利根故。斷初二品。故不別起解脫勝進。即以後心。為前解脫。其第三心。無後無間故。別起解脫。從真入相。以勝入劣。故無勝進。若從根本。入後得智。起勝進者。便應後勝。故於真見。但有四心。初解不說於相見道。放法此四。非安立觀故。相見名為安立觀故。復二十六。初自成就。後伏二乘。故二俱作。并前四心。故三十六。而得究竟。問若真見道。說有四心。如何五十五中。說三心耶。答彼約無間斷惑者說。解脫重印。故不說之。或說三十七。從真入相。以最初故。未曾修故。起勝進道。第二師說。或三十七心。於真見已有勝力故。於見道前。意樂力故。頓斷頓證。故一無間。一解脫道。不起勝進。如前師說。於相見道。初作三心。法真見道二空見分。別總立故。初劣後勝。故有三心。五十五說。非安立者。不作四諦差別安立。非親證如。名非安立諦。後二十六。如前師說。或說三十八。加勝進。所以如前。若漸悟者。二師不同。如漸斷師。於真見道。但有三心。以煩惱障先已斷故。但初心斷所知下品。第二心斷上品。第三心時。重印前故。但作初十六。為純熟自知故。以曾得二乘。見道十六。非如頓悟。曾未得故。須作除之。故真見道。合十九心。或二十心。加勝進故。非說相見要二十六故。若頓斷師。真見如前。相見道中。初三心者。或起二心。以於真見。不斷煩惱。故不別法。說總別法。據頓悟說。或立三心。雖不斷惑。法彼功能。對法說為別總法故。若作二心。闕無總故。後十六心。同前師說。故真相見。或二十一或二十心。若加勝進。或二十二。或可大乘說。根本及方便。見道心數。多少不定。如二乘人。初出見道。即迴心者。未起彼修道。准其所起。真相見道。即為大乘見道方便。如乘說有根本方便。並一乘收。見道應亦根本方便。俱見道攝。此若不然。彼云何爾。准此義者。即加二乘真相見道。所有心數。如下二乘真相見說。若已起彼二乘修道。方始迴心。以隔修故。勢疎遠故。非是方便。或初出見。即迴心者。亦非大乘方便見道。乘惑是總。故為方便。見道是別。故非方便。不爾。四善根應通為見道。以是方便故。若前師說。以有漏故。不通見道。若二乘人。眾出獨一超越次第。入真相見。同斷一障。同證一空。心數相似。且說超越。如修六行。伏非想下俱生修惑。迴心入見。漸頓二師。所說不同。如漸者說。於真見道。但起三心。但以煩惱。分為二品。或說分三。且依前說。起二無間一解脫道。次入於相。勝進有無。義如前說。曾所伏者。亦不別起。無間解脫。以曾伏彼。及所未伏。正斷見惑。彼伏不伏。俱同時斷。所有伴類。已被伏故。其相見道。二十六心。或隨作一。無處說彼唯菩薩作。不同有部。唯上下品觀。故雜集說。總十六已。云一切道諦。由四種相應。謂安立故未。言安立者。謂聲聞等。隨自所證。已得究竟。為欲令他亦了知故。故知亦作此總諦觀。有義但作上下十六。以力劣故。不能合緣。言安立者。因明總十六故。分別一切。不爾。應言此道諦等。不言一切。然准對法。無說上下十六心文。准此。真相或十九心。或二十心。其頓斷師。但於真見。說二三別。勝進有無。同前師說。其相見道。亦同前說。何故不作三心相耶。諸論說為非安立觀。二乘相見。唯安立故。或有十九。或十八心。見道究竟。又於大乘相見道中。若漸悟者。二師同說。或亦具作二十六心。無文說。彼唯為降伏二乘故。但令觀心純熟故作。准於前二。各加十六。漸頓二家。雖多師說。以四說為勝。餘不論之。

八真相差別者

復有二種。一望自乘。二通對辨。准作業時分。可已類知。二諸乘相望。辨差別者。且如大乘望二乘者。廣乃無量。略辨五種。一住持差別。成滿僧祗。方證會故。二通達差別。謂能通達二空理故。三勝生差別。紹隆佛種。令不絕故。四障清淨差別者。謂能永斷煩惱所知二分別障故。五起智差別。菩薩見道。具二智故。獨覺望菩薩。略有三種。一住持差別。極疾七生練根。百劫方滿入故。二證覺差別。不由他音。而證得故。三通達差別。能以四諦。達緣起故。聲聞有二。一住持。極疾三生。遲六十劫。即能入故。二修學。謂由他音。而證得故。

九諸門相攝

略有五種。一與六現觀相攝。六者。一思。二信。三戒。四現觀智諦。五現觀邊智諦。六究竟。且大乘攝。成唯識說。此真見道。攝彼第四現觀劣分。此相見道。攝彼第四第五少分。以第四觀通見相修。第五六通見修位故。若二乘人。真見道攝第四少分。相見道攝第五少分。相見道中。唯安立諦。不攝第四。此據尅性。若相從說。三乘真相。俱攝第二第三少分。信通前後。戒通修故。二與十現觀相攝者。一法。二義。三真。四寶。五不行。六後。七究竟。三乘為三。大乘攝彼真現觀全。通真相見。名真現觀。出見道已。餘修名後故。寶及不行。各少分。若依初證及正對治。三惡趣業。異熟不行。即真見道。攝彼二全。正證斷故。若據後起。及以遠分。即二見道。各攝少分。并攝第十現觀少分。前七通名菩薩現觀故。若二乘攝。後三現觀。各取自乘。真實不行。同大乘說。三與七地相攝者。七謂種姓勝解行等。此唯大乘真相見道。攝彼第三地之少分。通入住出。名淨勝意樂故。不依二乘立七地故。四與九地相攝者。一資糧。二方便。三觀行。四見。五修。六有學。七無學。八聖者。九異生。遠近定散趣聖位別。創證後起。有學無學。聖者異生。三位別故。三乘真見。攝彼見全。有學聖地。二各少分。相見攝修。有學聖者。三地少分。問相何不攝見地少分。答彼約真見名見。後起名修。非出見道。方名修地。若出見道。方名修者。應云修地。次後漸立三沙門果。不應言四。初已得故。言證離生已。一切世間漸勝進道。名為修地者。通說後得。及世間智。不唯世間。不爾。如何證沙門果。又言修地立四果者。或隨轉門說。第十六心。亦名為修道。立初果故。准此真見攝見地少分。相見修二地各少分。餘如前說。五攝見與十三住相攝者。謂種姓住等。亦唯大乘。真相見道。攝彼第三住之少分。通三時故。更有多門。略陳且止。

○二量章

現量比量。合以四門分別。一出體。二釋名。三癈立。四諸門。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红尘鬼影

    红尘鬼影

    一具千年女尸承载着千年的怨毒,这一世她苏醒了!一座千年古墓埋葬着千年遗憾,这一世他也苏醒了!一个是千年古尸,一个是古墓幽魂。那山野荒坟中传来的夜半铃铛和森森鬼笑,到底是古尸还是幽魂。
  • 寻唐帝妆

    寻唐帝妆

    “我敢和你打赌,你一定会做我师父的,你信不信!”男子冷冷的看了一眼,眼前清丽的女孩,置若罔闻的抱琴离去……从相遇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与他,此生无数次的回眸与错过,纵使悲欢离合尽,可依旧是白首难约……相濡以沫,真倒不如相忘于江湖……一曲清歌散,今生不愿,何许来生……
  • 异能道师

    异能道师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世人总把无法想象或者没有见过的事情当作不存在,只活在形而之下的世界里,殊不知,形而之上也是世界的一部分.........鬼怪,神明,怪谈,异术,超能,形而之上的世界,到底是怎样?
  • 帮着扶苏做皇帝

    帮着扶苏做皇帝

    她想成为一流演艺明星,但是她被人潜规则后,她却依然只能在夜店唱歌.她被人包养,甘心做小三,应该这样可以实现她的欲望,可是却被人在酒里下药.在昏迷中,她来了2000年前的中国,而且她发现,她正躺在扶苏的床上......
  • 黑暗无门

    黑暗无门

    地狱之门开启,罪恶的气息弥漫整个世界,继承着人类真诚,自信,正义,勇气,坚强以及爱的六名继承者们,用他们的努力乃至生命,开启了照亮这世界的光芒……一切精彩,尽在《黑暗无门》。
  • 凌天佣兵团

    凌天佣兵团

    凌天,出身皇家,却走向一条佣兵之路,引领凌天佣兵团,不断创造各种传奇。四方英雄豪杰汇集,热血沸腾、豪气冲天;柔情美女,亦是肝胆劈裂,巾帼英雄,不让须眉。凌天,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无情杀手,到风云整个大陆的传奇人物,接着带领佣兵团转战四方,更是引领全大陆抵抗魔神入侵。有个人的英雄豪情,亦有大规模团战的无数热血男儿,场面壮阔、激情连绵、悬疑扑朔迷离。
  • 万界之皇族贵胄

    万界之皇族贵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要的就是热血,要的就是醉卧美人膝,要的就是醒掌天下权,要的就是诸天万界,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灼眼之爱

    灼眼之爱

    三世为人,第一世平平淡淡但却在早早地失去了年轻的生命,第二世重生海贼王世界,驰骋于浩瀚的大海,意气风发却惨遭大变,这一世,一切才刚刚开始......有光明的地方就有黑暗,黑暗本就源于光明。当无何有境只是一场骗局,当火雾与红世之徒延续千年的厮杀只是一场阴谋......当一个沉睡的灵魂开始觉醒,因果交织而成的时间线已然紊乱,未来......该驶向何方?
  • 百合花房秘语

    百合花房秘语

    她是可怜的老乞丐,是“世界上最笨的贼”,还是所有诡计的始作俑者?家人间矛盾重重,多年的猜疑演变成难以化解的仇恨。谋杀似乎不可避免。然而,外婆死后,律师却不期而至!莫非老外婆已经知道自己的死期?莫非她已经猜到凶手是谁了。
  • 佛说玄师颰陀所说神咒经

    佛说玄师颰陀所说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