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04800000003

第3章

四明鄞江沙门妙叶集

念佛三昧称为宝王者。盖于一切三昧之中最上三昧者也。首独唱于庐山。后遍流于天下。历代所修往生非一。著文于世。证验良多。自昔至今富于编简。若禅若教无不尊崇。是圣是凡悉皆景仰。但末代浅根因药致病。以极乐净土不求之于西方。而求之于分别缘影。多流此见。内怀痛伤。嗟彼唐丧其功。虽修无感。乃以净土诸经及各宗疏钞。采其奥旨述以成编。虽其言之不文。莫敢裁于胸臆。自为警省敢闻于人。故以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定其名焉。

极乐依正第一

原夫无上正遍知觉圣主世尊普应机宜。从兜率宫降神于世。故四十年中说法三百余会。皆令群有同证真常。乃至末后灵山会上方说法华。俾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出世本怀于兹畅矣。然出世度生之道非但释迦。三世如来莫不咸尔。而于释迦一代施化法门之中。求其所以机宜相感生佛缘深至简至易而功高径捷者。无越求生净土一法门也盖念佛法门。首因法藏比丘于无量劫前为大国王。闻世自在王佛说法。遂弃国出家而成比丘。其佛复为广说二百一十亿佛刹庄严人天善恶粗妙不同等事。法藏闻已。即于佛前发四十八种大愿。愿成佛时。国中无有三途三毒八苦八难九恼十缠等一切障碍。生我国者皆住正定。得忍悟心解脱胜智之人。乃至十念得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其时大地震动。天雨妙花。空乐自鸣。佛与其记。今已得果。成佛十劫。因昔愿胜。功德神通光明力无畏等超过十方。佛号阿弥陀。其阿弥陀佛所居之国。从是娑婆世界直西过十万亿国土。名曰极乐。或曰安乐。今见在彼。以昔大愿及神通力。而为说法摄取十方世界念佛众生。众生生者得不退转。刹那尚莫胜数。何况历劫度脱。其生彼者有何限极。微尘恒沙所不能俞。其佛国土庄严胜妙超过十方。有诸宝池。随其大小皆七宝成。或有大池。其量盈广。正住其中。底布金沙。边铺阶道。其池之上复有楼阁。千层万叠广博妙好。光明赫奕不可具说。其池之内八功德水香美清彻盈溢充满。为十四支。于诸无量庄严具中。寻流上下。出声演说无量法门。是妙水中复有六十亿七宝莲华。团圆正等。水注叶间四色四光。三辈九品行列次第。香洁微妙映蔽其国。宝地平正愿力所成。于其地上复有七重栏楯七重行树。宝幢台榭幡盖珠缨各各无量殊特妙好。周回间列庄严其国。又于虚空。甫诸天衣天香天花天缯天乐。各各无量。缤纷散漫遍虚空界。如是无量诸庄严具。皆金银琉璃砗磲码瑙毗楞伽甄叔迦等金刚摩尼如意珠王不可思议众宝所成。是众宝内各放无量百千万亿宝色光王。互相辉映。一一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其光交罗不相障碍。极虚空际不可穷尽。如是无量一一光明一一庄严。与虚空中天乐香花珍禽铃网其声雅正。宫商清彻。铿锵应节。流出无量无边微妙之音。其音遍满。不间不断。悉能演说苦空无我诸波罗蜜。叹菩提道赞佛法僧。或说念处正勤根力觉道。诸菩萨行。谛缘愿度。力无畏等。十八不共。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不可思议无量法门。其所说法。三世十方依正色心融通无碍。及劝精进。如佛音声等无有异。其国众生闻是法已。悉皆念念随其所乐。速能证入三乘胜行一切道品无量解脱。如从佛闻。得无差别。纵是凡夫。闻此法故自然精进。尚无一念疲倦之心。云何更有退转。又彼国土纯一男子无有女人。莲华化生不处胎胞。妙服美味能成法喜。从其所欲。悉随念至。无寒暑昼夜。无生老病死。无土石诸山。无三途恶道。往来虚空。经行树下。欲作佛事示现神通。悉从心念。又复寿命无极。如是种种快乐无极。故名极乐。况复弥陀世尊功德光明威神相好各八万四千。如紫金山。处大莲华师子之座。庄严赫奕超过虚空。大海弥卢所不能及。眉间白毫功德增胜。如日舒光众明悉绝。光中化佛菩萨声闻各放光明。远照尘刹摄受众生。彼二大士亦复如是。文殊师利普贤大行诸大菩萨皆住彼国。一生补处其数甚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悉为良友。以佛为师。亲近慈容。闻第一义。顿超三界即证无生。十地高超二觉圆满。况能于念念中供养十方三宝。成就一切法门。游戏神通净佛国土。乃至入于三途六道。舒光破暗救苦众生。或复尘刹分身。随机化导。应病与药。如佛弘慈。于念念中。圆满普贤所有行愿。具文殊智。有大势力。如观世音。同证菩提。同佛所住。则一切众生性虽昏昧。得闻此说。谁不欢喜而生信乐。然彼妙土及庄严事。虽具我心。若非弥陀如来于过去世为度众生行菩萨道不可称计。焉得成就。当知彼佛行愿无边庄严无尽。是故如来居彼国土。大愿圆满宝土斯成。依正庄严悉皆具足。如是庄严依正境界。假使各十方面百恒河沙微尘刹数菩萨声闻。以大辩才如实称扬。尽未来时。不可穷极。若善男子善女人闻如是说。至心信乐欲生彼国者。应如佛教。圆发三心。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然后直心正向。观彼国土一切依正无量庄严胜妙境界。及彼如来八万相好功德光明清净之身。或复随取一相一境乃至如来眉间白毫相光。远离虚妄或一念至十念。或一日至七日。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得往生。其有直信有彼国土有彼如来愿力威神。不生疑惑。但能一心不乱执持名号者。不出所期亦得生彼。何待色身报满然后得生。当知阿弥陀佛接引众生。令离苦海过彼慈亲。于先劫中已立大誓。无苦不忍。无行不臻。无愿不立。无法不说。为度我故方便百千。今正是时。目睛不瞬。垂臂待我。已历十劫。念念不舍。甚于剖心。乃至其心激切。入生死中。遍历三道。地狱猛火不辞劳倦。我若回心向佛。如子恋母。正慰所怀。则不逾当念便得往生。何必更经十念之顷。然后得生。

斥妄显真第二

行人欲生彼国出离生死。先当深识求生彼土真妄之心。且谓如是极乐世界为是在境。为是在心。若在于心。但有虚想。无土可生。若在于境。虽有生处。又复失心。若谓心境二俱求生。则我身心是一。宁生两处。若谓心境是一一心求生。则自今心境宛尔。难说是一。又极乐娑婆净秽不同。况是世尊垂教。敕令舍秽求净。一义奚得。四句既不可求。或谓处处皆是西方极乐。或谓心净则是极乐。或云极乐不离这个。若作此解。皆名邪见。而余因不得以默矣。彼若谓极乐在心。即便妄认此心住在我今身中。既在身中。但名求心。何名求生。岂我世尊不知极乐在心。而说在西方十万亿国土之外耶。又岂不能指说内心。而但能说外境耶。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在说法。实境宛然。此是圣人诚言。焉敢不信。而不知此缘影心外之极乐正即是我真心。我此真心如彼大海不增不减。而汝妄谓为境。汝谓极乐在缘影心。此缘影心如海一沤。生灭全妄。而汝妄谓为心。汝若固执妄见。不信外有极乐。信在汝缘影心内者。汝缘影心无体。不可以心求生于心。而不知彼极乐虽在西方。西方即我真心。真心无性。即彼名体以显我心。名体本空。亦即我心而示其相。心境一体生佛同源。求彼佛。即求自心。非外求也。究自心。须求彼佛。岂他惑哉。如是则取舍忻厌。炽然着相。任我所求。岂复外心。心能具故。则知此心圆裹一切依正境界。乃至色心净秽。生佛因果。三世十方诸法。含摄无外。同一受用。求一外相。了不可得。虽无外相。不分而分。净秽宛尔。故当如是而求。岂可求之于妄心也。如是愿求。佛所印可。与彼世之不识本心。愚痴无智。不求西方极乐之佛。但向自己肉团缘影妄心中求。谓是唯心净土本性弥陀者。实辽远矣。然彼极乐国土非依缘影妄心。又彼弥陀色身非在众生阴体。若向我今四大缘影身心中。求本性自己之佛。不求西方极乐之佛。则妄心生灭。佛亦生灭。佛生灭故。三昧不成。纵求有得。但成生灭之佛。还生生灭之土。不成正行。经云。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彼圆觉性亦同轮转。即此义也。若欲离诸妄见直生彼者。但求西方十万亿国土外极乐弥陀之佛。以称性妙观。如实观之。使彼如来本觉相好于彼显现。合我众生始觉真心。于此发明。始本相冥。生佛互感。三昧乃成。正行斯立。不生灭土始可生也。故知此心遍一切处。尚不闻于地狱。何止极乐。但地狱苦处今顺性而求离。极乐九品今顺性而求生。但依修多罗教。顺佛法音。求离苦得乐从凡入圣。实不出吾之心性。故名惟心净土本性弥陀。非谓从妄心中求。妄心无体。焉得名为惟心本性之佛耶。彼向自己缘影妄心中求者。以色身及山河大地十方刹海为外境也。此向自己不动真心中求者。即十方刹海大地山河为内心也。若知十方刹海即内心。则打成一片。故我任意于中舍秽取净。厌东忻西。不出自心。以实有彼大愿果佛能接引故。故求无不得。若谓十方刹海为外境。则打作两橛。故才动念即乖法体。即失其用。不得自心。以但有此性具因佛无力用故。故虽求无得。又妄心但是虚妄缘影。惑为色身之内。无土可生。真心舍育一切尘刹。本具极乐依正。求之必生。妄心舍外趣内。真心即外为内。内无外故。外求有相果佛。即求自心。内非实故。内求无体缘影。不见自心。妄心心境宛然。真心即心即境。妄心生灭无据。真心不动不摇。妄心在因无果。始终生灭。真心因果一致。性修交彻。故知从真心妄心求者。其别若是。论时则何啻日劫相倍。论处则何但天地悬殊。论体真则圆裹十虚。妄则居于身内。论用真则横截娑婆。直出生死。妄则煮砂为饭。经劫难成。是故行人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岂可但求自己缘影妄心。不求西方极乐真佛。良可痛伤。譬如欲西而面东。欲升而抱石。从水求火。从火觅水。奚可得焉。嗟今之人不识真心遍一切处。即色显体。而妄认缘尘影事。谓是本性。谬之甚矣。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必被消灭。分别影事妄认为心。亦复如是。若或识子是贼。贼不为害。知意是妄。妄亦奚伤。但不可认彼为是极乐依正也。四明法智大师所以有指妄即真之说。观佛观心之谈。终不拨于极乐依正实境。奈何后世邪见蜂起。魔侣炽然。破灭佛法。断佛种性。妄计极乐妙土在我缘影心中。而不肯西求。可胜颠倒。彼闾巷之人未闻正说。以此邪见密相传授。疑误人者虽不逃于地狱苦报。尚有可恕。而我出家四众圆顶方服者同此见解。尤可伤悯。倘若真为生死。则必以此说为是。若有障重之人。于此法门不能随顺者。则当更审缘影妄心境界云何。此虚妄心既无有体。但随我生灭。遂即妄说为我。妄认我故。便谓此心住在我今色身之内。谓此色身住于今之世界。谓此世界还住今之虚空之中。此虚空性广大难量。遍舍尘刹。如是则空大界小。心劣于身。一念转微。不可举示。岂可以至微至末一念无体之妄心。而于此求极乐依正之妙境乎。不可求而求。岂不甚惑。既了此义。则知如是空性无边。虽不可量。元不出我大觉清净心中。如彼片云点太清裹。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况此色身在世界耶。况此妄心在色身耶。故知妄微身著。界大空圆。从纤至洪。不出我今本心之内。故知我心如空。彼空如尘。我心广大无涯无底。圆裹十方三世一切虚空微尘刹土一切众生色身妄念。欲求一法在于心外。了不可得。何特西方极乐非心外耶。造次颠沛尚不可离。况净行庄严要期西迈。透脱生死。岂求外耶。经云。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百千澄清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又云。妙觉明心遍十方界。舍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又云。十方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裹。况诸世界在虚空耶。以是义观。既十方空刹依正色心是我本有。我今决志求生本有之土。求见本有之佛。有何不可而谓外求。我既愿求。心能感故。彼佛为我显现之时。即我自家底本有心佛显现。心佛真实。何有外来。既无外来。彼佛显时。即我心显。我心显时。即彼佛显。我心即是彼佛之心。彼佛即是我心之佛。一体无二。性本圆融。何可舍彼西方极乐内心之佛。而妄计别有惟心佛也。或曰。虽妄心。岂不亦具依正之法。何必使人求乎外境。答曰。妄心设具一切依正之法。岂不亦具西方极乐。若知西方极乐一如娑婆之实境可求。可说心具。若谓此心即是心外更无实境。此则但是妄心虚想。有何实焉。而谓心具。又即境之心名真心。离境之心名妄心。故知真妄虽同。即离为异。即得离失。即是离非。其旨明矣。又如法师少康。因念佛故。称佛名时。佛从口出。状若连珠。亦存其相。使其众会皆得见也。佛既有相。土焉不实更有一等。谓于事则有。于理则无。或云。处处皆是净土。伤哉此辈。深惑难祛。又禅宗南阳国师。为禅客举无情说法之话。虽不专言净土旨趣。亦痛末世向缘影求佛者多。故此说中不得不备。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一张邮票的挂念

    一张邮票的挂念

    从校园恋到后来狠心背叛,当所有人都背叛了你,而忠于你的人却被你伤害,你该何去何从?一次次的陷害,污蔑,究竟是为爱而存,还是选择卑微的死去?
  • 时空穿梭之力战神灵

    时空穿梭之力战神灵

    这是一个无边的时代!我们的主角,李啸天。获得了神明玩具。。刹神系统。从此踏上了穿梭各种位面刹神的道路。
  • 再回头,能否爱

    再回头,能否爱

    17岁那年我的生命里开始有了光,即使那是一盏远远的灯,缓缓的映过来光,也觉得很暖......我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一点点靠近他,就会齐肩看日出日落,可终究发现原来梦一场。我想接受现在的生活,不吵不闹偶尔笑,可上天给了我最悲惨的劫难,带走了我仅剩的温暖,人性的残忍将我狠狠的践踏扔进深海。终究还是回来了,我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一针针自己缝合伤口,触摸那些渐渐结痂的疤痕成了我那10年里唯一享受的事。
  • 我是逆天九尾狐

    我是逆天九尾狐

    我是天师我怕谁,邪魔遇我成棒槌,吸血妖尊毒舌鬼,拈花一笑促姻缘。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紫轩神侯

    紫轩神侯

    生命必须要有裂缝,阳光才能照射进来,正如一句话所说,上帝在给你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一个高考失利的普通高三学生董煊,在一个夜晚对流星许愿时意外得到了一样来自外星文明的兑换系统,在系统的帮助下觉醒异能,从此改变了他原本应该平凡的人生轨迹......
  • 假装正义的废材

    假装正义的废材

    某年某月某日,一颗陨星砸落,从此开启了新的纪元。行驶的列车,少年站在车顶上低语“我不是英雄,为什么却总是要干这些蠢事。”
  • 重生之皇战修罗

    重生之皇战修罗

    手染百人鲜血,杀灭仇敌满门,那又如何?!无辜的人依旧无法复活!老天既然给我再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要让这世界为我而变!
  • 妃我莫属:独爱陵王后

    妃我莫属:独爱陵王后

    前世遭遇男友背叛,一朝之间竟穿越了,还做了探子。在爱情与生死面前,她果断选择了爱情。上天对她残忍,也在之后对她好。当经过生死浩劫,她成为后宫唯一独留的女人成了陵王的独一宠爱
  • 哥们儿,丫头很拽!

    哥们儿,丫头很拽!

    两个学痞的爱情,她没有曾经的记忆,只知道自己有一个混蛋父亲。他出生于豪门望族,只知道自己可以相信的人是老头子(爷爷)。她的身世一步一步的揭开,他却一点一点的失去,他们会陪着对方走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