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98500000002

第2章

乾隆元年 高宗純皇帝諭

朕前以應付僧火居道士竊二氏之名而無修持之實甚且作姦犯科難於稽察約束是以酌復度牒之法使有志修行者永守清規而無賴之徒不得竄入其中以為佛老之玷其情願還俗者量給資產其餘歸公留為養濟窮民之用此亦專為應付僧火居道士而言也名山古剎閉戶清修者在所不問前降諭旨甚明現交與王大臣九卿會議乃聞外省傳述錯誤一切僧道皆有惶惑不安之意恐將資產歸公遂爾弊端百出有將己身田宅詭寄他人戶下希圖藏匿者有謀囑書吏分立花戶詭名以多報少者有減價速求售賣變銀入橐者且有局外匪類從中藉口索詐者夫此僧道既謀利戀財如是揆之仙佛之法乃糠粃稂莠也即取其私橐歸公以養濟貧民亦何不可之有天下後世自有公論但朕之本意原以天地好生之心為心一物不得其所如己推而納之溝中此庸愚無知之僧道亦天下之一物耳朕何忍視同膜外況朕先所降旨甚明原以護持僧道而非有意苛削僧道今觀伊等情形是愚昧無知被人恐嚇而不知原降之諭旨也著該部先行曉諭去其迷惑至於應付僧火居道士之資產因無所歸著是以有養濟窮民之說究竟國家養濟窮民豈需此區區之財物亦可不必稽察歸公此處著重議具奏。

附大清會典事例一則

僧道將寺觀各田地朦朧投獻王府及內外官豪勢要之家私揑文契典賣者投獻之人問發邊衛永遠充軍田地給還各寺觀其受投獻家長並管莊人參究治罪(謹案此條係原例又乾隆五年改定問發邊遠充軍田地給還應得之人)。

又乾隆三十二年 御製寶相寺碑文

歲辛巳值聖母皇太后七旬大慶爰奉安輿詣五臺所以祝釐也殊像寺在山之麓為瞻禮文殊初地妙相端嚴光耀香界默識以歸既歸則心追手摹系以贊而勒之碑香山南麓曩所規菩薩頂之寶諦寺在焉迺於寺右度隙地出內府金錢飭具庀材營構蘭若視碑摹而像設之金色莊嚴惟具惟肖寺之制甃甓幕圜不施杗廇桴梲而崇廣閎麗則視殊像有加經始於乾隆壬午春越今丁亥蕆工既敬致瓣香而慶落之所司礱石以俟因記之曰文殊師利久住娑婆世界而應現說法獨在清涼山固華嚴品所謂東方世界中菩薩者也夫清涼在畿輔之西而香山亦在京城之西然以清涼視香山則香山為東若以竺乾視震旦則清涼山又皆東也是二山者不可言同何況云異矧陸元暢之答宣律師曰文殊隨緣利見應變不窮是一是二在文殊本不生分別見倘必執清涼為道場而不知香山之亦可為道場則何異鑿井得泉而謂水專在是哉且昔之詣五臺禮文殊所以祝釐也而清涼距畿輔千餘里掖輦行慶向惟三至焉若香山則去京城三十里而近歲可一再至繼自今億萬年延洪演乘茲惟其恒是則余建寺香山之初志也寺成名之曰寶相綴以偈曰曼殊室利七佛之師經歷人間至福城東東方世界名曰金色常在其中而演說法摩竭陀國其東五峯是名雪山惟清涼境金剛窟聚北代州是大士示現妙相莊嚴振大法輪坐師子座師子奮迅具足神威中臺現身寺曰殊像我昔瞻禮發大宏願虔誠祝釐普諸福緣相好印心如月在水即幻即真證真幻相以此真幻還印金容香山淨域多祇樹園寶諦之西營是寶相莊校七寶晃耀大千日面月面了無分別我聞如是文殊應緣緣即隨緣何有彼此矧東西方因見生名見即不拘名亦不著清涼香山非二非一復念文殊菩薩久住而此世界實曰常喜以常以久延祝慈禧惟願自今歲萬又萬寶算盈積如恒河沙獲妙吉祥生大歡喜以是因緣壽復無量。

桐鄉沈善登述

海鹽張常惺校錄

造論述意 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淨土者。祇是教人從現前一念動處著力。大本無量壽經。所謂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兩言盡之矣。光緒戊寅春。為杭州小霍山摩崖事。與張子簡常惺等。結壇鄧尉聖恩寺。念佛寫經。寫畢造此論。一壇共五人。以三為班。輪轉五十三晝夜不斷聲。限香進退。故祇能據魏譯大本。直抒胸臆。隨口誦出。子簡錄稿。晝凡四輪。退息各三刻。積十二刻支支節節而為之。越兩旬餘方成。得文五篇。雜說二十五則。詩歌共若干章。都凡二萬餘言。依三藏例統名為論。因摩崖山名。適符本朝壽嶽。伏念列聖家法相承。宏揚佛教。與儒並隆深恩至計。保我子孫黎民。萬世永賴。故取寺名一字。題曰報恩。庶幾覽者相與護持。以維繫人心。共圖報答。論出後。傳鈔頗不乏人。今忽忽二十年矣。老病日深。不能復進。欲刊布之。而慮自來說淨土者。濫入禪宗。高談元妙。佛法世法。打成兩橛。則全失如來設教本旨。而於此反增疑障。故復徧引淨宗諸經。并注解之以證明論義。列於卷首。而寫經前後所說。有相關涉者。別編一卷附焉。凡夫鈍根。讀書少。涉世淺。見理粗。未知孔教如何。佛教如何。但知自古至今。未有離却萬億愚賤之心。而可以為教者。未有支離刻覈使人救過不暇。而可以教民者。未有有民不教。聽其放辟邪侈。而可以為國者。未有君民同一教。士大夫別一教。而尚能用其民者。未有不能用其民。而其國不衰弱。能用其民而其國不強盛者。如是而已。故自貢其醜拙。以俟十方緇素。及當代賢士大夫教政之。尚冀餘生得有所聞。渙若沈疴之去體云爾。光緒丁酉夏沈善登識。

證經(十二則)

佛說無量壽經(魏康僧鎧譯)

云。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其上輩者。捨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便於七寶華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轉。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難。其有眾生。欲於今世見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彼國。佛告阿難。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化佛往生其國。住不退轉。功德智慧。次如上輩者也。佛告阿難。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彌陀疏鈔云。智論五菩提心。一發心菩提。謂於無量生死中發菩提心也。而持名正於凡夫生死心中。起大覺故。二伏心菩提。謂斷諸煩惱。降伏其心也。而持名則正念纔彰。煩惱自滅。故三明心菩提。謂了達諸法實相也。而持名正即此一心。明了一切諸法實相故。四出到菩提。謂得無生忍。出三界到薩婆若也。而持名即得一二三忍。捷超生死趨一切智故。五無上菩提。謂坐道場成最正覺也。而持名則得不退轉地。直至成佛故)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此人臨終。夢見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輩者也(論據此譯。故列於前)。

謹按此經。有漢魏吳唐宋五譯。而此魏譯。文辭詳贍。義理圓足。故自來講家多據之。唐譯差與相近。蓋同一梵本也。宋譯亦甚明暢。而辭句前後大異。又一梵本也。漢吳二譯。文辭拙歰。而義有相補備者。則又一梵本也。其所以不同之故。略攷諸經。約有三端。一則譯手巧拙不同也。如楞伽三譯。金剛六譯。及此小本兩譯皆是。此類文小異而義大同。足見梵本之一。例如儒者解經。各有短長。蓋以華文化梵語。是橫繙也。以今人解古書。猶直繙也。其於原本。畢竟非一非二。而善讀者。就此參觀互考。以意逆志。自能得之。一則梵本傳寫不同也。此類義同而文多寡大異。密部諸呪。最顯而易見。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大經大會。記錄自不一手。傳鈔浸廣。久而沿譌作偽。皆人情事理之常。統亂六師。鉢碎五分。迦釋阿難。結集多至四次。正為此也。例如兩楹夢奠後。七十子之徒。友教四方。六經傳本。各自成家。奚待祖龍。始焚繚鶴。迨法流東土。去聖愈遙。張霸劉歆王肅之徒。何國蔑有。隋唐之際。別編疑惑偽妄二門。足為中流砥柱矣。(讖緯概託孔門。後世遂動稱符命。葢以多知尊聖人以神通眩佛法。其弊必至此矣。大雲經之偽。閱藏知津已辨之。若儒童菩薩之為孔子。大迦釋之為老聃明是梵僧巧見。因道家偽造老子化胡經。借以報復特牽率孔聖以泯其迹。而宗鏡錄乃徵引不疑者。則如李長者之借易釋華嚴。欲以間執迂儒疑謗之口非出本心。諸如此類。宏得有大雅宏達。盡通漢唐以來諸儒門徑。及其用心之處。然後博觀全藏。而分類校訂之。為之執鞭。所欣慕也)一則本師前後宣說不同也。四十九年說法。大半本諸先佛遺經。迦釋佛涅槃時。藏諸珠函。并作書一通。囑付樹神。迨本師出世傳授之。說見廣宏明集。梵網法華文有明證。(所以本經讚德文中。有博綜道術。貫練羣籍二句。而四十二章經。亦以廣學博究為一難。如壇經出後。人人籍口六祖。法門之所以日衰也)阿難出家時。先與佛約。以前所說諸經。未曾聞者。請佛重說。佛許可之。說見釋迦三譜。(不記出何一種)阿難所指。葢即遺經。若佛平時與弟子泛說法要。如四諦六度十二支十八處等。寥寥數十言。藏中多集為經。豈能一一重說。不言可知。彌陀成佛在十劫以前。十方諸佛無不讚歎。(例如孔孟動稱堯舜)佛佛道同。本師三百餘會說法。既多指歸淨土。則自然屢說不一說。而亦隨時隨機。開通大意。依義不依語。顯然可知。例如論語稱知仁勇。祇三言耳。而前後序次不同。稱不患人之不己知。祇兩言耳。而四見各異。世間經師。尚不貴記問之學。況在佛智。此經之所以多譯。而又見前兩種之不同也。至王龍舒彙集之本。以意棄取。自不足記。近邵陽魏氏所訂。更不必論矣。

又按此經三輩皆善類。觀經九品有惡人。兩說互異。而實相足相成。蓋眾生因地。萬別千差。不特三三無盡。九九亦無盡。緯以四土。相望更覺懸殊。此經上輩當出家。中下二輩當在家。乃從其多數粗舉大凡。故云凡有三輩。觀經就此大凡。略開為九。而又極其優降。以括無量行因之不齊。其大意以五品以上約四聖。以下約六凡。極其優則自初信以至等覺。皆在其中。故智者大師僅登五品。非在家也。劉遺民三度見佛。衣覆手摩。自當上輩。非出家也。而凡蓮宗諸祖。及維摩賢護等。一切緇素名德之往生者。例推可知矣。極其降則自五停心以至一切含靈。皆在其中。故中下品內有但四禪。非謂盡屬但四禪也。下二品內有五逆。非謂盡屬五逆也。而凡初心邪外。及六道三塗一切緇素常流之往生者。例推可知矣。(若齊文定旨。則六道缺二。三塗僅一。觸途成滯。云何可通)三輩皆善類者。彌陀本願。十念往生。唯除五逆謗法者。謂極惡重罪。不通懺悔。餘惡雖重可悔。非謂可作也。故本師云諸欲往生彼國者。雖不能大精進。大要當作善。悔則改過遷善。同歸於善。喻如畔逆投誠自拔。許立戰功。義在勸降。豈云賞盜。大聖作用。張弛隨時。世出世間。理無二致。至九品有惡人者。正是時節因緣不同。已詳辨於論中。無取和會(言各有當。諸經不可和會者甚多。此經彌陀本願。說五逆謗法。不得徃生。唐譯本亦說不得徃生。惟觀經一說得徃生。故疏鈔釋之。辭理皆極意斟酌。並不和會。乃後人巧見。必欲和會以稱能。且不以一本牽合多本。反以多本牽合一本。以為如此方見淨土收機之盡。然則彌陀本師說法。皆不免三滲漏乎。我不知其居心為何等也)。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漢支婁迦讖譯)

云。佛言其中輩者。其人奉行施與如是者。若其然後中復悔。心中孤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諸善。後世得其福。不信有無量清淨佛國。不信往生其國中。雖爾。其人續念不絕。暫信暫不信。意志猶豫。無所專據。續結其善願為本。續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無量清淨佛。則自化作形像。令其人目自見之。口不能復言。便心中歡喜踴躍。意念言。我悔不知益齋作善。今當生無量清淨佛國。其人則心中悔過。悔過者過差少。無所復及。其人壽命終盡。則生無量清淨佛國。佛言。其三輩者。其人作是以後。若復中作悔心。意用狐疑。不信作善。後世當得其福。不信往生無量清淨佛國。其人雖爾。續得往生。其人壽命病欲終時。無量清淨佛。則令其人於臥睡夢中。見無量清淨佛國土。其人心中歡喜。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善。今當生無量清淨佛國。其人但心念是。口不能復言。則自悔過。悔過者過差減少。悔者無所復及。其人命終。則生無量清淨佛國。

謹按此段吳譯本全同。不復錄。據此可見重在作善。散心得生之明證。

阿彌陀經(吳支謙譯)

云。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雖不能大精進禪定持經戒。大要當作善。一者不得殺生。二者不得偷盜。三者不得婬泆。四者不得調欺。五者不得飲酒。六者不得兩舌。七者不得惡口。八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嫉妬。十者不得貪饕。不得心中有所慳惜。不得瞋怒。不得愚癡(此經原名。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女配逆袭之主角快给我跪下

    女配逆袭之主角快给我跪下

    晓晓因为自个母亲病重,为了赚钱而进入了某个狗血游戏空间,想浑水摸鱼弄死几个玩家而好赚钱。却在她高攀之际遇到了他,他对她邪魅一笑:“好一个俊俏的小妞”用手里的纸扇轻挑她下巴,简直是刺裸裸的调戏啊!晓晓一怒,大掌一挥却被他轻而一举地接下,一扯被他带进了怀里。两人相爱,相助,他帮助她步步高升,处理了一个又一个的主角......多年以后她成功登上宝座,他离奇失踪,她用尽全力搜索他的身份,却发现......他不只不过是个系统......人与系统之间的爱情会有结局吗?
  • 巅峰兵皇

    巅峰兵皇

    莫欺少年一时穷,总有一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都会臣服在他的脚下。为了美女,他铤而走险,为了兄弟,他两肋插刀,没有什么是他办不成的,他靠的不是吹牛皮,只是靠着一双铁拳!一双铁拳,打遍天下无敌手,一对眼眸,看到美女也发愁!
  • 烬梦

    烬梦

    七世缠绵,残魂不甘。创造凄恋,逆天改命,万死重生。爱,改变一切。
  • 生死狙击之角色鉴解

    生死狙击之角色鉴解

    发布生死狙击的各种枪械精简推荐,以及生死狙击里各种人物自行编写的故事。
  • 超级仇恨戒指

    超级仇恨戒指

    姜帆很惊讶地发现,自己偶然得到的戒指竟然有吸收仇恨的功能,只要有人仇恨自己,就能涨各种属性,恨的越深,涨的属性点越多。“提示:还差一万八千点仇恨值完成任务,届时将获得一万八千点属性值,以及神秘大礼一份。”“提示,各项属性值已到瓶颈,再完成一次任务,戒指将刷新系统,六项属性全面升级,并有新功能激活。”【【【【新书《我有一棵神仙树》】】】】*************************************************************新书《武侠世界抽奖系统》书友讨论群名称:奸臣当道193604165
  • 道学世界

    道学世界

    这里有靠修道成为一方大将的修行大家,也有专研道学,为不修行的人们提供高道技产品的道学家,也不乏背着行囊追求瑰丽风景的行者。。。他们或多或少都拥有一项特别能力,那就是沟通运用构成一切事物的灵,这个世界当然也存在着完全没有这种能力的倒霉鬼,比如。。。。
  • 丐盛天下

    丐盛天下

    乞儿叶君遥,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傲天阁的正式弟子,从此刀光剑影阴谋诡计迎面而来。人心所在的地方,就是江湖。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竹樱大学

    竹樱大学

    来到这个学院后,记忆的碎片渐渐的充斥了我的大脑,我和他们在这个诡异的地方相遇,是缘分还是算计?秘密的枷锁,会被我们解开?我们经历过背叛与算计,误会与解释,命运的齿轮缓缓转动,我们的句号终究会划下……
  • 华夏护道者

    华夏护道者

    哪吒战天使,猴子斩诸神,且看一位东方少年,手持长枪,战尽西方诸神,粉碎西方阴谋,夺回我华夏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