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83700000006

第6章 伤寒用药说(3)

柯韵伯曰。“滑石能上清水源。下通水道。从小便而泄。炙甘草禀草中冲和之性。调和内外。止渴生津。用以为佐。保元气而泻虚火。则五脏自和矣。”又据原文谓“如发表,用豆豉、葱头煎汤调服”者。因葱白、豆豉即古方之葱豉汤。为治新邪初感引动伏热之要剂。是以张路玉谓“本方药味虽轻。功效最着。凡虚人风热伏气发温。及产后感冒。

靡不随手获效”也。

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二方见前)

第二十一·黄心舌

舌有黄心色者。必初白苔而变黄色也。皆表而传里。热已入胃。宜急下之。若下迟必变黑色为恶症。为恶亢害鬼贼。

邪气深也。不治。宜用调胃承气汤下之。

黄心舌伤寒由表入里。舌苔必然先白后黄。及至纯黄无白。邪已离表入里。即仲景所云“胃家实”也。因舌中属胃。凡肠中有燥矢。舌心必然黄燥、或黄浓焦老。中心裂纹起刺。腹中硬满胀痛。急用调胃承气汤下之。否则由黄转黑而燥。大便秘结。犹可以承气下之。如若失治。舌变枯黑燥裂。坚敛焦刺。乃是肾津胃液俱竭。情势危险。是属不治之症矣。倘如不忍坐视。惟以大剂滋液清热之品。希冀万一而已。原文所谓“宜用调胃承气汤”之句。应在“宜急下之”之下。非在“不治”之下。古书文法。类多如是。不独此条为然也。

调胃承气汤(见前方)

第二十二·左边白苔舌

舌左有白苔而自汗出者。不可下。宜白虎汤加人参三钱服之。

左边白苔舌舌左边主胃。故白色在左。其苔必燥。而自汗出。则为胃热炽盛。是以治法宗仲景《伤寒论》“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之例。盖以汗出过多。恐伤阳明之液。故用白虎加人参。急救胃液而滋阳明之燥也。

白虎汤(方见前)

第二十三·右边白滑舌

舌右有白苔滑。病在肌肉。为邪在半里半表。必往来寒热。宜小柴胡汤和解之。

右边白滑舌凡风寒之入。由皮毛而腠理。为阳明少阳之界。作表症看。非邪已入阳明之里。而复传于少阳也。如外证身热微寒。或往来寒热。舌苔中白边红、或根白尖红。脉象弦滑者。此邪在于肌肉腠理之间,阳明少阳之界。治宜解肌为主。以取肌表之汗。则寒热自退。因少阳在太阳阳明之间。是以少阳之症。有兼太阳者。有兼阳明者。兹以阳明兼少阳为病。舌右白滑而往来寒热。治法宗仲景《伤寒论》“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 然汗出而解也”之意。故用小柴胡汤治之。俾上焦之痰饮化而津液行。胃气一和。

然汗出。则寒热自解矣。

第二十四·左边白滑舌

舌左见白苔滑者。此脏结之证。邪并入脏。难治。

左边白滑舌脏结之证。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而入阴筋。外证无往来寒热。初时病从表入。因医者下之太早。邪气久伏不发而成。《伤寒论》云。“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

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又曰。“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又曰。“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但脏结可分为三种。如新陈之邪。互相交结而不解。痞连脐旁者。脾脏结也。痛引少腹者。肾脏结也。自胁入阴筋者。肝脏结也。若三阴之脏俱结。则其人必主死矣。今白滑之色。

见于舌之左根。可知其痛在于脐之左旁。此时汗之无益。下之无效。故为难治之症也。

第二十五·中黄边白舌

舌见四围白而中黄者。必作烦渴呕吐之症。兼有表者。五苓散、益元散兼服。须待黄尽。方可下也。

中黄边白舌表邪未罢。将欲化热。则舌见边白中黄。其苔必然粘腻。因为水停胸中而津不升。则作烦渴,甚则渴欲饮水。水入即吐矣。治宜用五苓散以发汗。则膀胱之气化而津液生。呕渴自止。盖以膀胱化水下出为小便。化气外出于皮毛。皮毛又为肺所主。故兼用益元散清肺利湿以助之,原文所谓“须待黄尽”,是待舌苔纯黄而言。倘如舌变纯黄而浓燥者。方可用攻下之剂。惟在呕吐之时。如能兼用泻心汤法则奏效尤速也。

五苓散 益元散(二方见前)

第二十六·黄苔黑点舌

舌见黄色而有黑点者。邪遍六腑。将入五脏也。服调胃承气汤下之。次进和解散。十救四五也。

黄苔黑点舌黄苔主里。如见黑点芒刺。必是老黄焦燥,外证必有口渴身热。谵语便闭。此系胃中热极。将由腑而入脏。

急宜调胃承气汤。以清热邪而保胃液。得能黄苔稍退。热势已减。而后再进和解散也。惟和解散中之药性。过于辛温升散。在愚见不如用凉膈散为稳。

调胃承气汤(方见前)和解散陈皮(一钱) 浓朴(姜制一钱) 本 桔梗(各五分) 甘草(炙五分) 苍术(三钱)上 咀。水一钟半。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渣。不拘时服。

此方即平胃散加 本、桔梗也。取苍术之苦甘。长于发汗而燥湿。浓朴苦温。能散湿满而平胃。因湿之不行。

由于气滞。故佐陈皮以理气。甘先入脾。故使甘草以补脾。名曰平胃者。先贤谓“培卑监之土而使平”也。今加以 本之辛温上达。能祛风邪而行湿。桔梗苦辛上行。能载诸药以上浮。由是观之。则此方为祛风行湿理气健脾之剂也。

第二十七·根黄尖白舌

舌见根黄尖白者。表少里多。宜天水散一服。凉膈散二服。合而服之。脉弦者。防风通圣散主之。

根黄尖白舌舌根属下脘。舌尖属上脘。此舌根黄尖白。病系外寒里热。即世俗所谓寒邪包火之症。或表邪入里。已成表少里多之候。外证必热多寒少。故用凉膈散合天水散。以通水道而清膈热。如若脉弦。此是邪尚在表。故用防风通圣散。以解风热之邪也。亦有根黄尖白。不甚干燥。短缩不能伸出自如者,痰挟宿食之证也。宜用下法以治之。

天水散 凉膈散(二方见前)防风通圣散(从名医方论新补)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 麻黄 连翘 芒硝(各半两) 石膏 黄芩 桔梗(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三两) 荆芥 白术 栀子(各二钱半) 生姜(三片)每服三钱。

吴琨曰。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药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

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所以和胃气而健脾。刘守真氏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且悉哉。

第二十八·纯黄隔瓣舌

舌见黄而涩。有隔瓣者。热已入胃。邪毒深矣。心火烦渴。急宜大承气汤下。若身发黄者。用茵陈蒿汤。下血。用抵当汤。水在胁内。十枣汤。结胸甚者。大陷胸汤。痞用大黄泻心汤。

纯黄隔瓣舌黄苔起瓣。系是脏腑实热已极。或因温暑热邪。灼烁胃液。或因温燥之药。误投劫津。致热毒熏蒸而现此舌。外证必大热、大渴。面赤、唇红。甚则谵语、神昏。治宜大承气汤。以急下而救液。至于发黄之证。有湿热与蓄血之异。如阳明热胜挟湿而发黄者。外证遍身无汗。但头汗出而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此系热不得越。郁蒸为黄也。治宜茵陈蒿汤。苦寒通泄。使内瘀之热下趋。则黄从大便而解。如发黄而小便清利。或大便反易。脉象沉细而结。此是蓄血之发黄也。治宜抵当汤。以消瘀而退黄。更有悬饮之病。脉象沉弦而细。因其水饮。凝结,悬于胸胁之间。以致咳引内痛。照此证状。不得误认为结胸。治宜十枣汤。直达病所。使水饮下趋而无结痛之患。又有结胸之症。因病初在太阳。

医者失表而误下之。则邪热入里与内蓄之水饮结于胸中。脉象沉紧。心下痛而按之石硬。此系热实而致结胸。治宜大陷胸汤。使其软坚破积而导去热邪。夫病在于阳而反下之,热入而为结胸,既已述其病状与治法,然亦有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而作痞者。不可不知也。但痞与结胸。同为硬满之症。当以痛与不痛而辨明之。如满而硬痛。是谓结胸。满而不痛。是谓痞满。凡治伤寒。大下之后而复汗之。则正虚邪入。心下成痞。外证如有恶寒、身热。先宜治以解表之剂。待其表解之后。再进大黄泻心汤。以攻痞而涤热。此言舌苔纯黄起瓣。固宜大承气汤之峻下。然须详审病证。仔细诊察。

否则如发黄有湿热与蓄血之别。又有悬饮与结胸之辨。倘若误用承气。更有结胸与痞满之变也。

大承气汤浓朴(姜制三钱) 枳实(麸炒二钱) 大黄(二钱) 芒硝(二钱)每服一两。水一钟半。先煎枳实。候热,方入大黄。再煎数沸。入芒硝。煎三五沸。去渣热服。

大承气汤之功用。取其急下之义。如阳明证之谵语、潮热。及二阳并病以致潮热。或阳明下后。心中懊而烦。腹满痛。本有宿食。又如少阴证之口燥、舌干。或自利清水。色纯青等证。皆因胃中热极而燥矢为患,故用大黄之苦寒。涤腐秽而清热毒。芒硝苦咸而化燥矢。又有枳朴以消留滞之气。夫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然则大承气者。

所以通泄大肠。而承制胃中之热气者也。

茵陈汤茵陈(五钱) 大黄(三钱) 山栀子(七枚)上每服一两。水一盏半。先煎茵陈半熟。次入二味。再煎去渣。通口热服。

柯韵伯曰。茵陈禀北方之气。经冬不凋。傲霜凌雪。遍受大寒之气。故能除热邪留结。率栀子以通水源。

大黄以调胃实。令一身内外瘀热。悉从小便而出。腹满自减,肠中无伤。乃合引而竭之之法。此阳明利水之圣剂也。

抵当汤水蛭(糯米炒七个) 虻虫(炒去羽足七个) 大黄(三钱)上作一服,水一盏半,煎一钟,去渣,通口服。

张仲景先生之抵当汤。尚有桃仁一味。今无桃仁。谅系原书失载所致。至于方义。先哲柯韵伯已甚详晰。

爰述其言曰。蛭虫之善饮血者,而利于水。虻虫之善吮血者,而猛于陆。并取水陆之善取血者以攻之。同气相求。更佐桃仁之苦甘。推陈致新。大黄之苦寒。荡涤邪热。故名抵当也。若热虽盛而未狂。少腹满而未硬。宜小其制为丸以缓治之。

十枣汤芫花(醋浸炒) 大戟 甘遂(煨各等分)上每服二钱。弱人减半。以水一钟半。大枣十枚。劈碎。煎取八分。去渣。通口服。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念念向生

    念念向生

    爱情本就是一场救赎。庄重:你闫老师从来都不是善茬。云菲:路遥知马力,反正我已经看清那是匹汗血宝马。他虽长得出挑,可感觉就是硬汉的品性,什么萧郎二十风骨奇啊,我看还是改成闫君三十风骨奇来得妥当。柳成荫:他就是只老狐狸,自古以来小狐狸遇到老狐狸,姜都还是老的辣,书呆于他,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但这还是假设在书呆是只聪明的小狐狸的情况下,除去这个条件,一切就又都另当别论了。姜欠许:没准你时来运转,这次踩的不是地雷,而是宝。你从哪里来?我从地狱来。你要到哪里去?要到天堂去。可曾遇见我?
  • 不死战神

    不死战神

    叶家弟子叶尘偶有奇遇,获得十二枚上古图腾。每一枚图腾激活之后,都可以开启一项神秘能力,并且习得一本上古武学。从此以后,叶尘将不再是一名碌碌无为的外门弟子,而是一跃崛起,名扬天下,成为妖孽一般的存在。斩上古妖兽、夺无上重宝。入惊险秘境,战绝世强者。
  • 寻找缺失的布拉格

    寻找缺失的布拉格

    试图通过探讨人性的本能与理性,回味一场有期待的青春旅程。
  • 宠爱无度:首席请让开

    宠爱无度:首席请让开

    三年前,他们是大学同学,相识,相知,相爱,羡煞旁人……没有预兆的那天,他阴霾的说:“钟佳怡,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你给我滚,滚……”三年后,世界真小,她没有想到,会再一次遇见他,心再次悸动。他还是那么地帅,褪去了过往的青涩,就是个完美男人,成熟,稳重,风度翩翩。最熟悉的陌生人,再见也只是陌路人吗?命运弄人,他是她继父女儿的男朋友,为了避免尴尬,她避而远之。可他却三番四次羞辱她,招惹她,只因为她当年对他的伤害和欺骗……“你要折磨我到什么时候,才肯放过我?”她哭着问他。“一辈子!”一辈子时间太长也太短。太长不够支撑兑现誓言,太短是因为我遇到你的时候,忍不住沉沦了心,再也看不到别人。
  • 天凡武神

    天凡武神

    天兴大陆,蛮荒时代最强修炼体系“武道”逐渐衰落。魔法,修真,魔道,佛法强行于大陆。一个来自北荒的少年,誓以弘扬武道,以武逆天,走上一条不同的修炼之路!
  • 妖邪修罗:绝色帝后

    妖邪修罗:绝色帝后

    她,因为前世的种种和上一辈人的爱恨情仇而带着封印流落在了下界(华夏),再次归来,第一眼见到他,便已知自己无可救药的爱上他了,高傲冷漠的他,邪肆魅惑的,冷血无情的他,却将自己的整颗心交给了她。三生三世的情缘,却有两世不得善终,轮回至此,再次相遇,吾定要逆天改命!神又怎样,魔又如何,爱上,便已无可自拔,阻挡他们在一起,神挡弑神,魔挡诛魔,天若阻挡,那吾定要掀了你这片天!
  • 腹黑王爷,刁蛮妻

    腹黑王爷,刁蛮妻

    当第一佣兵季幻月变成懦弱丞相三小姐会怎么样呢,还有床上的男人是什么鬼问‘’你到底想怎样。‘’‘’我来帮你暖床。‘’
  • 错乱江湖系列2

    错乱江湖系列2

    耶律长胜从21世纪穿越到古代武侠世界。郭靖、韦小宝、杨过、周芷若、黄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也活跃在故事当中。
  • 这段忘不了的爱恋

    这段忘不了的爱恋

    关于爱情的一本浪漫主义小说,打破了师生不能恋的陈规,看师生恋的无奈和艰难
  • 校草来袭,丫头,你是我的

    校草来袭,丫头,你是我的

    (甜宠)本来只是消遣顺带找帅哥的校园生活,忽然变得不平常了起来。先是泡上了个高冷校草被女生各种挤兑,然后又在偶然之下知道了校草大人的身世,最后为了复仇九死一生才保住了自己的小命黎若樱表示很方,她只是来打个酱油啊!为毛完成了复仇计划之后就被这位无节操无下限腹黑闷骚权势滔天的校草死缠上了啊!某天,高冷校草大人又半夜偷偷摸摸的钻进了她的被窝……黎若樱无奈大吼:“来人啊!有人调戏良家妇女!”下一秒,唇被堵住,她被强势压倒在身下,而压着她的这位邪笑道:“黎氏副总裁,你我现在是夫妻关系。所以,今晚我们要做一下夫妻该做的事……”作者补充:其实这就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大灰狼把一只小野猫骗到床上吃干抹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