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40600000005

第5章 文学年龄的长短

清人梁章钜的《浪迹丛谈、续谈、三谈》这部随笔集中,有一篇题为《十反》的短文,饶有兴味。

世俗相传老年人有十反,谓不记近事偏记得远事;不能近视而远视转清;哭无泪而笑反有泪;夜多不睡而日中每耽睡;不肯久坐而多好行;不爱食软而喜嚼硬;暖不出,寒即出;少饮酒,多饮茶;儿子不惜而惜孙子;大事不问而絮碎事。

盖宋人即有此语,朱新中《鄞州志》载郭功父“老人十拗”云云。余行年七十有四,以病齿不能食硬,且饮酒、饮茶不能偏废,只此二事稍异,余则大略相同。周必大《二老堂诗话》云:“予年七十二,目视昏花,耳中时闻风雨声,而实雨却不甚闻,因成一联曰:‘夜雨稀闻闻耳雨,春花微见见空花。’”则当去嚼硬、饮茶二事,而以此二事凑成十反也。老是一种必然,这种不经意间的变化,你,或者我,我,或者他,该来的总是要来的,因为上帝不会让你一辈子永葆青春。所以,进入老年以后,谁都会发生无法避免的悖谬啊,颠倒啊,乖错啊,忮忌啊,牢骚啊,愤懑啊,猜疑啊,暮气啊,简直不一而足,防不胜防,而且不知不觉,愈来愈甚。说白了,所谓十反,所谓十拗,也是与老俱来的必然。

从最初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到最终化作一股清烟而去时止,每个人,无论在生理上,在心理上,在生活习惯上,在思想方法上,都在时时刻刻地发生着变化。人的一生,存在着两种变化,一是从十岁的童年,到二十岁的青年,到三十而立的壮年,到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的中年,所发生的那种加法式的变化。从六十岁的初老期,到七十岁的中老期,到八十岁的晚老期,到九十岁至百岁成为人瑞的终老期,所发生的那种减法式的变化。

一加一减,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史。

从两手空荡荡地来到世间,会哭会喊会努力抓住什么会张开嘴要吃东西,无一不是加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弱而强,由小而大。这以后,行云流水,意气风发,跌打滚爬,挥洒人生也好,有过快乐,有过痛苦,有过笑声,有过眼泪也好,总是不停地在加,一直加到无论精神,无论物质,都攀登到所能及至的高度。虽然,加法未必没有负面的因素,可不管怎么说,那是属于成长中的烦恼。

而过了生命的高峰期,不知不觉老之将至,便不停地开始减法了,吃得不那么香甜了,玩得不那么爽心了,体力不那么健壮了,感情不那么张扬了。紧接着,爱好在淡薄,欲望在消失,趣味在减少,心境在枯竭。哪怕是最温柔的减法,也是令人不胜伤感的。曾经拥有的美好,圆满,幸福,甜蜜;曾经推拭不开的无奈,惆怅,羁情,悲思,终于渐行渐远,一一离你而去,最后,你总归还是被减到两手空空以后,离开这个世界。

话说回来,这种点点滴滴地减掉,舍不得,又不甘心的“落花流水春去也”局面,你还活着,就无法排遣掉这些难堪,必然就要产生许多别扭。想得开的老人,只是努力不去想而已,但不等于别扭就不存在了。而想不开的老人,这种垂老的别扭,这种渐渐不为人所理解的别扭,这种越想越烦越是得不到解脱的别扭,可不是夏季最后的玫瑰,能带来浪漫,带来情调,而实际上像硫酸,像砒霜,或腐蚀着躯体,或毒害着灵魂,是要让你活得不开心的。

想到这里,我也就明白,那些故去的,那些健在的,曾经驰骋当代文坛的老先生,老女士,老领导,老前辈,当然也包括我的那些老朋友,老弟兄之类,一张张苦瓜脸,所为何来了?活到老,也许不难,但活得明白,活得清醒而又理智,而不是越活越糊涂,越活越颠狂,那就不容易了。尤其时下那些尚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名人,闻人,要人,贵人;那些基本上已接近木乃伊状态的大师,泰斗,权威,圣人,际此桑榆夕照,苦日无多之时,则更是不能忍耐,不肯安生地要出现一些老文人的心理症候:

一怕冷清;

二怕冷场;

三怕冷落;

四怕看冷脸;

五怕人们对他冷冷淡淡。

当然,毫无疑问,这些我们曾经仰起脸看的老人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难能免俗起来:

一喜热闹;

二喜排场;

三喜露脸;

四喜被恭维;

五喜大家向他鞠躬致敬。

好在有的老年人,我相信这是多数,还能知道自己的斤两,懂得收敛和要求适度,让年轻人觉得那是一位可爱的老头儿或值得尊敬的老太太。但不论谁,只要上了年岁,很难彻底摆脱这种精神上的危机感。这其中,还应该包括未老先衰的,目前四五十岁,年岁并不能称之为老,但文学年龄已经终结的知青和知青后一代作家。因此,这种害怕冷漠,喜欢热闹的人性弱点,断非只是老年人所独有的特色,其实在文坛上,那些文学小老爷们,文学小老娘们,再也写不出什么像样的作品,而且也没有信心将来是不是还有可能写出像样的作品时,也是恨不能大家景行仰止,众望所归,将他们供奉起来,以求那种美不滋滋感觉的。

文坛的全部热闹,就是这些基本上写不出像样东西的作家们,折腾起来的。

现在看起来,一个人,除了常说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对文人而言,还要加上一个文学年龄。文学年龄的长与短,决定他文学创造能力的大与小。作为文人,活着,只是意味着他的生理年龄,或者心理年龄。而江郎才尽,写不出一个字来,说明他的文学年龄,已经进入死亡期。有的作家,有的诗人,虽然笔耕不辍,虽在陆续发表作品,但不已具有勃勃的生命力,只是勉勉强强地挣扎,只是有气无力地表示他的存在,这说明他的文学年龄,实际上已进入衰竭期。

尤其当代中国作家,文学年龄都相当短促,三年五年算长的了,维持上十年八年,还能写出有份量的作品的作家,几乎绝无仅有。甚至,有的人,他的文学年龄开始之际,也就是他文学创造力的终结之时,这以后,除了粗制滥造,别无他能。因此,无妨从新时期文学以来这数十年间,细细算来,可有一位贯彻始终,处于创作旺期的作家?

文学,不相信奇迹,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尤其如此。生理年龄可以活到七老八十,心理年龄说不定还可以雄风不倒,老有少心,但能像壮年写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托尔斯泰,晚年写出一部《哈泽穆拉特》来,像壮年写出《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的雨果,晚年写出一部《九三年》来的具有强大生命力,享有较长文学年龄的作家,至少目前的中国文坛上,还找不到一个拥有如此文学可能性的人。

唯其如此,就应该懂得适可而止。文学年龄已经苟延残喘时的写作行为,值得尊敬,不值得提倡,尤其不需要沸反盈天地炒作。正如人老了以后,跳跳国标舞,还可以透出一丝老绅士的风度,非要跳迪斯科,跳街舞,还要Rap一番,那就让人为他那把老骨头捏把汗了。

一般来讲,文学年龄要大大短于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精神产品的创造力,大致上是和这个人的生育能力基本上相匹配的。一个作家,写到老,写到死,是绝对可能的。但这个作家的最好作品,应该是在他生命最旺盛的时期写出来的,这几乎是文学史上铁的规律。除了极罕见的天才外,谁也无法逃避年事愈高,体能愈弱,精气愈衰,创造力也随之递减的法则。

“庾信文章老更成”,那是用来哄一些文学老爷子,文学老太太开心的。环顾宇内,那些捧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几乎没有一位还能写出超过自己成名作的作品。我想,不是丰厚的奖金害的,也不是暴得的虚名害的,而是他的文学年龄,基本上画了句号而使之然耳。想让一个进入绝经期的妇女,正在为更年期闹心的时候,勉为其难地再生一个大胖小子,这不是开天大的玩笑嘛!

然而,从老到死,是一个有的人长些,有的人短些的过程,总体来讲,人类的寿数在逐渐延长,当代中国人的生命,能够较有质量地活到七八十岁,已不是古人所说“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样难得了。这当然是好事,但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别扭,弄得后生们很不好侍候,恐怕也将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每当看到文坛上的盛会,某位文学老人,被尊坐着,被抬爱着,被吹捧着,被赞颂着,什么著作等身,功勋卓著啦!什么名篇佳构,青史不朽啦!那一番表面文章,好比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不过应景而已。这总使我想起一部早年看过的日本电影,硬把上了年纪的老母亲,背负到深山里去的《梄山节考》,老而成为负担,成为灾难,实在是于人于己皆痛苦的事情了。中国旧时有一本极薄的私塾启蒙读物,叫做《千字文》,其中有一句:“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这个“藏”字,对老年人来讲,还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总而言之,老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无论如何,前人梁章钜能有将这些老年人势所难免的,习以为常的,遂不以为新鲜的生活现象,凑在一起,汇总起来,便有点意思了。也许这些人生的观察,对早晨八九点钟太阳的年轻人来讲,是不会当回事的。但对照自己,反顾他人,莞尔之余,细细琢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不禁惕惕然有同感矣。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晚年自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长于福州。嘉庆壬戌(1802)进士,历任军机章京、礼部员外郎,后放外任,长期在外省担当要职,先后为江苏按察使、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护理江苏巡抚、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兼署两江总督。他与林则徐,既是同乡,又是挚友,鸦片战争时他任江苏巡抚,亲自带兵赴上海县,协同守将陈化成抗敌御侮。看来,他既是能干的疆臣大吏,也是忠诚的爱国志士。

清代正途出身的大员,与那些不学无术的买官捐班滥竽充数者不同,与那些提笼遛鸟的八旗子弟托庇祖荫者也不同,都有较高的学术素养,较深的文化造诣。文化这东西,学问这东西,那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可不是像过去前门八大胡同里卖给嫖客的金枪不倒,像现在某些干部公事包里掖着的伟哥一样,吞到肚里,立时三刻,就能起效的。所以,就文人而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那他的文学年龄,更是屈指可数了。

道光壬寅年(1842),他因病辞官以后,无论退居家园,还是浪迹天涯,“无日不与铅椠相亲”(卷一《浪迹》),专心从事著述。不像那些无一技之长的官员,致仕以后,百无聊赖,惶惶然不可终日,坐以待毙;也不像那些文学年龄终止的作家和诗人,写不出来硬写,和拉不出屎来硬拉一样痛苦折磨着。他活得很从容,很宽松,不但勤于笔耕,敏于观察,而且手不释卷,注疏解证,先后著有《归田琐记》、《枢垣纪略》、《浪迹丛谈》及其他对《文选》、《三国志》、《论语》旁证等书。

这篇关于老年人的《十反》,收于《浪迹三谈》卷三。当系梁章钜晚年之笔。一个文人,到了垂暮之年,不讳言其老,记下了这个老,承认了这个老,也就很值得尊敬的了。

新陈代谢,为万物生长的自然法则,所以,人生的加减法,文学的兴衰史,谁也无法回避,谁也不能例外。老是一种正常现象,一个人,总不老,或者,总不想老,或者,总不承认自己老,或者,总是在那里装嫩,装少壮,装朝气蓬勃。殊不知在文学年龄上,早就呈植物人状态了。如拉架的老黄瓜种,抹上再厚的绿漆,也是无法与顶花带刺,刚从大棚里摘下的鲜嫩黄瓜相比的。老,就得承认老,就得服气老,人们尊敬你的年龄,尊敬你的资历,尊敬你过去的成就,尊敬你的好脾气,好性格,好人缘,好风度,不等于尊敬你现在的文学状态。无论如何,那些过时的,过气的,倒嗓的,老掉牙的,属于你那个时代的文学观念,也许曾经光明过,光亮过,或者光鲜过,甚至光棍过的,但明日黄花的东西,属于历史,而不再属于今天,就没有必要既折磨自己,更折磨别人了。

尤其,老年性别扭,演变成老年“性别扭”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想与美女作家,或虽甚不美,但也聊胜于无的亚美女作家,保持着零距离的接触,那种掉毛老公鸡式的肉麻多情,老实说,这世界上最难看的脸,莫过于那些老先生见到女士时的一对七老八十的眼睛,于晦暗木然中迸出的一股邪光了。

每见类似的病态表现,就会想起写《格列佛游记》的英国文豪江奈生·斯威夫特先生,曾经说过的至理名言。

他的话,开头是这样的:

当我老时,愿望如下——

不混在年青人队伍里头,除非他们专诚邀约。

不随便施教,也不随便麻烦别人,除非对方切求自己。

不夸耀年轻时的英姿、力量或如何受女性欢迎等等。

不听谄言,也不要设想自己会蒙年轻女子的青睐。

不乖戾、郁闷或猜疑。

不鄙薄当代的作风、情趣、时尚、人物、斗争等。

不严厉对待年青人,但接受他们青春的愚昧和缺点。

不多言,也不多讲自己。

不肯定事情,也不固执。

……

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也是一位活了七十八岁的英国老作家了,读了他这一系列的“不”,想想我们自己,难道不应该对他的这份睿智,这份明达,这份警醒,这份坦荡,表示敬意吗?

也许,这段话真是可以引以为座右铭的。

同类推荐
  • 诗建设17

    诗建设17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数种不定期诗刊,《诗建设》是其中较好的一种。这不仅因为它的诗,也是因为它的一些文章。本刊的好处,在于收入的诗作比较注重美学与思想、社会价值的均衡,诗人立足复杂的现实给予诗与之相对称的面貌,而不是使之简化或将其降低到社会口水的层次上;而其中的一些诗学文章也常有新的发现,不是停留在某种文学成见上的自言自语,颇具建设性。《诗建设·17(2015年春季号·总第十七期)》旨在通过持续关注与追踪致力于现代汉语精神与语言探索的诗与人,通过伴随一代诗人最新的生长,见证与完成现代汉语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 郭沫若散文

    郭沫若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00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 我的天空你的城

    我的天空你的城

    和风乍起,吹皱一纸桃花笺,梵音如水,看不尽草长莺飞。在时光签上写下有你的凡尘,从夏云冬雪到秋之斑斓,关于青春和爱情的记忆终将沉淀,凝固成一幅斑驳的画。滚滚红尘中寻找岁月的痕迹,青春的稚拙翻出词牌中久违的感动,一个梦让烟花不落,理智的剑挑不断牵肠挂肚的情结,一城终老的愿几世流转,年华是辗转的落寞,醉了相逢的泪眼。云淡风轻,鱼书凭寄,空等的轮回开出寂寞的莲花。水过无痕,青丝暮雪,弹不断相思的五月。躲在繁华背后看笙歌散去的黄昏,跋涉的足迹散落在彼岸,寂静的夜,刻画一个有你的细节……行走在季节深处,寻找生命中最美的相遇。
  •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生命的真理是——单纯。 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应该是单纯的。作为自然之子,生命的需要原是简单的,无非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安全,以及爱情、亲情等自然情感的满足。复杂,是对生命的真理的背离。人间的各种争斗,人生的诸多烦恼,都因这个背离而起。
  • 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

    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

    本书,是作者近几年骑行天下之时,在承接山水的滋养和灵润中的漫思之妙笔、逸想之绝唱;《行走在路上的身体和灵魂》就是你年轻心灵的一面镜子,展卷而读,从那字里行间,你将发现一个勇于冒险、无畏前行、融心大块的自我!
热门推荐
  • 废材五小姐之女强天下

    废材五小姐之女强天下

    她是二十一世纪毒界的第一毒娃,五岁将所有毒药草药记在心中,她七岁就可以动刀解剖。在别人看来,她是世上最厉害的人,最幸福的人,可只有她知道,她从小不爱说话,二十年来从她口中说出的话不过五句,甚至连她最亲爱的爷爷也未曾亲近过她。穿越异世,她改变了,她补过了前世可恨的人生。呵呵,惹她的人,都没有好下场,银针是她救命的工具,更是她杀人的工具。。
  • 逐仙杀生记

    逐仙杀生记

    穿越而来,这是一个现代人梦中的世界。仙人举手投足,天地浩然之力凝于自身,一怒山崩地裂,天地变色。一路不停,仙路漫漫,又有何妨!PS:猪脚绝不脑残,不是种马!请大家收藏,推荐,点击,谢谢各位!
  • 坏世神修

    坏世神修

    都市鬼影,深海妖踪,深山神迹,异界奇谈!在平静的现实世界,存在着修行者的世界。李景一路修行,踏遍中国河山,向着成神之路迈进......
  • 夏氏姐妹:勇追爱

    夏氏姐妹:勇追爱

    夏暖暖和夏心心在十八岁时,正式成为了孤儿!困难重重,却遇到了……另一个他!
  • 飞雪城

    飞雪城

    林雨为对抗灵族拯救人类而毅然踏上虚空寻找盟友的艰难旅程,在陌生宇宙陷入绝境而与遭遇的灵族舰队同归于尽,最后的水晶之种不知飘向何方……神奇的元初大陆,神造之地,武道、魔法、科技盛行,绚丽辉煌的奇幻世界等着你的降临!
  • 佛说力士移山经

    佛说力士移山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乱神路

    乱神路

    奇异的世界,诡异的大陆。和平与繁荣是战争的发端,毁灭之后才能换来再次的和平。为什么这个世界的人,总是在踏入七级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推动战争,到底是心中的私欲还是众神的诱惑?战争究竟为了什么?七级职业者是大陆和平时代的制高点吗?圣阶只能在战争中诞生吗?圣阶就是人类的极限吗?千年一战,是宿命,还是轮回?修,乱世的棋子,战争的遗孤。看他一步步走上强者的道路,揭开这乱世的谜底,真相到底是什么?迷离的真相,悲壮的欢歌。
  • 异虫之杀

    异虫之杀

    进化的压力是生存在自然界的每个生物都应当承担的,以万物灵长自居的人类还能在宇宙中悠闲多久?现在,若一个进化的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会如何?一个朴实勤奋的少年人来到一个存在等级制如同游戏的世界,一步步升级,进化,探明世界真相。
  • 异梦录之龙将归来

    异梦录之龙将归来

    一位问题少年,一次意外事件,一个奇异世界,一场三界大战。在鲜血与热泪的地狱中,在新仇与旧恨的深渊里,他该如何存在?
  • 神秘的大少爷

    神秘的大少爷

    同父异母的妹妹恶劣来袭,我无家可归只得寄住久别重逢的青梅竹马家,却因为吃太多西瓜在午夜找厕所,而遭到超有魅力的男生强吻!事后才知道那个帅气男生就是住在“被诅咒的卧室”里的神秘大少爷!!Ohmyladygaga!我的生活还能更戏剧性点吗?!!【偶尔有一点点小恐怖的章节,但是亲们放心哦,我写的并不是恐怖小说~~你们懂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