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1600000004

第4章 孩提时代(1)

出生

1934年8月6日凌晨,一个可爱的小生命呱呱坠地,生下来的是个男孩,妻子金巧云和刚从上海赶回上虞(属绍兴)的丈夫曹荫培心里都乐开了花。

自此,在上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又多了一位未来的名贤。

曹荫培在家细心照顾妻子和孩子满月后,准备返回上海,虽然他舍不得离开家人,但也放心不下上海那边的店铺。临走的那天晚上,妻子对他说:“你给咱孩子取个名字吧!”曹荫培一面喝着绍兴黄酒,一面思量着。老大取名为春旺,预示着家庭和事业的兴旺发达;老二该取什么呢?沉思中突然来了灵感,他拍手叫好:“就叫春晓吧!”妻子问他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曹荫培说出了3个理由:一、孩子是拂晓出生的;二、“晓”字富有诗意,家喻户晓的孟浩然的唐诗《春晓》中就有晓字;三、“晓”字主要寄望于孩子将来通晓事理,做个有学问的人。妻子听罢,啧啧称妙。

曹春晓的确切出生地是浙江绍兴的上虞(县级市)曹村。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间。历代以来,绍兴出过文武状元227名,进士2238名,现今的绍兴名贤馆中,群星璀璨,记载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黎民百姓的幸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贤人97位,其中两院院士61位,曹春晓也位列其中。

上虞位于绍兴的东北部,殷商甲骨文中已载有“上虞”地名。上虞文化底蕴深厚,系“故舜封地”(舜为“尧、舜、禹”三圣之一),是全球最早的青瓷发源地,“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一站。“江南第一”曹娥庙、“东山再起”娥江景、英台故里祝家庄、白马湖畔春晖园等名胜古迹,孕育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上虞的两院院士有12位之多。

曹村,当时叫曹家堡,据考证,曹春晓一家属于虞西板桥曹氏家族。其祖先是个大户人家,有99间房,但不知什么年代被一场大火烧毁,只有一座气势不凡的石制门台仍较完整地保留在旧址。门台上方的横匾一面刻着“紫气东来”,另一面刻着“勤俭维风”。可见当时的曹氏家族既期望兴旺发达,又提倡勤俭家风。

曹荫培生于1905年,小时念过几年私塾,学过《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有点文化基础,写得一手好字,在当时算是个识文断字的小知识分子。由于受新思想的影响,曹荫培崇尚名人,曾结识绍兴上虞的同乡——从日本留学归来、后被推举为首届中国文艺家协会主席的文学家夏丐尊(曹春晓小时候曾多次看到他到上海的家中做客)。在夏丐尊的启发下,曹荫培不甘平庸,决心到外面闯荡一番。到什么地方去呢?他看到一些同乡纷纷去了上海。

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初期,上海的近代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其在企业数量、技术装备、工厂管理等方面都在全国确立了优势地位。同时,随着新的工业门类不断开拓,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基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一度成为远东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上海素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怀,她包罗万物、宽厚大度。因此,当时的上海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全国的有志之士来到这个大舞台,开展经济、文化、政治等各种活动。18岁的曹荫培就这样怀揣着梦想,从上虞来到上海,先是当学徒,由于吃苦耐劳、勤学多思,很快就学了不少本事。几年后,曹荫培有了一些积蓄,人生经验也更丰富了。1932年起,曹荫培当起了旅社和绸布庄的业主,开始了自己独立经营的生涯。

幸福成长

曹春晓从小便长得清秀端正,人也机灵活泼,一双大眼睛总是滴溜溜地转,似乎对这陌生的世界充满好奇。不到一岁,小春晓就能咿呀学语,刚过一岁,就能走路,一见人就笑,特别的可爱,大家都爱逗他、抱他。爸妈后来给他起了个小名——小旺,他哥哥的小名叫大旺。

小春晓的妈妈虽然没有文化,却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温存和善,对孩子更是疼爱有加。小春晓从小就喜欢吃鱼虾,妈妈总是弄些新鲜的来,变着花样做给他吃,但哥哥却爱吃肉,兄弟俩各有所好,因而互不争抢,只是累了当妈妈的,又要烧肉又要做鱼。小春晓在妈妈的细心呵护下幸福地成长着。

曹荫培在上海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赚了些钱,于是,决定将母子三人接到上海。1937年,他们在黄陂南路的霞飞路口(现今的淮海中路)法属租界的一个里弄找了3间楼房住了下来,门牌号为黄陂南路123弄1号。来到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曹春晓对一切都感到很新鲜。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穿梭往来的汽车、电车,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五彩缤纷、变幻莫测的霓虹灯,使他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一次,曹荫培去办事,顺便带着小春晓。到了南京西路,看到高耸入云的国际饭店,小春晓惊讶了:“怎么有这么高的房子?怎么上去呀?”曹荫培告诉小春晓:“乘楼里的电梯可以上去。”小春晓就想让爸爸带他去坐电梯,试试什么滋味。曹荫培告诉小春晓:“那不是一般人去的地方,门口有门卫,不让随便进。”

“那什么人才让进呢?”小春晓仍不甘心地问。

对于3岁的孩子,曹荫培也不知道怎么给他解释清楚。

不能进去,小春晓就在外面数楼房的层数。他费力地扬起头,一层一层地数着,不想,一阵风吹来,把帽子刮跑了。但他却顾不上去捡,仍在专心地数着:“15、16……”曹荫培跑过去把帽子捡回来,生气地责备他:“帽子也不要了,是不是?”小春晓好像没听到爸爸在说什么似的,只是大喊:“24层,这么高哟!”曹荫培虽然一面在斥责他,一面却暗自对他这种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喜欢探个究竟的性格很是欣赏。

从那时起,小春晓便朦胧地感到,原来世界上的人是不一样的,他长大了要做那种能坐电梯的人。

又有一次,小春晓的妈妈带着小哥俩上街。小春晓看到电车后,特别感兴趣。它为什么会跑?那“叮当叮当”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为了看个明白,他从人行道上跑到了马路中离铁轨很近的地方。当电车开过去时,“叮当”声的问题搞清楚了,但这可把妈妈吓出了一身冷汗,赶快跑过去把他带走。以后,妈妈再也不敢带他去看电车了。

小春晓的妈妈心地善良,信奉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家中常年供着观音的佛像。她虽不是个常年吃素、经常念经的地道的佛教徒,却笃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慈悲为怀、与人为善的佛教宗旨,并付诸于自己的行动之中。有一次,调皮的小春晓故意踩死了两只蚂蚁,妈妈看见了,非常严肃地批评他:“蚂蚁虽小,但也是个生命。踩死一个小生命是有罪的,会受到惩罚的。蚂蚁没有招惹你,你为什么要置它于死地呢?”从那以后,小春晓再也不伤害蚂蚁了,而且喜欢上了小动物,特别是蚕宝宝。他仔细地观察,蚕怎样从幼虫吃桑叶慢慢长大,到吐丝结茧,到成蛹,到变成蚕蛾,到破茧飞出,到交配产卵,到孵化成幼虫的全过程,他觉得非常有意思。后来,当他看到一些小飞蛾从米袋中飞出来时,就想,这些小飞蛾是不是也是从幼虫变来的?他去问爸爸,受到爸爸的表扬,并鼓励他,要善于观察,善于联想,举一反三,这样,才能积累知识,增长学问。

兄弟姐妹

1937年,妹妹出生,取名曹亦君;1939年5月,曹春晓又添了个弟弟,取名曹春晧。曹春晓的父亲取名是有讲究的,他给儿子取名的第三个字,都要带个偏旁“日”,蕴含“如日中天”、“红红火火”之意。“晧”同“皓”,意为洁白、光明,在古字中,“白”与“日”相通。自此,兄弟姊妹4人在父母的培养呵护下,幸福快乐地成长着。他们个个聪明能干,只是妹妹后来不幸得了侏儒症,成了全家特别是父母的一块心病。但妹妹手脚灵巧,非常聪明,功课也好,只是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目光,辍了学。曹春晓对妹妹的感情很深,至今仍一直关心着妹妹。除妹妹外,三兄弟后来都上了大学,成为栋梁之才,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曹春晓的哥哥毕业于华东纺织学院,后任上海灯芯绒总厂厂长。弟弟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后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701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曹春晓本人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工作。后来,曹春晓曾风趣地说:“我们家三兄弟,陆、海、空都占了。”

当上小学生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1940年,小春晓6岁,该上学了。对这个聪明机灵、活泼可爱的孩子,望子成龙的父母寄予了厚望。父亲给他买来了书包、课本、铅笔、橡皮擦、作业本等学习用品,母亲给他赶制了新衣服。

上学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叮嘱他:“以后可要专心听讲,刻苦用功,只有学好文化,将来才会有出息,才能做大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母亲一边拉着他的小手,一边深切地看着他说:“儿啊,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听老师的话,和班里同学友爱相处,凡事让着点,可不能打架、闹事。一定要做个好学生,给爸妈争气呀!”

父母的话在曹春晓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妈妈那动情的嘱咐、殷切的期盼,更让他难忘。妈妈的这一席话,不仅使他感受到了慈母的一片爱心,更使他强烈地认识到,能否成为一个好学生,在妈妈心中是多么重要。小春晓暗下决心:我一定不能让妈妈费心,不能让妈妈失望。于是他对妈妈说:“妈,你放心,我会努力的,我要成为班里最好的学生!”妈妈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眼里闪出了激动的泪花,连声说:“好孩子,好孩子。”

同类推荐
  •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外交官夫人回忆录

    本书是以作者踏上旅途开始,并以回到故乡作结。由于她的旅途主要是穿越广袤的俄国和俄领中亚,全书最初就是在对这一路的描写上展示了独特的风格。书中生动地描写了一个英国外交官家庭20世纪初在喀什生活工作的经历,其中讲到的一些喀什本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在今天的喀什仍然能寻觅到踪迹。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 谭东之歌

    谭东之歌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谭东不愧是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我为之精神感染的同时,也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弘扬谭东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谭东虽然走了,但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一曲《谭东之歌》,满怀着诗人的一片赤诚,携带着时代的主旋律,讴歌我们的英雄。谭东不仅是我们公安系统政治工作培养和树立的重大“典型”人物,更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
  •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张大千从小画匠到东方之笔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热门推荐
  • 战仙冥

    战仙冥

    天为海、地为火、以我身为剑、斩海净火。白昼无日、黑夜无月、以我血为剑、染了这日、染了这月。让这世间、除了我身、除了我血、除了我剑、再无他物。
  • 查理九世之列车之谜

    查理九世之列车之谜

    一次旅行让DODO冒险队发现了一个秘密,列车突然失踪..............
  • 蜉蝣渡海

    蜉蝣渡海

    蜉蝣渡海,十不存一游到彼岸的,往往是少数刚毕业的莘莘学子,如蜉蝣般涌入社会的大海,最终,有人成,有人败……
  • 内丹道

    内丹道

    小说以唐宋年间丹术文化转型为背景,描述了落难将军之子王敦儒进入江湖,,引导丹术转型,从而改变了练气士、外丹道(金丹大道),确立了不假外物的修炼方式即内丹道。飞升后,一改天庭暗弱,人族飞升者的窘境,妖魔等各种先天神魔陨落,人族成为天下主角。五代时期大梁末年,大将军王彦章(开封侯,北面副招讨使)。沙场战败后,阖家满门被奸臣赵岩、张汉杰派兵屠杀,王彦章幼子幸得江湖侠士游龙剑刘子山所救后潜居南阳湖畔。恰逢玄奘大师所著秘典《唯识心经》出世,被刘子山诛杀巫山六鬼后所得,不得已只得另行觅地隐居,《唯识心经》出世使江湖上骤然掀起一片血雨腥风。
  • 浴火.重华

    浴火.重华

    绝色女子初为复仇救亲而来,满腹心机,步步为营,历尽千辛终夙愿达成,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走入了黑暗漩涡,面对深爱自己之人几次舍命相救终离去,相爱之人历经千辛终相守最终沦为对立之强敌,在黑暗中轮回,在守护中重生,爱最终将归于何处…【飞雪漫幕落银苍,倾世绝恋盛名扬,相知相守一世望,情之一字心中藏】
  • 神木传说

    神木传说

    神秘的金丝楠木,复杂的人物情感,令人匪夷所思的奇幻场景,桃源、洞葬、汉墓、尸坑、木棺、异兽、苗蛊……一切皆因神木而起。
  • 婚姻是爱情的无效信

    婚姻是爱情的无效信

    白寒这一生,算是不幸也算是幸运的。他有着两次爱情,第一次刻骨铭心、遗憾一生,正当他以为他这辈子就这能这样抱着遗憾过完一生,但幸运的是上天让他遇到了年见信。有一种女孩,不易动心,但若是动了心,则是如同飞蛾扑火般用尽全力去爱。年见信就是这样一个人,痴长到22岁,终于碰到了一个让她怦然心动的男子。从此一生做的最长久的事情,就是去爱白寒。他们的爱情故事略有些不同,别人都是相爱而结婚,但他俩却在相爱时离了婚。一个一生都活的任性、自由的女子,到底不舍得她和他的爱情也不自由。我们之间不过就是,你放不下你的过去,而我放不下你。
  • 浴鹤庵诗集

    浴鹤庵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真之高手无敌

    修真之高手无敌

    他是一名小小的保安,却如同花粉一般招蜂引蝶,他表示压力很大啊!
  • 九重仙上仙

    九重仙上仙

    问:你们第一次相遇是在什么时候?女主:在青丘男主:在凡间问:对彼此第一次的印象?女主:一只傲娇的狐狸(男主:本神才不是狐狸!)男主:历劫的上神(女主:我那时是历练!)看来,你们对彼此还不太熟悉哦。男主右手神力凝聚,微微一笑,“嗯,不熟?”呜呜,被威胁了,采访中断,采访者已倒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