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63500000007

第7章 民族精神初步形成(3)

贞德毛遂自荐,请缨抗敌。她率领一支小小的军队出现在奥尔良城前,被围的法军士兵士气大振,英国人面对突然来到的法国援军显得不知所措,只得撤退。

7月17日,贞德陪同王子赶往兰斯,在教堂涂上圣油,加冕为王,称“查理七世”(胜利者,1422-1461)。

法国史家认为:“这是有决定意义的政治行动:从此,北方的法兰西人都知道他们又有了一位国王。加冕仪式使软弱而‘文质彬彬的太子’一下子出了名。在被占领的法国,所有含冤负屈的人都抬起眼睛看着这位奇迹般地在‘圣女’指引下的新的君王。从此以后,光复国土,成了整个国家的义务,上帝派使者使这个国家在一种神秘的感情中团结起来了。”

英国人不善罢甘休,他们指派法奸神父到处宣传贞德不是圣女,而是女巫。

俗话说,谬论重复百遍似乎成了“真理”,敌占区的法国人对贞德的看法渐渐发生了变化。英国人策划了大规模的政治行动,通过贞德来贬低查理七世的权威,以便让他逊位。1430年5月,贞德外出作战返回康边城时,被勃艮第派的军队所俘,后者以1万金克朗的代价把她交给英国人。这个月的30日,贞德在卢昂广场上被当作女巫活活烧死。虽死犹荣,嗣后,法国军民在贞德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召下,乘胜前进,终于击退外敌。1453年英法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国土,国家初步统一,英法间长达百年的战争终于落下帷幕。百年战争给法国造成的破坏是难以估计的,然而,凡事有利有弊,战争同时也荡涤了封建势力的污泥浊水,为法兰西廊清了前进的道路。查理七世进一步集中了王权,为日后路易十一世(1461-1483)最后削平封建诸侯割据势力奠定了基础。尤其是,贞德虽死,却流芳百世,变成了整个法兰西的民族精神。

4.圣巴托罗缪之夜

欧洲历史上有几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希腊智者运动(前5世纪中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4-17世纪),启蒙运动(17-18世纪)。其中,文艺复兴,顾名思义就是对以往文化艺术的复兴。自14世纪起,垂死的拜占庭帝国所遇到的困难使许多学者和艺术家逃往意大利以寻觅些许安宁。他们随身带来了手抄本和艺术品。这些人带来的物品都促使人们对古代文化重新产生浓厚兴趣,由此产生了‘文艺复兴’这一名称。法兰西的文艺复兴始自意大利战争(1494-1559)期间,至波旁王朝时达到鼎盛。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就是反对封建神学、宗教束缚和基督教的禁欲主张。

16世纪下半叶,法国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引发了一场绵延36年的政治与弗朗索瓦一世,宗教战争,各派政治力量进行了错综复杂的较量,最终各方均在王权的旗帜下,联合一致,抵御外敌,平息内乱。这是一场新教与旧教、教权与王权交织在一起的战争,史称“胡格诺战争”,(德文意为“宣誓联合的同盟者”,在法国系指加尔文新教派。)期间,圣巴托罗缪之夜新旧教派间的屠杀最为触目惊心。(为耶稣十二使徒之一,8月24日为圣巴托罗缪节)。

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团体中,嗣后逐渐发展到周边乃至欧洲部分地区;起始倍受迫害,313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发布米兰敕令后为合法宗教,并于380年狄奥多西大帝时成为国教;1054年,基督教发生了分裂,东部教会自称为正教(即东正教),西部教会称为公教(即天主教)。16世纪又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一般称“基督教”,以区别于天主教旧教;嗣后,德国教士马丁·路德(1483-1546)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他主张摆脱教会的黑暗统治、精神枷锁,教徒信仰自由、人格平等;起源于中国的印刷技术这时在欧洲得到了光大发扬,它得以使新的思想广泛传播,从而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

加尔文(1509-1564),路德教信仰者、法国宗教改革家、政治家;在奥尔良攻读法律,1533年投身于宗教改革运动,1536年发表拉丁文《基督教要义》——加尔文主义集大成者,1540年译成法文,1543、1559修改再版;1536年,加尔文本想去意大利访问,因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正向德国皇帝查理五世开战,不得已改道来到日内瓦,1538年遭市民反对而远走斯特拉斯堡;1541年返回,建立神权政府,任首脑;以严酷著称,如1553年判处宗教异议人士米歇尔·塞尔韦死刑,把他活活烧死;然后依葫芦画瓢,按照日内瓦的方式,到处建立革新教会,尤其是法兰西教会;加尔文的文笔严谨,为古典时期之前的散文家,也是一位基督教教理作者,著有《试论耶稣的最后晚餐》(1541)、《论永恒的宿命》(1552)等。

宗教改革经加尔文传入法国,表面上虽然冠以“宗教”,实际上却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之争的工具而已。加尔文教在法国被称为“胡格诺”,不仅得到了南方手工业者和雇工的信仰,也获得了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的支持,胡格诺贵族集团逐渐形成;而北方大封建主仍以天主教为中心形成天主教贵族集团,对新教的传入持抵制态度,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发动对胡格诺的围剿。

瓦卢瓦-安古莱姆王朝的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文学之父,1515-1547)为路易十二的女婿,在位期间,意大利战争时续时断,最后演变成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结果本人为对方所俘。起始对新教持宽容态度,这是因为他正要联合德国新教诸侯反对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他的姐姐玛格丽特同情宗教改革。新教徒对此发生了错觉,竟于1534年10月17日夜晚,在巴黎大街小巷张贴攻击天主教的布告,甚至贴到了国王的房门口。弗朗索瓦一世龙颜大怒,下定决心予以镇压。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处死20多人,流放200余人。死后儿子继位,称“亨利二世”(1547-1559),在位期间加强王权,反对加尔文主义,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手段更加残忍:成立“火焰法庭”,专门审讯异端教徒,1547-1550年审讯4,000余人;1559年则命令法庭必须用火刑柱处死异教徒。

亨利二世不幸死于意外,儿子继位,称“弗朗索瓦二世”(1559-1560),在位仅一年,期间天主教与新教的斗争迭起。胡格诺战争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562-1577)——查理九世(1560-1574)继位时年仅10岁,太后凯瑟琳摄政,为维持中央王权,对天主教和新教间的斗争态度暧昧,左右摇摆,讨好利用,无所不用其极。1562年,天主教教徒袭击在瓦西镇做礼拜的胡格诺教徒,死20余人,伤约100人。胡格诺派闻讯起兵反击,双方互有胜负。1572年8月24日,圣巴托罗缪节,凌晨两点钟楼钟声响起,天主教徒大肆屠杀正在酣睡的胡格诺教徒(新教),死者无数,造成惨案,史称“圣巴托罗缪大屠杀”。翌晨,屠杀漫延到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概不能幸免,尸体被投入塞纳河,鲜血染红了河水。外省群起效仿,无辜百姓与教徒成为牺牲品,惨不忍睹,全国计有20,000余人惨遭不幸。有镇压就会有反抗,数年后双方多次发生武装冲突,死伤无数,后签定停圣巴托罗缪大屠杀战协定,遂形成南北两大阵营:1576年南方成立“南方联邦”,脱离中央;北方则建立“天主教同盟”,双方对峙,势不两立。

第二阶段(1577-1598)——1573年,查理九世的弟弟、亨利三世(1574-1589)继位,他与(天主教同盟的)吉斯家族的亨利、那瓦尔家族的亨利因王位的继承问题发生战争,史称“三亨利之战”。1587年,那瓦尔的亨利首战告捷,但并未立即进攻巴黎;而吉斯家族的亨利先是于1588年煽动巴黎人民起义反对国王亨利,后又被后者派人剌死;然而,国王继之自己又被人剌死,临终前因无子嗣,要求同盟者那瓦尔的亨利改变宗教信仰、继承王位,瓦卢瓦-安古莱姆王朝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亨利四世(1589-1610)是波旁家族安托万之子、亨利三世表兄弟,1562年为那瓦尔国王(亨利三世),1589年起为法国(波旁王朝)国王,称“亨利四世”;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法国新旧教派开始全面和解,结束了长达36年的宗教战争。

胡格诺战争延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参与阶层多,给法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首先,人力、物力、财力消耗难以统计;其次人口外流众多,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手工业者逃往英国的就达6,000余人;再次,南特敕令虽然带来了和平,但并未消除宗教问题。亨利四世应亨利三世的要求改信天主教,但对胡格诺派仍藕断丝连,持宽容态度,引起天主教教徒的不满,致使自己夹在两大教派之间,左右为难。1610年国王在马车里被天主教狂热分子剌死,临死前叫道:“朕被剌啦!”然后倒在血泊之中;人亡政息,宗教宽容政策名存实亡,胡格诺派教徒不得不转入地下。但是,这次战争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对中央王权还是起到了加强作用。经过战争,各方终于认识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维护君主的权威才能保护自己的政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治、经济等权益,从而可以展开翅,继续编织大国之梦。

同类推荐
  • 秦时明月之痞尊

    秦时明月之痞尊

    一个不一样的痞子混迹一个不一样的江湖,且看猪脚如何在这个世界里混的如鱼得水,风生水起!
  • 百团大战中的阳泉

    百团大战中的阳泉

    在阳泉,有一座雄伟壮观的狮脑山,它海拔1160米,是市区最高峰。在这风光秀丽的山麓上,布满山峦的是葱茏茂密、苍翠蓊郁的油松、侧柏、五角枫,还有黄栌、刺梅等灌木。无论朝华夕月,还是晴雨寒暑,这片树林总是显得那么凝重、肃穆、静谧,而在那疏枝密叶间,似乎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韵。就在这片连碧成云的林荫覆盖下的峰顶,有一片开阔地。在这里,耸立着一座“百团大战纪念碑”,碑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插云霄,还有三座副碑峭然并立。一座锻铜圆雕、两座题字碑以及烽火台和“长城”围绕主碑周围,是一座主题森林公园。
  • 从来没有的帝国

    从来没有的帝国

    中世纪,穿越者投身于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农业产量,建立工业体系的故事。建了一个群,有兴趣的书友可以来这里和我聊天。从来没有的帝国,群号:144065412
  • 天命所终:晚清皇朝的崩溃

    天命所终:晚清皇朝的崩溃

    辛亥革命一向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的革命,“驱除鞑虏”更被视为革命的制胜法宝,但这种民族主义到底起到多大作用,民族问题是否真实存在或被扭曲;被视为“特殊利益集团”的清末皇族与旗人在这场革命中到底处于何等地位;革命的冲击下,他们又遭受了何等的命运等等,这些都是之前史家所未深入探讨或做忽略处理的。本书以清末皇族与旗人作为切入口,以独特的角度深入剖析旗人群体在辛亥年中的所经所历,以更全面地展示革命年代中所不为人了解的历史侧面。
  • 三国之败将战记

    三国之败将战记

    这是由那些常胜将军的手下败将们精彩演绎的一段段精彩故事,他们虽未是败将,亦是铁血硬汉,战死沙场是他们最荣耀的归宿。
热门推荐
  • 背景

    背景

    《背景》是作家易清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余致力研究生毕业以后进入公安机关工作的经历,以及他所在的政治部宣传处(小说中一般称二十四处)其他人的官场沉浮。《背景》通过原生态的真实现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一个具体可感的“二十四处”,这是一部非常耐读的通俗小说,但是作者却保持了高贵的大师情结。从语言、情节、结构、到主旨,作者都尽力做不让小说落入俗套。从而能在众多类似题材的小说中脱颖而出。
  • 我的cf师傅

    我的cf师傅

    别说是cf,本大神样样精通,"又吹牛是不是?""唉唉唉师傅,我错了还不行!"
  • 莲叶

    莲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孝惠传奇

    孝惠传奇

    孝惠章皇后,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废后的侄女,性格恬淡,与世无争,但却因“满蒙联姻”而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入宫后,丈夫顺治皇帝不喜欢她,爱的却是“红颜祸水”董鄂妃。而在董鄂妃香消玉殒之后,她的丈夫也因失去至爱而崩溃,继而崩逝,此时孝惠才二十一岁。好在孝惠的庶子玄烨继位为帝对她极尽孝顺,才弥补了她壮年丧夫的痛楚,让她平安终老,实现了父亲在她进宫前“善终”的意愿。(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执子之手

    重生:执子之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初对你说:放手吧!我根本不喜欢你!重生后对你说:你别想太多!我告诉你,我就是喜欢你!呵!真是,死一次在知道自己当初有多贱呢!
  • EXO之樱花下的诺言

    EXO之樱花下的诺言

    我是第一次写文,请大家不要嫌弃。也请大家珍惜每篇文章,只有当过作者的才知道,文章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是由键盘一个一个打出来的。
  • 战无神之LOL

    战无神之LOL

    刑灭原是瓦罗兰大陆上的一个普通的平民,在偶然的一次酒馆邂逅中,遇到了改变他一身的神秘女子,这个女子是谁呢…而刑灭他的命运又究竟何去何从呢…
  • 王爷太腹黑:家有傻王妃

    王爷太腹黑:家有傻王妃

    一觉睡醒,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好吧,穿越就穿越,怎么还是一个傻子!好吧,傻子就傻子。照样上的厅堂,下得厨房,斗得了小三,杀得了小强!
  • 特级保安

    特级保安

    特种兵队长苏勇在毒枭的阴谋下误杀队友被迫转业,穷困潦倒,只得去做保安,没想到师傅留给他的手链竟然拥有异能,跟踪、预警、透视无所不能,在异能的帮助下一步步揭开当年的阴谋……
  • 摩尼光佛教法仪

    摩尼光佛教法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