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3000000002

第2章 修身养性,迈向成功的第一步(1)

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不欺人也不自欺,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忠信、廉耻。曾国藩的这些思想,可用来救治世人之病。作为修身的必备条件,作为本质上至纯、至善、至美的生命体系品质,它必将随着人类的不断繁衍和进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忠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问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统一,斋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我们绝大多数人是自我感觉良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这是庸人的思考方法。真正有才干的人往往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视缺点和不足,并设法克服改正。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代表。曾国藩提出了“悔缺”之道,即通过反省自己的缺点过错,坚决彻底地加以改正。曾国藩在今人眼中似乎是个不苟言笑、沉稳木讷的君子形象,实际上这代表了他成熟时期的性格。早年的曾国藩多言健谈,爱出风头,喜于交往。曾国藩自己也知道“言多尖刻,惹人厌烦”,也为此下定决心,减少往来,但就是难以改过。“好名之意,又自谓比他人高一层”,曾国藩说这种心理已深入隐微,“何时能拔此根株?”

有一次,曾国藩的朋友窦兰泉来切磋,曾国藩并末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词气虚吐,与人谈理”。本来是一件增益学业的事,结果却适得其反,二人不欢而散。曾国藩后来反省说:“彼此持论不合,反夏辩诘,余内有矜气,自是特甚,反疑别人不虚心。何以明于责人而暗于责己也?”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初九,曾国藩去岱云家为其母拜寿。本是喜庆之事,曾国藩出言不慎,弄得大家十分尴尬,宴席一散“宜速归”。当天他的日记中说:

“凡往日游戏随和之处,不能遽立崖岸,惟当往还渐稀,相见必敬,渐改征逐之习;平日辩论夸旋之人,不能遽变聋哑,惟当谈论渐低卑,开口必诫,力去狂妄之习。此二习痼弊于吾心已深。前日云,除谨言静坐,无下手处,今忘之耶?以后戒多言如戒吃烟。如再妄语,明神殛之!并求不弃我者,时时以此相责。”

曾国藩的父亲看到曾国藩身上的确有不少毛病,所以到湖南后便立即给儿子去信一封,曾国藩的日记里这样谈到了来信内容:

“大人教以保身三要,曰节欲、节劳、节饮食。又言凡人交友,只见得友不是而我是, 所以今日管鲍,明日秦越,谓我与小珊有隙,是尽人欺竭人忠之过,宜速改过,走小珊处,当面自认不是。又云使气亦非保身体之道;小子读之悚然。小子一喜一怒,劳逸疴痒,无刻不萦于大人之怀也。若不敬身,真禽兽矣。”

岱云的话和父亲的来信对曾国藩的触动很大,但这之后曾国藩仍经常犯同样错误。

道光二十三年(1843)正月十九日,湖广籍的举人同学在文昌馆举行团拜。曾国藩当时主持会馆事宜,于公于私都应尽力招待好昔日的同学,但他“陪客时,意不属,全无肃敬之意”。他承认“应酬有必不可已者”,他如此怠慢同学,“忧悔并生”。

可是,曾国藩虽然对自己进行了检讨,却又走向另一种极端。他有意与朋友们疏远,认为不常在一起,反增加一分敬意。他又想到吕新吾的名言“淡而无味,冷而可厌,亦不足取”,即通常所说的“不合群”。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吴竹如开导曾国藩说,交情虽然有天性投缘与否,也由尽没尽人力所决定,但说到底还是人能胜天,不能把一切“归之于数”,如“知人之哲,友朋之投契,君臣之遇合,本有定分,然亦可以积诚而致之”。因此“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从此以后,曾国藩在处事待人方面日渐成熟,自以为是的毛病也大有改观。给人留面子这一点尤其成为他待人交友的一个重要原则。

曾国藩性格的逐步完善,为人处事之圆通,还是在经历多次磨难后。尤其是咸丰八年再次出山后,其性格大变,几乎是换了一个人。这期间,曾国藩经历了成败胜负的多次考验。

曾国藩后来意识到,人生固然需要有理想,有追求,但追求过分,就犯了通病,即他所说的“忮”心、“求”心。“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类、势位相近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将欲造福,就得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就得先去求心,所谓“人能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忮若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若不去,满腔日即卑污。曾国藩说:“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遗憾的是尚未能扫净除尽。进而他认为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着一物。曾国藩说:“人必中虚,不着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着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不着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着私物也。”

曾国藩根据以往自己的经验得出,克服心理障碍应当以“广大”二字为“常用药”,而“广大”则是把自己看得渺小。曾国藩说:“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又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穷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粟耳。”

正是因为曾国藩经常把自己摆在一个渺小的位置上,以此来保持自己心态的平衡。他经常感到“我不及人者多”。即使是“不能与诸贤并论”的樊哙,他也认为有“不可及者二”。越是能看到冷己不足而又有信心的人,就越能有所长进,就越能更多地拥有别人的长处,就会有更大的成功之可能。

曾国藩改掉缺点毛病决心之大、意志之坚,是不多见的,对他一生性情方面的修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曾国藩的成功在于:“不自欺。”他认为人之所以做事无恒,修己不利,就是因为自欺,自欺所以欺人。做人只要能做到不自欺,那么做任何事都可以坚持到底并取得成绩。因此,他要求自己不能自欺欺人。

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缺点毛病而不自欺,曾国藩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给弟弟们去信,向朋友们打招呼,请他们时常指出自己的缺点;二是记日记,借此对自己每天的言行进行反省。一百多年过去了,当时朋友兄弟怎样指出曾国藩的缺失,我们已难考察,不过其日记中却记了很多。如:

“季师意欲余致力于考试工夫,而余以身弱为辞,岂欺人哉?自欺而已。暴弃至此,尚可救药乎?(癸卯二月日记)”

“窦阑泉来,言理见商,余实未能心领其语意,而妄有所陈,自欺欺人,莫此为甚!总由心有不诚,故词气虚矫,即与人谈理,亦是自文浅陋,徇外为人,果何益哉?(壬寅十一月日记)”

“客来示以诗艺赞叹语不由中,余此病甚深。孔于之所谓巧令……欺人自欺,灭忠信,丧廉耻,皆在于此。切戒切戒!(壬寅正月日记)”

“观人作应制诗而谀之,不忠不信,何以为友?圣人所谓‘善柔便佞之损友’,我之谓矣。(癸卯二月日记)”

做清醒之人,自省己过,不欺人也不自欺,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忠信、廉耻。曾国藩的这些思想,可用来救治世人之病。作为修身的必备条件,作为本质上至纯、至善、至美的生命体系品质,它必将随着人类的不断繁衍和进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内外兼修,争做完人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

——引自《挺经》第六卷 刚柔

曾国藩波澜壮阔的一生,随着经历见识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曾国藩早年京城时信奉儒家;治理湘军、镇压太平军时推崇法家;晚年功成名就后则转向了老庄的道家。曾国藩扎实的儒学功底,是在做京官这个时期打下的。他用程朱理学这块敲门砖敲开了做官的大门之后,并没有把它丢在一边,而是对它进行了深入研讨。在新的环境里,他得到了唐鉴、倭仁等理学大师的点拨,登堂入室,其理学素养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种身心修养在儒家可以说是一种“内圣”的功夫。他通过这种克己的“内圣”功夫,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之目的。曾国藩还充分发挥了儒家的“外王”之道,主张经世致用。曾国藩对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深入研诲,是他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特点,而对于这一套理论、方法的运赂,则贯穿于他一生。

太平天国起义军声势浩大难以控制时,曾国藩临危受命,组织湘军镇压农民起义。在这个时期,尤为鲜明地表现出他对法家严刑峻法思想主张的推崇。他提出要“纯用重典”,认为非采取烈火般的手段不能为治。而且,他还向朝廷表示,即使由此而得残忍严酷之名,也存所不辞。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他设立审案局,对所捕农民严刑拷打,任意杀戮。他还规定,不完粮者,一经抓获,就地正法。在他看来,儒家的“中庸”之道,在这个时候行不通了。

曾国藩的老庄思想,表现在“于名利之处,须存退让之心”。自太平军败局已定,即将大功告成之时,他的这种思想愈益强烈。一种兔死狗烹的危机感时常萦绕在他心头。他写信给弟弟说,自古以来,权高名重之人没有几个能有善终,要将权位推让几成,才能保持晚节。天京攻陷之后,曾国藩便立即遣散湘军,并作功成身退的打算,以消除清政府的猜忌。

如果我们将曾国藩的一生处世按三个阶段来划分,亦各有其特点。第一阶段,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擘画经营、功德圆满的时期;第三阶段,为自概自抑、持盈保泰,不在胜人处求强的平和时期。

从咸丰七年(1857)二月二十九日曾国藩奔丧至家,到咸丰八年(1858)六月初七日再度出山,是曾国藩居家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曾国藩一生思想、为人处世的重大调整和转折的时刻。这段时光中,他反复痛苦地回忆、检查自己的前半生:自入仕途,以孔孟为宗旨积极入世,对身的修养严厉酷冷,一丝不苟,对社会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胸怀;持身严谨,奋发向上,关心国事,留心民情,因而赢得君王信任和同僚的尊崇,十年京官春风得意仕途坎坷;以一文官而白手建军、治军,五年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出生入死。但是,为什么皇上反而不信任?为什么上至枢垣,下至府县,都那么忌恨自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日夜苦读,重阅《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希望能从这些书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然而,这些书他已读得烂熟了,重新翻读,只能找到自己过去的思维印迹,并未发现新东西。

曾国藩历来不喜浮滑、圆滑,因为“滑”得过分,就会由小滑而大滑,进而趋于奸猾。这不仅是道德的堕落、人格的迷失,还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换一角度看,古今大奸大滑之人,得善终者寥寥无几,足见奸猾是败身取祸之道。

“滑”本不是曾国藩的性格,只是由于身在官场办事所需,不得不“滑”。根本上说,曾国藩不是喜欢“滑”的。他自律很严,不到不得已时,基本都采取诚信、拙实的措施。他用人时更以朴实为本,不喜用浮滑之人。

彭大寿是李元度的部将,久经官场,为人圆滑。李元度没有心机,未加注意,便委以重用。曾国藩告诫李元度说,此人阅历深透,颇近于滑,不应信任。后来曾国藩又批评部将柳寿田,说他“向来说话近于浮滑,本部堂不甚放心也”。对于露出“滑”的苗头的将领,他不失时机地加以训诫,甚至参革。曾国藩认为,军中将领浮滑,非常危险。他给姚体备的信中说:

“将领之浮滑者,一遇危险之际,其神情之飞越,足以摇惑军心;其言语之圆滑,足以淆乱是非。故楚军历不喜用善说话之将,非仅弟一人然也。”

历朝历代像秦桧、贾似道这样的奸臣,虽然在世时能够采取欺瞒哄骗的手段蒙骗君王,压制同僚,但其阴谋最终还是被世人发现,结果成为千古的罪人。这就告诉世人一个道理:做事要分清事物对象,如果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上也一味采取“圆滑”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害,必将会受到历史的严惩。

继秦桧、贾似道之后,像明朝的严嵩,清代的和坤,由滑而奸,成为国家蛀虫,虽一时得势,终归身败名裂。这些人绝非生来就是奸猾之人,多仗着聪明,由小滑而大滑,由滑而奸,一步步走向不归之路的。由此可见,“滑”字不可常用。曾国藩在不得已时才偶尔为之,主要还在于其本诚信之心,加以约制,这才没有走上述诸人的道路。

在百思不得其解时,曾国藩试图绕开儒家经典,到道家那里寻求“真经”。为此,他认真阅读了以前看过但并不相信的《道德经》、《南华经》等老庄的著述。这些书名为出世之学,但曾国藩重读后,却为他的立身处世指点了迷津。同样为人处世,孔孟主张直率、诚实;而申韩等法家却主张以强碰强、硬对硬;老庄则主张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所以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下反而是王,弱反而能强,柔则是至刚。用老子的言论对比自己过去的行事,曾国藩发觉自己处处直截了当,用的是儒家的至诚和法家的强权,表面上痛快干脆,似乎是强者,结果处处碰壁,实质上是失败者,是弱者。到头来弄得到处是敌人,处处是障碍。过去也知道“大方无隅”、“大象无形”、“大巧若拙”,但一直没有真明白,所以自己行事恰好是有隅之方,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是无形无象、鬼斧神凿的。“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太妙了!想到这里,曾国藩如同从黑夜里一下子走上了光明世界,豁然开朗。

自此之后,曾国藩为人处世,由前时的方正,变为后来的圆通。

同类推荐
  • 刘邦

    刘邦

    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崛起于乱世,啸命豪杰,南征北战,终胜西楚霸王项羽成就开国帝业。身为汉高祖,刘邦摒弃自身弱点,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民生息勤俭治国,为后世基业夯定坚固的基础,最终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强盛王朝。本书用通俗灵动的语言,讲述了刘邦从出生到驾崩的传奇一生,情节波澜壮阔,令人欲罢不能。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东经小兴安岭与东北相连,西以阿尔泰山为界至中亚细亚,北从贝加尔湖一带直到西伯利亚,南越阴山山脉到万里长城与中原内地相连接,西南毗邻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的广阔疆域就是蒙古高原。
  •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对你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对普通中国读者而言,对荷兰的印象似乎只有……郁金香和风车,可能还有永远拿不到冠军的足球。其实,荷兰有自己的王室,和曝光率颇高的英国王室相比毫不逊色。2013年4月,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从他母亲贝娅特丽克丝那里继承王位,荷兰有了一位来自阿根廷的王后:马克西玛?索雷吉耶塔。本书聚焦于马克西玛王后,讲述了她和威廉—亚历山大的故事。你将能读到她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生涯,1999年她和高个金发王储的邂逅和之后两人的秘密恋情。通过本书,你将对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和他卓越的王室祖先有所了解,还将了解到荷兰君主政体、荷兰王宫、荷兰国王日,以及欧洲其他王室情侣的情况。
  • 慈禧全传全3册

    慈禧全传全3册

    叶赫那拉氏族在朝鲜边境一带驻扎繁衍,乃至繁荣。这一带位于长白山区,是满族真正的起源地。在不断侵袭相邻富饶土地的过程中,杨吉砮和他的族人逐渐掌握了精良战术,侵略欲望与贪念也与日俱增。现在看来,这片富饶的土地沦落到其他部族手中甚是可惜。
  •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传

    特蕾莎修女,一位穷其一生为贫穷的人当中最贫穷的,孤苦的人当中最可怜的人奔波服务的伟大女性。特蕾莎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本书以丰富细腻的文笔,讲述了她传奇而伟大的一生。本书是特蕾莎修女的第一部中文传记,作者以其细腻的笔调及充沛的激情,不仅真实还原了特蕾莎修女善与爱的一生,而且为读者带来了许许多多亲切温暖的心灵感动。
热门推荐
  • 神佛世界

    神佛世界

    拥有双佛性被誉为万年内第一人的天才少年陨落成为某门派俗家弟子,从此凭借低劣的资质在残酷的世俗界挣扎求生,迈入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佛之路。这是佛修的世界,没有仙人道术,没有法宝丹药,唯有无上神佛与那佛宝神通纵横天下。
  • 超神话时代

    超神话时代

    遗弃的堕落图腾、蛰伏的囚灵大妖,遗留的远古先民……在死亡中重生,在异世中崛起!人性还是魔性?一场巅峰的宿命对决,一场超越神话的时代,何去何从,尽在《超神话时代》。PS:已有完结上架作品《大术师》,人品绝对保障,望各位看官收藏推荐喽!
  • 婚前婚后(网络版本完结)

    婚前婚后(网络版本完结)

    婚前一片旖旎,婚后才发现,之前种种百般柔情不过一场假象。像如那平静湖面,谁能得知,其下却有波涛暗涌?婚前婚后,他或她,故事正绵长。
  • 少林英侠

    少林英侠

    妖狐历经5000年修炼,变化为人,藏在人群之中,少林仙僧与少林酒僧看出了它的原型,并与其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后来,有赵静、刘悔、张朝峰三人在少林寺学艺,妖狐绑架其师,三人为救出师傅,展开了一段传奇......’
  • 绝顶特工

    绝顶特工

    他被誉为抗战情报史上最优秀的特工,牺牲后灵魂穿越来到现代都市社会,原本只想普普通通生活下去的他,是否能够如愿?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诱惑,他又是否能够保持本心?
  • 撞上恶魔爱上爱(完)

    撞上恶魔爱上爱(完)

    纪成勋推开于佳径直走到我面前蹙着眉问:“小东西,你真的觉得我不会对你负责吗?在你的眼中我就是这样的人吗?”“我……”我一下愣住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从来都没有见过他如此气势汹汹的样子,好像要把我吃进肚子里一样,虽然以前他霸道得不行,可是这个样子还是第一次见,多少有点害怕。“可是我想要对你负责,你说该怎么办?我想要和你交往,你说该怎么办?……”以前发过的,现在重新做了些细微的修改,呵呵!本人以文交友,喜欢请给我发消息!谢谢!此文严禁转载,如若发现,一律视为抄袭!
  • 妃常穿越:彪悍囧囧爱

    妃常穿越:彪悍囧囧爱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让多少人命丧其中;她,「Tear」的首席长老,也一朝穿越。za、种?jian、人?擦,姐可是荟萃上下五千年文化、继承现代高科技智慧的新新人类!废物?筋脉全毁?不好意思,姐可是全大陆有史以来天生幻力新高!封她魏王侧妃?对不起,姐年芳十六,还是未成年儿童!真该让这帮人见识见识什么是高智商高人品高爆发的高等生物!只是,谁能告诉她为神马她家院子这么受欢迎?先是光风霁月的圣印教大祭祀,紧接着是生性狠辣的璇玑楼楼主,还有权倾朝野的大陆第一天才摄政王……求放过!!!
  • 我和TFBOYS玺结良源

    我和TFBOYS玺结良源

    自从我们相遇的那一刻,你是我白天黑夜不落的心。我爱你,心就特别软,平淡也温暖,无语也浪漫。
  • 高冷校草:天使甩你铁了心

    高冷校草:天使甩你铁了心

    “如果没记错的话,你当初欠本少爷的钱还没还吧?”新人新校,无奈碰到旧日狂霸拽的校草,被他一步一步压到墙角,强行讨债。“嗯?没钱?那就遵循当时的约定,卖身给我做奴隶!”不小心惹到某个狂炸天的校草,他的号令一出,莫敢不从,怎奈她当时有眼无珠,无辜招惹,从此欠了他一屁股债,如今还被追债追到这个份上,被夺初吻,被他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就算她是美女学霸,大把人追,还是要被他这个唯我独尊,家世逆天的狂小子给压倒……
  • 别闹,有鬼看着了

    别闹,有鬼看着了

    曾经有人告诉我,放下执念,你便成佛。可是,我连她的转世也无法寻找,如何放下。有人说,业火焚烧,可将佛也化成灰烬,你寻不到她,只是因为她根本进不了轮回。我想,这世上有没有什么重生之术,只要让她重新活过来。千百年来,碧落黄泉山水之间,仿佛过了很多世……眼前的少女渐渐的和她一点点的重合,少女说:“我给你做伙计吧。”我当时看着账本的手莫名一颤,却是故作淡定,头也没抬的问道:“你会什么?”少女自信满满的说:“我能看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