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3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按文化形态划分,世界有五大文化圈,分别是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传统,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西方文化;以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东正教文化;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的伊斯兰文化;以印度以及东南亚诸国信仰的佛教文化;再就是以中国的儒家思想为传统文化的东方儒教文化。

每个文化圈里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宗教,有的甚至成为国教。例如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教;印度、柬埔寨、泰国的佛教,等等。中国的孔孟之道不是宗教,但是就其思想统治的普及和深远、人们对其虔诚的程度而言,不亚于任何一种宗教。所以东方文化也被称之为儒教文化圈。

每种文化都把自己的核心理念浓缩为非常简单的图腾。例如基督教、天主教的十字架,佛教的木鱼和袈裟。中国的传统图腾就是龙和凤。龙凤呈祥。

尽管学术界有人提出疑义,但龙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认同。

当然,“龙”的形象是一种虚构,来源于先民狩猎生涯对众多动物的崇拜。远在汉代,王充就指出了这一点。但是,它却是东方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们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

当我们徜徉于九龙壁前,漫步于紫禁城中,或伫立在太和殿内时,威武神奇、神态各异的龙的形象,使人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真像它们就要喷云吐雾、腾空而去。但科学与理性告诉我们,龙是一种虚构的神物,它的形象是吸收了许多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组合而成的。汉代学者王充说,龙的角像鹿,头如驼,眼睛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耳朵像牛。龙的这种“综合虚构”造成了它简直就是“东方文化的‘十字架’”。

跟它紧密联系却又迥然异趣的是“鸟文化”,它的图腾是“凤”。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风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和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在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凤”的人,是中国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社会、政治、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而且对世界文化思想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古代思想家老子就以凤凰来比喻孔子,据《庄子》中记载:“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为勇。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所居积石千里,天为生食。其树为琼枝,高百仞,以缪琳琅开为实。天又为生离珠,一人三头,递卧递起,以饲琅开。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孔子是鲁国人,而他的祖先是宋国人,也是殷商后裔,所以享有“凤”的盛誉。

显而易见,东方文化中既有龙文化,又有鸟文化。

胶东半岛是山东的一部分,胶东人与孔子可以称为同乡。就文化形态而言,应当属于“鸟文化”,可惜历来对这个问题研究得很不够,甚至把儒家文化简单地归结为龙文化的附属文化,这是因为白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为帝王所用,成为正统文化的重要支柱,掩盖了文化的本质。

龙文化很快衍变为帝王文化。

在广大的中原地区建立起一系列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他们推崇的弱肉强食的狼图腾,对一切异端都在讨伐之列。我是宇宙的核心,文化也好走极端,形而上学猖獗。

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无处无之。在中国的各个省区,都有与龙相关的名胜古迹或山川湖泊,每处都有一段美妙的传说故事。龙与不少行业也有联系,这些行业往往以与龙有关的对联作为行业的标志。这些对联对仗工整,音律和谐,用语精巧,读来妙趣横生。这里仅举几例:

广搜百代遗编,迹追虎观

嘉惠四方来学,价重龙门

——书店联

海市云深,蚊人衔宝;

蓝田玉暖,龙女量珠。

——珠宝店联

技擅雕龙,是君子器;

功成刻鹄,有高人风。

——竹刻店联

金匾秘书藏万卷,

龙宫禁方有篇。

——医家联

白雪纷纭磨雀麦,

黄龙变幻化龙须。

——面食店联

名山藏麝友,

雅座揖龙宾。

——纸墨店联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茶叶店联

龙文化如此强势,不仅为帝王情有独钟,而且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唯中原地区龙象万千,而且穷乡僻壤,也以“龙”为偶像,似乎东方文化就是“大一统”的龙文化。

但是,还有“凤文化”,由“鸟崇拜”衍变而来的“凤文化”,在边缘地区独立发展着。

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出现了“凤凰”这一美的图腾。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法在农时中占主导地位,古时便以“凤鸟氏”作为管理历法的第一官职。黄帝的儿子少皋,是剡国君主剡子的祖先。鲁昭公十七年,他到鲁国访问时,鲁昭公问他:“少皋氏为何叫做鸟官名呢?”剡子回答:“少皋是我的祖先,他登位时有凤凰飞来祝贺,为了纪念鸟,便以各种鸟命名各种不同的官职,凤鸟氏,是管理历法的官。”

龙、凤凰、麒麟、龟,被称为“四灵”,除了龟以外,其他三种谁也没有见过。然而,从古至今,凤凰那美好吉祥的形象却深深留在民间大众的心中,世世代代被人们称赞着,歌颂着。因自然界中无凤凰这种鸟,我们只能从古代的有关典籍中领略凤凰的形象美姿,如《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山海经图赞》上说凤凰有五种像字纹路:“首纹日德,翼纹日顺,背纹日义,腹纹日信,膺纹日仁。”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雨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书中引用黄帝的臣子天老的话说:“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鸯思(腮),龙纹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对于集众动物大成之美的凤凰,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出现了“凤凰”这一美的图腾。

所以,从古至今,凤凰那美好吉祥的形象深深地留在民间大众的心目中,世世代代被人们称赞着,歌颂着。它与龙文化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然而,渐渐地两者的位置出现了变化,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龙成了历代帝王的“图腾”,其他任何人是不能用的。而凤则降为附属的位置,用于皇后嫔妃等。到了清代慈禧太后时,她为突出自己,便一改龙凤的位置。清东陵慈禧太后墓宫中的壁画,都是凤在上,龙在下,与其他墓宫的龙凤图截然不同。深受人们青睐的凤凰走进民间,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在衣食住行方面到处都有凤的身影,如穿戴有凤冠、凤鞋、凤钗;吃有凤翅、凤爪;住有凤楼;节日或婚娶喜庆时,剪个凤凰贴在室内,满堂生辉;出行有凤辇、凤扇;吹奏有凤笙、凤箫等;还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凤毛麟角等成语;给女孩子起名,如凤翔、凤丽、凤云、凤君、文凤、金凤、银凤、丹凤等。特别是凤的精神鼓舞着女性的崛起,生活在穷山僻壤的众多女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敢于拼搏奋斗,与时俱进,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人们便赞美她们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与龙文化相映成趣的是在广大边缘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却茁壮成长着另一种形态的文化——凤文化。子不语怪、力、乱、神,山东是孔孟之道的发祥地,这里更热衷于建立礼仪之邦。历史的发展使得这里圣人迭出,大有压倒“龙文化”之势。兵圣孙子是山东人,书圣王羲之是山东人;就是那被神化了的智慧之圣诸葛亮,还是山东人。处于边陲的山东,鸟文化在被挤压中顽强地发展着,养育着杰出的人才,令人刮目相看。孔孟之道更热衷于建立礼仪之邦。胶东地处边缘,它同样是凤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发展史,尽管它非正统,被挤压,不断地被边缘化。

但是从大量的考古发现来看,胶东先民的鸟崇拜已经达到了几近痴迷的程度,而且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据可查的就是地名。

凤凰是百鸟之王,成为民间最大的吉祥物。在民间具有最圣洁的信仰。地名都图个吉祥,于是就出现了耐人寻味的现象:在中原大地之外的地方,形胜之地叫凤凰山、凤凰岭、凤凰谷、落凤坡。这些地方如果在中原,则多半会改为龙岗、龙门、龙须谷。

烟台擅山海之胜,在东西通衢之侧有一个凤凰台;在南北大道附近有一座凤凰山。

总而言之,“鸟文化”是一个模糊概念,相对于中原文化,它是指在边缘地区独立发展又不断与中原文化互相交融的文化体系;相对于帝王文化,它明显地有着非暴力倾向,在文化观念上更接近民众;相对于主流文化,它在最初以及后来的若干历史时期是“非帝王之术”,因而常常被“边缘化”。但是文化现象是复杂的,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它的某些部分又可能被统治者所利用,或者加以改造而利用,上升为主流文化,或者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同类推荐
  • 三国演义在日本

    三国演义在日本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内容分别是: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发现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重构等。
  •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汇集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人类学大师的论著《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对李济、吴泽霖、潘光旦、林惠祥、杨成志、吴文藻、凌纯声、林耀华、费孝通、岑家梧、梁钊韬、李亦园、乔健,以及美藉华人许烺光、张光直和俄国人史禄国等16位人类学大师的学术专著和学术思想进行介绍和评述。《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学中国大师们的传世作品相对分散、不集中等现象”,为人类学学者及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一次性”与诸多中国人类学大师“会面交流”的平台。
  • 中华谚语(第七卷)

    中华谚语(第七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热门推荐
  • 暗夜王者

    暗夜王者

    一场血雨拉开了末世的序幕!暗红色的天空之下,阳光成了永远的回忆,空气中充斥着血腥与暴戾的气息!为了生存,强者疯狂掠夺,弱者苟延残喘!秩序崩坏,一切都没有下限,为了乞求一块过期的面包,昔日清纯的妹子主动撩起了她的短裙……在黑暗的末日,主角携重生记忆而来,披着冷血的外衣,坚守在人类最后的战场……
  • 啸天飞仙

    啸天飞仙

    一个原本宁静的店铺,来了一个不速之客,带来了一场灾难。为躲避搜捕,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逃到了必死之地——禁宫。为了活命,也为了给父母报仇,在仙界法宝幻天镜的帮助下,少年靠着他超人的古文天赋,一步步走上了修仙之路……
  • 凤舞酒天

    凤舞酒天

    我本是极北之地的炼丹世家未来继承者,生来便是三品炼丹师,却不料在十一岁那年我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男人——白庭,白庭我不相信任何人,我只信你,可是为何你最后却只留我一身的情伤?白庭你为何不承认你爱我,我从不在乎你是不是白色九尾狐可是为什么你却不愿放过自己,白庭,我的白庭,为何你要在我心死时又来找我,白庭,我的白庭你可知这里是地狱你的阿酒早已堕落不复之前的纯白,白庭,我的白庭阿酒该拿你怎么办?
  • 玉耶经

    玉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州寻

    九州寻

    寻找九州之妖怪。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古代的妖怪,却看到了各种人间世事,发现其实妖怪就是人心。妖魔鬼怪魑魅魍魉,这些中国历史里古人经常对于无法解释的事情都会以鬼怪来命名。山海经中记载了很多奇异的生物。当今妖怪的世界已经消失在了人类的脑海,因为人类自以为已经可以用所谓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世界上那些现象,那么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里,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发现真的是没有办法再解释下去。
  • 绝世元天

    绝世元天

    主角重生元天大陆,激发体内奇异天火,得到神秘功法,从此走上了一条独特的修炼道路,随着修为的提升,他发觉了元天大陆被隐藏的无数秘密,为了生存,为了身后的形形色色的美女,奶奶滴,拼了........
  • 花千骨之画骨深缘

    花千骨之画骨深缘

    各位骨迷是不是小骨电视剧没看够,这本书满足你。本书可能会和视频重复,但会很精彩,心骨是学生党,可能更文会慢一点,请多包涵一下啦!
  • TFBOYS之摩天轮之恋

    TFBOYS之摩天轮之恋

    这是我用我自己的真心和幻想写的,我不会在想上一本小说,那样,我可能不会一天更一章。但我会尽力。^?_?^
  • 八荒之九转

    八荒之九转

    我看过不少仙侠玄幻系列的小说,觉得他们描述的仙魔人兽、修炼世界、感悟思想维和对事物的认知与我想像中的有所不同。为此我写这部《八荒之九转》,邀请诸位欣赏我眼中的奇幻世界。希望大家能喜欢。
  • 咒印之说

    咒印之说

    一个梦掀起一段尘封的往事,一颗心卷起一个时代的波涛。一个人,一生情;一把剑,一片天。这所有的一切只源于少年的那似梦非梦。ps:前面十七章都是权隐东六岁的梦境。新书《藏记》已上传,欢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