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29900000008

第8章 能屈能伸,徐图自强(1)

古语有云:“知行知止惟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人生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处于困境中要忍辱负重,适时地弯腰,这是智者的选择,也是成大事者必有的度量。人生于世,能屈能伸才能不断地前进。那么,怎样才是能屈能伸呢?

简单来说,能骂即骂叫做“能伸”;该赔不是就赔不是,便是“能屈”。有道是:“小不忍则乱大谋。”当自身实力不济时,应该慢慢地积蓄力量,为日后成就伟业打下基础。

忍辱,方能负重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忍辱负重看做能担当大任的美德。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难免会发生碰撞,尤其在深似海的官场中,争斗在所难免。置身于矛盾的环境中,只有忍辱负重,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纵观古今成功人士,无不是靠“忍”而成就事业的。

在曾国藩的成功路上,每前进一步都少不了忍。曾国藩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有屈辱。正是依靠这种忍让,曾国藩才最终修成了官道上的正果。

24岁那年,曾国藩到长沙读书,当时他把自己的座位安排在窗前,有个叫展大宽的同学来了,因为来得晚,只好将书桌安排在墙角。

有一天,展大宽突然冲着曾国藩吼到:“亮光都是从窗子照进来的,你凭什么遮挡别人?”曾国藩听了,没有说什么,一声不响地把桌子挪开了。

然而,展大宽仍不满意。第二天,他趁曾国藩不在的时候,把自己的书桌挪到窗前,而把曾国藩的书桌移到墙角去了。

曾国藩依然没有争辩,此后他就一直在墙角的位置读书。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展大宽很不服气,便跑来寻衅,说:“你读书的位置风水好,那本来是我的,让你给夺去了。”

这时,旁边的同门看不过去了,为曾国藩抱不平,便对展大宽说:“书桌的位置不是你自己要换过来的吗?”

展大宽无理取闹地说:“所以,他才夺了我的好风水!”

那个同门说:“那你赶快搬回墙角吧,明年准能中举。”

同窗们听了,哄堂大笑,展大宽一脸狼狈。曾国藩在一旁和颜悦色,始终不发一言。

成大事者应该有广阔的胸襟,能忍受屈辱。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的秘诀在于一个“忍”字,俗话说“百忍成金”。

在官场上,也少不了遭受屈辱,对此,曾国藩这样说:“好汉打脱牙,和血吞。”这句话是曾国藩生平咬牙立志的秘诀。自曾国藩出道以来,受了不少屈辱。

在庚戌、辛亥年间,曾国藩被京城的权贵们唾骂;在癸丑、甲寅年间,他被长沙的权贵唾骂;在乙卯、丙辰年间,他又被江西人唾骂。之后,他又在岳州、靖江、湖口三次打败仗,这都是打脱牙的时候,曾国藩没有冲动,而是和着鲜血把牙齿往肚里咽。

对于这些屈辱,曾国藩就一个字——忍。

曾国藩初办团练时,有一天,绿营兵与湘兵哄闹,至黑夜闯入他的行台。曾国藩亲自告知巡抚,可是巡抚视若无睹,根本不理会曾国藩。

曾国藩只好于第二日将兵营迁至城外,以避绿营乱兵。有人问曾国藩为什么堂堂朝廷大臣还要退让,并忍受侮辱?曾国藩叹道:“大敌当前我怎能为个人利益而泄愤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中总有不顺心意的事情。想要生存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就要学会“忍辱负重”之术。有道是,“该忍而不忍则易折”。“忍”还是做官避祸的好办法。

曾国藩说“傲为凶德”,特别是文人,大多为自傲之士,做官多讲气节,由于过分强调,以至流于傲慢而不自觉,每当遇到屈辱就不敢忍耐。由于过于骄傲,造成君臣不和,朝廷纷乱,必为祸害。由于不懂忍耐,造成同僚之间产生矛盾,彼此相斗相争,冲突不断。

读书之人一定要戒傲,并学会忍耐与忍让。曾国藩经常检讨自己,尤其是在忍耐方面,他总认为自己“忍”得不够,说自己有三大过错:平日不取信、不尊敬别人,相对傲慢太甚,这是一;平时一句话不对劲,就怨恨无礼,这是二;抵触分歧之后,别人恢复平静,他却反而悍然不近人情,这是三。由此三点,可以看出曾国藩对于个人“忍术”要求严格,对自己的心态修养非常注重。

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因父丧第二次回荷花塘守制,这正是他兵事不利、处境尴尬的时候。在这一时期,曾国藩进行了最深刻的反思,其中对“忍经”琢磨得最多。他说:“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工夫也。”这一时期的反思,为他的再次复出和崛起奠定了扎实的心理基础。

“忍”功是天下修养第一功,能忍的人才能担负大任,不能忍辱就难以担负重任。历史上因为骄傲而导致面临危险境地的事例实在太多了。无论你位有多高、权有多大,都必须学会忍让,切不可因一时之怒气而毁掉自己的大好前程。

经历挫折,才能进步

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斥着挫折的一生,尤其是在与太平军较量的过程中,失败的次数实在太多了。他的军事生涯中有四次惨败的经历,面对这些失败,他都依靠顽强的意志挺了过来,并振作精神,转败为胜。

由于经历了无数的困难,曾国藩得出了这样一个认识:无论何人,要想做成一番事业,就得经受磨难。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天下事未有不自艰苦得来而可久可大者”、“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而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物,必须具备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

回到长沙,曾国藩再次埋头募兵练兵,陆续增加水陆两师2万多人,修造舟船,配备炮械。咸丰四年六月中旬,曾国藩再次指挥水陆两师北上。

七月,湘军水师“总统”褚汝航克复岳州。太平军数次反攻,皆大败而去。

曾国藩得了战报,心中得意。七月中旬,曾国藩决定亲自出征,联合李孟群、陈辉龙两支粤桂水师出队攻打白螺矶。

没想到的是,曾国藩刚一出马就中计了。太平军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将陈辉龙部包围住了,水师“总统”褚汝航、同知夏銮、千总何若澧急往救援,结果这四员大将全部战死。

在这一场对抗中,陈辉龙全营覆没,褚汝航等损失了20多条战船,官兵阵亡好几百人。

别人领兵出战,始终频频告捷,曾国藩一上阵便损兵折将,而且损失空前惨重。这样的结果让曾国藩沉痛万分。

无奈身在战场,曾国藩只能打起精神,再次出击。他命水师精兵两万余人进击鄱阳湖,准备绕开九江的坚固封锁。令曾国藩没想到的是,鄱阳湖口的障碍很轻易地就被清除了。

湘军水师正高兴,忽听一阵锣响,湖口两侧太平军工兵齐出,飞速设卡筑垒,顿时将湘军水师斩为两段,进入湖里的水师就此断了归路。

当夜,太平军尽起舴艋小舟,突击湖口彭玉麟、李孟群的水师。黑暗之中,彭、李二人心惊胆战,结果被太平军斩了都司史久立,焚掉大船9艘、小船30余只。李孟群、彭玉麟只得败走,一路奔逃又屡屡遭到太平军的袭击,差点送了性命。

外边一半水师被击败,而湖内的另一半水师又被围困,始终逃不出来,曾国藩急得彻夜不眠。

没过多久,太平军便开始对湖内的水师出手了。太平军分两路进攻,只用100多条小船突击湘军水师。这100多条小船上尽是火弹喷筒。

在半夜三更、星月无光之时,太平军的100多条小船火弹喷筒齐发,一时之间,火光四起,曾国藩麾下的战船纷纷起火燃烧。

混乱之中,曾国藩再次败逃,投奔到罗泽南的大营。他旗舰上的管驾官、监印典吏、两名把总及无数卫士被杀,水师全溃,将士四处奔逃。湘军的文卷册牍、粮台银两,尽落太平军之手,这一战湘军水师100多号战船被烧得精光。

曾国藩在罗泽南的营里目睹水师覆灭,痛不欲生,又一次赴水求死,幸被罗泽南竭力拉住。自杀未遂的曾国藩黯然退到南昌,受尽冷嘲热讽和奚落。

一次又一次的惨败让曾国藩灰心丧气,乃至蓬头垢面,不饮不食,甚至写下了遗嘱。但是,每次跳出自杀的心理纠结后,他都能够重振旗鼓。

有失败才有成功,这是被历史上许多成功者证明了的真理。一般而言,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炼或一系列的挫折,才会使人具备成功的品质。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失败和逆境的土壤会创造出更多成功的品质。

经历挫折,才能进步。失败与挫折给人带来的是磨炼和教训。一个杰出的人能够从失败与挫折中吸取教训。曾国藩正是屡经失败与挫折的磨砺才成就一番伟业的。

在给自己的学生黎庶昌的信中,曾国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古奇人杰士皆磨砺中来,艰巨杂役,磨砺也;米盐繁琐,亦磨砺也。”同治三年,曾国藩对江西一候选县丞也讲了一番话:“古来忠臣孝子,多半是处逆境磨炼出来的。若一片顺境,有何难处?”

失败是常有的事,但是每个人对于失败的态度却大相径庭。有的人把失败看做一种考验,把它当做到达成功的必经之路;而有的人认为失败是一片乌云,遮住了太阳,从此再无光明。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能够从挫折中看到希望,并能够战胜失败、战胜自我。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失败、挫折,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咬牙立志、徐图自强。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

曾国藩认为,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同时,他还提倡自强,认为自强是大丈夫立世所必不可缺的。除此之外,曾国藩又有言:“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这里的“明强”指的是既要自强,又不能盲目自强;既要超过别人,又要注意一定的条件和场合。

明强主要讲的是如何对待自己能力的问题,简而言之,明强就是指“强而不露”,即含才不露、不显身手。自古以来,豪杰之士在世多有,能力超群者也灿若繁星,然而,这些人物常常“难经风浪”,最终导致失败。

对此,曾国藩有言论说:“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慷,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接着,他还举出例子:“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迥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

在曾国藩看来,这些人之所以“不保其终”就是因为不善于“明强”之道。所以,曾国藩反对李斯、曹操、董卓、杨素那样的“强”,他表示:“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

很明显,曾国藩主张通过自修自省而达到自强,不主张争锋斗胜而逞强。曾国藩饱读史书,对历史上这种因显示才能而招来杀身之祸的例子早已了解很多,尤其是身处官场,又值乱世,各种激烈的矛盾冲突随时会把自己卷入漩涡。因此,曾国藩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带兵之时,都时时提醒自己要小心谨慎,不让自己处在太显眼的位置。

在攻破天京前夕,曾国荃贪功冒进,曾国藩对此忧心如焚,不断寄信给曾国荃,要他审时度势,适可而止。

同治元年三月二十日(1862年),曾国荃进占巢县、含山,接着攻占和州。五月初一,曾国荃率师万余人克复秣陵关,第二天又夺得大胜关、三汊河,第三天连克头关、江心洲、薄仓洲。接着,在彭玉麟水师的掩护下,曾国荃带领部队进驻雨花台。

对于曾国荃这次迅速进军,曾国藩“既以为慰,又以为惧”。曾国藩忧惧是因为向荣、和春驻江南大营,先后领兵7万人,屯守8年,但最后落得溃败,而曾国荃仅有2万人。

另外,曾国藩本来想兵分四路,分别由曾国荃、鲍超、多隆阿、李续宜为统领,攻取金陵。可是,现在在其余三路没有按计划到达金陵附近时,曾国荃就贸然进军了。

曾国藩闻讯后,于五月初七给曾国荃写信说:“句容东路纵无兵来,隔江一支则断不可少。此次弟不候多军至九洲,而孤军独进,余深为焦虑。又上游南陵空虚,季弟不留兵守之,于宁国、芜湖均有妨碍。”

第二天,曾国藩又给曾贞干写信说:“沅弟进兵,究嫌太速,余深以为虑。一则北岸多军未到,二则后面句容一路无兵,恐援贼来抄官军之尾。”因此,他希望两位弟弟“稳慎图之”,“以待多军之至”。当时,“曾国荃军合水师不满二万,孤军深入,诸将帅皆以为不可”,“人人代为危虑”。然而,曾国荃本人却不以为然。

曾国藩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曾国荃部2万余人深入虚悬,且立脚未稳,湘军其他各部又都阻隔在数百里之外,如果上海的李秀成迅速班师,就可能一举将曾国荃部歼灭。好在李秀成拖延了三个月才进兵,加上李秀成部兵员10万之众,军粮、军衣严重不足,不得不撤兵,曾国荃才得以死里逃生。

明强者应该知道审时度势,不会贪功冒进。对于这次事情,曾国藩对曾国荃说:“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在曾国藩的眼中,自立自强之道不独为刚。他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他表示:“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

因此,在曾国藩的自强之道中,便有了圆融有道、刚柔互济的“明强”思想。“明强”二字,缺一不可。有“明”无“强”,只有空话,没有成就;有“强”无“明”,有力无用,易有波折。“明”且要“强”,徐图自强,则能事有所成,这才是不易之事。

同类推荐
  • 良好的礼仪让你更受欢迎

    良好的礼仪让你更受欢迎

    优雅的社交风度不会天生,需要从小培养。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每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机会都是培养礼仪的机会。例如,当有客人来访或你到别人家做客时,当你收到别人的礼物或送礼物给别人时,当你有事麻烦别人时,当你在公共场合观看比赛时……这些时候都要求你讲礼貌、懂礼仪。礼貌无须花费一文,却能赢得许多。礼貌看似只是一些细节,但也能让你失去很多。《良好的礼仪让你更受欢迎》是专为青少年朋友量身打造的社交礼仪书籍,精选了常用的社交礼仪,通过情景故事告诉大家如何更好地掌握礼仪。
  • 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百年北大讲授给青少年的人生智慧

    本书从学习、立身、处世、自身修养等方面,围绕北大精神,精心辑选了100多个小故事,这些故事或节选自北大名人典故,或为北大学子的成功案例,或者是北大教授或名人政要在北大授课和演讲时引用的故事,或为北大学子喜闻乐见,在北大学子之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希望对广大年轻学子的学习和成长有所助益。
  • 20几岁学点读心术

    20几岁学点读心术

    怎样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了解和掌控对方,是每个人希望拥有的能力。《20几岁学点读心术》将教会你如何引导他人的心理,看穿他人的动机,并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白金珍藏版)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主宰人生。人的性格渗透于行为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学习、恋爱、婚姻、家庭……甚至人的健康都受到性格的巨大影响。性格左右着人的思维,影响着人的行为甚至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性格本身没有好坏,关键看你如何运用它,倘若你能很好地利用性格中的优势,性格就能为你服务;否则,性格就会阻碍你成功。本书不仅让读者认识到性格的重要性,而且详细阐释了如何发挥性格优势,摒弃性格弱点,从而创造辉煌的人生。
  • 哈佛所敬重的事业观(哈佛家训)

    哈佛所敬重的事业观(哈佛家训)

    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证明:大学的发展除了硬件设施条件做保障外,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哈佛大学在历年的大学评比中均名列前茅,而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的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由哈佛学院时代沿用至今的哈佛大学的校徽上用拉丁文写着verites字样,意为真理,追求真理一直是哈佛大学的校训,它即是衡量和判断学校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尺度,也是哈佛大学的核心教育理念。一个人对职业抱什么样的态度将从根本上影响着他做事的目的和热情,也决定着他能否有效地发挥出他的所学和所能。让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俨然是哈佛校外的哈佛人,这也是我们编译这本书的真正目的。
热门推荐
  • 中学生最喜欢的99个情商故事

    中学生最喜欢的99个情商故事

    用最美的故事培养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全书通过丰富多彩的惰商故事,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力量的伟大,品味探索发现的快乐趣味,珍惜朋友时的友谊真情,培养日常生活中的公平正义感,奠定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性格决定命运,也影响未来。
  • 凝重的大树

    凝重的大树

    窈窕高知少妇未婚,却有一仙女般的女儿;市长候选人被举报“包养女人”,仕途夭折。“那女孩子呢?那个年轻女孩是谁?”省委副书记用气得发抖得手指着年轻女孩的照片。“没有那种关系?没有那种关系哪来的女儿?”……“人家王博士明白是赵姨没看上他,就迅速告辞了。”——他给她做媒不成啊……“等!等!我和妈妈等了你半辈子了,至今是无限期限。最起码孟宏达还给了我期限!你呢?你给了我妈什么期限?”美少女诘问道……郝雨儿是借酒装醉,醉给方晓松看的。她就想以这种自虐的方式,把他折腾过来,再看看他因心疼她而流露出的表情。——看这一锅粥儿搅得,真是乱了套了……大唐宰相婚恋三部曲之一。现实主义当代题材。山东省2016重点扶持提名作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18岁爱别人,28岁爱自己(爱情卷)

    18岁爱别人,28岁爱自己(爱情卷)

    美好的爱情来自于健康的恋爱关系——《青年心理》2009年佳作·爱情卷,助你修炼爱情魅力,为你量身打造“高爱商”。
  • 蔷薇之恋仇

    蔷薇之恋仇

    妮梦的初恋的眼里出西施,为了个新生而背叛他,慌忽地走,“怎么心情不好,走我带你来玩”“你怎么知道”“我有看穿你的魔力”“好,带我走”。。。。。一年以后她再一次回来了!“我不会心软了”---她却不知心中的血色谍恋的蔷薇在悄悄绽放..........
  • 只是在夜里丢了你

    只是在夜里丢了你

    爱,是否丢失了你?她不是放纵,不是宠爱,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只有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那样平实那样坚定。但爱就是把你丢失了.
  • 维辰世界

    维辰世界

    这是一本布满了坑的小说,喜欢推导的孩子就来看看,结合了玄幻与推理的小说,一个个小故事贯穿全文,布满了一个个疑点。鱼天一个失去武者的能力为你简述了这个世界的奇特,还有人性的考验。在这没有傻子,要知道在这个世界活下去,靠的不仅仅是武力,还有智商
  • 老王的故事

    老王的故事

    一个小王,因为父亲的原因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在这里,他遇到了各种样子的人,包括形形色色的妹子,他打算用自己的双手,使自己的父母和自己喜欢的妹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 青少年必听语文之谜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听语文之谜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腹黑王爷的宠妃

    腹黑王爷的宠妃

    什么?举世无双,美名远播,玉一样的男子——楚王,竟然配不上一个不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的白痴?这是怎么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