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21500000005

第5章 民间诸神(4)

土地神又称土地爷、土地公,在道教神仙系统中他的地位并不高,可以说是民间信仰的众神中地位最低的小神。土地神的法力也并不强大,但却是最受人们敬爱的一类神仙,同时也是最具有世俗气质的神。就像各个地方都有一个地方官一样,土地爷也不止一位,他们虽然官职权力不大,但却能够保一方平安。

土地神民间对土地神的信仰来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这种信仰自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当时的人们将这种专司土地管理的神称为社神。社神相比后来的土地神是地位极为显赫的大神,在古代的诸多典籍中都留有表达崇拜社神的言语。

社神到了汉朝逐渐转化为土地神,到了明朝人们对土地神的信仰达到了顶峰,土地神也不再是“独身一人”,人们还为他配上了土地婆。据说这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很大关联。相传朱元璋就是在土地庙中出生的,因此土地神得到了明朝人士的垂青。据一些史书记载,明朝崇拜土地神最盛,甚至连仓库、草场之类的地方都要建上土地庙加以供奉。在古代,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出门访友、经商,都要先到土地庙中向土地爷“汇报”,并祈求得到保佑。

不过土地神是小神确是不争的事实。从民间供奉的土地神的扮相上来说,他们并没有一般神仙的威严,不仅穿的是普通布衣,也不像福、禄、寿、喜、财众神那样手持带有仙意的吉祥物;他们多半是发须全白、面目慈祥的老人,如果不是供奉在土地庙中,人们根本不会将他们与心中的神联系起来。除此之外,土地庙中有几副对联道破了土地神的地位:

“多少有点神气,大小是个官儿——独霸一方(横批)。”

“黄酒白酒都不论,公鸡母鸡总要肥——尽管端来(横批)。”

“莫笑我老朽无能,许个愿试试;哪怕你多财善贾,不烧香瞧瞧!”

土地神也是最能体现世俗情趣的神。或许是因为他“神小好欺”,或许是他最平易近人,人们为土地神赋予了很多人性的色彩。

四川某地就流传着一个故事,据说曾经有四个人在同一天到土地庙中祭拜土地爷,他们有的求雨,有的求晴,有的求风,有的求静,土地爷都一一允诺了。事后土地婆埋怨土地公不应该随便应允世人这么多要求,土地公却说:“这件事并不难办,只要白天晴天,夜晚下雨,刮风沿着岸边,不干扰到别的地方不就行了。”在世人眼中,土地爷是极富人情味的神仙。有的地方还将土地爷描绘成和世人一样有各种嗜好的神。

人们对土地爷十分爱戴,但有些地方的人对土地婆却没有什么好感,据说这也和一个民间传说有关。民间流传在土地爷下凡之前,玉帝曾问过土地爷有什么愿望,土地爷不假思索就回答说希望天下的人都能过上富裕的好日子。但土地婆却反对土地爷的说法,她说如果世间之人都是有钱人,那么将来他们两人的女儿出嫁时就没有人给抬轿子了。于是人们相信世间之所以有贫富贵贱之分都是土地婆这个“恶婆娘”的主意,因此也就没有什么人愿意供奉她了。

由于土地神是地方性色彩很浓的神,中国人对土地神的信仰程度及祭祀供奉方式,根据所属区位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不过每年各地方都要举行祭祀土地的活动,据说过年逛庙会就来源于此。

城隍神

民间对城隍神的信仰广泛而深刻,几乎所有的城镇都建有城隍庙。但城隍最早并不是一个人格化的神而是指城池。后来道教将城隍人格化为守护城池的官员,并渐渐将其奉为守护城池和居民的神。据史料记载,古人对这种守护城池的神的信奉从周朝即已开始,不过那时还没有城隍的说法。

城隍庙城隍神之名是三国后才出现的,据说当时已经有人开始信奉城隍神,不过这种信仰并不广泛,直到南北朝时期,世人对城隍神的信仰才逐渐加深。到了唐朝,城隍神的权力逐步提升,人们甚至将城隍视为掌管阴间的官员。

相传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唐朝时期,洪州有一个名叫王简易的人生了一种奇怪的病,有一天他又晕倒了。等他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到了阴曹地府,一位阴间使者告诉他:“你已经死了,我就是来抓你的。”于是王简易就跟着使者准备到阴间报到,路上他们遇到了王简易的一位旧识,那个人对他说:“您还不到死的时候,怎么就过来了?”王简易听后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就到城隍神那里查问,城隍神将生死簿找出来一一核对后,对王简易说:“确实来早了,你还有五年的阳寿呢。”说完就让使者将王简易送回阳间了。

由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变迁,城隍神的职责和地位有了提升,竟也掌管阴间了。与土地神一样,人们对城隍神的信仰高潮也源自明朝,据说这又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为了加强皇权,便于统治,朱元璋依照世俗的行政区划,将城隍也分为了都、府、州、县四个等级,并规定各地铸造城隍神时,要依照等级选择服饰装扮,各地的最高行政长官还要定时主持祭祀城隍神的活动。由此,世人对城隍神的信仰遍及了全国,城隍神成为最受重视的一类保护神。

不过也是因为这种过于世俗化的推崇,人们有时也将城隍神视为封建官僚的化身加以讽刺。相传甘肃地区就流传着一个类似的故事。

有一名叫做谢生的书生经常在城隍庙中学习。一天,一个小贼到城隍庙中祷告,谢生见来人獐头鼠目不像好人,就躲到了城隍神的塑像后面。小贼见四下无人,就对城隍神说:“希望您能保佑我成功偷到东西,事成之后我一定好好祭拜您。”谢生听了觉得此人实在是愚蠢,居然做坏事还想要神灵保佑。

谁曾想这个小偷第二天高高兴兴地提了供品来到城隍庙中还愿。谢生知道此事后,十分生气,随即写了一篇讽刺城隍神的文章。

第二天,谢生的老师却找到了他,并对他说:“昨天城隍神托梦给我了,他说你写了一篇文章骂他,他特别生气还说要惩罚你,你还是快点将那篇文章交出来吧。”老师见谢生无动于衷,就亲自翻查搜出那篇文章,将其烧毁了。

然而当晚谢生的老师又梦见了城隍爷,这次城隍爷对他说:“这下我完了,你在烧谢生写的那篇文章的时候被一个多事的过路神仙看到了,他竟然将这件事告诉了东岳大帝,我刚刚被撤职了。”说完城隍爷就气冲冲地走了。

不久后,谢生也因病去世了。

后来,当地的人们将原来的城隍像扔掉,将谢生奉为新一任的城隍爷,并将他的塑像供奉在了城隍庙中。

由于不同地区的情趣习俗,人们信仰的城隍神往往也不是同一位。即使是同一地区有时因历史原因,城隍庙也会“改朝换代”,供奉不同的城隍神。世人喜欢将那些生前英勇无畏的大英雄奉为城隍,据说汉朝大将霍光、隋朝监门大将军庞玉以及南宋名臣文天祥死后都被奉为城隍神。

山神

除了土地和城隍是基于古人的土地崇拜而附会出来的神以外,古人对山川的崇拜还演化出了山神。古人对山神的信仰来源已久,《山海经》中就有类似的记载。

人们对山神的祭拜也是出于对自然的崇拜,尤其是那些“靠山吃山”的山民们对山神的信仰更虔诚。时至今日,藏民们依然保持着祭拜山神的习俗。祭山甚至成了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例如石棉藏族人的“唤山节”。

除了山民之外,祭拜大山也是古代天子们封禅祭天时经常要做的事情,他们常常将玉石制品埋在地底或投入山谷之中,以求得到山神的保佑。

镇鬼神钟馗

钟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极特殊的存在,他丑陋不堪但却备受世人推崇,在唐朝时就已经成了声名赫赫的镇鬼神。据学者们考证,“钟馗”的形象并不是自唐朝才有的,而是来源于上古先民们驱除妖魔时所带的面具。

钟馗但在民间信奉的神话故事中,钟馗是唐德宗时期一个样貌奇丑但才气逼人的学子。据说钟馗高中状元后,因面貌丑陋而受到德宗和朝臣的耻笑,最后悲愤地自刎于殿上。德宗见钟馗如此刚毅,觉得有愧于他,于是将他以状元身份下葬,并奉为驱魔神,为世人降妖除魔,以保天下太平。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镇鬼神钟馗的传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钟馗捉鬼。钟馗捉鬼的故事讲述的是钟馗为唐玄宗驱魔的事情。据说有一次,唐玄宗遇到了一个名叫“虚耗”的小鬼,此鬼长着一个牛鼻子,一脚穿鞋、一脚赤脚,样貌很奇特。这个小鬼还很嚣张,竟然当着玄宗的面就要将玄宗的一只玉笛和杨贵妃的一个绣囊偷走。玄宗气愤不已,正想叫人来驱鬼,就瞧见一个面貌丑陋的大汉跑了进来。大汉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小鬼擒住了,他还将小鬼的眼珠挖出来,吞到了肚子里。玄宗见状十分害怕,就问大汉到底是谁。大汉对玄宗说:“我就是终南山的钟馗,早年因科举之事自刎,后来成了驱魔神,专杀这些祸患人间的小鬼。”

玄宗自梦中醒来后,就将著名画家吴道子请到了宫中,由他口述钟馗的模样,让吴道子作了钟馗的画像,并在画像上题了“赐福镇宅圣君”之名。之后玄宗又派人刻板印刷了大量钟馗像送给百姓,让他们将其贴在门上,除妖避邪。因此,钟馗有时也被后人视为门神。

钟馗这位镇鬼神在世人心中不仅是英勇刚毅的象征,也是知恩图报的良善神仙。据说钟馗自刎之前,有一个名叫杜平的同乡经常接济他,他死后也是杜平帮他办理了后事。钟馗做了镇鬼神之后,一心想要报答杜平的恩德,就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这个故事就是戏曲作品中经常提及的“钟馗嫁妹”。

中国人的钟馗信仰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影响甚广。在福建和中国台湾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如果某地发生了意外或恰逢节日,那么人们就会请来一个装扮成钟馗的道士,拿着宝剑做斩妖除魔的动作,以求取平安。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中也有钟馗的影子。在传统的端午节习俗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从钟馗故里请一尊“真钟馗”供奉在家中,这就是所谓的“请钟馗”。据说在唐朝,甚至春节来临时也要“请钟馗”守门镇宅。除此之外,民间还流传在端午节当天跳“钟馗舞”,放鞭炮的习俗,这些被人们称为“跳钟馗”和“闹钟馗”。

女神妈祖

女神妈祖由于古人经常遭受各种海洋灾害的打击,因而产生了一种针对海洋的自然崇拜,女海神妈祖也应运而生。妈祖又称天妃、南海神女,是我国沿海地区居民十分崇敬的一位女神。在世人心中妈祖的能力极强,据说她不仅能够保护船只和船员的平安,还能呼风唤雨,驱逐海盗,甚至助人得子得女,为世人降福。

相传妈祖在升天成仙之前是福建莆田地区的一位大家闺秀,她自幼聪颖,并对大海有着深切的感情。民间传说,妈祖生前善于观测天象帮助渔民,因而受到了当地居民的爱戴。在她过世后,沿海人民为她修建了寺庙,将她奉为女海神。

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妈祖的传说,其中有一个故事从侧面描绘出了妈祖在世人心中的形象。据传妈祖在世的时候,曾有一条商船遭遇暴风不幸触礁,海水冲进了船舱,船上的人命在旦夕。岸上的人见了焦急万分,却又不敢冒着巨浪前去救人。这时妈祖出现了,她将几根小草放入大海中,小草竟然化成了一排木板贴合在商船的破口上。因此商船没有被巨浪击沉,船上的人也都获救了。

自宋朝至今,沿海人民对妈祖的信仰已经持续了上千年,女神妈祖不仅在中国大陆的沿海地区享有崇高的地位,在港澳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妈祖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女神。据说至今为止全世界已兴建了近五千座妈祖庙,在中国台湾,妈祖成了世人最大的信仰,全世界信奉妈祖的人也已经达到了两亿之多。

保生大帝

吴真君搬兵除妖魔保生大帝又名大道公、吴真君,是南方部分地区信仰的一位守护神。保生大帝生前是福建泉州白礁村一位名叫吴夲的神医,他生活在宋代,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救助了不少有病之人。据说宋仁宗曾请他到宫廷中为其母诊治乳疾,太后痊愈之后,宋仁宗又邀请吴夲担任宫廷御医,但被吴夲拒绝了。吴夲一生行医,救死扶伤,受到了世人的爱戴。他去世后宋高宗下旨为他修建了白礁慈济宫,人们将他奉为保生大帝加以祭祀。

在白礁村里有一口用来炼丹的古井,当地村民一直笃信保生大帝将抓到的妖魔鬼怪都封在了这口井中,于是人们就将保生大帝的雕像放在井上镇守,防止妖魔作祟。但泉州和漳州一带的居民也想让保生大帝到他们那里去巡视,进而得到保生大帝的庇佑。于是白礁慈济宫的庙祝就让人依照保生大帝雕像的样子又做出了两个同样的雕像,并将他们分别称为保生一大帝、保生二大帝和保生三大帝,由此解决了世人争相供奉祭拜保生大帝的需要。

相传保生大帝时常显露神迹,救危扶困。据说在南宋时他还救助过一代忠臣、理学家颜师鲁。颜师鲁的家乡在白礁村边上的青礁村,身为朝廷的官员和著名理学家,他一心牵挂家乡的教育问题,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振兴家乡,他在青礁村创办了一个书塾。然而颜师鲁的政敌将他修建书塾一事附会成他为谋反积蓄力量而上奏给了宋高宗,高宗决定先派遣钦差大人到青礁村一探究竟。

颜师鲁和书塾的学子们知道后万分着急,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将白礁村的保生三大帝像借来放在书塾中,希望能够得到保生大帝的保佑,躲过这场灾难。

同类推荐
  • 生肖文化 羊致清和

    生肖文化 羊致清和

    本书研讨生肖羊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氏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
  • 秦学术史探赜

    秦学术史探赜

    《秦俑·秦文化》丛书总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华大地西北黄土地上,揭开了一处古代宝藏。这便是后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由兹伊始,便掀起了一阵又一阵不大不小的秦兵马俑旋风。国外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纷至沓来。兵马俑的代表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五大洲。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中外观众每年200余万。以兵马俑命名的现代生活用品、食品也投入市场。古代优秀文化有力地冲击着现代文明,这种文化现象在许多古文化现象中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有人便说这是一种“秦俑效应”。 “秦俑效应”的深层影响,还...
  •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中华国学经典)

    《龙文鞭影》形象地反映了该书“逸而功倍”的效果。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 《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辑录了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孔子、诸葛亮、司马迁、李白、杜甫、朱熹等人的轶闻趣事。全书共收辑了包括孟母断机、毛遂自荐、荆轲刺秦、鹬蚌相争、董永卖身、红叶题诗等两千多典故,文字简练扼要,而能阐明故事梗概,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该书全文都用四言,成一短句,上下对偶,各讲一个典故。 逐联押韵,全书按韵编排,是一本重要的蒙学读物。
热门推荐
  • 娘子是食物

    娘子是食物

    不会吧!出来旅个游也会遇到鬼打墙?这石碑和分岔口是怎么回事儿啊?什么?我是含羞草仙子?有没有搞错啊,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这次的“食物”真的不一样,胆子小得不得了,却不住在搭建好的畜生棚里,每天要洗澡,不吃草要吃熟食,有点意思。可是当我确实把她养肥了准备宰杀时,居然有那么一点不忍心···
  • 大盗独行

    大盗独行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隐蔽在黑暗中,他们穿梭在各个角落,他们树敌无数,又低调独行,他们代表着盗的最高境界,人们称他们为——大盗(小弟新人新书,求支持!)
  • 梅花眼

    梅花眼

    一个少年乞丐,无意间进入山洞,得到了一双梅花眼,从此踏入修行,为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一步步踏入巅峰,成就万古至尊。
  • 斯诺大陆

    斯诺大陆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乐天在剑宗的剑冢之中得到了伴随自己一生的王者之剑,本以为自己就此拿着此剑执掌天下、快意恩仇。岂料命运多舛,凡是跟他关系较近的不论亲人还是朋友命运都已发生改变,先是天怒痛失爱人,接着乐炎为宗门献身,王猛家族凶杀惨案......而在一件一件事的背后,乐天才慢慢发现自己手中的王者之剑真正的本质。
  • 通仙宝典

    通仙宝典

    被师妹欺压,被长老陷害,她狼狈不堪。三年之后,灵力回归,赚得稀世萌宠,她要让那些人十倍偿还!————一句话简介——————————————————一本通仙宝典成就通天仙路。
  • 恐龙密码

    恐龙密码

    《光光头赵华童话系列:恐龙密码》以书中的《圣塔巴巴虫洞》为例,首先,文字干净利落,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行文颇有欧美科幻小说的味道,其次是想象力,这篇融合了科幻、魔幻和童话元素的作品,其故事的产生,源于一个奇特的想象:沙漠上的海市蜃楼,其实是一个随机开启的虫洞!
  • 俊少恋上傻丫头

    俊少恋上傻丫头

    她『冷紫悦』是光忙亦能暖阳!她活泼开朗,她的父母一直都在忙事业,所以她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但她还有两个很要好的朋友....他『韩洛熙』总喜欢叫她小鸭子,他是一个酷家少爷,有着霸道的脾气......他们会檫出怎样的火花呢???(想知道?那就看看文章吧!)……“看够了没有?花痴!”“谁是花痴了”.......“本来就是嘛?小鸭子”........
  • 史记(第一卷)

    史记(第一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笑傲仙魔

    笑傲仙魔

    大荒极西,有国名曰‘黄昏’,国主苍力,得黄金面具,耗时三十年,灭国七十余,创立黄昏王朝,自封黄昏嗜血王。以黄金筑城,黄昏国灭,黄金城遗于沙海,无迹可寻。数千年后,黄昏王后裔突现世间,命运之轮开始转动,羽族、兽族、汐族、灵族、龙族竞相登场,仙丹法宝,仙法秘籍,神兵利器,恩怨情仇,伴随仙魔画卷一一展开…
  • 尘归尘,土归土

    尘归尘,土归土

    没有过多的介绍。本着为信仰写文的原则。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