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6000000004

第4章 儿童传播的本体研究(2)

(一)共性

1.时空遍布性

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指出:“我们是传播的动物;传播渗透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它是形成人类关系的材料。”[19]按照这种泛传播的观点,传播对于儿童而言,是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现象。的确,儿童在人类孕育的最初——胎儿期就开始了传播,“第2个月,1英尺长、1/7盎司重的胎儿已能感觉到它的世界。特别是其嘴部区域和脚趾能对触觉有所反应。它已能移动,但因其运动太微弱,母体还不能感觉到。13~14周,母体可以感到胎动。24周内对声音有反应,眼睛对光有敏感。25周时,胎儿能通过身体运动对其附近的声音作出反应”[20]。胎儿不仅能够进行这种和母体的跨空间传播,还有研究表明,胎儿能进行跨时间的传播,“在孕晚期,胎儿会对其母亲的声音作出倾向。在一项设计精巧的研究上,让孕妇对她们腹中还有6周才出生的胎儿大声朗读苏斯博士所著的那本轻快而充满力量的书《呆在帽子里的猫》。在分娩后,让她们的婴儿吮吸橡皮奶头。结果发现,这些婴儿在听《呆在帽子里的猫》中那些他们在胎中就已听到过的声音时,他们会以最大的努力吸奶”[21]。

2.行为伴随性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说法是否太绝对了?难道吃饭、穿衣、住房、走路等行为,也是传播?不错,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衣食住行”也是“传播”。一是这些行为的进行和完成,都离不开传播;二是这些行为本身就是传播,即总是携带、发散(也就是传播)着某种信息。传播有“有意”和“无意”的区分,这种无意的传播,是一种泛传播,“言传身教”中的“身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美国传播理论家瓦茨拉维奇曾经说道:“我也不得不同意,存在着心理分析学家所说的‘心力内投’这类传播。这种传播是无法利用、度量或者调查的。”[22]所谓心力内投是把外部对象或自己所赏识的某些人物的特点结合到自己的行为和信仰中去的一种防御机制。这种“心力内投”就是一种泛传播。所以,成人要重视传播的行为伴随性,尤其要注意这种行为伴随性中的传播无意特征,意思就是说,成人的日常行为会在无意间携带着信息进行传播,在孩子身上产生一定的传播效果。

3.极端重要性

传播在人类发展、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传播一词(communication)与社区(community)一词有共同的词根,这绝非偶然。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同样,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社会学家查尔斯·科利在70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中称传播是“人类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机制,是一切智能的象征和通过空间传达它们和通过时间保存它们的手段”[23]。还有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萨皮尔在《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第一版)中精辟地写道:虽然我们谈起社会时往往好像它是一个由传统所限定的静止的结构,但是,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说,根本不是这样,而是各种大小和复杂程度不同的有组织的单位的成员之间部分的或完全的了解所组成的一个极其错综复杂的网状系统[24]。从以上学者的见解中,我们能够认识到人类关系的存在、每一种文化形式和每一社会行为的表现都或则明晰或则含糊地涉及传播。

另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播的最基本体现——交流与沟通,是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须臾不可或缺的一种活动。“一个人每天除了睡觉,3/4的时间都在从事传播与沟通活动。人们常说‘衣、食、住、行’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基本需求。其实这种说法还不全面。应该说,衣、食、住、行、传是人类生活中必需的内容。这里的‘传’是人们的一种天生具有的信息交流行为”[25]。笔者想起2014年春节,许多媒体着重就“家规家训家教”进行探讨和报道,相关报道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的行为无非是想告诉我们成人,在儿童日常生活中,除了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开展相关知识的教育传播。

(二)特性

1.基础性

儿童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基础。人自呱呱坠地向外界啼哭开始,或者说从娘胎中隐隐胎动开始,人类就已经开始了传播。曾经有位作者记录了他小外甥出生时的情景:“第一个动作是哭,既不是愤怒的……也不是欢呼,……而是急促的、带着声音在抽鼻子,然后是长而细小的啊—啊的声音,没有眼泪,带着苏格兰风笛的音色。伴着单调而凄厉的哭音,婴孩露出她红色的、皱巴巴的娇嫩的肌肤……”在笔者看来,这位作者不仅描绘了人类出生时的情景,如果按前面讲到的泛传播来看,他同时也描绘了人类在出生时是如何传播的。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地通过内在或者外在的,有意或者无意的传播,从而慢慢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为生命找到了最终的意义。而在这漫长的人类传播旅程中,儿童传播是重要的,因为它是基础。心理学家曾说:“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开始”;“3岁看大,7岁看老”。这些都喻示着一个道理:儿童期是人类最初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尽管有时候,成人因其在人类传播中所具有的绝对话语权而完全忘却了传播发生的历史,更完全忘却了自身是“从哪里来,要向哪里去”这一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但是我们仍然无法回避儿童传播在人类传播中的基础性问题。

2.发展性

儿童传播随着儿童的发展而发展。“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阶段,它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其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这一发展变化从生命形成到成熟大体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身心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二是身心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发展;三是认知机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发展;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五是由一个自然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文化人的发展。儿童发展既不像成年人那样平稳地进入“高原状态”,更不会像老年人那样进入衰退状态,儿童发展是一种快速的、递进性的发展状态。儿童传播作为儿童发展的一个部分,也是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中不断发展。在人类传播中,它相对于成人传播,具有更加明显的发展轨迹。

3.互促性

儿童发展与儿童传播发展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儿童的发展促进了儿童传播的发展;反过来,儿童传播的发展促进了儿童的发展。笔者想起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组织,这种组织就是以儿童的思维方式相符的形式将学科结构置于课程的中心地位,这一学科结构随着年龄的提升,不断强化,学科结构与儿童年龄同步呈螺旋式上升。儿童传播与儿童发展也是如此,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儿童发展离不开传播,传播发展也离不开儿童发展。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让·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其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也认为,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些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发育是遗传与环境间一系列复杂性交换互应的结果。而在学者们所指的“环境”中,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思考

在儿童发展领域,存在着大量持有各种不同观点的理论,它们探讨儿童本身以及他们如何发展等问题,我们不难从中归纳出研究儿童发展的4个基本命题:①发展的进程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②所有儿童发展是否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模式,还是有许多其他可能的模式?③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哪一个因素在发展中起着更重要的决定作用?④个体儿童是否在早年就建立起稳定的终身行为模式,还是不断地发生变化?

儿童传播也同样存在这些问题,我们之前讲过,儿童传播是指儿童与人、与社会,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之间的一种传播。从含义上看,儿童传播涉及较多层面的东西,比较复杂,所以我们从其中一个方面——儿童传播力的发展,来分析上述4个问题。儿童传播力是指儿童在传播时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属于儿童发展的一个能力,那么它是否也会面临前面所述的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呢?第一,儿童传播力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比如婴儿在出生时就有了传播能力——啼哭,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之后成长中的哭泣与出生时的啼哭什么关系?两者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第二,儿童传播力的发展是否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模式,有几种模式?第三,儿童传播力的发展中,什么因素在发展中起着更重要的决定作用?儿童传播力是否是本能反应,是个体发展占主导,还是个体之外的原因占主导呢?第四,儿童传播力是否一直稳定不变,还是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比如幼儿期的传播力和婴儿期的传播力有什么变化?儿童传播力和成人传播力有什么不同?等等。

注释

[1](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2]赵晓春:《农业传播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3]吴凡主编:《传播学概论》,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

[4]吴凡主编:《传播学概论》,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

[5]吴凡主编:《传播学概论》,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

[6]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第60页。

[7]邵培仁:《传播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9](美)沃纳丁等:《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10](英)丹尼斯·麦奎尔等:《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11](美)沃纳丁等:《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7页。

[12]周晓明:《人类交流与传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13](英)丹尼斯·麦奎尔等:《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5页。

[14](美)沃纳丁等:《传播学的起源、研究与应用》,陈韵昭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15](日)山田实:《大众传播研究入门》(日文版),芦书房1988年版,第6页。

[16]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页。

[17]申凡主编:《传播学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18](美)华生:《行为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5页。

[19](美)威尔伯·施拉姆等:《传播学概论》,陈亮等译,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20页。

[20](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21](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7页。

[22](法)阿芒·马特拉等:《传播学简史》,孙五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3页。

[23]Cooley,C.H.Social Organization:A Study of the Larger Mind,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01;reprinted.,New York:Schocken Books,Inc.,1962,p61.

[24]李大玖著:《海外华文网络媒体:跨文化语境》,新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25]王德海编著:《传播与沟通教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第二节 儿童传播的要素与过程

一、儿童传播要素

(一)传播要素

传播要素是指任何一次完整的传播活动都必须包含的因素。以下我们着重介绍“5W”传播要素和“7W”传播要素。

1.“5W”传播要素

在传播学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传播要素的是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D.拉斯韦尔。1948年,拉斯韦尔在他的著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5种基本要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传播5要素或者“5W”要素,即Who、Say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对应中文的翻译就是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

(1)谁,即传播主体。又称传者、传播者、信源等,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是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传播主体又可以称为“信源”,他是信息的来源,以发出信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传播主体通常是主动的,信息正是由他传播出去的。

同类推荐
  • 小盐粒和妈妈失散之后

    小盐粒和妈妈失散之后

    《最让孩子入迷的科普童话读本:小盐粒和妈妈失散之后(原创经典美绘版)》共35篇科普童话,内容涉及动物、植物、物理、生物、医学、电子等各种不同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了科普童话的风格和某些写作特点。
  • 点石成金的手指:重新发现世界的50个科学故事

    点石成金的手指:重新发现世界的50个科学故事

    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明友走进科学,了解我们究竟生话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张佳音等用心编辑了《点石成金的手指(重新发现世界的50个科学故事)》这本书,精心挑选了50个科普小故事汇集成册,内容涵盖太空、地球、气象、动物、植物、科技、历史、人体奥秘等多个方面,既涉及青少年明友应该了解的最新科学领域和科技动态,又包含了一些在我们的日常生话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其中有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样广为流传的名篇佳作,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精彩篇目。每个故事之后,我们还附有一个问题,希望通过阅读和知识点链接的启发之后,每个读者都能给出一个更具有“科学性”的答案。
  • 百分百小美女

    百分百小美女

    我的眼皮一单一双;眼睛不近视也不弱视;没有蛀牙;性格特爽,喜欢冒险,偶尔有点冲动;女生们说我喜欢臭显摆,男生们却事实上,我喜欢帮助人,尽管有时皆大欢喜,有时却弄巧成拙。我承认,我身上总有没完没了的小毛病。可是,我并不觉得它们会妨碍我成为一个健康阳光的小女生。我折腾出的好事远远大于糗事,就证明了这一点呃。
  •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有母亲的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 猫武士:红月狂潮1

    猫武士:红月狂潮1

    农历八月十五是猫族的传统节日圣石秋祭,十三个猫族部落汇集于圣石地,所有的猫都充满了期待与憧憬。然而,一系列的麻烦却在这时接踵而至:猫王国的大巫师离奇失踪,神秘黑猫带来可怕的预言,骨老族的秘技猫凶灵现身行凶……一直被巫师们视为灾难象征的红月再次出现,一个关于猫王国将发生巨变的预言悄悄流传。一切真的会像传言中所说的那样吗?
热门推荐
  • 七绝神皇

    七绝神皇

    七剑出,天下争。看一枚小兵如何长成参天巨树。
  •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人生需要一个起点,不能昏昏碌碌,不需要沉沦,然后才会一切皆有可能
  • 丑小鸭的霸道总裁

    丑小鸭的霸道总裁

    从小,妈妈就告诉她,不要以真面目示人,否则会招来不必要的祸端,直到遇见他...........
  • 还丹众仙论

    还丹众仙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琉星大陆

    琉星大陆

    在伟大的琉星世界上,横空出世了一位强大的法师,十大神兵和十大魔兵,又与这个法师有什么关系?神兵与魔兵,正义与邪恶,正气与邪气,同时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 美人不折腰

    美人不折腰

    一朝醒来她看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古代。出手相救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最高权位者。只想有份简单的生活,我想嫁我便嫁,我不想嫁便不嫁,我想爱我便爱,我想不爱便不爱。顺应环境而改变,她懂,但她做不到,也不想做到,于是她这个现代女就这么任性地在古代孤独地走着自己的路。知她者是他们,罪她者也是他们。
  • 欢喜冤家单翼飞

    欢喜冤家单翼飞

    一个女孩,幼年时有惊人的冷静,机智,结果在一场灾难中失去记忆,忘了小时候的玩伴。长大后两人再次见面,变成了一对欢喜冤家,然而,在他们的幸福快到来的时候,祸事来了………………
  • 宇宙秘法

    宇宙秘法

    一个扑朔迷离的大陆,一个神奇的少年,为了拯救父母与为难之中,寻找各种方法寻求突破,最后也终于成功的完成了心愿,也将所有的一切都掌控在了手里,最后他一个人默默的修炼,寻找着突破的契机,最后去也一步步的将所有的一切,都给解决了。
  • 读古人,学做事

    读古人,学做事

    对每个人而言,人生的过程其实也是由做这样那样的事形成的。这些,事有容易的,也有困难的;有做过的,也有没做过的。而对现实中大多数人而言,如何去做事,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都是需要去认真学习的一门课。因为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如何做事的智慧时刻在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有了这种智慧的帮助,我们才能更容易的实现梦想、创造价值,获得幸福的人生。
  • 猫生囧事

    猫生囧事

    出行一日,毛掉半斤。秦冉冉的内心是崩溃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终于抢了仙帝座下第一兽宠的地位,秦冉冉以为自己得道升天,岂不知……帝渊:“冉冉,你知不知道,有一个词,叫做食髓知味?”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