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6000000015

第15章 儿童传播的客体研究(2)

那么,成人应该在儿童传播中,如何发挥语言符号的功能呢?

(1)形音对位。对于传播受体是一些还未发展成熟的儿童来讲,传播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应重视每一次儿童传播活动,特别是在传播时,注意形音对位,因为根据前面语言的定义,我们能看到,语言符号是以语音和字形为物质外壳。脑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后来需要掌握的拼写、丰富的词汇量、领会意义的细微差别以及感受文学的愉悦,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这关键的一步,也就是说在初级阶段,儿童的语音解码能力对于儿童语言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告诉我们,在儿童的传播活动中,成人必须强化对儿童进行形—音对应规则能力的训练。比如在给儿童提供传播内容时,最好做到语言符号的音形对应。现如今,市场上有很多英语学习玩具。它是让孩子用一个个字母块拼出英文,在这种玩具中让孩子学会一些单词的基本拼法,但这其实只是满足了形的问题,而没有满足音的需求,对于孩子的语言发展并没有太大帮助。那么如何解决呢,现在市场上流行运用点读笔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让儿童拿着点读笔在图书或者玩具上点读,以此来解决音的问题,也就是说,能够让儿童在知道这个单词是怎么拼的同时,也知道它是如何发音的。

(2)“妈妈语”的特征。对于“妈妈语”,这点我们在前面章节已经有过论述。脑科学研究表明,父母和婴儿交流时用的是那种缓慢的、富有感情的语言,是婴儿需要和喜欢的语言,即具备“妈妈语”的特征。具体而言,这种话语具有夸张的语调、高音、慢节奏和短句子等特点。这就告诉我们,在跟婴儿交流时,可以考虑运用这种“妈妈语”的话语风格来提高传播的效果。动画片《蓝色小欧斯》就是一个典型,片中可爱的小章鱼“小欧斯”缓慢的语调,富有特色的生活化的唱词风格,深受孩子们特别是婴儿的喜欢。

2.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除了语言符号,在儿童传播中巧妙运用非语言符号,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而言,特别是早期儿童,在不会使用语言符号之前,非语言符号的使用是他和别人进行传播的重要手段,有时也是唯一手段。那么儿童是什么时候开始拥有非语言符号?是不是婴儿生来就会表达基本情绪,如高兴、兴趣、惊讶、恐惧、愤怒、伤心和厌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几乎所有这些表情在婴儿出生早期就表现出来了。逐渐,它们就成为清晰可辨、发展完善的信号了。并且儿童除了会表现这些非语言符号,而且在很早开始就能够对这些符号作出反应。比如精心设计的母婴面对面交互实验表明,3个月之内将形成一套复杂的交流系统,每一位成员都能对定时的暗示作出合适的回应。婴儿为引起母亲或父亲的反应而作出某种表情、发出声音或做出动作。当他们的努力失败时,他们将转过脸,皱眉头、哭泣以回应母亲的伤心或毫无表情的眼神[3]。另外,对于成人而言,非语言符号在儿童传播中可以发挥以下功能:

(1)强化功能。当非语言符号与同时出现的语言符号表意大体一致时,它们可以印证所言即是,且能进一步起到强调、补充的作用。当母亲在传播过程中,母亲对着孩子的表现,说“你真棒”的时候,她的盈盈笑脸、兴奋的声调,以及揉着孩子头发的亲昵动作也都在传递她对孩子表现的鼓励。

(2)调控功能。调控功能主要是指人们正在通过语言表达特定意思时,同时用到的非语言符号与这一表意基本无关,这时非语言符号主要是起到对于传播行为本身进行一定调节控制的功能。成人在与孩子沟通中,可以通过很多表情、举止等非语言符号,很好地调控着整个传播过程的进展。

注释

[1](法)卢梭:《爱弥儿》,方卿编译,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17页。

[2]董璐编著:《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8页。

[3](美)劳拉·E.贝克:《儿童发展》,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51页。

第三节 儿童传播中的信息交互

一、儿童传播中的“语义三角图”

我们介绍了意义和符号,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英国学者查尔斯·奥格登和艾弗·理查兹指出,语言(符号)、意义、思想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可分割,提出了“语义三角图”:语言(符号)是思维的手段,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符号)将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结果,即意义,用词、句记录下来,固定下来,思想与语言(符号)是不可分的。

在儿童传播中,“语义三角图”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呢?

1.儿童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

有一句谚语称“语言塑造了思想,思想塑造了语言”(Language shapes thought,thought shapes language),可见思维与语言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对于儿童而言,语言和思维是如何发展的呢?按照维果茨基的看法,儿童的语言和思想最初均独立发展,而后通过外在语言、内在语言的发展,形成思想,然后语言和思想融合在一起。皮亚杰认为刚刚出生的儿童其动作是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并不具有智慧。也就是说,初生儿还没进行真正的思维活动。儿童的思维是在儿童个体和周围现实相互交往的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笔者曾作过一个试验,试图了解儿童的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笔者问一个20个月的宝宝,问宝宝,“这是什么?”宝宝回答:“月亮”,再指着“月”问宝宝,宝宝回答:“月亮”。为什么宝宝的答案总是月亮呢,似乎他对月亮的熟悉程度比太阳更高一些,笔者认为这可能和他在生活中对月亮的认知有关系,平常生活中,宝宝看月亮比看太阳更多一些,于是对月亮有着更多的感性认知,对这方面的思维发展上倾向于月亮,而这种“思维”的发展影响着他的认识,也使得他更容易学会表达月亮这一语言符号。

2.儿童符号与所指对象不一定相关

儿童的“语义三角图”,还有一个特点,孩子学到的是符号,他们并不明白符号背后所代表的事物。符号和所指对象不一定相关,这种相关度在儿童传播中有时候很低。笔者曾作了一个试验,去探究这方面问题。笔者拿着“木”问一个20个月宝宝,他回答是“花”;然后用同样的内容问一个3周岁的宝宝,得到的回答是“树”;最后再问一个5周岁的宝宝,回答是“木”。这个试验非常清晰地表明,同一事物,不同的孩子可能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

这就像有人曾经说的,当老师教孩子什么是地球时,其实他只是看到了一些地图上的名称,那些国名、城市、河流,只存在于纸上。即使用这样的方法教育2年,一个10岁的孩子也不能凭借地球仪和一本世界史,从巴黎走到圣丹尼镇。即使他成为博士,可以从地图上轻易找到北京、伊斯坦布尔或墨西哥,他也无法透过这些符号看清背后的本质[2]。

二、儿童传播中的语言把握

(一)根据孩子情况,传递不同抽象程度的内容

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抽象是语言的一个特点,但是对于这个抽象,我们在使用语言中往往会碰到难题:过于抽象让人无法把握其中的意义。特别是早期儿童,如果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会发现儿童真的很不容易,在短短的时间里要学会辨别成人复杂的语言世界以及判断语言所表达出来的复杂意义。这里我们可以借鉴早川一会的“抽象的阶梯”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早川一会为了说明人类思维和谈话能够进行的各个水平,设计了“抽象的阶梯”,用于反映抽象度的结构差别。他列举了人们在各级阶梯上观看“奶牛贝茜”的情况,从这个阶梯可以看出,人们在这架梯子上爬得越高,贝茜的具体特征就越湮没在总的含义里。这就是赋予人类语言把不同数量的信息编成单一符号的能力,即“抽象阶梯”。人们可以研究最具体的或最抽象的水平,也可以顺着梯子继续往上爬,把更多的东西和经历用代码编在一起。一方面,这种办法见效神速,大大加快了信息处理过程,但是另一方面,一个抽象名词则可能被解释成各种意思。

这个抽象阶梯的研究告诉我们,我们在语言表达时要根据不同的传播对象,而掌握好语言的抽象程度,比如大多数科学上的谈话(科学家之间的谈话)往往是抽象程度很高的谈话;最实际的、日常性的谈话往往是抽象程度很低的谈话,这是为了便于人人都能参加。同样地,我们再来看儿童传播,成人应该分不同的儿童,传递不同抽象阶梯的内容,比如对于婴儿,你肯定不能太抽象,甚至要做到很形象,除了语言符号还需要大量的非语言符号的参与,所以跟婴儿讲“花”时,可能还应该指着一朵花跟孩子解释,以便让他能够更好的领会;但是和幼儿或者学龄儿童,我们可能在传播内容上的抽象程度就会高一些,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时候的儿童在认知水平、思维能力、语言习得上都达到了一定程度,所以在理解抽象程度的内容上,就相对容易一些。正如施拉姆所指出:“有效传播的一个秘密是,把一个人的语言保持在听众能够适应的抽象程度上的能力。”

(二)儿童传播中,语言如何做到有效传播

马克思指出:“语言是一种实践,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马克思的话清楚地表明,语言的本质在于传播。有学者对人类传播行为的语言运用,提出了许多富有启迪意义的建议,在儿童传播中,同样可以得以应用:

1.语言的易读性

易读性的原意是指新闻、文学作品等易于阅读的程度,易读性强即作品使读者易于接受和了解,有兴趣并以理想的速度阅读,且带来阅读的乐趣,从而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鲁道夫·弗雷奇公式和罗伯特·冈宁公式都对语言的易读性作出相关的研究,研究表明,语言的易读性分数受音节数、字数制约,句子越单纯,其易读性越强;词汇抽象和艰奥难懂的程度影响着迷雾系数,这一系数越大,其易读性越弱;语言中的人情味的成分越多,其易读性越强。

语言的易读性研究对于我们儿童传播活动也有启发。因为我们的传播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成长特点使得语言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那么,在传播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语言的易读性问题,绝对不能像和成人说话一样地和小孩说话。这点反映在现有的一些儿童杂志上特别明显,现在市场上有些杂志虽然标识给幼儿阅读,但是单个页面上句子往往太长字词太多,使得儿童在阅读时很费劲,兴趣索然,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借鉴语言易读性的公式,在句子的字数上、人情味上、迷雾系数上等作些研究,使得儿童杂志上的语言能够为儿童所真正阅读。卢梭曾在《爱弥儿》中对寓言故事中的语言作出批判[3]:

在拉·封丹的寓言集中,我认为只有五六篇寓言是洋溢着孩子般的天真气息的。其中一篇寓言是他的杰出之作,现在,我将这篇寓言逐行逐句地分析一下:

“乌鸦先生在一棵树上歇息,”

“乌鸦”是什么?“先生”这个词用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在一棵树上歇息”是诗歌的倒置手法,如果想弄明白先要分清散文与诗歌的区别。

“它嘴里含着一块奶酪。”

假设孩子没见过乌鸦,他是无法想象“乌鸦把一块奶酪含在嘴里”的样子,自然中极少有这种情形出现。

“狐狸先生被美味所引诱,”

对狐狸来说,“先生”是很合适的头衔!狐狸真正的性格和寓言中所写是有区别的。“引诱”这个词也是很难懂的。

“向乌鸦这样说,”

狐狸能说话,而且,它还能讲乌鸦的语言。

“喂!你好,乌鸦先生!”

如此使用“先生”这个词,小孩子会忘掉这是一种尊称。

“你多美呀!我觉得你多好看啊!”

重复是一种艺术手法,我可以理解。但是,对学生而言,只能让他们学会啰唆的表达方式。

“不要撒谎,要是你的歌喉,”

狐狸在撒谎,它还叫乌鸦不要撒谎。

“媲美你的羽毛,”

让孩子把“声音”和“羽毛”加以比较,你知道难度吗?

“就让你成为百鸟中的凤凰。”

什么叫“凤凰”?又牵涉到神话中的动物了。

“听到这些话,乌鸦乐得忘乎所以,”

作为老师也很难将这个成语向孩子解释清楚。

“于是,为了显示他美妙的歌声,”

孩子肯定想听一听乌鸦美妙的歌声。

“把嘴一张开,奶酪就掉到地上。”

孩子一定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张嘴与奶酪掉落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

“狐狸抓着奶酪,说,我的好先生,”

好心竟变成愚蠢。

“你要知道,所有阿谀奉承的人,”

太笼统。

“都靠他所吹捧的人生活。”

十岁的孩子肯定听不懂的。

“花一块奶酪学这个教训,真是值得。”

孩子很难懂语言中暗藏的玄机!

“乌鸦又羞又气,”

又说重复话了。

“发誓——可惜晚了——从今再也不上这种当。”

“发誓”!哪个老师敢向孩子们解释“发誓”的含义?

2.语言的10字要求

那么我们在儿童传播时,语言上要注意什么?有学者说,有一点我们一定要知道,婴儿从生下来就在听我们讲话,而且,在他会说话之前,他会模仿我们的声音,虽然他不懂那些话的意思,但他懂得其中的声调。所以,我们的发音要少,要容易,要清楚,要反复地去说,要说婴儿看得清的东西的名称[4]。这里面的发音少、要容易、要清楚等都是成人在语言表达时的技巧,笔者认为可以从准确、具体、简洁、生动、通俗10个字做好语言的传播。

同类推荐
  • 灵灵狗卖鼻子

    灵灵狗卖鼻子

    第一、第二辑是专以张果老为主要角色的幽默寓言,其中第一辑写的是张果老从出生到成仙的故事,第二辑写的是张果老成仙后的故事,这两辑的寓言篇篇幽默诙谐,而每篇寓言后都附有“果老心语”借张果老之口说出的人生哲理,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使人开卷有益。第三辑是套装寓言,每篇寓言都由几则寓言组成,形式新颖,内容丰厚,如彩虹一般七彩缤纷。第四辑是传统寓言,篇篇短小,寓意深刻,如夜空里的星星,闪闪发光。
  • 那一抹春风的温柔

    那一抹春风的温柔

    《那一抹春风的温柔》所选小小说都是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身,具有很强代表性、有影响力的经典力作。通过本书作品,不仅可以折射出活灵活现的人情与世相,而且这一篇篇经短的小小说也可以看作是如今社会的一种别样档案。 《那一抹春风的温柔》由厉剑童编著。
  • 沿着文字的小巷

    沿着文字的小巷

    《沿着文字的小巷》带着清新的泥土气息,似三月的春风为读者送上迷人的香气。沿着文字的小巷行走,从大唐的柳色,到阳关凭吊;从草坡上的童年,到母亲的菜园……《沿着文字的小巷》精彩的文章令人收获无数的惊喜和感动。
  • 我最想要的亲子情商游戏书

    我最想要的亲子情商游戏书

    提高孩子情商的意义,并不止于让孩子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从小做一个“快乐宝贝”,长大后成为一个性格积极、身心健康的社会人。高情商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孩子在儿童时期的可塑性最强,这一时期有意识地科学、合理地培养孩子的情商,将使他们受益一生。本书是科学、合理地培养孩子高情商的智慧锦囊。它依托于最新、最实用的教育理念,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游戏的趣味形式调动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充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沟通能力、个人情绪调节能力等情商能力,也可以使亲子关系在游戏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 美人鱼木乃伊

    美人鱼木乃伊

    《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美人鱼木乃伊》中一个个传奇故事,虽奇而不荒诞,虽趣而不俗,虽神而不虚假。既离奇神秘,又真实可信。《开阔学生视野的传奇故事:美人鱼木乃伊》在手,神游世界,探古寻幽,自有乐趣。这一个个传奇故事,融中外奇闻于一体,汇古今奇趣于一书,内容翔实,洋洋大观。
热门推荐
  • 落难公主流浪记

    落难公主流浪记

    女儿都岁了的逃妻逃了整整年,依然不肯乖乖回家,莫柄承不得不使出杀手锏。老爸要娶个跟自己年纪相当的姑娘做后母,莫菲菲离家出走表示抗议,网上那个男人答应要带她一起私奔的啦,所以一下飞机便直接投靠了他,哪里知道这个男人居然有个未婚妻,安舜不知道自己上辈子遭了什么罪,让他遇到了这么个女魔头,天天霸占住自己的床位不说,还四处游说自己是他的爱滋病女友,而且乱搞男女关系,为了钱简直就是不择手段。
  • 拯救男配计划

    拯救男配计划

    是不是心疼那些英俊貌美、财大气粗、深情专一、或温柔或妖娆或霸气或俊逸的男配们?是不是每次为他们的黯然退场而心碎憔悴?是不是很那些什么都不懂却践踏男配一颗红心还要死死咬住男主不放的小白花玛丽苏?没问题,我们有《拯救男配计划》!
  • 开口不说爱

    开口不说爱

    那一天,他满脸自嘲,说:“......你从来都不爱我,不是吗!你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而我从来都是每个人中可有可无的一个...既然不爱,我们,分手吧。”而她,一如往常般挂起温柔的笑意,答道:“好!”.....一朝错许的心,一段已刻骨的情。爱,就该大声说出来!可惜,她不稀罕......
  • 太虚行录

    太虚行录

    思想有多坚定,力量就有多强大这是一部关于意念的小说宇宙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通过对意念的修炼能够获得多大的力量?我将要告诉你,主人公莫丁神奇的修炼历程。
  • 鹰戒情缘

    鹰戒情缘

    他是她初三那年认识的同班同学,一年后,他突逢家庭变故,父亲被想要上位的政敌借机设局亲手害死。为替父报仇,他和她努力十年,未果,偶然获得的线索,让他决心远赴海外做隐形人卧底探查对手黑幕,并和她整整五年断绝联系。其实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终心无挂碍和她风花雪月、携手看晨昏星月。他们有一对因真爱而得到的守护魔戒,可最终他们明白,所谓真爱,不过是相懂相惜后,愿为对方付出一切的那份不悔执着。他爱她,而她也恰好爱他,这才是人间最美的神话。
  • 贵族之家·前夜(智量文集)

    贵族之家·前夜(智量文集)

    屠格涅夫的全名是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他生于公元1818年,死于1883年;俄国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又曾在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希腊文和拉丁文。他在19世纪中期俄国剧烈的政治思想斗争与冲突中,属于自由主义派别,他反对农奴制度,却不赞成当时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观点,他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然而,由于他对广大农奴和下层劳苦大众的深厚同情,以及他的文学天赋,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实,受到广泛的肯定和喜爱,即使是沙皇政府和主张暴力革命的人士,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欣赏他优美的文笔,并且赞赏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 武帝与纳兰

    武帝与纳兰

    纳兰回国与男友武帝完婚。由于纳兰一直在国外,不知道武帝在国内创业的这几年有没有别的女人,所以纳兰决定以一个普通职员的身份,进入武帝的公司。同时跟武帝约好了,这件事情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如果让第三个人知道,就算武帝输了。所以,这篇小说就是一个办公室职场小说,但因为纳兰的身份特殊,她在公司的经历,更像是一次奇妙的穿越冒险,一场职场历险。
  • 诗人怒

    诗人怒

    没有哪一个皇朝理当经久不衰,也没有哪一个皇帝真的能万岁万岁万万岁。大唐,这个令整片大地俯首称臣,顶礼膜拜的中原王朝。在历经了三百余个春夏秋冬以后。无可避免的走向了它应有的衰败。左皓卿,这个父亲仅是一介书生却惨遭冤死的寒门苦士。在卖诗为生的落魄日子里,偶然间卷入了一场春秋争霸当中。这里有谋略有江湖有兄弟有情谊有英雄有美女。书生当为民谋,为国谋,为天下谋。
  • 浪涌烽烟(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浪涌烽烟(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风骚武帝

    风骚武帝

    一个现代少年,正在和女友幽会时,遭遇霹雳,莫名其妙来到一个异世。最先听到一个阴森苍老的声音,而后来了一个冷妹子,再后来,实在吃不消……这到底是什么地方?一个有点猥琐却又纯情的少年……一场步步惊心的穿越之旅……一条非同一般的武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