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0200000010

第10章 辞职报告惹的祸(3)

这个表面上没有关联的事儿,背后影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阴谋的主使者,就是贼喊捉贼的吴三桂同志,他先是谎报清军,说康东兄攻打云南,然后又唆使苗族兄弟凯里叛乱。

吴三桂盘算着,甘大人一介书生,如何能对付彪悍野蛮的苗族同胞。然而,吴三桂错了,甘大人绝不是个软柿子,他是在战场上长大的,对付个土匪头子,那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甘大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落地消灭了凯里,这个结果让吴三桂发懵,他终于使出了最后一招,给甘大人去了封信,说康东已逃,就不烦您老大驾,您老要来就露馅了。

对于吴三桂的把戏,甘大人这个猴儿精的人当然清楚,但是,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带着自己的兄弟,回到自己的驻地贵阳,依旧安安心心地办公,直到那一天的来临。

经过这件事后,吴三桂记住了他身边,有个叫甘文焜的猛人。

尽管有甘文焜这个猛人在,自信的吴三桂还是认为,康熙不敢动他。

他没有相信刘玄初的话,写吧,就给康熙写封辞职信,刘玄初只有照办。吴三桂的辞职书寄送出去以后,刘玄初整日在家提心吊胆,而吴三桂仍然像无事人一样,笑他迂腐。

在得知吴三桂写了辞职书以后,耿精忠也写了一封,因为两个王都写了辞职信,你不写,是不是想造反啊,你若造反,就要被揍扁。家当最厚实的吴三桂都写了,你敢不写?

一下收到三封辞职信,康熙差点笑岔气,他以为,很多人都没有办好的事,自己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完全解决了。所有铲除鳌拜后的自信都告诉他,他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康熙心中有了最后的打算,一起都辞职吧,把三藩撤了,自己就成就了一番伟业,清朝的列位皇帝都会记住自己的丰功伟绩,春秋史笔也会记住自己的丰功伟绩,他决定撤藩。

不仅要撤藩,而且要三个藩王一起撤掉,一个不留,免得养痈成患。

所以,在康熙收到两个王爷的辞职报告时,立即把这两份辞职报告下群臣讨论。讨论后的结果依然是两派:以米思翰、明珠、莫洛为首的主撤派;以索额图、图海为首的主和派。

主张撤的人,基本上就是户部那些官,因为吴三桂要的银子实在太多,每年要银子九百万两,而户部年总收入只有八百五十万两,全部给这位爷,还差着五十万两,不撤藩,户部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至于主和派,基本上是因为吴三桂与耿精忠,认为此二人写奏疏辞职,完全是应个景,你若真撤了他,他一定跟你急,一急就会跟你干仗,干仗你还不一定干得过他。

意见汇总到康熙案前,康熙说了句流传千古的话:今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康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他在不久的将来,才会明白什么叫做冲动的惩罚。

很多史书,很多人,都不断鼓吹米思翰与明珠的果敢,而鄙薄索额图与图海的懦弱。

事实上是这样吗?至少在我看来,不是。

有理何在声高?米思翰兄,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户部大人总不能说没米下锅吧),把国家推到了战火的边缘;而明珠,是个实足的老油条,溜须拍马对他来说,屡试不爽。

康熙,二十来岁的年纪,血气方刚,根本就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

永远记住,英雄不能用冲动来评判,英雄也不能用结果来评判,康熙这回,的确错了。

在这个撤藩的问题上,康熙策略上的失误,给大清国,给天下的黎民百姓,带来了八年的战火,然而,康熙至死,却也把这场战争当成了他彪炳千古的功业,清朝史官也是。

有人说,人生很复杂,其实,人生也很简单,人生无非是种选择。

有人说,经济学没用,其实经济学很有用,经济学教给一种选择:选择最经济的一种!

在面临两种选择的时候,必须抛弃一种,而使得总体利益最大化,经济学上叫做卡尔·希克斯效率。人生的选择也是这样的,必须做出一种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是康熙没有做。

二十岁的康熙忘记了他爷爷对吴三桂他们所做的承诺,“子孙世袭罔替”,与“山河同永”。在康熙的政治策略当中,这都是鬼话,他相信一个判断:在利益面前,失信是常有的。

康熙以为他四十来岁的爷爷,比他这个二十岁的孩子更蠢。他以为他爷爷做出的如此承诺是脑袋突然发晕,他更以为,自己的刚毅果断,会在历史上留下永远值得称颂的话题。

康熙也忘记了宋朝的那个宋太祖,忘记了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康熙时常自我评价,我五岁便能识字,尤喜欢读历史,然而,他记的却是宋太祖的烛影斧声,忘记了杯酒释兵权。

历史留给人类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历史的教训。

康熙皇帝更忘记了《孙子兵法》上的记录:各个击破!他始终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实力,只要恩威并济,圣旨一到: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就会立地成佛,乖乖回家养老。

他不知道,吴三桂、耿精忠二位,是连佛祖都敢剁的人。

康熙同样忘记了,耐心,是成就大事人的必备品德。他听说过,勾践为了成功,苦熬了十几年,但是,轮到他自己,他却几年都不能熬。熬到六十岁的吴三桂死去,没有几年。

所有的一切,都因为康熙太年轻,太早地剁了鳌拜,以至于他有理由相信:时无英雄!

这一次,他会第一次领略到,世道很难,并不如自己想的那样简单。

在把所有一切都忘记以后,康熙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全撤了吧,一次性解决!

作出这样决策后,康熙以手诏的形式给吴三桂回信:王爷功劳卓著,为国操劳日久,六十余岁高龄仍操劳于边陲,朕实在于心不忍,览王奏疏,遵照王请,准予退休养老。

当吴三桂看到这封奏疏的时候,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自己为清朝卖命二十余载,最后清朝是这样的刻薄寡恩,他更没有想到,这个二十岁的皇上,居然是这样的心胸狭隘。

在这个六十二岁的老人心中,有的是痛苦,是无奈,但更多的,是懊悔与愤懑。他没有说话,把奏疏给他的幕僚,幕僚们一看这奏疏,一个可怕的念头,便在他们之中传开。

诸位将士一口咬定:这小皇帝太不够意思,要么裂地讲和,要么抡起拳头,揍他!

这样的议论之声不绝于耳。但是,吴三桂毕竟是个聪明人,他想了很多,他想到了自己投降过李自成,投降过多尔衮,现在,又要造反,他实在不想这样反复,留恶名于青史。

但是,不造反又能怎么办呢?

乖乖地带着自己这十多万弟兄回到辽东,甭说弟兄们不愿意,他自己也不愿意。哪怕就是到了辽东,也是处于别人脸色之下,康熙刻薄寡恩,到时候随便找茬剁了他,易如反掌。

名声是死后的事,历史是人写就的,成王败寇,是历史上的必然规律。但是,利益是现实的事,如果这时候还不下定决心,等待他的两个可怕的字,他已经知道——死亡!

他记得赵匡胤的那句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六十二岁的吴三桂也下了决心:反他娘地!不就是名声问题吗,到时候找几个人,把历史涂改一下;不就是多反复几回的问题吗,反正已经反复过几回了,再反复也无所谓。

做人要狠,只有当你坏到无可救药的时候,胜利才会向你招手,吴三桂始终这样认为。

历史是这个逻辑吗?是这个逻辑,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其实,就吴三桂个人来说,此时反叛,是相当英明的。

造反,他还有一丝生存的机会,如果不反,撤到辽东,吴三桂一丝生存的机会都没有。康熙死后谥号虽然是圣祖,但是,他并不完全行的是仁恕之道,这一点,你马上就会明白。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康熙,他有时也会这样想。

吴三桂准备反的同时,他唯一牵挂的,就是他的大儿子吴应熊。如果自己造反,康熙会不会剁了自己的儿子?他派人去京城,想把自己的儿子接回来,然后就坚定不移地反。

然而,吴应熊却是个不开窍的人,他天真地认为:终守臣节,便可保全禄位。

来接他回云南的人只得叹气,叹气也没有办法,最后缠了很久,才把吴应熊的一个小老婆生的孩子吴世霖带回了云南。要是吴应熊知道几年后他会等到那一天,此时他一定会走。

皇恩浩荡,那是因为你对皇上他家有用。皇帝可以把自家的妹子嫁给你,可以给你高官厚禄,可以把你当自家亲戚一样哄着。如果你已经一钱不值,那么对不起,请你滚蛋。

甭管你是皇上他姑父还是姨父,反正皇帝永远只认识两个字——利益!

儿子没有劝回来,吴三桂倒不十分担心,并不是吴三桂料定康熙是个老实人,而实际上,是吴三桂认为康熙没有剁他儿子的种,如果剁了自己的儿子,康熙只有拼命到底了。

这个世界,自信是要的,但是,过于自信,是要不得的。

康熙在给三位王爷回信后,心里很着急,只要这三位主儿一日不挪窝,他就不敢放心。

着急是没有用的,必须付诸行动。于是,康熙派出礼部右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傅达理去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去广东,吏部右侍郎陈一柄去福建,此行目的——撤藩!

北京到云南,几千里路,坐火车也得好几天。礼部右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傅达理于八月份从北京出发,紧赶慢赶,于九月初七到达云南,驻在云南郊区的归化寺。

寺庙向来就是安静的场所,不然咋个拜佛。然而,自从折尔肯大人与傅达理大人住进归化寺以后,这归化寺就再也不能拜佛了,门外吵吵嚷嚷,唧唧喳喳,马上变成了菜市场。

以前门可罗雀的寺院门口,现在变成了门庭若市。

突然来这么多人,并不进香,也不拜佛,只为一个事,请愿。来的诸位兄弟异口同声:平西王爷吴三桂同志的确是个好人,待民如子,如此好人,怎么能让他离开云南呢?

没有见过世面的翰林院学士傅达理马上吓傻,如此多的人,要是真冲进来,一人一口唾沫,就足以把自己淹死,然而,礼部右侍郎折尔肯沉默着,对着众人他投上了凶恶的目光。

“吴王自请移家,你们谁敢保留!”一个坚定的声响,使得嘈杂变成了安静。

吴三桂他自己上书想走,你们谁敢阻拦?哪怕你们剁了我,吴三桂也非挪窝不可。

众人沉默了,想不到皇上派来这么个打死打残都不怕的人,还能说什么呢?

小时候,我的妈妈教育我,遇到坏人,千万别跟他斗,要跑;同样,我看过日本的妈妈教育孩子,遇到坏人,一定要跟他斗到底,死了也光荣,至少留住了尊严。

这个世界,对付恐吓的方法只有一个:斗争!你的胆怯救不了你,只能令敌人更加嚣张。遇到折尔肯这样抬着棺材来的人,沉默的是众人,而不得不开口的却是吴三桂。

只要智商不低于八十,都能看出,所谓请愿之流,实为吴三桂的总导演。

吴大爷想以这种方式,逼着二位使臣就范,吓傻了大学生傅达理,但是,这个不要命的折尔肯,却死活不买账。所以,吴大爷只得亲自出马,请二位使臣吃饭,云南巡抚陪客。

云南巡抚,请上场吧!

云南巡抚,朱国治,我们的熟人,不多介绍。这是他最后一次上场,请大家记住他。

饭局上的吴三桂很和蔼,不断劝酒,折尔肯大人、傅达理大人,还有巡抚朱大人也只是喝酒,然后吴大爷就跟这三位大臣介绍云南的风土人情、基本概况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折尔肯、傅达理,还有朱国治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等待着吴大爷说何日启程,然而,吴大爷始终没有说启程的话。折尔肯问:皇帝派我们来接您回辽东,您准备何日启程?

吴大爷马上打哈哈,一切都在准备着呢,但是收拾行李要些时候,我尽快。

就这样一句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把三位大人全给打发。折尔肯与傅达理回到了归化寺,朱国治也回到了云南巡抚衙门,吴大爷也没有什么异常,对三位大人依旧恭恭敬敬。

虽然吴大爷招待得不错,但是折尔肯与傅达理并不是来旅游的,他有个关系到大清国重大局势的任务,所以,这二位大人时不时,找理由,变着法地去问吴大爷何时启程。

而吴大爷也变着法地给二位大人这样的答复:我尽快吧!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二位大人的心也一天天紧张起来,他们看到,吴大爷似乎没有要搬家的意思,倒想常驻沙家浜,然而,二位大人还是恬着脸去问:王爷,准备好了吧?

吴大爷的回答有了变化:家当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就是差车船!

尽管吴大爷还没有谈起何日启程回辽东,但是,这个答复却让二位大人喜出望外。他们马上给皇帝上奏折,请皇帝速速给平西王爷预备搬家车马。康熙看到奏折立即照办。

康熙想的很简单:只要能请动你这尊佛,要什么,朕都可以答应你。

事实上,康熙还是小看了吴三桂的智力水平,吴大爷并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只是想在走之前再讹一笔车马费,虽然银子不多,好歹也能凑一点,到时候用这银子当军费。

家当都打包了,车马也准备了,二位大人兴高采烈去见吴大爷:王爷,可以启程了吧?

吴大爷回答:可以了,预计十一月二十四日准时启程。

与这二位大人一来二去的商量,不厌其烦,倒并不是因为吴大爷性格耐磨,而实在是吴大爷不得不多磨一会儿,因为制订造反策略,调动军队,调配粮草,都需要时间。

首先是造反策略问题,孙子说,庙算多者胜,吴大爷打小就读兵书,对于策略的重要性,他心知肚明。他召集他的谋士们开了一个造反策划会,商讨造反要咋个搞法。

与会人数很多,我就不列出他们的名字了,因为他们在未来八年内,都会全部完蛋。

首先商讨怎么造反的问题。

有人认为,将计就计,顺着朝廷意思收拾家当回辽东,走到半路上,再狠狠捅他一刀子,迅速北上,杀入北京,剁了康熙,然后自立为帝。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轶事

    世界名人轶事

    本系列书精选英语名著作品,并加上一些生词注释,使读者无须处处翻查词典,影响阅读兴致。同时每篇配上中译文,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此外,还附有题解说明,介绍作品主旨、背景、寓意以及修辞特色等。英语学习部分,选出原文中较实用的词汇和句式,介绍其现代用法。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达到“阅读名著,学好英语”的效果。
  •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维纳 布洛格(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

    王立君、孙维义编著的《维纳 布洛格》是《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之一。《维纳 布洛格》对维纳、布洛格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等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本人之所以成功的主客观因素,希望可以对成长中、探索中的青少年会有所裨益。
  • 金丝小巷忘年交

    金丝小巷忘年交

    范玮丽作为杨宪益最后三年生活的亲历者,记录下了与杨宪益在金丝小巷的相处经历,金丝小巷忘年交主要介绍了杨宪益的生活情况及杨宪益对往事的回忆,用细节展现杨宪益的真实性格与为人品格,并融入了范玮丽与杨宪益作为忘年交的深厚情谊。
  • 民主人士

    民主人士

    记述的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民主人士的群像。这些人物的人生道路坎坷,经历复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作为政协人物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他们的所言所行,无论是对自身或现代历史的回顾,还是对国内外时事的述评,都不乏独到见解,颇有保存价值。所有这一切,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部分不可能见诸报端。《民主人士》作者汪东林依据自己保存的参加政协民主人士活动的原始记录,再现了他们在政协内部活动范围内,谈思想改造、帮助别人、检讨自己过程中吐露的心声和真实思想历程。
  • 安德鲁·卡耐基自传

    安德鲁·卡耐基自传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传奇故事,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的不凡经历。安德鲁·卡内基,13岁来到美国的时候,他是一个苏格兰穷孩子;多年以后,他成为了美国钢铁大王。他从小爱好学习,争强好胜,力求自立,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他乐观地笑对困难,因为“乐观的性格比财富更值钱”。他以给家人和朋友讲自己人生故事的方式,写出了这部自传,书中主要介绍了父母和童年、邓弗姆林和美国、匹兹堡和工作、安德森上校和书籍、电报公司、铁路司、主管、内战时期、造桥、铁厂等内容。因此本书读起来朴实自然,真实可信。我们仿佛在听他娓娓道来,听他讲述富于传奇的精彩故事,从而获得一种难得的阅读快感。
热门推荐
  • 素女天命重生

    素女天命重生

    燕素生来命苦,连身边唯一的珠儿也被人所害,可能上天怜悯,剩一缕残缺的芳魂……进入秦素的身体后,这是燕素的重生,亦是秦素的重生。这一世,她不在是被人鄙夷,任意欺凌的秦素,她要笑看自己的人生,掌握属于自己的一切,保护自己要保护的人……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4:战役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4:战役篇

    本书主要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战、空战、陆战战役。内容包括伦敦保卫战,闪击丹麦、挪威,荷兰空降作战等。
  • 倾国之炎

    倾国之炎

    传说,灵魂不灭、魂穿异世的人,大多是因为前世有太多未了的心愿,是以今生上天再给机会多活一次...传说,虹族一战并未灭族,更甚者言,虹家之子,虹菀颜乃修罗转世...传说...“修罗转世?唉~既然太阳不为我照路!星月不怜我明心!天上地下皆不认同我!神佛皆阻我去路!那我便当这修罗,毁掉太阳,灭绝星光,劈破天地,弑神杀佛!”“小颜,这般血腥,不适合你。”“别人说我狠毒又如何?我不会介意他人怎样看我,我只不过不想那些害我的人比我更开心。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亦不可负我!”前21世纪杀手,未过鬼门关、未渡奈何桥、未饮孟婆汤便来到这充满神奇的大陆。神人幻兽皆为她披荆斩棘,玄者武士皆俯首称臣。试问,这天地,还有谁!还有谁可以阻挡的了她!
  • 烙吻

    烙吻

    “不,为什么?你宁愿为了我的谎言,而牺牲你自已扎喜!”流水因仇恨和内疚从天下第一的天神变成了天下第一的妖神,他恨自已是维护苍生的那个人,一心只有这个世界的人。他将自已永远的冰刲在了这座花岛。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天空貌似出现了一条裂洞,一道耀眼的光芒……
  • 地理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地理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本书搜集了有关地理方面的世界最早和最新、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最高与最低等多项纪录,内容丰富,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对广大读者增长科学知识、开拓眼界大有裨益。你想不想外出旅游?你想不想看看世界的变化?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领略下地理世界的多彩吧!
  • 厨霸全球

    厨霸全球

    有了系统了,就要做个超霸的男人!我的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整个地球都是我的!一个整天受被人欺负的普通厨房杂工,在被人陷害之后,意外得到了一个坑爹的英雄无敌系统,从而被诱拐上了一条用厨艺征服世界的道路。一个厨子一辆快餐车,游历世界,征服世界!那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呢?
  • 封鬼伏魔录

    封鬼伏魔录

    我有一个鼎,不知道叫什么鼎,但是这件事情,还得从鼎身上开始追寻,从此我的人生就此改变
  • 狂武傲天下

    狂武傲天下

    问天下英豪,谁可与我一战,观古今俊杰,孰能独傲天下!再笑泯灭之诸神,灰飞烟灭者,土鸡瓦狗也!唯我石啸天,执抢纵横天下,匹马快意恩仇,笑尽天下英雄,狂霸八荒六合!原大陆,海之尽头神之战,阴谋笼罩石啸天,独闯四大圣地,横渡无尽汪洋,苦寻武道极限!
  • 雪峰之岚

    雪峰之岚

    灵魂,虚无缥缈但又神圣无比,容不得人类亵渎。人类,弱小却又妄图站在世界之巅的物种。一群人类利用自己的力量亵渎灵魂,将不同的灵魂揉合在一起,造就了一群拥有着肮脏灵魂的人类。肮脏的灵魂妄图守护灵魂的纯洁,纯洁的灵魂妄图玷污灵魂的纯洁。这是一个狂妄的世界的物语。
  • 美军战斗手册:16条生存法则

    美军战斗手册:16条生存法则

    本书总结了新版《美军战斗手册》所包含的16个最重要的生存法则,构成这些法则的概念、策略和观点既适用于教育和家庭,商业和职场,更适用于整个人生的发展和规划。一部让美军在战斗中伤亡比例大大降低的生存手册!美军从无数次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的生存法则,堪称“血的精华”! 看似好走的路,其实布满了地雷。避开雷区,学会自己清除障碍。还原美军历史战斗中的真实画面,通过真实、沉痛的战斗故事,教会我们如何在逆境和灾难中使生命得以升华,从一个个包涵寓意的法则中认识自身,进而重获光明和处世的自信。在疼痛与苦难面前,现实生活时刻提醒着鲜活的生命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