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4600000015

第15章 一物须用一物降(1)

导语:一天两夜,反复行程200多里,有的临时转移来的人员还多走了一天,这样的艰苦行军,野战军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机关人员来说,实在是非常了不起,表明粟裕所领导的指挥机关已经完全实现战斗化和游击化。

粟裕和苏中军区机关始终是南部寻歼的主要目标,但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他们一次都没有遭遇到日军袭击。

黄桥决战等涉及国共“摩擦”的战役,让国民党吃了大亏,蚀了老本,国共关系也因此降到冰点。

1940年11月19日,设于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收到重庆方面通知,从10月份起,他们的经费被停发了。以往,八路军每月可领到60万元;新四军每月可领到25万元,这笔经费随告断绝。

1941年1月6日,爆发皖南事变,留在皖南的新四军军部及其主力9000余人遭到围歼,新四军番号也被取消。

围歼新四军的正是新四军名义上的上级——第三战区,从时间和结果上看,皖南事变更像是国民党方面对黄桥决战的一次报复。

归根结底,他们在骨子里始终都是敌人,这一点从未改变,只是碍于现在还有一个共同的大敌,还没有条件进行全面决斗而已。

撕破脸之后,新四军在发展上反而更放得开手脚。当年一月,中共又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新四军及其南下的八路军合编为7个师,由粟裕出任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

过去粟裕都是作为军事副手与陈毅搭档,这是他第一次在脱离陈毅的情况下,独立地组建和领导一个战略区。原苏北指挥部的机关人员大多留在了盐城军部,粟裕的人手包括他自己在内,只有24人。

好男不吃分家饭,靠这24个人,粟裕很快就把班子搭了起来,同时完成了第一师的改编任务,其基本部队仍是原来的3个纵队,只是番号由纵队变成了旅。

在江北各派的实力榜单上,国民党军队已力量衰微,新四军由刚来时候的“老四”跃升为“老二”,粟裕与日伪军的生死较量也逐渐成为苏北大地上的重头戏。

还得谈买卖

最早驻扎苏中的日伪军只有日军一个联队,伪军两个师,翻不起多大的浪。

到1939年年底,日军对关内指挥系统进行了调整,苏浙皖地区的“治安”转由驻上海的日本第十三军司令部负责,司令官泽田茂中将把原驻镇江的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调驻泰兴,那个光溜溜的联队被替了下来。

第十二旅团具备单独执行战略任务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出兵下乡对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挺进纵队当初退至郭村,即缘于该旅团对吴家桥发起的“扫荡”。

日军是苏中的“老大”,但对于一个旅团来说,苏中实在太大了,要扫也扫不过来,所以他们其实非常希望中国人“内讧”,以便坐收渔翁之利。

在苏中,如果国共双方发生“摩擦”,日军通常仅作警戒和观察而不参战,郭村战斗是如此,以后的历次作战也一样。黄桥决战时,陈、粟曾担心日军趁机进攻,不过从始至终,第十二旅团都是坐山观虎斗,除派出一部到黄桥附近观察战况外,未做任何其他反应。

两败俱伤,是日军想达到的效果,可惜的是,黄桥决战后,韩德勤确实是败了伤了,而新四军却在苏北迅速扩大,对日伪军的威胁也超过了韩德勤主导时期,这让第十三军司令官泽田茂大感苦恼。

此前,泽田一直计划对苏中进行“扫荡”,黄桥决战后,他赶紧加快实施步骤,以3000兵力进行了第一次“扫荡”。

在这次“大扫荡”中,日军率先攻占了黄桥,随后又成功地诱使“泰州二李”中的李长江叛国投敌。

李长江与南京的“和尚”(指汪伪政权派出的密使)其实暗中早有往来,不过最初没有谈妥,此次泽田放宽条件,以50万元和25发子弹的代价,终于将李长江拖下了水。

在苏中国民党的敌后部队中,李长江第一个公开投敌,对抗战起到了极坏的影响。有了李长江这个“榜样”,其他的一些国民党保安旅也先后投敌,使苏北伪军迅速增加到13个师以上,共达37000余人。

如此“榜样”,不揍不行,粟裕迅即发起“讨逆战役”,率部直取泰州。

李长江投敌是背着部队进行的,突然宣布当伪军后,他的部队立刻陷入混乱,官兵们感到当伪军抬不起头,士气极为低落。一师有个老侦察员,骑一辆自行车从姜堰赶到泰州去侦察敌情,车子骑得太快,没留意李长江部队的哨兵,最后竟然单枪匹马地闯进了某团的集合场所。

退是不可能了,侦察员正好看见一个军官在发号施令,他腾地跳下车,把这名军官抓住,并且掏出手榴弹,拉下弦线,大喝一声:“快下命令叫部队缴枪,否则,你死我也死!”

军官吓坏了,乖乖地下令士兵们把枪支堆在空地上,然后集合四五百人跟着侦察员走了。

经3天激战,第一师攻克泰州,李长江翻越墙头才得以逃命。

在新四军发起“讨逆战役”的同时,为接应李长江投敌,泽田集中独立混成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七旅团3个旅团,对苏中发起第二次“扫荡”。

1941年2月19日,第十二旅团突然包围兴化,并于第二天上午攻入城内,韩德勤率部败走。由于兴化失守,重庆政府的苏北行政机关很快丧失机能,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迁到了溧阳,半年后几乎完全消失。

泽田对第二次“大扫荡”做了“战果记录”:“重庆军(指韩德勤部队)被打死和被俘4000余人,我方战死26人。”

这是一个悬殊极大的对比数字,泽田对此显然极为满意,他随后写道:“此次作战进展顺利,完全如我当初预料的那样完成了。奉谢皇恩。”

可是泽田似乎患了失忆症,他忘记了自己发起“大扫荡”的初衷。“扫荡”之前,他在日记中对作战目的有明确记载:“消灭江北兵匪,尤其是新四军。”

直到第二次“扫荡”结束,泽田也没见到新四军这个心目中最大的敌人。

没有见到,不等于没有。

早在日军进攻黄桥之际,一师内部讨论攻守战策时,有人曾提出要打一场“黄桥保卫战”,像黄桥决战那样,与日军拼一拼,粟裕果断地否定了这一建议。

“老二”与“老大”看上去虽然只有一步之遥,实际差距可不只一步。仅以第十二旅团为例,该旅团无联队编制,在日军编制中,仅属警备旅团,级别并不高,但无论武器装备还是战斗力,都比新四军要强。

日军不是韩德勤,你可以跟它拼一拼,但是拼光了怎么办?

打仗不能只谈感情,还得谈买卖,吃亏的事情绝不能干,因此粟裕下令部队撤出了黄桥,“讨逆战役”结束后,面对日伪军的反攻,他又主动撤出了泰州。

不光是黄桥、泰州,除了驻于盐城的新四军军部外,苏中几乎所有城镇里的新四军,都像阳光下的水珠一样,蒸发得无影无踪。

日军找不到,很正常。

游而必击

粟裕去了农村,并且重新捡起了游击战的看家法宝。他为这一选择加了一个精妙的比喻:日军占领苏中城市,无异于把圈套套在了自己脖子上。

泽田真的有了一种要上吊翻白眼的感觉。他好不容易组织两次“大扫荡”,赶跑了韩德勤,代之而起的却是新四军。

泽田向来视苏中为东南米盐的最大供给地,然而就是他自己,把这个好地方双手奉送给了自己最大的敌人,这真是一个让他啼笑皆非的结果。

粟裕说得很对,日军在苏中占领的城市都需要分兵据守,占得越多,包袱越重。

要想卸除包袱,只能再对城市周围的农村进行“扫荡”,泽田把这个挠头的活交给了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

第十二旅团是新四军在江南江北的老对头,下辖5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特种兵大队,共5600余人,粟裕从泰州撤走后,该旅团便将旅团部设于泰州城,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

1941年4月,由第十二旅团牵头,李长江等新老伪军加入,对苏中发动了规模较大的第三次“扫荡”,日军称为七路“扫荡”。

粟裕依旧采用“敌进我进”的策略,当日伪军到目的地“扫荡”时,游击队和民兵就跑了出来,他们像春节放鞭炮一样遍地开花,处处响枪,将日伪军牢牢缠住,从而使“扫荡”的进展不知不觉趋于缓慢。

接着,粟裕派出一个团和独立支队向敌据点发起攻击。

第十二旅团的注意力立刻被其吸引,并判断新四军的主力已经出动,但他们错了,这只是粟裕的疑兵之计,第一次派出的是“伪主力”,攻也是佯攻。

真正的攻击主力被隐蔽在两泰(泰州、泰兴)附近,在日军出现判断错误后,这些部队突然出现在泰兴至黄桥的公路上,并对既定据点展开进攻。

新四军与日军一个中队激战,击毙日军泰兴城防司令以下20余人,生俘日军两名,首开苏中军区俘获日军的纪录。

在这次“反扫荡”中,苏中军区还在兴化附近的一次伏击战中,击沉日军汽艇1艘,歼灭日军1个小队,生俘日军2名。

小仗当然没有大仗好看,可是只要对比一下国民党部队在“扫荡”中的损失数据,就知道在敌我强弱分明的前提下,这种方式还是最划算的。

在苏中军区内部,有些人被日伪军翻来覆去的“扫荡”搞怕了,产生了“恐日病”,极力建议“跑扫荡”、“躲扫荡”,粟裕坚决反对,力主“游而必击”、“扰而必乱”。

战场就是最生动的课堂,你得积极一点,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

新四军在苏南打惯了游击战,挺进苏北后,在与国民党部队的“摩擦战”中逐渐适应了运动战,对于游击战反而生疏了。这还是老兵,加入的新兵更加缺乏游击战的经验和能力。

经过此次“反扫荡”,游击战不用教,大家都会了。

苏中军区在“反扫荡”中得到迅猛发展,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各县抗日政府相继建立,县级游击队有10个团6000多人,脱离生产的民兵近万,不脱产的民兵达到16万之多。

日军再也没有坐山看虎斗的悠闲了。对消灭新四军,泽田产生出一种深度的渴望意识,俗话说得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既然新四军主力捕捉不到,那就直接冲着他们的军部去。

泽田及其幕僚计划举行一次“夏季扫荡”,以便通过“闪击战”来“打击陈毅及其重建之军部”。

为使“扫荡”取得成功,泽田特地调整部署,派其他日军部队接替了第十二旅团在各据点的防务,以便该旅团能将全部兵力投入攻势作战。

1941年7月20日,由第十二旅团长南部襄吉少将担任前敌指挥官,日伪军17000余人倾巢出动,其中日军7000,伪军1万,分四路向盐城合击。

日军对华中新四军的“扫荡”相当频繁,以前的三次都是规模较大些的,其他局部性、分区性、时间短的“扫荡”层出不穷,但所有这些“扫荡”都及不上“夏季扫荡”,其筹划之周、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均创下了徐州沦陷以来的纪录。

南部是一位典型的日本武士。他曾出重金悬赏一位抗战将领的人头,在这位将领战死后,他又对着割下的人头亲自上香、行礼,并且对别人说:“我们是两个国家,他(指战死的抗战将领)是为中国,我是为我的国家,但我崇敬他的英勇,要学习他的精神。”

这样一位东瀛战将,自然要比那些龇牙咧嘴、只知到处杀人放火的“猪头小队长”、“毛驴大队长”要有头脑得多,也狡诈得多,他能攻袭韩德勤的老巢,并非偶然。

在“扫荡”正式开始前,南部曾出动少量兵力,装出要对苏中军区进行全面“扫荡”的架势,他的“虚晃一枪”,确实让陈毅及其新四军军部有所麻痹。

新四军在宁沪地区建有情报网络,所以军部事先对“扫荡”已经有所察觉,但他们对南部的具体目标并不清楚,而且军部机构庞杂,也不是说搬就能马上搬走的。

军部行动慢,南部很快,当时正值雨季,河水上涨,他可以通过装甲汽艇实施快速突袭,因此日伪军当天便占领了盐城。

掩护军部的是新四军第三师,也即黄桥决战前后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以八路军的作战能力,本来大家都认为可以放心,然而第三师再得力,也只能保得军部安全转移。在湖垛周围的部分后方机关来不及撤走,遭到严重损失,其中鲁艺华中分院损失最大,作家丘东平等人都在日军的袭击中不幸遇难。

消息传来,粟裕和他的战将们很是着急。从战报上看,军部显然还保留着过去的大机关模式,不大适应游击环境,显得颇为狼狈。

皖南的老军部让国民党给搞掉了,新军部如果再给鬼子打掉,那可怎么办?

军部与第三师属盐阜区,它与苏中军区在地理上虽南北毗连,但被日伪军分隔封锁,所以实际是相互独立的战略区,而且军部原先给予苏中军区的指示,也只是对盐阜区“反扫荡”进行策应。

现在情况有变,不光是策应,还应主动出手,保卫军部。

围魏救赵

直接增援是粟裕的第一个反应。他将第二旅派去盐阜区,专门负责保卫军部,并协助第三师作战。

剩下两个旅,被粟裕用于“围魏救赵”。

粟裕对众人说,日伪军集中兵力在北线“扫荡”,南线必然空虚,好比光着屁股等挨打,那我们就不要客气,狠狠地打它个皮开肉绽。

第一旅旅长叶飞首先把作战计划报给粟裕,提出要打三分区的中心据点古溪。

古溪靠近黄桥,叶飞相信攻击此处足以触动南部,有使他回兵的可能,但是古溪驻有伪军1个团,1000多人,且深沟高垒,设防坚固,粟裕对这种强行攻坚向来谨慎,认为在准备还不十分充分的情况下,容易遭受重大伤亡。

粟裕不同意硬攻古溪,不过他把决定权交给了叶飞,让他自己“据实定夺”。

叶飞一想,粟裕不是说不要打古溪,而是怕他准备不细,弄得伤亡一大堆,偷鸡不成蚀把米。

同类推荐
  • 黄金荣全传

    黄金荣全传

    《黄金荣全传》他从未拜过老头子,也未开过香堂,却成为了旧上海青帮的头号大亨。自誉为“天字辈”;他把持法租界巡捕房华探督察长一职长达20余年。与人称“桂生姐”的妻子,一明一暗,干着偷盗、抢劫、开烟馆、设赌场的勾当,疯狂敛财;他从未“出将入相”。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要。甚至连蒋介石都不得不对他俯首帖耳,尊一声“黄老板”;他身为流氓大亨,但在国家和民族大义之前,他对日伪的利诱不动心。威逼不动色。《黄金荣全传》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他罪恶滔天,却能坦然承认自己的罪过,积极改造自己。他便是民国帮会的“天字号”人物——黄金荣。
  • 高尔基 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高尔基 鲁迅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高尔基和鲁迅为中外名人,他们的著作至今影响深远。名人成功后的事迹为人们所熟知,但成功前的历史却鲜为人知。本书对二人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尤其探究了二人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 中国古代圣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圣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所谓圣人是指品德智慧极高的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如孔子在汉以后被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所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皇太极传

    皇太极传

    皇太极的一生基本是在与明朝的作战中度过的,称得上是一位马上皇帝。他在政治、经济、邦交等各方面都有相当的建树。本书作者在详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将皇太极的一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来引人入胜。
  •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流浪的权杖:晋文公传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晋献公宠爱骊姬,便废太子申生,立骊姬之子为嗣,重耳(晋文公)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在其舅舅狐偃、好友赵衰等一班文武贤才的护送下离开了晋国,并流亡国外19年,在其流亡期间先后到达过狄、齐、曹、宋、郑、楚、秦等国,受到狄、齐、楚、秦等国的礼待。这期间,他先后与狄国公主季隗、齐国郡主齐姜相遇,并与她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继而结为夫妻。在流亡的19年里,晋文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丰富了政治经验,为他后来称霸诸侯创造了条件。本书为你一一阐述了晋文公的传奇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美丽时光走丢了

    美丽时光走丢了

    我还注意到集子中的多篇作品都有一个叫“另维”或“另小维”的人物。作者也许是有意以此突出故事的真实感?许多前辈作家都说过,小说是作家的自叙传。作者显然很会讲故事,善于在营造情节的跌宕起伏上下功夫。但那些明显过于突兀的结尾、那些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过于完美的人生结局的憧憬又难免给人以落入俗套的感觉。毕竟,作者还太年轻了吧。因此,如何经营结尾(其实关系到如何写出人生的复杂与难以逆料)就成为作者下一步面对的挑战。
  • 迷糊丫头:我的腹黑校草

    迷糊丫头:我的腹黑校草

    那年,她五岁。他七岁。她去他的房间偷偷把他的内裤偷出来,挂在外面,害得他一个星期没出家门。那年,她十岁他十二岁她要向她的班长告白,被他给破坏了。她,十六岁他,十七岁她被他壁咚在墙壁上,勾起她的下巴“夏萌萌,你只能喜欢我一人,你也是我一个人的”她试图反抗着“我才不是你一个人的,我又不是你的谁?”他俯下身吻住她喋喋不休的小嘴。
  • 灵狼妖狐

    灵狼妖狐

    远古天地大战,天人胜出,地人战败,为了保存实力,地人神庙长老将三个拥有特殊血脉的小孩封印在源晶中,并让封印在盛世时,自动解封,但因后人无知,不小心提前解除了封印。。。
  • 竞技荣耀

    竞技荣耀

    S3起,韩国统治世界电竞舞台,包揽每一年S系列冠军。S3后,中国电竞圈沦入了最黑暗的时期,国服一区演员横行,职业选手失去初心,战绩一年不如一年。就在此刻,沦为路人的他重新归来,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心中的梦想,书写属于自己的最强荣耀!
  • 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

    如今的大多数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疼爱有加,而疏于管教。疼爱孩子是没有错的,而且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疼爱容易转变为溺爱,成为一种对孩子的伤害。而管教孩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但过分管教孩子却容易使孩子形成叛逆孤僻的心理。这两种情况应该怎样解决呢?那就需要父母“左手疼爱,右手管教”。《左手疼爱 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一书正是从疼爱孩子与管教孩子这两个方面详细叙述了父母应该如何在对孩子疼爱的过程中管教好孩子,从而使父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疼爱与管教。如此一来,就能够使孩子健康、快乐、卓越地成长。《左手疼爱 右手管教:好父母要懂得在爱中管教》由李建芳编写。
  • 18岁以后一定要读的心灵故事

    18岁以后一定要读的心灵故事

    本书辑录了最震撼心灵、情感跌宕的动人故事。内容包括:总有一种爱情让你无语哽咽、总有一种亲情让你涕泪交流、总有一种友情让你潸然泪下、总有一种忠诚让你热泪盈眶、总有一种理想让你心酸不已等。
  • 末世重生:男神你别跑

    末世重生:男神你别跑

    「爽文,女强男更强,男女主洁身自好,1v1」曾经,她为他们瞻前马后,却不想她哪位最好的闺蜜和她的男朋友背叛了她,还使她落得惨死的下场。重活一世,她不会再默默付出,直至死亡的那一刻才知道一切。她定要亲手让他们尝到比自己痛苦一百倍的滋味!为自己而活!让这个世界为她震撼!但是,这个明明对人很高冷却无赖地缠上她的男人是什么鬼!!?
  • 恶魔别来惹我

    恶魔别来惹我

    她本是小太妹一枚,还一本正经的穿上淑女装。开学第一天就遇上一个帅死不要命的哥哥。体育好,做什么事都跑得快。看他如何收起男神的心,如何在校园里‘假淑女’。
  • 金东万禁止悲伤

    金东万禁止悲伤

    初见时,我们是两条不相连的并行线。彼此在各自的世界悲欢离合。感受着你的快乐,你的悲伤,想靠你更近,想给你温暖,却让你更加心痛,爱,便是我们之间最伤的理由。金东万,请你不要悲伤好吗?金东万,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