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8400000022

第22章 《古兰经》注释发展史(7)

(2)释义据证各异

每个先贤,在注释经文中意义共性的词汇时,都按照例证与提醒大众的方法对其加以陈述,而没有按照符合词汇的特指意义与普指意义的本意给予阐释。例如经文,“然后,我使我所拣选的仆人们继承经典;他们中有自欺的,有中和的,有奉真主的命令而争先行善的。那确是宏恩。”(35:32)他们注释时,有些人将“Sbiq”(意为“争先行善的人”)注释为礼拜时间初入后即刻礼拜者,将“Muqtaid”(意为“中和的人”)注释为礼拜时间期间礼拜者,将“lim”(意为“自欺的人”)注释为礼拜时间过后礼拜者;有些人将“争先行善的人”注释为交纳天课并额外施舍者,将“中和的人”注释为仅仅交纳天课者,将“自欺的人”注释为拒绝交纳天课者;有些人将“争先行善的人”注释为在交纳天课的同时还额外施舍的人,将“自欺的人”注释为吃利息或拒绝交纳天课的人,将“中和的人”注释为交纳天课且不吃利息的人。从对词汇的不同阐释中不难看出,各个注释家都运用比较方式注释了该节经文的词汇大义,而没有将其局限于其中之一,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注意此节经文所指的正反两方面。那么,这种分歧并没有导致各种注释之间的互相对立与矛盾,因为词汇“自欺的”已经将放弃义务且沉湎犯罪的人包括在内,“中和的”已经将力行义务与放弃犯罪的人包括在内,“争先行善的”已经将既做各种善事也力行义务的人包括在内。以此类推,有些先贤在注释经文的降示背景时讲到,此节经文因如此如此而降示;另有人说,此节经文因什么什么而降示,彼此之间各执己见,但不相互矛盾与对立。

(3)词义内涵各异

《古兰经》中有些词汇往往含有双重或多重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一是词汇在语言中具有共性,如经文“刚逃避了一只狮子一样”(74:51)中的词汇“Qaswarah”,既指狮子也指射手;经文“和逝去时的黑夜”(81:17)中的词汇“‘as‘as”,既指夜幕降临也指夜幕消失。二是词汇的各种意义根本上一致,但经文仅指其中的一种意义或是两种之一,如经文“然么他渐渐接近而降低,他相距两张弓的长度,或更近一些”(53:8-9)中的代词“他”。[79]诸如此类经文,先贤注释家便以其中的一种意义来阐释词汇的经义。他们之间之所以有如此分歧,或因经文降示两次所致——每次都是各有所指;或因共性词汇的双重意义或多重意义的指向所致——马立克学派、沙菲仪学派与罕百里学派的许多法学家,以及许多教义学家借此注释经义;或因多义词汇的根本一致使然——如果没有必要将其特指,则具有普遍意义。

(4)近义词汇各异

先贤注释家们往往用近义词而非同义词表述经文大义,如经文“在天体震动”(52:9)中的“Mūr”(意为“震动”),有些先贤用“arkah”(意为“活动”)注释该词——“Mūr”就是一种轻快的“arkah”。再如经文“你应当以《古兰经》劝戒世人,以免任何人因自己的罪行而遭毁灭”(6:70)中的被动式动词“Tubsal”(意为“遭毁灭”),有的先贤以被动式动词“Tubas”(意为“遭拘禁”)注释该词,有的先贤以被动式动词“Turtahan”(意为受束缚)注释该词。由此可见,先贤们在注释诸如此类经文词汇时,往往选择近义词给予进一步阐释,互相之间存在的选词分歧也就自然存在,也因此不属于对立的注释分歧。

(5)经文诵读各异

《古兰经》中有些经文因七种诵读法所致,往往有两种或几种读法(如第2章第3节),故先贤注释家,都根据特殊的诵读法注释了这些经文,从而造成了不是注释本质分歧的分歧。例如,泰伯里根据伊本·阿拔斯等圣门弟子的传述指出,经文“他们必定说:‘我们的眼睛受蒙蔽了’”(15:15)中的被动式叠音动词“Sukkarat”(意为昏迷),有先贤以被动式叠音动词“Suddat”(意为阻碍)注释该词,有先贤以被动式叠音动词“Suirat”(意为眼花缭乱)注释该词。鉴于注释该词时出现的词汇分歧,再传弟子盖塔德·本·迪阿麦·赛杜欣指出,该词字母“Kf ”被读为叠音,该词意即为“Suddat”(阻碍);被读为轻音,则意为“Suirat”(眼花缭乱)。[80]

综上,由于“经文的诵读法、词的格位、多义词、普指与特指、一般与特殊、本义与隐义、动词主语的显现与隐含、经文的先后停止及其明确性、传自先知的分歧”原因所致[81],造成再传弟子与圣门弟子注释经文时出现了不碍注释本义的种类分歧,正如泽尔克西所言:“他们就一节经文的意义出现不同说辞与分歧,后期注释家们以大同小异的表述叙述了这些分歧,不理解的人将其视为分歧并众说纷纭。其实并不然,每个先贤注释家都阐释了经文表达的意义并局限于此——因为该释义最能彰显注释家的注释,或者因为它最符合询问者的情况。也许他们中有些人叙述了经文大义的必然性与同义性,另一些人则表述了经文大义的经旨与结果。所有的注释家最终都归于经文的本义和所指,以便明确经文本义。故此,表述的不同导致一些人不理解[先贤们注释]意愿的不同,正如诗人所言:表述不一意为一,一切皆指完全义。”[82]毋庸讳言,自圣门弟子与再传弟子以降,注释家具有原则性的分歧,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学理上都是允许的。同样,正是基于这种具有原则的百家争鸣,催生了百花齐放的注释景象。

4.再传弟子的注释学校

先知穆罕默德与圣门弟子时代是伊斯兰教开疆拓土和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该阶段,部分圣门弟子离开穆斯林“乌玛”(Al-’ummh)的中心麦地那,分布定居在伊斯兰教所到之地,从事行政、法官与教师等工作。该时期的文化教育,由于是“伊斯兰教黎明时期,穆斯林的物质生活比较简单,文化教育也很不发达,当时‘一个识字的人,无论在哪里,遇到一个不识字而愿意识字的人,他们二人便构成一个学校了。后来清真寺成为穆斯林接受教育的场所。’”[83]在如此大的社会背景下,对于如饥似渴求学求知的阿拉伯人而言尤为如此。圣门弟子传自先知穆罕默德的圣训知识,以及亲历先知时代各种事件的经历,吸引大批人前来聆听和承继他们的教诲,从而成为文化教育传承层面的再传弟子,并在不同城市形成了规模不等的学校(Madrasah),“圣门弟子与再传弟子的学术造诣各不相同,他们派到各地之后,都依照自己的思想与学识建立学校,传授学问;结果地方受了他们的影响,都依循着他们的途径。于是各地自成派别”[84]。这种学校的形式,就是任老师的圣门弟子在清真寺的一个角落里居中而坐,做学生的再传弟子环绕老师形成一个“讲席”(Al-alqah),口耳相传地研习《古兰经》、圣训和法学等伊斯兰教基本知识。如果按时下的学术话语来看,这种“讲席”式的学校,事实上就是伊斯兰文化史上学校和学术研究中心的雏形。

在各类“讲席”式的学校中,许多再传弟子师从著名圣门弟子求学《古兰经》注释,并在麦加、麦地那和伊拉克建立了三大注释学校,今人将其称为之注释学派(Al-madrasah al-tafsiryyh)。[85]此外,他们还在其他地方建立了规模相对较小的注释学校,如著名圣门弟子艾布·达尔达厄(Abu dardā’,?-652)与其弟子艾布·伊德利斯·胡拉尼(’abu ’idris al-khulāni)、阿勒盖麦·本·盖斯(‘alqamah ben qays,伊历?-62)、苏韦德·本·盖夫勒(suwayd ben ghaflah)、朱拜尔·本·奈费尔(jubayr ben nafir)、宰德·本·沃海布(zayd ben wahb)在叙利亚大马士革建立的叙利亚注释学校。圣门弟子阿慕尔·本·阿斯与其弟子耶济德·本·艾布·哈比布(yazid ben abi bīb,伊历?-128)、穆尔塞德·本·阿卜杜拉·耶兹尼(Mursad ben abu Allah yazni,伊历?-90)在埃及建立的埃及注释学校。再传弟子塔乌斯·本·基桑·耶玛尼(āwūs ben kīsān al-yamānī,伊历?-106)与瓦哈布·本·穆南比赫·萨那(Wahb ben munabih al-an‘ān,伊历?-110)在也门建立的也门注释学校。[86]

鉴于麦加、麦地那、伊拉克在该时期注释《古兰经》方面的重要地位,以及在注释史上发挥的重大作用,现仅对这三所学校及代表性注释家作概要介绍。

(1)麦加注释学校

麦加(Makkah),因伊斯兰教发祥地使然,在伊斯兰教史与伊斯兰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麦加的《古兰经》注释学校也就相应地居三所注释学校之首,“人们中最知晓《古兰经》注释的是麦加人,因为他们是伊本·阿拔斯的弟子,如穆扎希德、阿塔尔·本·兰巴赫、阿克勒穆、赛义德·本·朱拜尔、塔乌斯·本·基桑·耶玛尼等,”[87]因此麦加又有“注释母校”(Al-madrasah al-’umm)之称——许多学者型圣门弟子离开伊斯兰教黎明时期的中心麦地那,首选麦加作为其讲学和传承伊斯兰文化之地。麦加因此出现了较为繁荣的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气氛,以伊本·阿拔斯领衔的麦加注释学校就极具典型,“伊本·阿拔斯晚年,曾在麦加、巴士拉、麦地那讲学……他讲学的时候,坐在卡尔白之中,讲解《古兰经》、圣训、教律、文学。麦加学校之能远近驰名,得阿布杜拉·阿拔斯师徒的力量最多。”[88]

伊本·阿拔斯在麦加居住期间,有众多再传弟子追随他求学经训、注释与教法,形成麦加注释学校。师从伊本·阿拔斯研习注释的众多弟子中,尤以赛义德·本·朱拜尔、穆扎希德·本·哲拜尔、阿克勒穆、塔乌斯·本·基桑·耶玛尼、阿塔尔·本·兰巴赫著称。

①赛义德·本·朱拜尔

赛义德·本·朱拜尔(Sa‘īd ben jubayr,伊历?-95),原籍埃塞俄比亚,“在《古兰经》注释、圣训与法学方面都是再传弟子中的先驱者。”[89]他有幸聆听多为圣门弟子的教诲,先后师从伊本·阿拔斯与伊本·麦斯欧德等传述圣训与注释。鉴于他聆听和传述伊本·阿拔斯的注释较之其他圣门弟子为多,故哲拉鲁丁·苏尤蒂等人将其列为伊本·阿拔斯的弟子,今人亦据此将其归属麦加注释学派。

赛义德在注释领域尤其擅长传述几种诵读法,再传弟子伊斯梅尔·本·阿卜杜勒·马立克(’ismā‘īl ben ‘abud al-malik)就此讲道:“赛义德·本·朱拜尔曾在斋月率领我们礼拜。有一晚,他诵读阿布杜拉·本·麦斯欧德的诵读法,有一晚诵读栽德·本·萨比特的诵读法,有一晚则诵读其他诵读家的诵读法。”[90]如前所述,掌握《古兰经》各种诵读方法的精确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注释相关经文大义的准确程度,故赛义德精确掌握这些诵读方法,有助于他最大限度地了解经文大义及其奥妙,并有准确注释的能力和资格。

同类推荐
  • 浮云

    浮云

    抬眼望,云烟散去,天际空空,这没有任何障碍的天空,浩荡苍茫,没有凝滞,多么羡慕那没有来处的流云,悠闲散去的归宿。生命原本都有着落,就如同花香,生在枝头,散在无处。多少云烟,不过是心头的迷雾,把追逐的目光收回来,让浮云还它浮云,我们终将发现,最宽的天空来自心底的辽阔。你是谁,他是谁,我是谁,故事里的,故事外的,书里写的,书里忘的,入眼的,错过的,都是风景。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吴忠地区宗教文化的形成、解放后吴忠宗教的状况、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吴忠宗教与管理、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效果、宗教文化生态下的政府责任。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寻芳雅集

    寻芳雅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天残剑

    逆天残剑

    慕容若白,一个天生绝脉的少年,他发出“我命由己不由天的呐喊!”孤身一人毅然的闯进了大陆三大禁地之一的凌霄山脉,只为打破绝脉不能修炼的枷锁,却无意中得到远古剑门的传承,一剑西来,他把曾经看不起他、嘲笑他的人全都踩在了脚下,成为他们永远只能仰望的存在......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侠女惜小花

    侠女惜小花

    山水淙淙,泪千重。恩怨情仇,味万缕。流星快镖,浴血魔剑,江湖怨儿未敢话快意。
  • 皇上,皇后娘娘又偷吃

    皇上,皇后娘娘又偷吃

    沈心,当朝太师的嫡女;秦岙,当今圣上。当太上皇一哭二闹三上吊,秦岙无奈,大手一挥,圣旨一下,成全先皇的‘美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沈家嫡女蕙质兰心,实乃世间女子典范,入主东宫。钦此!”太上皇笑了,某皇继续无奈,某女手中的鸡腿落地。自此,入主东宫,坐山观虎斗,吃吃喝喝,成了沈心的奋斗目标。当然,沈心此人,绝世大吃货是也。即使进了宫也改变不了吃货的本质。某男万万没想到,他这辈子最大的情敌不是别人,恰是种种美食。
  • 逆天创世神

    逆天创世神

    洪荒之祖,亦是天地法则创建之人。但如今,她是创世神!天地法则若敢阻她,她便改了法则,逆了这天!
  • 农村女友

    农村女友

    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使城市男友日渐嫌弃农村女友,男友一个酒醉后发的贴子引发了这对男女之间的轩然大波。两人终分手。两人本无再交集。但发生在男主角身上一系列的故事,就像流波一样,有意无意地都汇集到了前女友这里,被前女友截流。可以生杀予夺的农村前女友到底会做些什么呢?事情会有怎么样的结局呢?故事情节精彩而离奇,又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烛斗

    烛斗

    步入修行的人在这里被称为“天子”。“天子”有文天子和武天子之分。武天子背生羽翼,君临天下;文天子驭兽御人,挥斥方遒。自古以来这里人们修行的目标,就是长生。但是却从没人能长生,于是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 金家湾

    金家湾

    青山色不改,英烈魂永存,面对凶残的日寇,金家湾全镇人民,以血肉之躯,筑成钢铁防线,狂妄的日军,前进的步伐就此打住,丑陋的身躯连同那肮脏的灵魂,全都埋葬在这里,永远逃不出那万丈深渊。草木作笔,青石当碑,记载着一个个寻常百姓英勇抗战的故事。战乱年代,民不聊生,许多人为了生活,曾经做过一些违背道德,违背良心的事情,一旦外敌入侵却能一致对外,并肩作战,不失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两骑飞尘到,双枪左右开,翩翩彩衣随风舞,闪闪龙剑刺骨寒,外公胯下“赤碳”,外婆驾驭“飞雪”,所到之处,杀敌如风卷残云,惊天地,泣鬼神。大敌当前,巾帼不让须眉,夫妻共同抗倭,留下无数佳话,从此,天上人间双比翼,五湖四海美名扬。
  • 病乱

    病乱

    Inmethetigersniffstherose.妄想症又称妄想性障碍,是一种精神病学诊断,指“抱有一个或多个非怪诞性的妄想,同时不存在任何其他精神病症状”。妄想症患者没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也没有明显的幻视产生。但视具体种类的不同,可能出现触觉性和嗅觉性幻觉。尽管有这些幻觉,妄想性失调者通常官能健全,且不会由此引发奇异怪诞的行为。天快亮了,赶紧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