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小怕怕》——我勇敢,我不怕
“我的孩子太胆小了!”这是目前不少妈妈都为之头疼的问题。胆小的孩子,通常表现为腼腆,说话声音低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甚至买张晚报、取瓶牛奶、发封信件这些事情也依赖大人,自己不敢单独去做;他们在生人面前局促不安、不敢说话,家里来了客人就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大气不出,妈妈叫他出来也躲躲闪闪;他们不敢在班上回答问题,更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问题,也难于开口,或者声音细小,匆匆结束;在具有竞争性的活动中,他们总是畏缩不前,胆怯害羞;他们不敢在受小朋友欺负的时候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只会哭泣……
那么反过来说,胆量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只有拥有胆量和勇气的人,才能披荆斩棘,走向成功。
因此,许多妈妈在孩子遇到事情退缩不前的时候,往往会训斥孩子,说孩子是“胆小鬼”,甚至给予处罚,希望孩子可以勇敢起来。不过,这样做不仅改变不了孩子的胆小状况,反而可能使孩子的惧怕心理加重。
其实,要想改善孩子胆小害羞的性格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只要妈妈耐心引导,一定能培养出勇敢,自信,活泼的孩子来。
如果你的孩子也比较胆小——
妈妈讲一讲:《勇敢的小怕怕》
有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叫飞飞,可是大家却都管它叫“怕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呀它的胆子特别小,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妈妈陪在身边,见了人从来不说话,妈妈问它为什么?它就低着头说:“我害怕!”
一天,妈妈在厨房作饭,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疼得头上直冒汗,说什么也站不起来了。“怕怕”吓得“哇”的哭了出来:“妈妈,妈妈,你怎么了?妈妈,妈妈,你怎么了?”妈妈说:“好宝贝,别哭了,妈妈有件事要你去做。”“什么事妈妈?”“妈妈要你去找松鼠爷爷,告诉它妈妈不小心把腿摔了请他快来看看。”怕怕一听:“不行不行,我怕!妈妈,我扶您去找松鼠爷爷好吗?”
“傻孩子,妈妈要是能动,说什么也不会让你自己去找松鼠爷爷呀!妈妈的腿可能断了,如果不及时治,以后站不起来怎么带你玩儿、怎么给你作饭呀?”“可是,妈妈,我真的怕呀!”“别怕,妈妈教你一个好办法:你害怕的时候就大声说‘我是最勇敢的小猴子,我不怕!’这样你就不害怕了。相信妈妈,快去吧,妈妈等着你。”看着妈妈难受的样子,怕怕只好低着头走出了家门。妈妈不放心地说:“孩子,路上小心!慢点儿走!”
松鼠爷爷的诊所其实就在怕怕家旁边的大树上,怕怕走着,感觉到自己的心“砰砰”的跳得特别快。来到大树下,树可真高啊!怕怕鼓起勇气,开始爬树。爬着爬着,忽然,怕怕停了下来,吓得一动也不敢动了。你们猜:怕怕看见了什么?
其实,怕怕看见的是一条毛毛虫。怕怕平时最害怕毛毛虫了,这回吓得浑身哆嗦:“妈妈,我怕!”可是想起妈妈难受的样子,怕怕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找到松鼠爷爷,给妈妈看腿!”这时忽然想起妈妈的话:你害怕的时候就大声说‘我是最勇敢的小猴子,我不怕!’这样你就不害怕了。于是怕怕对自己说:“我是最勇敢的小猴子,我不怕!”可是声音太小,说完还是有些害怕,它又大声说:“我是最勇敢的小猴子,我不怕!”然后它慢慢地从毛毛虫旁边爬了上去: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怕怕忽然觉得毛毛虫也没有那么可怕了。
到了树顶,怕怕喘了一口大气,轻轻地敲了敲门:“松鼠爷爷!松鼠爷爷!妈妈把腿摔坏了,您快来看看吧!”松鼠爷爷开门一看——原来是怕怕!惊讶地说:“怕怕,你是自己来的,真是个好孩子!快走,我跟你去看妈妈!”松鼠爷爷到了怕怕家,很快帮妈妈敷上了药。
妈妈的腿好得很快,妈妈见人就说:“多亏了我们怕怕,要不我的腿还不知道会怎样呢!谁说我们怕怕胆小,其实我们怕怕最勇敢了!”而怕怕呢?它再也不怕一个人爬树了,也不怕遇见毛毛虫了,怕怕每天都会和小动物们打招呼,人们都说,怕怕是个勇敢的小猴子!
妈妈点一点:
孩子,现在的你就像曾经的“小怕怕”一样,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妈妈陪在身边,遇到一点儿危险就害怕。那如果妈妈也像小怕怕的妈妈一样生病了,你怎么办?
妈妈不希望你难唯诺诺,而希望你能勇敢一点儿,多一点儿冒险精神。当你感到害怕的时候,你也可以试着对自己说:“我是最勇敢的,我不怕!”妈妈相信你也可以像小怕怕一样变得勇敢起来!
而且,一个人的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如果你一直躲在妈妈背后,又怎么能感受到冒险的乐趣呢?当然,有冒险就有可能遇到困难、危险、失败,但你不要怕有风险,因为正是每一次风险才能给你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样的体验会让你感觉到快乐,感觉到自己的进步,感觉到生活的新鲜。每一次冒险,每一次打破常规,你都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只有不断去探索新的未知领域,才会有更多的意外收获。妈妈也希望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敢于突破自我、挑战自己。经过摔打和磨砺,你才能长大,才能变得更坚强。
妈妈锦囊:妈妈肢体动作助宝宝更勇敢
孩子胆小,不少妈妈总是鼓励孩子更勇敢些,其实,以下这些情况如果用肢体动作,效果会更好。
怕天黑:拽拽被角
孩子神经发育不完善,黑夜又会使视线更加模糊,再加上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就会害怕天黑。妈妈可以在临睡前,和孩子手拉着手睡觉,并不时地紧握一下。对独睡一室的孩子,妈妈可以偶尔进入他的房间给他拽拽被角,让孩子感觉妈妈就在自己身边。
怕打针:轻捏鼻子
孩子触觉神经非常敏感,他们常常用大哭来自我缓解痛觉。如果妈妈可以在打针之前,轻轻捏一下孩子的小鼻子,再轻拍一下孩子的脸蛋,让孩子感受稍稍的随意和放松。要知道,孩子的肌肉越是绷紧,打针也就越疼。
怕生人:抚摸后背
有些孩子比较敏感,安全意识比较强,因此比较怕生。这时,妈妈不妨拍拍孩子的后背,让他感到妈妈的手抚摸所带来的抚慰,并拉着孩子的手一起进行游戏,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热情,并有来自妈妈肢体触碰的支持,内心就会安定下来。
怕动物:紧握肩膀
如果妈妈表现得胆子小,会加深孩子的胆小;如果妈妈过度地保护孩子,也会使孩子感到恐惧。最好的方法是,妈妈让孩子站在自己腿前,双手握住孩子的肩膀。也可以蹲下身来,把自己和孩子的脸贴在一起看小动物,这样可以增强孩子战胜恐惧心理的信心。如果是只温顺的小动物,还可以拉着孩子摸摸它。
《竹子里的秘密》——想快乐,开心门
活泼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具有活泼开朗性格的孩子会给人一种阳光般的感觉,给人生机和活力,给人快乐和灵动,给人积极和健康,给人友好与善良。而且,拥有这种性格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婚姻生活较为幸福,事业上也较易获得成功。所以,妈妈应该帮孩子塑造这种优秀的性格。
其实,当孩子长到3岁左右时,就会表现出一种属于自己的特殊的心理需要:从依赖、依恋大人,到开始渴望与同伴交往。由于这种心理的形成,所以在这段时期内,孩子对周围小同伴往往是热情、主动的。即使是不相识的孩子,他们在共同交往的活动过程中,也能体现出彼此理解、相互照顾、共同分享、团队合作等行为。
然而,有一些孩子却因为各种各样的主观和客观原因,把自己“关闭”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与其他人交往。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会越来越敏感,尤其是对于那些身体略有缺憾的孩子。他们在参加集体活动时,很容易遭到其他小朋友的捉弄或者嘲笑,于是他们就会慢慢地把自己封闭起来以拒绝集体活动。采取以孤僻的性格和行为来回避社会,回避人际交往,用孤僻来保护自己。
面对这样的孩子,许多妈妈束手无策。其实,只要你懂得如何打开孩子的心门,将活泼开朗从里边释放出来,完全可以让孩子走出孤僻的阴影。
如果你的孩子也不爱与人交往——
妈妈讲一讲:《竹子里的秘密》
一个年轻人,他整日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忧愁不已,隔窗看见外边的人个个整天欢歌笑语,他十分羡慕。他想,快乐肯定是有秘诀的,自己一定是没有找到快乐的秘诀,如果能够找到秘诀的话,那么自己也一定能够脸上洒满明媚的阳光的。
他决定为自己寻找快乐的秘诀。
但他请教了许多人,大家都是摇摇头,说:“我们虽然每一天都很快乐,但却从来没有什么秘诀。”
但是有一天,年轻人在一个竹园旁遇到了一个乐观的篾匠。篾匠一边轻松地劈着竹篾,一边快乐地歌唱着,偶尔也会停下来,快活地对着竹园深处的鸟儿们模仿出一串串鸟儿清丽的叫声。
年轻人想,这么乐观的人,一定会知道快乐的秘诀,于是他问篾匠说:“师傅,你这么快乐,一定知道快乐的秘诀是什么吧!”
“快乐的秘诀?”篾匠笑着说,“当然,我知道,如果不知道我能这么快乐吗?”
年轻人一听,十分高兴,忙向篾匠求教说:“师傅,你能把快乐的秘诀告诉我吗?”
篾匠说:“怎么不可以呢?”说着,篾匠提起篾刀乒乒乓乓砍倒了一棵竹子,把竹子递给年轻人,说:“小伙子,笛子就是用竹子做的,你能用这根竹子吹出好听的曲子吗?”
年轻人十分为难地说:“笛子虽然是用竹子做的,但这么一根竹子怎么能吹出动听的曲子呢?”
篾匠说:“其实这很容易。”说着,便在竹子上钻出了一溜小孔,又利落地打通了竹节里薄薄的竹隔,然后说:“只要打通这些竹隔,竹子就变成笛子了。”说着便捧着竹子吹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歌曲。
年轻人看着摇头晃脑吹笛子的篾匠,不解地问:“师傅,做笛子和吹笛子同快乐的秘诀有什么关系呢?”
篾匠说:“当然有关系了,笛子就是快乐的秘诀。”
见年轻人越发不理解了,篾匠只好放下笛子解释说:“一般的竹子之所以吹不出曲子,那是因为每节竹节里都有竹隔,竹子内心不能通畅,所以不能吹出快乐的曲子。但如果你能把竹节里的竹隔打开,让竹子内心通畅,让风可以从这端顺利地通向那端,那么沉默的竹子就可以成为快乐而动人的笛子了。”
年轻人想了想说:“你的意思是要把自己的心灵彻底打开,不留一点儿心隔,这就是快乐的秘诀吗?”
篾匠高兴地点了点头说:“对,没有了竹隔,沉默的竹子可以成为快乐的笛子。没有了心隔,那么你的心灵就能注满温馨的风和明亮的阳光,那么心灵就能奏出比歌曲更美好的快乐了。”
妈妈点一点:
孩子,你看,快乐就是这么的简单,只要我们能洞开自己的心扉,那么生活就会为我们吹奏出轻快而动人的歌谣。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有些事情也并不是我们能预料得到的,但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开朗快乐的心,千万不要钻入死胡同,闷闷不乐。妈妈希望你永远做一个开朗快乐的人!
妈妈锦囊:活泼孩子的特点
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
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
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机灵的青蛙》——遇事情,要冷静
问题常常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过于惊慌、冲动以及不能镇定冷静下来思考对策。无数事实都说明,冲动是要受到惩罚的。当一个孩子遇事慌慌张张、冒冒失失,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能沉着冷静地应对时,就意味着他将吞下失败的苦果。事实上,沉着冷静,是一种良好的性格特征,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向着成功冲刺。
遗憾的是,许多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忘了给孩子修一颗“禅心”,一颗能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禅心。所以,我们还是会看到许多孩子因为不够冷静而导致做事情屡试屡败,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例如,有些孩子一遇到问题就紧张,脑子一片空白,束手无措,不知该怎么办;有些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可是一考试,就会很紧张,该答的也答不上来,结果不能正常发挥,影响了考试的成绩;有些孩子心理素质很差,想说的话不敢说,想要的东西不敢要,经常是畏畏缩缩;有些孩子,一遇到问题就惊慌失措,只知道找爸爸找妈妈,要不就会哭……这样的孩子往往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重要的时刻发挥不好,从而影响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