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24300000004

第4章 慧眼识珠——甄别人才的法则(3)

杜绝“以貌取人”的误区

通过相貌和表情来了解人,是“识人”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若绝对化,把“识人”变成以貌取人,就会错识人才乃至失去人才。

三国时,东吴的国君孙权号称是善识人才的明君,但却曾“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力荐庞统。孙权听后先是大喜,但见面后却心中不悦。因为庞统生得浓眉尖鼻、黑面短体、形容古怪,加之庞统不推崇孙权一向器重的周瑜,孙权便错误地认为庞统只不过是一介狂士,没有什么大用。于是,鲁肃提醒孙权,庞统在赤壁大战时曾献连环计,立下奇功,以其说服孙权。而孙权却固执己见,最终把庞统从江南逼走。鲁肃见事已至此,转而把庞统推荐给刘备。谁知,爱才心切的刘备,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他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也不高兴,只让他当了个小小的县令。有匡世之才的庞统,只因长相不俊,竟然几处遭到冷落,报国无门,不得重用。后来,还是张飞了解了他的真才后极力举荐,刘备才委以副军师的职务。

晋代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深有感触地说:看一个人的外表是无法识察其本质的,凭一个人的相貌是不可衡量其能力的。有的人其貌不扬,甚至丑陋,但却是千古奇才;有的人虽堂堂仪表,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倘以貌取人,就会造成取者非才或才者非取的后果。

一向慧眼识珠的曹操,也有过以貌取人的错举。益州张松过目不忘,乃天下奇才,只是生得额窄头尖,鼻塌齿露,身短不满五尺。当张松暗携四川四十一州地图,千里迢迢来到许昌打算进献给曹操时,曹操见张松“人物猥琐”,从而产生厌烦之感;加之张松言词激烈,揭了自己的短处,便将张松赶出国门。刘备乘机而人,争取到了张松,从而取得了进取四川军事上的优势。如果曹操不是以貌取人,而是礼待张松,充分发挥其才识,那样三国时期的历史恐怕会是另一种结果。

同样,现代企业的领导者,要想做到真正识别人才,就需要对个人进行全方位的审察,看其是否具有相当的能力,是否有发展前途。如果不注重一个人的学识、智慧、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使用,不注重其专长的发挥,只是通过其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来衡量他的判断能力、表达能力、驾驭语言的能力,只是仅凭一个人的相貌如何来判断其能力的大小,甚至由此来决定人才的取舍,那么,必将导致人才被埋没。

据传,夏桀商纣长相姣美,身材魁梧,堪称美男子,而且勇武超群,智慧过人。若仅观其外表,不啻“天下之杰”。然而,他们却是残虐民众的暴君。与此相反,历史上其貌不扬的奇才却大有人在。楚国的孙叔敖,头发短且稀疏,左手长,右手短,五短身材,立于车上还没有辕前横木高,却能辅佐楚王,使其执政的楚国成为战国时期实力强盛的国家之一。

可见,相貌美丑与人的思想善恶和能力大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人虽貌丑却有德有才,则不失为君子;人虽貌美而无德无才,却只能是小人。由此,使我们联想到目前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在人才招聘会上,还没有跟人家谈几句话,就显得极不耐烦,原因是嫌对方相貌不好,即使不是抛头露面的职业,录取时也犹豫再三。在招生问题上,更有令人费解的事,1995年一名河南考生高考总分数超过了录取线,他所选择的志愿是与相貌无关的专业,并表示愿服从分配,即使这样,居然没有一所高等学府肯录取他,原因是嫌他长相不好。此事经《东方时空》纪实报道后,国人哗然;中央电视台还专门对此作了评论。在迈向21世纪的今天,还有此种事情发生,实在令人深思。

以貌取人是识人的大忌。真正的人才,是由德、识、才、学、体等基本要素组成的有机的统一体。

德,是指人才表现出来的意志、兴趣、情感、性格和专注力等品德。优良的心理品德应表现为高度的事业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意志及高尚的情操。

识,指的是人才的见识,即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见解,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见识能力。具有见识能力的人能够入木三分地把握和认识事物的本质;能一针见血地抓住事物的发展关键环节;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各种环境和条件;能在关键时刻坚定果断地拍板;能冲破习俗观念的束缚,大胆地另辟蹊径。

才,是指一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等。

学,即学问、知识,包括直接知识、间接知识、理论知识、经验知识等。人才的知识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前沿知识组成的塔式结构;另一种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点的骨干,以其他与之相邻近的知识作补充交织而成的网络式结构。

体,指身体素质。身体是事业之本,历史上许多成功的人才都是得助于健康的体魄。

人才的德、识、才、学、体,五位一体,密不可分,互相制约,相辅相成。其中,德居首位,是人才的灵魂,是其他四者之根本;识具有决定性作用;才是必备条件;学是智能方面的基础要素;体是人才成长的物质基础。识别人才须兼而顾之,如果仅仅以貌取人,以外表的俊美与丑陋来识别人才,而放弃对人德、识、才、学、体的全面分析与观察,只能使领导者步人识才的误区。法国大作家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中有两个典型人物形象:一个是圣母院撞钟人加西莫多,虽奇丑无比,却心地善良;另一个是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佛罗洛,虽相貌堂堂,内心却十分肮脏。这说明在识才时,千万不可被相貌所迷惑。

朱元璋甄别人才的“二分法”

从一个角度看人,往往陷于片面;从各个角度看人,则了解得比较全面。正如俗语所说,大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好谁坏,将一目了然。

孟子是主张“民贵君轻”的,他将“贤不贤”交给人民来审查,这种思想的发挥,也说明他十分尊重人民的意见。从国君的大臣、文武百官到诸大夫.说“贤”、“不贤”还不行,只有人民说“贤”、“不贤”才可考虑,即使如此,还不能决定取舍,要经过考察后,确是贤则用之;如“见不可”则去之。由此观之,孟子对择贤是持极其慎重的态度,因为国君要选的贤不是一般的人,是辅佐国君治国的人才,贤不贤对于国家治乱兴亡都有关系,有的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他提出用人要经过国君、大臣、诸大夫、人民的考察四个程序审查。虽然孟子是尊重人民的意见,但是在个别情况下,国君、大臣、诸大夫、人民都说“贤”、“不贤”,不一定对,而最能检验“贤”、“不贤”还是经过认真考察后,用事实做出的结论。可见,孟子的“知人四程序”,是实事求是的。

明太祖朱元璋的区别人才,主张知人要兼听众论。他认为要能“辨邪正”,必须明于知“毁誉”的真伪,不然,将会以贤为佞,以佞为贤,他对侍臣说:“毁誉之言不可不辨也。人固然有卓然自立,不同于俗而得毁者。夫毁者未必真不贤.而誉者未必真贤也,有所遇有幸、不幸尔。”所以,他说:“人主能知其毁者果然为贤,则诬谤之言可息,而大亦不至于受抑矣。知其誉者为不肖,则偏颇之私可绝,而人亦不至于侥幸进矣。”这是说,人主如能辨“毁誉”的真伪,则贤者不受压抑,不肖者不能侥幸得进。接着他说:“问君子于小人,小人未必知君子,鲜不为所毁。问小人于上人其朋党营私,所誉者必多矣。惟君子则处心公正,然后能得毁誉之正,故取人为难,而知言尤为难也。”(《明太祖实录》卷332)在这里,朱元璋特别强调:征求对所用的人的意见,选择所问的人很重要,如问于小人,对君子必多毁谤,对小人必私其党而誉之;只有问于君子,君子出于公心,必做出正确的回答。这就是朱元璋要区别并使用人才的法则。

朱元璋还有一个区别人的法则叫“二分法”,“二分法”对知人很有参考价值。那什么叫“二分法”呢?所谓“二分法”、其实就是“辨别邪正”的看法。明史是这样记载的。

朱元璋不仅在理论上探讨“辨邪正”之法,在实践上,他对官吏的升迁多因民之情。据《明史·循吏传》记载:兴华丞周舟经过考察以政绩最优,朱元璋立即升为吏部主事。当地人民舍不得他离任,上表乞留,朱元璋就派他回去。朱元璋以重典御臣,而法不完善,不少官吏被错捕,但经其所治人民为之申辩和请求,朱元璋也因此而赦免,有的凶知其为官有惠政反得升迁。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永州知府余亭城、齐东知府郑敏、仪真知县康彦民、岳池知县王佐、安宁知县范志远、当涂知县孟廉等因事被捕,其所治人民派代表上京申辩,列举他们的善政,朱元璋立即纠正,赐袭衣宝钞放回。他们复任后,努力工作,政绩更著。同一年,灵壁知县周荣、宜春知县沈昌、昌乐知县于子云、新化县丞叶宗因事被捕,其所治人民也派代表去京上表申辩,朱元璋知他们为官廉正,都升任知府,分别派到河南、南安、登州、黄州去任职。

官吏的好坏,其治下的群众是最清楚的,如能让群众监督,倾听群众的意见,就可使官吏不敢为非作为,并能鉴别官吏的好坏。这样就不致冤枉好官,错用坏官。

朱元璋甄别人才,是通过“他”所治理管辖的民众口碑中,获晓这个“官”,是不是人民大众心目中希望的“父母官”。

朱元璋的这种甄别人才并使用人才的方法,是他用人的一大成就和突破。

揭秘识人

事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谁能看清人才,并用其才,之后就能在管理上成功。然而甄别人才;不是件容易的事,能做到“慧眼识珠”更是不容易的。

同类推荐
  • 糊涂学的智慧

    糊涂学的智慧

    《糊涂学的智慧》讲述了:刘玄德的“巧借闻雷来掩饰”、诸葛亮的“空城计”、兵法中的“浑水摸鱼”,以及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无不为”……都有力地说明了“难得糊涂”作为一种处事方法和技巧对成就一件事情或达到一种目的的重要作用。糊涂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做到把握糊涂的尺度,每个人糊涂的路数不同,心态也未必一致。以自己特有的大智慧去拥抱人生,以自己固有的方法去展开生命,这就是糊涂的智慧。
  • 青少年需要把握的12个处事方法

    青少年需要把握的12个处事方法

    《青少年需要把握的12个处事方法》将告诉您我们需要把握自己,命运需要你有主见的指挥;将告诉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发挥优势拓展生命的宽度;如何拯救自己,在苦难中锻造高贵的品质;如何改变自己,让你更具备改变世界的实力;我们需要激励自己,善待自己,克制自己,守住自己……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 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十大成功性格,挖掘你性格中的优势,改造你性格中的缺陷,教你成功。究竟什么样的性格才能有助于我们成大事呢?本书运用了大量生动而真实的事例,将有助于我们成大事的性格分为十类。分析这些性格与成大事的关系,目的在于帮助想有一番作为的朋友强化自己性格中有力的部分,弥补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和不足。
  • 让青少年从小学会感恩

    让青少年从小学会感恩

    本书精心选编了99个实验,包括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米歇尔·傅科的钟摆实验等实验,从这些实验中找寻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给人许多启示。
  • 创新之道(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创新之道(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自然肩负着创新的大任。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怎样才能开启他们的智慧之窗,激发他们潜藏的巨大能量呢?本书精彩的智慧故事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创新的大门,令青少年走上创新的光明大道,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世界。
热门推荐
  • 世界经典名著导读(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世界经典名著导读(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世界经典名著导读》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风格上,都比较典型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突出了“快乐阅读”和“精品读物”的主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读者快乐之余还能够从文字中体验到名家的人生感悟。
  • 脑抽王妃PK调皮王爷:爷你别闹

    脑抽王妃PK调皮王爷:爷你别闹

    【爆笑宠文,一对一】林沫为穿越做粗了巨大贡献,甘愿穿越异世冒险。穿越异世,她用无赖遮掩自己。在未来,她遇见了他。他邪魅,亦正亦邪,人称“绝情绝心绝世绝色”的四绝公子“冷奕璃”。他的倾城一笑无不让人为之倾心,然而意想不到的却是他蛊惑人心的笑容之下能让人瞬间致命,银色面具下的他潜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当揭开他神秘莫测的另一面注定沦陷万劫不复……她的世界如此繁华美丽,或许命中注定要将她完美的梦破碎:“美丽的记忆是你给的,也是你亲手摧毁的,每个承诺都是你虚伪的掩饰,你给我的爱情只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谎言。”梦已逝,心已空落的飘渺迷离将何去何从……
  • 冰冷王子哒乖乖妹妹

    冰冷王子哒乖乖妹妹

    第一次写小说有可能写的不好,请米娜们多多谅解!
  • 月宝骑着张明赫满街跑

    月宝骑着张明赫满街跑

    作者有病。大伙谁感觉自己可以写两段直接发给我,咱们随便写一个小说。中国第一部众酬小说
  • 近战雷仙

    近战雷仙

    修仙者,脚踏飞剑逍遥浮空,掐灵诀祭法宝,杀人于千里之外。但某一天,天风大陆来了一个修仙暴力狂,他不老老实实掐诀控制飞剑,反而偏爱仗着仙剑暴走全场!神秘的山水图、通往未知的道炼之门、不羁放纵的近战仙诀、频繁降临的雷劫,杨牧脚踏的是一条与众多修者不同的求仙之路。
  • 穿越我最牛

    穿越我最牛

    谁能告诉偶介素虾米情况?穿越这人妖的时代,偶也素醉了。不过捏偶就扑倒了个美人,咋就要到大霉捏。去去去,你们介群没见识的,没看见偶在收妖吗?偶这是替天行道,欧红红红红…
  • 秦时明月之大道无殇

    秦时明月之大道无殇

    恩怨未休,红尘纷扰!天下战乱,与我何干!我本一介外人,既来则安!既深陷江湖纷争,乱世混战,便提三尺青锋,斩无数来犯!为红颜屠遍天!以杀止杀,欲安天下,吾辈甘愿血染青衫!待我诛尽动乱,定然许你繁花三千!余生只愿,一杯清酒伴红颜,聊胜仙!--席天
  • 青风帝国

    青风帝国

    “来到了异界,自然就是要一统天下啊!”唐枫就是这么认为的。“用那无尽的大军,淹没一个又一个帝国!“”而我将会坐上那高高的宝座,封神留名。“
  • 任性女王

    任性女王

    一个高傲又任性的女王,为了家族任务来圣樱学院......一个霸道又冷酷的女王,谁又知道她黑道力量究竟有多强大?......哼,来吧,姐黑白通吃。更多精彩内容请看《任性女王》
  • 部落冲突之九王妃

    部落冲突之九王妃

    喜爱玩部落冲突的宋开心同学,某天抽中了大奖,于是她来到了绿萝大陆,随身附带空间,看她如何利用这一弊端机,召唤大本营各路精灵,勇闯异世大陆,获得美人王爷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