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人WHR,男性<;09,女性<;085,大于此值为中央性肥胖(腹内型或内脏型)。白种人男性腰臀比>10,女性腰臀比>085,为腹部脂肪堆积。中国人BMI可能不高,但实际上可能有脂肪分布的异常。
3意义
腰臀比是早期研究预测肥胖的指标。
(1)可以评价身体的脂肪分布情况,是最佳的脂代谢评价指标。有些患者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但腰臀比增加的话也提示患者患相关疾病的危险度增加,尤其对于女性。
(2)说明体内可能存在雌雄激素比例失调的现象,雄激素增高导致体内脂肪异常,形成分布呈男性化的苹果型身材,一般认为上腹部脂肪堆积与体内睾酮增高有关,下腹部脂肪堆积与体内雄烯二酮增高有关。腰围尺寸大,表明脂肪存在于腹部,是危险较大的信号;而一个人臀围大,表明其下身肌肉发达,对人的健康有益。比值越小,说明越健康。
1998年WHO建议首选要测量腹部脂肪,并建议欧洲人群腹型肥胖适宜标准为:男性腰围94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亚洲人群以男性腰围94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暂时作为过渡期的标准。值得强调的是,腰围作为评价肥胖的标准非常重要,腰围降低后,即使体重未减轻,也可以显著降低肥胖相关性疾病发病的危险性。
五、查明肥胖的原因
诊断肥胖与诊断其他疾病一样,要详细了解病史、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及一些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根据资料全面分析,尽可能明确肥胖是原发的,抑或是继发的。
(一)询问病史
询问病史有利于探索引起肥胖的原因,目的在于分清是原发还是继发因素。如询问是否使用过能引起肥胖的药物,有无头部外伤、脑炎、脑脓肿、脑中风史,是否于急慢性疾病的恢复期、大手术或分娩后发生肥胖,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变更,诸如终止体育锻炼、职业变换、迁居、营养条件的改善等。要问清肥胖发病时间、什么原因,如自幼肥胖、产后肥胖等,饮食情况如每日主食食量和甜食、零食习惯,以及活动量和睡眠情况,并要详细了解家族肥胖史及其他易引起肥胖的病史。
一般很少有因为单纯以体重增加或肥胖来求诊的患者。内分泌肥胖多以原发病的主诉来诊。糖尿病常有口渴、多尿及多饮;下丘脑性肥胖可有头痛、尿崩、溢乳、贪食及颅神经损害症状;遗传性肥胖常有性器官发育不全、智力低下、畸形。主诉食欲减退而体重增加者应疑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注意病史中体重增加的时期和快慢。自幼肥胖者常为单纯性或遗传性肥胖,成人起病或病史较短者可能为继发性肥胖。注意肥胖的伴随症状,如高血压、糖尿病、月经失调等,既可为引起继发性肥胖的基础疾病的表现,也可为单纯性肥胖的并发症。
(二)体格检查
注意身高、体重、肌肉发达情况、有无水肿及先天畸形。注意体形,凡女性呈男性化或男性呈女性化脂肪分布者可能有性腺功能低下,注意第二性征发育情况。
向心性肥胖者有皮质醇增多症的可能。下半身脂肪异常增加而上半身脂肪萎缩可能是进行性脂肪萎缩。注意有无中枢神经及精神障碍,下丘脑肥胖可有视野缺损及颅神经损害表现;精神障碍伴低血糖表现可能为胰岛素瘤。体检时尚应注意血压变化及糖尿病的表现。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X线头颅平片及蝶鞍分层片,可发现较大垂体瘤、脑瘤及颅骨内板增生。怀疑脑瘤者应做气脑或脑血管造影。怀疑肾上腺肿瘤者可行腹膜后充气造影或血管造影检查。胰腺、卵巢也可行X线检查。
2CT和磁共振检查(MRI)
头颅及全身CT或MRI检查可发现垂体瘤、其他颅内肿瘤,以及肾上腺、胰腺、卵巢等部位肿瘤,为目前常用的无创伤性检查。
3B超检查
B超对肾上腺、胰腺、甲状腺、性腺肿瘤或囊肿的诊断有帮助。
4放射性核素检查
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用于内脏器官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如肾上腺或甲状腺肿瘤。
5其他
其他包括染色体检查,可检出遗传性疾病;视野检查,有助于发现下丘脑垂体病变。
(四)内分泌功能检查
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检查
检查主要有基础代谢率(BMR)、甲状腺吸131Ⅰ摄取率,血清蛋白结合碘(PBI)、血清总T3及总T4、游离T3(FT3)、游离T4(FT4),了解甲状腺功能状态及检出甲状腺功能减退。TSH、TSH兴奋试验、鉴别甲状腺功能减退,注射TSH后T3、T4升高为继发于下丘脑或垂体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无反应者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TRH、TRH兴奋试验,进一步鉴别甲状腺功能减退,若注入TRH后TSH无反应为垂体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若TSH有反应为下丘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检查
尿17-羟、尿17-酮及尿游离皮质醇测定;血浆皮质醇测定,主要检出皮质醇增多症患者。血浆ACTH、ACTH兴奋试验,主要鉴别皮质醇增高是原发于肾上腺抑或是继发于垂体及下丘脑。小剂量(2毫克/天)、大剂量(8毫克/天)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前者用于鉴别单纯性肥胖与皮质醇增多症;后者用于鉴别皮质醇增多症为原发于肾上腺肿瘤(库欣综合征)或继发于垂体及下丘脑病变(库欣病)。
3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检查
血清睾酮、雌二醇测定用于检出性功能低下。LH、FSH测定及LHRH兴奋试验,若血LH、FSH升高,表明性功能低下原发于性腺病变;若降低,表明性功能低下继发于下丘脑或垂体。注射LHRH后,FSH、LH升高则病变在下丘脑,FSH、LH无反应则病变在垂体。
4胰岛功能检查
怀疑糖尿病、胰岛β细胞瘤时可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C肽、糖基化血红蛋白、血清果糖胺。也可选用葡萄糖耐量试验、饥饿试验、D860试验等。糖尿病空腹血糖≥70毫摩/升(140毫克/分升)或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毫摩/升(200毫克/分升)。胰岛素瘤血糖低,血中胰岛素高,饥饿试验诱发低血糖时胰岛素高,胰岛素(微国际单位/毫升)与空腹血糖(毫克/分升)之比大于05。
肥胖病的类型
一、原发性肥胖病
原发性肥胖病是因为原发性疾病引起的肥胖,主要为单纯因素型肥胖病。单纯因素主要有遗传性、营养性、内分泌性、下丘脑病变等多种。在所有肥胖者中,95%以上是原发性肥胖。
(一)按照病理改变划分
1体质性肥胖
体质性肥胖又称脂肪细胞增生肥大型肥胖、幼年起病型肥胖。这种肥胖的脂肪细胞不仅体积变大,而且脂肪细胞的数目也有所增多。这种类型肥胖往往是出生后半年左右开始,食欲良好,营养过剩,体内的合成代谢超过分解代谢,引起脂肪细胞增生肥大,脂肪分布全身。因多自童年时代就比较肥胖,因而也称为幼年起病型肥胖。该类型部分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采用饮食控制等措施不易见效。
2获得性肥胖
获得性肥胖又称脂肪细胞单纯肥大型肥胖、成年起病型肥胖。这种肥胖往往是由于患者有意无意地摄入过多的食物,而引起的过食营养性肥胖。一般发生在成年以后,此种肥胖以四肢肥胖为主,该种肥胖类型的脂肪细胞只有体积变大,而数目不变。此种肥胖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饮食控制和运动效果明显,对胰岛素敏感。
(二)按照发病年龄划分
按照发病年龄,肥胖可分为幼年起病型肥胖和成年起病型肥胖2种类型。
其中幼年起病型肥胖都是增生性肥胖,而且患儿脂肪细胞的数量一生都难以减少。所以有人发现,2岁以前就很胖的小孩容易终身肥胖,减肥困难。幼年起病型肥胖的孩子中,有80%到成年后依旧会发胖。青春期起病的青少年多为增生肥大性肥胖,他们的脂肪细胞数量多,体积又大。而成年起病型肥胖则以肥大性肥胖为主,也有一少部分是增生性肥胖。
(三)根据肥胖者的体型划分
1向心性肥胖
向心性肥胖又称为腹型肥胖、苹果型肥胖、阳性型肥胖、男性型肥胖。这种肥胖者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内,四肢则相对较细。以脂肪细胞在腹部积聚更为突出,腰围和臀围的比例明显增大为特征。一般认为腰围的尺寸必须小于臀围的15%,否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该类型肥胖多见于男性。
2外周性肥胖
外周性肥胖又称为洋梨型肥胖、女性型肥胖、臀部型肥胖。肥胖以下身为主,以脂肪细胞在臀部、大腿积聚更为突出为特征,多见于女性。
3均匀性肥胖
此型肥胖表现为脂肪细胞比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多见于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