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3300000007

第7章 与君一醉一陶然——唐代园林别业与士林风尚

第一节 雅集聚会

如前所述,有唐一代无论是帝王、贵族、官吏,还是布衣百姓都竞相构园。“长安风俗,自贞元侈于游宴,其后或侈于书法图画,或侈于博奕,或侈于卜祝,或侈于服食,各有所蔽也”(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闲地……都人市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或郊野中,为探春之宴”(《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唐贞观、开元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这种风气当然与整个社会的长时期太平,经济的普遍繁荣,物质财富的聚敛积累,园林艺术的发达以及享乐主义的蔚然成风有关。构园一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而不是极个别人的独擅,那么,它就又会反过来对其他社会风尚的流行推波助澜:为其提供宽敞的空间、优雅的环境、舒适的条件,更重要的是一种淡泊超然的心境。也可以说,园林是各种风尚和习俗得以保留并昌盛的培养基。

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喜欢以群体或社团的方式生活。孤独隐逸是对社会的一种抗议,在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渴望社会的理解和召唤,渴望着回归到主流社会中来。在唐代,虽然没有近代严格意义上的社团和政党,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非我族类,固要排斥,而同党同群之内,则交往交流颇多颇深。所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小雅·伐木》),“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小雅·鹿鸣》),都是这个意思。而园林别业为这种社交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路)恕私第有佳林园,自贞元初李纾、包佶辈迄于元和末,仅四十年,朝之名卿,咸从之游,高歌纵酒,不屑外虑,未尝问家事。”(《旧唐书·路嗣恭传》)武宗会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白居易在东都洛阳履道里池亭聚会,有诗《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予亦次焉,偶于弊居合成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且欢,静而思之,此会稀有,因成七言六韵以纪之,传好事者》,诗云:

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手里无金莫嗟叹,尊中有酒且欢娱。诗吟两句神还王,酒饮三杯气尚粗。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孙扶。天年高过二疏傅,人数多于四皓图。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更应无?

诗末自注:“前怀州司马安定胡杲年八十九,卫尉卿致仕冯翊吉皎年八十六,前右龙武军长史荥阳郑据年八十四,前慈州刺史广平刘真年八十二,前侍御史内供奉官范阳卢真年八十二,前永州刺史清河张浑年七十四,刑部尚书致仕太原白居易年七十四。已上七人,合五百七十岁。会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于白家履道宅同宴,宴罢赋诗。时秘书监狄兼谟、河南尹卢贞,以年未七十,虽与会而不及列。”又《九老图诗并序》:“其年夏,又有二老,年貌绝伦,同归故乡,亦来斯会,续命书姓名年齿,写其形貌,附于图右,与前七老,题为《九老图》。仍以一绝赠之。”原注:“二老谓洛中遗老李元爽,年一百三十六。归洛僧如满,年九十五岁。”九个寿星,一时耆旧,同聚共欢,真是盛况空前。裴度在洛阳午桥创别墅,凉台暑馆,花木万株,取名绿野堂,公务之馀,他与白居易、刘禹锡等酣宴终日,放言高歌,当时许多名士,都应邀参加(《旧唐书·裴度传》)。又如:

酒解留征客,歌能破别愁。(独孤及《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

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杜甫《寄题江外草堂》)

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杜甫《崔驸马山亭宴集》)

掖垣携爱客,胜地赏年光。向竹过宾馆,寻山到妓堂。歌声掩金谷,舞态出平阳。(钱起《奉陪郭常侍宴川山池》)

宾阁玳筵开,通宵递玉杯。尘随歌扇起,雪逐舞衣回。剪炷清光发,添香暖气来。令君敦宿好,更为一裴回。(崔备《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

这类记载在唐诗、唐文、唐传奇和笔记中俯拾皆是,所以就不多罗列了。通过以上所引资料不难看出,作为一种社交礼仪,宴会是如此频繁,陈列是如此豪奢,不仅有酒助兴,而且有艺妓陪歌伴舞,狂欢通宵达旦,反映出当时都市的繁华及夜生活的丰富多彩。

如果说在宴集聚会时饮酒能令人激动颠狂,热血沸腾,那么饮茶则能使人消烦去躁,清心寡欲:

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谈诗访灵彻,入社愧陶公。竹暗间房雨,茶香别院风。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戴叔伦《与友人过山寺》)

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戴叔伦《春日访山人》)

茶在唐代以前记载较少,饮茶亦不甚风行。唐代流行品茗,茶的产地亦很广泛。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出。”他列举了各地的名茶,如剑南的蒙顶石花茶,湖州顾渚的紫笋茶,东川的神泉小团、昌明兽目茶,峡州的碧涧明月、芳蕊、茱萸茶,福州方山的露芽茶,夔州的香山茶,江陵的南木茶,湖南的衡山茶,岳州湖的含膏茶,常州的紫笋茶,婺州的东白茶,睦州的鸠坑茶,洪州西山的白露茶,寿州霍山的黄牙茶,蕲州蕲门的团黄茶。他推剑南的蒙顶石花茶为第一,而顾渚紫笋和常州阳羡茶均为贡品。

陆羽对茶的发展影响极大,他在信州上饶(今属江西)有山舍,并有茶园。《舆地纪胜》卷二一:“唐太子文学陆鸿渐居于茶山,刺史姚钦多自枉驾。又按唐《孟东野集》亦有《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诗。《图经》云:今城北三里广教寺有茶数亩,相传鸿渐所种也。”《新唐书·隐逸传》说他嗜茶,著《茶经》三卷,谈到茶的来源及功效,煎茶的方法,时称“茶仙”。卖茶人家置其像祀为茶神。陆羽还曾同皎然、灵澈一同居杼山妙喜寺,颜真卿于寺旁创亭,陆羽以其于癸丑岁冬十月癸卯朔二十日癸亥建成,于是命名三癸亭一说陆羽创亭,颜真卿命名,疑误。参见本书下编《唐代园林别业考》“三癸亭”条。皎然赋诗,时称“三绝”。“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月九日赏菊饮酒本为习俗,但士农工商皆仿效,痛饮酣醉,丑态百出,殊为可憎。因此静静地看着火舔茶炊,热气蒸腾,听松涛海浪般的声响,慢悠悠小啜一口清汤,自然逸气风生,飘然若仙。

第二节 修道习禅

游居林园,与自然的肌肤接触,很容易使人从集体无意识的底层联想到人类童年时的经历,油然而生栖隐林泉、重归自然的念头。而隐居者的日常课程主要是修道与习禅,他们的愿望不外乎成仙或成佛。宗教的色彩就这样涂抹在园林别业上。

瀛海无因泛,昆丘岂易寻。数峰聊在目,一境暂清心。(武元衡《甫构西亭偶题因呈监军及幕中诸公》)

海上仙山,虚无缥缈,但居于园林,却是求仙之道的速成。“谁知茅屋里,有路向峨眉”(于鹄《题南峰褚道士》)。何况,现实中如许苦恼,无处消解,也必须寻求一种解脱,找到一种麻醉剂。“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王维《酌酒与裴迪》),这固然是一种解嘲,一种精神胜利法。但“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王维《叹白发》),则是一种无奈和酸楚。修道的内容不仅仅是苦修和读经,还可以采药炼丹:

君隐处,当一星,莲花峰头饭黄精,仙人掌上演丹经。鸟不到,人莫攀。隐来十年不下山。袖中短书谁为达,华阴道士卖药还。(岑参《赠西岳山人李冈》)

晓服云英漱井华,寥然身若在烟霞。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每夜坐禅观水月,有时行醉玩风花。净名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白居易《早服云母散》)

炼蜜敲石炭,洗澡乘瀑泉。白犬舐客衣,惊走闻腥膻。乃知轩冕徒,宁比云壑眠。(于鹄《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

炼丹、采药、服食、行散本是神仙家的作业,坐禅静修则是佛家的课程,但唐代文人将二者兼容并蓄,圆融而行之。用世与遁世亦为士人行为的两个极端,互相轩轾,但白居易亦将两者巧妙地调停,“身不出家心出家”,这是最圆通最富有中国智慧的宗教观,也是佛教中国化之后的产物-居士思想。白居易《三教论衡》:“儒门释教,虽名数则有异同;约义归宗,彼此亦无差别。所谓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者也。”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者还不止儒释,就连老庄也与此有瓜葛:“大抵宗庄叟,私心事竺乾。浮荣水划字,真谛火生莲。梵部经十一,玄书字五千。是非都付梦,语默不妨禅。”(《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其中“庄叟”指庄子;“竺乾”是印度的别称,此指佛;“经十二”指佛学的十二分教,“字五千”指老子《道德经》五千言。王维所谓“离身而返屈其身,知名空而返不避其名”,“长林丰草,岂与官署门阑有异乎”,“苟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与魏居士书》),与白居易的认识何乃相似耳!原因就在于他们有同样的心理结构和思想模式。一仕隐,合道释,齐内外,消除一切差别,摒弃各种烦恼,追求瞬间的解脱和永恒。就连一些女性对此亦深信不移,坚持修炼。秦系《题女道士居》:“不饵住云溪,休丹罢药畦。杏花虚结子,石髓任成泥。扫地青牛卧,栽松白鹤栖。共知仙女丽,莫是阮郎妻?”题下原注:“不饵芝术四十馀年。”这种记录的真实性有多少,姑且不说,但它的广泛流传,则至少说明整个社会对此类信息的浓厚兴趣。

园林的清幽环境,还可以使人体会顿悟真如禅境: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辋川集》二十首《辛夷坞》)

萧条心境外,兀坐独参禅。萝月明盘石,松风落涧泉。性空长入定,心悟自通玄。去住浑无迹,青山谢世缘。(戴叔伦《晖上人独坐亭》)

不动如如万事休,澄潭彻底未曾流。个中正念常相续,月皎天心云雾收。(香岩智闲禅师《寂照颂》)

士大夫文人的诸种生活情趣都与园林游赏有关,而这些雅好又能使人淡泊心性,体悟自己生命深层的本真。郑谷《自遣》:“谁知野性真天性,不扣权门扣道门。窥砚晚莺临砌树,迸阶春笋隔篱根。朝回何处消长日,紫阁峰南有旧村。”“松溪水色绿于松,每到松溪到暮钟。闲得心源只如此,问禅何必向双峰”(郑谷《忍公小轩二首》其一),春在桃花枝,佛在人心中,故不必踏破铁鞋,向人乞讨。一旦了悟,瞬刻便得永恒,刹那即成终古。

第三节 避暑纳凉

骄阳似火,暑热蒸人,现代有各种各样的降温避暑设施,尚且难熬,古代尤然。“经时苦炎暑,心体但烦倦。白日一何长,清秋不可见。”(白居易《苦热喜凉》)“骄阳连毒暑,动植皆枯槁。旱日乾密云,炎烟焦茂草。少壮犹困苦,况予病且老。既无白梅檀,何以除热恼。汗巾束头鬓,膻食熏襟抱。”(白居易《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天云如烧人如炙,天地炉中更何适。蝉喘雷干冰井融,些子清风有何益。”(贯休《苦热寄赤松道者》)这确实是令人苦恼而又无奈的。

别业多建于郊外岗阜地带,高敞通风。至于卜筑深山峻岭或湖海河滨,一般温度低,湿度大,爽风送凉,环境怡人,是逃暑消夏的最好去处。《开元天宝遗事》卷下:“长安富家子刘逸、李闲、卫旷,家世巨豪,而好接待四方之士,疏财重义,有难必救,真慷慨之士,人皆归仰焉。每至暑伏中,各于林亭内植画柱,以锦绮结为凉棚,设坐具,召长安名妓间坐,递相延请,为避暑之会。时人无不爱羡也。”“天下正炎热,此然冰雪俱”(元结《题孟中丞茅阁》),唐人对园林的这一功能有明确的认识:

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如此来几时,已过六七秋。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白居易《何处堪避暑》)

风清泉冷竹修修,三伏炎天凉似秋。黄犬引迎骑马客,青衣扶下钓鱼舟。衰容自觉宜闲坐,蹇步谁能更远游。料得此身终老处,只应林下与滩头。(白居易《池畔逐凉》)

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赐冰满碗沉朱实,法馔盈盘覆碧笼。尽日逍遥避烦暑,再三珍重主人翁。(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

饱食缓行新睡觉,一瓯新茗侍儿煎。脱巾斜依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裴度《凉风亭睡觉》)

火云如烧接苍梧,原野烟连大泽枯。谩费葛衫葵扇力,争禁泉石润肌肤。(齐己《苦热怀玉泉寺寄仁上人》)

尤为奇特者,有一些随气温变化的泉水,天热泉凉,天寒泉热:“浯溪石下多泉源,盛暑大寒冬大温。”(元结《说洄溪招退者》)这样,园林的实用功能得到了延伸和开发,冬夏都可以令人舒心惬意地游览居住。

又据《唐语林》卷五记载,天宝时御史大夫王宅内有自雨亭子,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向达先生认为此亭与玄宗凉殿构造类似,皆仿西域拂林风所造。按《旧唐书·拂林国传》:“至于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乃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观者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如此。”可见园林建筑与外来文化亦有联系,但如此侈靡,只有皇室权贵才能享受,一般士人恐无法想象。

第四节 疗疾养病

俗话说:吃五谷,生百病。疾病缠身令人恼火,甚至痛苦,但又是无法避免的。有病需要诊治,更需要疗养,所谓“三分药,七分养”,就是这个意思。园林别业无疑是疗养的最佳选择。幽雅的环境,清洁卫生的空气,都利于身体的康复。现代疗养保健的原理,古人早已认识到:

何人病浓,积醉且未醒。与我一登临,为君安性情。(元结《登白云亭》)

山中的温泉,含多种矿物质和放射元素,多浴可治疗各种皮肤病、风湿病和关节炎症。古人已发现温泉的医疗保健功能,唐人已对此广泛利用。骊山温泉是皇家疗养院,每年冬夏皇帝都去洗沐。一般士人及官吏也利用各地的温泉治病。李敬方曾患头风,去黄山汤院洗浴,疗效明显,于是他再次往浴汤,并作《题黄山汤院并序》:“楚镇惟黄岫,灵泉浴圣源。煎熬何处所,炉炭孰司存。沙暖泉长拂,霜笼水更温。不疏还自决,虽挠未尝浑。地启岩为洞,天开石作盆。常留今日色,不减故年痕。阴焰潜生海,阳光暗炷坤。定应邻火宅,非独过焦原。龙讶惊冬润,莺疑满谷暄。善烹寒食茗,能变早春园。及物功何大,随流道益尊。洁斋齐物主,疗病夺医门。外秘千峰秀,旁通百潦奔。禅家休问疾。骚客罢招魂。”不厌其烦地铺陈夸说温泉疗效的神奇。

祈求长寿是人类的共同愿望,求长寿者或服食丹砂,或采摘奇药,或导引练功。但山中的自然环境、绿色食品、淡泊心境亦可延年益寿:“长松亭亭满四山,山间乳窦流清泉。洄溪正在此山里,乳水松膏常灌田。松膏乳水田肥良,稻苗如蒲米粒长。糜色如珈玉液酒,酒熟犹闻松节香。溪边老翁年几许,长男头白孙嫁女。问言只食松田米,无药无方向人语。”(元结《说洄溪招退者》)“只食松田米”,无药无方,就可以长寿,似乎有些荒诞不经。但现代环境科学已经证明:分别居住在大都市、小城镇、与外界隔绝的乡村,从医疗条件来说是递减的,但从寿命来说,则是递增的。新闻媒体报道的老寿星多在乡村,医疗条件极差,这对现代医学是一种嘲讽和挑战,令人深思。

第五节 志学读书

园池山林的环境,不仅可以避暑消夏、养病疗疾,而且还有助于读书。唐代实行科举制,“取士各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新唐书·选举志》)。其中最为人们看重和称道的是进士科。进士科开始与秀才、明经、明算、明法、明字诸科并列,作为岁举常贡之一,但不久便超过了其他各科,在唐代名声最响,及第者引以为荣耀,社会各界莫不艳羡。所谓“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王建《送薛蔓应举》)。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记述说: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苏、张之辩说,荆、聂之胆气,仲由之武勇,子房之筹画,弘羊之书计,方朔之诙谐,咸以是而晦之。修身慎行,虽处子之不若;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有一材一艺者,虽出身卑微低贱,但只要刻苦努力,通过国家规定的考试科目,都可得第授职,进入官僚特权阶层,考试成绩优异者,还可以进入高级中枢机构。这就是被西方人所仿效的文官制度。这其中考试是关键,而考试的内容不外乎是儒家经典和诗赋,所以准确全面地记诵经典,并能临场发挥,就是仕进成功的关键。因此寻觅一个无外界干扰的地方,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是非常必要的。《唐摭言》卷三:“文皇帝拨乱反正,特盛科名,志在牢笼英彦。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而中条山则被称为应举的“书生渊薮”(《唐摭言》卷一),文士结茅卜居,发愤读书者很多。鲜于仲通“年二十馀,尚未知书,太常(其父赠太常卿)切责之。县南有离堆山,陡入嘉陵江,形胜峻绝。公乃慷慨发愤,屏弃人事,凿石构室以居焉,励精为学。至以针钩其脸,使不得睡。读书好观大略,工文,而不好为之。开元二十年,年近四十,举乡贡进士高第。”。苻载回忆自己“弱年与北海王简言,陇西李元象,洎中师高明会合于蜀,四人相依约为友。遂同诣青城山,斩刈蓁苇,手树屋宇,俱务王佐之学。”。又据《云笈七签》卷一一七:“文铢者,长安人也,父母令于别业读书,为庄前堆阜之上置书堂焉。”李白少年曾于匡山读书,阎防亦于终南山百丈溪筑茅斋读书,韩愈子韩符亦曾于长安城南樊川一带筑室读书。白居易《代书》:“庐山自陶谢洎十八贤已还,儒风绵绵,相续不绝。贞元初,有苻载、杨衡辈隐焉。亦出为文人,今其读书属文、结草庐于岩谷间者,犹一二十人,即其中秀出者,有彭城人刘轲。”类似的例子在唐人的记述中很多,只列举一些题目就可见一斑:

宋之问《茅斋读书》/贾岛《送独孤马二秀才居明月山读书》/韩愈《符读书城南》/皎然《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皎然《湖南草堂读书招李明府》/皎然《同明府章送沈秀才还石门山读书》/钱起《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李群玉《劝人庐山读书》/唐求《送友人江行之庐山肄业》。

窦常则在大历十四年进士及第后,卜居广陵之柳杨,结庐而隐,疏泉种竹,以讲学著书为事,由擢第至释褐共二十年(《旧唐书·窦群传》)。

山中习业读书,孑然一人固清静,但亦有诸多不便。所以,习业山林往往结伴成群。《太平广记》卷三七《张仲殷》:“户部郎中张滂之子曰仲殷,于南山内读书,遂结时流子弟三四人。”同书卷三七二《李华》:“唐吏部员外李华幼时与流辈五六人在济源山庄读书。”有因借别业而读书者,也有为读书而特地卜筑者。但有一点似乎是大体相似,即为科考习业。读书与功名利禄有关,而别业林园亦与科举有了因缘。李颀《缓歌行》中明确表示:“男儿立身须自强,十年闭户颍水阳。业就功成见明主,击钟鼎食坐华堂。”则园林别业对于教育史上私学之发展亦有以致之。

同类推荐
  • 特色萝卜

    特色萝卜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主要讲述了种植特色萝卜的一些基本知识。
  • 葡萄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葡萄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全书分为5个章节,分别为:果树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葡萄侵染性的识别与防治、葡萄非侵染性的识别与防治、葡萄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农药使用规则。囊括了葡萄病虫害56种,其中病害45种,虫害11种。书中彩图123幅,所列病虫病原尽可能按新的分类系统核实订正学名。
  • 作物群落育种学

    作物群落育种学

    野生植物是自生自灭的一类植物,它有着自己的进化历程。栽培植物是人工培育、管理和繁殖的一类植物,也就是广义的作物。作物一词是由日`本转借而来,广义的作物包括农作物、园艺作物(蔬菜作物、药用作物、花卉作物、果树作物)和林作物等所有栽培植物;狭义的作物仅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绿肥饲料作物,也就是在农村中常说的“庄稼”。
  • 肉羊高效养殖技术

    肉羊高效养殖技术

    本系列图书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服务业,门类齐全,技术方法先进,专业知识权威,既有种植、养殖新技术,又有致富新门路、职业技能训练等方方面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让农民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奔向致富路;同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热门推荐
  • 愿白首不离弃

    愿白首不离弃

    一场错爱,是福是祸?一生注定,是劫是缘?她在他眼里踪迹难寻却又无所不在,他在她心里作茧自缚却又默无一语。她逃出了他的地牢,是自由还是化心为牢?他为了她越洋过海,是来爱她还是伤害她?影子会有离开的时候,而他从不离开他,她也离不开他。永不分离,直到最后一息。这才是伟大的爱情!------敬请期待:愿白首不离弃【ps:新书在努力更新中,但对本书的思路有变,所以将会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发表新文章】
  • 网游之一生江湖

    网游之一生江湖

    一个顶级杀手,在一次行动中身死却意外的发现自己的灵魂穿越到不知道多少年以后的世界,并附身到一个丑陋的青年身上。由于大势所趋不得不进入到一个以武侠为背景的游戏之中,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真爱,为此不惜血战江湖....
  • 剑尊天下

    剑尊天下

    他是一个超级家族的“废物”少爷,却巧遇高人指点,为兄弟,为红颜,看他如何在成长的路上,一步步崛起。
  • 六界齐说

    六界齐说

    帝王恋之洛寻:一代霸主,一代佳人,曾经相爱过,却因一时的误会,而分开,命运坎坷,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五大神兽之神女:五人在一次机缘之中相遇,成为拯救世界的救世主,一起踏上修仙之路,却因叛变,令的灰飞烟灭圣派灵渊:心系灵渊,却背上杀害师傅,夺取灵渊圣物的罪名,最后能否一洗前耻呢,还自己一个清白鬼夫凌慕宸:冥界之主,掌管冥界万物大事,却唯爱人界一位没有法力,还爱着别人的女孩。嫁娶当天,他劫走了她,婚后更是争吵不断,这样的姻缘是命中注定,还是一厢情愿,谁又说的准?
  • 末世重生之女王归来

    末世重生之女王归来

    渣男渣女,靠边站,什么?听不懂,那就当我小弟的零食吧!片段一:宇浩:“老大,有个人类说要把你灭了”“那就来吧,什么?怎么灭到床上去了”...片段二:“其实,我一直都欺骗了你。”“不管你说什么,我爱的只有你,我愿意永远陪伴你。”片段三:“女人,离开哪些人,我会好好保护你的,只要我一个,可以吗?”“凌焱,我爱你,但是我也爱他们,如果...你接受不了,那我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吧。”看女主重生一步步变强,女强宠文。
  • 劫乱浮生

    劫乱浮生

    曾有人告诉他,经历了劫难的人生才更加真实,经历了劫难的世界才更加珍贵。当他继承一个妖孽的双眼、容貌、身份,从浮生之地来到下界,成为雨洲二殿下的时候,乱世之劫,逆世之劫,浮世之劫相继到来。他该如何在这充满劫难的世界追寻自己的答案,又该如何守护自己想要追寻的一切?劫难伊始,浮生已乱。
  • 我要的幸福是离开

    我要的幸福是离开

    有一种人,你视他为生命所爱,他却只视你为人生知己。既然无法相爱,惟愿相忘江湖。可是,有一日,有一晚,注定了她与他这辈子都要纠缠不清。于是,怀孕,你说我怀孕了吗?没有恋爱经历,没有心甘情愿,却有一个生命出现在她身体里,属于他和她的印记。一个以为离开便能幸福,一个以为留住就能幸福。两个不懂爱情的人,却在执意寻找幸福。其实幸福一直都在,想要的也早已了然,只是能否在失去之前,及时放开紧握的双手……
  • 绝世妖娆:邪帝鬼医

    绝世妖娆:邪帝鬼医

    她是现代隐世古宗门邪门门主:邪神。传承修炼。九品天赋,古宗门第一鬼才。她亦是抢人魂,肉白骨令人胆战颤抖的鬼医。鬼医只因她脾气古怪,喜怒无常,冷血无情,心狠手辣。一纸书信让他亲手了结了她的一生,至亲至爱。从此:异魂入,凤星显;天地撼动,风云突变;凤主天下。凤府独生嫡女。本是承受万千宠爱,不想被人背叛。脸上的伤疤就是一刀又一刀划分。锥心之痛。那人却代替她享受她的一切。可她却成了她,当她再次归来,那人已死在脚下。认为圣兽很牛?不好意思,神兽在我府上泛滥成灾。上古五兽看大门。更有太古神龙,炽凤相伴。认为上古神剑很厉害?姐我有盘古前混沌时期第一神剑:混沌。而她一袭红衣耀世,在那顶峰之上傲天下…………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