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2800000006

第6章 高尔基:尝尽人间酸甜苦辣

高尔基出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个木匠家庭里,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希可夫。四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11岁时母亲又病逝了,是外祖父和外祖母收养了他。他的外祖父开了个小染坊,却很吝啬,对这个不幸的孩子并不关照,幸好他的外祖母很善良,不仅在生活中呵护高尔基,还给高尔基讲故事,唱民间歌谣,给他的童年生活带来一缕阳光。

从10岁起,高尔基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他当过鞋店、圣像作坊的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还干过铁路工人、面包工人、锯木工、看门人、园丁等。后来,他把这些人间的酸甜苦辣都写进他的自传体三部曲小说中。

虽然受尽了苦难生活的折磨,但高尔基特别喜欢读书,只要有一点儿机会,他就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

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在鞋店里当学徒时,因为没有钱买书,他就到处借书读。他表面上是学徒,实际上是老板的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一睁开眼睛就得干活,一干就干到半夜。劳累了一天后,他却顾不上休息,急忙点亮自制的小灯,借着微弱的灯光坚持读书学习。

老板娘发现高尔基偷着读书,就到阁楼上来搜查,搜到书就撕个粉碎,还威胁说,如果再发现他看书,就严厉惩罚。高尔基知道老板娘下手狠辣,但他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结果他挨了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这样说:“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就让你看书。’我想,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

高尔基爱书如命,这是因为他深深地懂得,“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别的东西什么都不管,只去抢救宝贝一般的书籍,险些被烧死。

通过顽强的自学,只上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掌握了大量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24岁那年,他写出了一篇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寄给了《高加索日报》。报纸编辑见到这篇来稿时,不禁被它曲折生动的情节吸引住了,马上通知作者到报馆来。当衣着褴褛的高尔基出现在编辑面前时,他大为惊异,没有想到写出如此出色作品的人竟是个流浪汉。

编辑对高尔基说:“我们决定发表你的小说,但稿子应当署个名才行。”

高尔基沉思了一下说:“那就署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吧!”在俄语里,“高尔基”的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1906年,高尔基完成了他的代表作《母亲》。这部长篇小说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俄国第一次革命时期的历史进程,描绘了无产阶级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由此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

1905年,高尔基参加了反对沙皇政府的莫斯科十二月起义,并积极为起义者筹措资金,提供武器。起义失败后,他受到沙皇政府的迫害,只得出国流亡。1906年秋,高尔基从美国转道意大利,定居在卡普里岛上。在1908年4月和1910年7月,列宁两次应邀来到卡普里岛看望高尔基。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列宁对他说:“您应当把这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在列宁的鼓励下,高尔基在卡普里岛上完成了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

高尔基在岛上不仅留下了经典作品,也留下了一段经常被后人提起的教子经典名言。有一段时间,他唯一的儿子马克西姆曾来岛上与他同住。有一次,他看到儿子在院子里松土种花,感到非常高兴,就不住地赞美儿子。不久,马克西姆提前回国了,但他种下的花都开出了艳丽的花朵。高尔基望着这些芬芳的花儿,心中忽有所悟,便提笔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我的孩子,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感人的思想和人们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是多么的轻松愉快啊!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

你要记住:‘给’永远比‘拿’更快乐和幸福!”

高尔基在卡普里岛上住了七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他和列宁一起成立了一个培养革命家和宣传员的学校,接见慕名而来的人,回复国内来信。就在这段日子里,他与自己的良师益友列宁发生了第一次冲突。

高尔基认为宗教是非常重要的,而列宁却认为宗教“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胜利后,高尔基担心科学和文化会没落,便组织了一个委员会来保护那些受到饥饿、寒冷和政治威胁的知识分子。他还创办了一份杂志,与《真理报》唱反调。高尔基和列宁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列宁一再要高尔基移居国外,去治疗他的肺结核。他甚至这样对高尔基说:“如果你不走,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送你走了。”

1921年夏天,高尔基出国就医,住在意大利索伦托。他一边疗养,一边着手构思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是一部长篇史诗,代表着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也是他为文学宝库留下的一笔巨大财富。1928年,高尔基回国,两次到全国各地旅行参观,1931年起定居莫斯科。1934年,在他的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这时的高尔基看上去风光无限,实际上他始终处在克格勃的秘密监视之下。1934年5月,高尔基的儿子马克西姆神秘死亡,这是对他晚年最沉重的打击。随后,高尔基的家庭医生维诺格拉多夫死于秘密警察之手,对马克西姆的死因调查中断。克里姆林宫医疗局长柯多洛夫斯基也在调查中死去,死因不明。高尔基的死因至今仍是个谜。有人说他是正常死亡,有人说他是被斯大林毒死的,后一种说法是高尔基的主治医生普列特涅夫临死前透露的,但不一定可靠。

文学家逸闻

知错就改

有一年的秋天,高尔基应《俄罗斯工人报》之约,写了一篇短论寄给了编辑部。

编辑们以崇敬的心情传阅完了,却感觉很失望。

原来,高尔基的这篇评论虽然文笔犀利,妙语横生,但是清清楚楚地显示出了作者某种隐隐约约的消极情绪。

“怎么办呢?”编辑们陷入苦恼和为难之中。

他们想让高尔基修改这篇稿子,可是高尔基是德高望重的大文豪,这种话怎么对他说出口呢?

最后,有位叫伊凡诺夫的青年编辑自告奋勇地说:

“这样吧,由我来写读稿意见给高尔基同志,请他修改。我相信高尔基的品德。”

一个星期后,编辑部收到了高尔基的信和修改稿,信中这样写道:

“……非常感激你们对我的信任,这种信任比什么都要宝贵……因为我高尔基并非百胜将军……我仔细研究了编辑部的意见,认为说得十分有理。

于是,我照你们的意见做了较大的修改。

如果还有毛病,敬请再次指正。”

文学小常识

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着名的三部自传体长篇小说,它们通过对作家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示了一个俄罗斯少年历尽苦难而又自强不息的人生道路。它们发表后,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被公认为自传体小说的名篇。

文学家逸闻

虚心听取批评

高尔基在写作《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这部小说时,已经年近花甲,但是他并不以权威自居,而是主动地虚心向别人征求意见。

他在给青年作家费定的信中这样写道:

“寄给您一本《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读后请不客气地告诉我,您对它有什么意见。”

费定在回信中赞扬了这部小说的许多成功之处,同时也指出了它存在的缺点:

“结构上的缺点显着地影响了结尾的效果,这部书的结尾部分是比较公式化和枯燥乏味的。”

高尔基在收到费定的信后不久即回信说:

“谢谢您对《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的批评。我认为,您指出小说结构上的缺点,是完全正确的……来信提出的严肃而坦率的好意见对我十分宝贵……在您的信里,真的可以感到您是一个热爱自己事业的人。”

文学家逸闻

一次特殊的比赛

有一次,高尔基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家饭馆里,和另外两位俄国作家安德烈耶夫和布宁遇到一起。他们三个人谈得很高兴,不知是谁提出玩一个游戏,以第一个走进饭馆的人为对象,看看谁能对这个人做出准确的观察和判断,限时三分钟。

不大一会儿,一位顾客急匆匆走了进来,他们三人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他身上。三分钟过后,高尔基先说:“他是一位脸色苍白的人,身上穿着一件灰色的西服,还长着一双又细又长的发红的手。”安德烈耶夫根本没有看清这个人是个什么相貌,连西服的颜色都没有看出来,只是乱诌了一通,说得驴唇不对马嘴。

布宁最后说:“他是一个高个子,穿着灰色西服,脖子上扎着一根带小花点的领带,长长的胳膊,红红的手,手上小指的指甲有点儿缺陷,身上长着一个小小的瘊子。”

说完之后,他还下了一个结论:这个人可能是一个国际骗子。

高尔基和安德烈耶夫都赞扬布宁观察得很仔细,但是对他的判断却有怀疑。正好这时候,饭馆的一个伙计走了出来,三个人便把他请到跟前来,问他那个人是干什么的。那个伙计回答说:“我们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来的,他经常出现在那不勒斯的街头,名声很坏。”布宁的判断虽然没有得到确凿的证实,但比较接近实际情况,高尔基和安德烈耶夫都很佩服他。

同类推荐
  •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散文)》内容丰富,闪现着思想光芒的书系读者群相信也会非常庞大,学生、上班族,文学爱好者、一般读者都可以阅读和收藏。这些文章能使我们站在大师的肩上,感受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直接欣赏水平和阅读品味。
  • 梦回家园(独行者丛书)

    梦回家园(独行者丛书)

    本书收《火车》、《左邻》、《父亲》、《糖》、《伊胡塔的候车室》、《抱着孩子的农妇》等百余篇散文。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 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 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

    作者作为满族正白旗觉尔察氏一族的后人,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其祖辈、父辈至自己一辈,从清王朝末期到本世纪,三代人在历史大潮中经历的家庭变迁、人生坎坷,折射出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 我的眷念在远方

    我的眷念在远方

    精选了刘国学创作的十四篇散文和五十六首散文诗、抒情诗、格律诗。
热门推荐
  • 遼陽聞見錄

    遼陽聞見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苏酥不苏

    苏酥不苏

    摄影师苏酥去看自家偶像逸逸的演唱会,却没想到遇到了一个精神病。一整晚死死盯着她不说,还死乞白赖地要介绍逸逸给她认识。什么?我的逸逸?那、、、好吧。激动地见到了偶像后,可是某个西大哥却是突然全方位入侵了她的小生活。成了邻居不说,还成了苏酥的公司领导。什么?还要陪我去非洲草原拍照??而且,还有一个重磅消息,逸逸竟然是。。。西大哥你放开,放开我啊啊啊啊!!!
  • 岁月有童话

    岁月有童话

    有一天,突然想起一个人,一个没有交集过的人,一个7年没见过的陌生人,莫名的脑海被他占据一整天,在离生日凌晨还有2小时,莫名连忙几次按下申请好友发送给他。
  • 婚然心动:首席老公好霸道

    婚然心动:首席老公好霸道

    什么?只是毕业前的庆祝会,就稀里糊涂的将自己的第一次给丢了。“我要告你,告得你家破人亡,把牢底坐穿,让你一辈子出不了监狱的大门。”凌乔指着眼前英挺无比宛若从画中走出来的男子,咬牙切齿道。只是为什么那个该死的男人脸上不但没有一丝惊慌失措,还气定神闲地拿着房卡指给她看,“丫头看清楚了,你的房卡是1212,这里是1224。”所以?她这是被玷污了也没地方说理去了吗?她该怎么办?一个月后的婚礼该怎么办?
  • 虚空尊者

    虚空尊者

    远古时代之前的母时代为何崩溃?远古时代又为何突然消失?上古时代强者到底去了哪里?为何陨落?一切的谜团最终又落在了谁的手上?主人公又是如何去找寻这些历史隐秘,一步步走向巅峰!
  • 解语录2

    解语录2

    也许的也许,这些句子会让你心头一暖。曾经的曾经,这些句子会让你刻骨铭心。大概的大概,这些句子会让你豁然开朗。……但,不管怎样,这里总有只属于你的一句话。
  • 嫡女重生:嚣张大小姐

    嫡女重生:嚣张大小姐

    有那个福分穿越已经是尚安最大的幸福,长期生活在医院的她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人和事,所以穿越成大小姐也把这个身份弄得软弱。于是乎杂七杂八的路人甲土匪丁就坐在她头上把她当马骑,最后死不瞑目。重生这种大好事也落到她头上,她决定不要再给他们一点放肆的机会,尝尝死不瞑目的滋味吧?亲。
  • 恋上邻家大哥哥

    恋上邻家大哥哥

    夏暖暖从13岁情窦初开的年纪就喜欢上了那个比自己大了整整8岁的大哥哥。可是,这个大哥哥始终讨厌自己。本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获得大哥哥的喜欢,可是,现实就是现实,他不是江直树,自己也不是袁湘琴。而就在夏暖暖放弃的时候······
  • 公主入坑记

    公主入坑记

    ”爱我?“”不爱,如果我有机器猫,时光机,我最想改变的事情就是。。。”“没有遇见我?““恩,还算有自知自明,一切安好,我得回去嫁公务员了,事业单位的也嫁,生活清贫,也不至于饿死。又所幸找个胆儿大的男人,受贿点小钱,也能衣食无忧。”“我爱你。”“再见。”会遇见的,不会错过,留给以前那什么红茶广告,而我们之间的遇见,是纠缠,是痛苦的缘起,最适合我们之间的感情是有的放矢,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