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1400000005

第5章 给孩子财富,不如给他正确的爱(5)

我说:“孩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你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你要反省自己的做法,真诚地和孩子沟通。孩子现在很抗拒你,也许你一次沟通,孩子未必领情,但是你不能放弃更不能发火,要用真诚、耐心去对待他。在家的时候,不要事事表露出你是爸爸,以长辈的身份去压他。只有无能的家长才会用身份去迫使孩子屈服。你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你和他是平等的。你是爸爸更是朋友,给他更多的关爱、信任和尊重,认真听取孩子的心声。如果你做到了,离孩子问题的解决也就不远了。”

张先生点点头,表示自己会努力去做的。

一旁的王女士听到这里,插嘴道:“那我的孩子应该怎么改善呢?”

王女士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财务总监,在公司里属于领导者的角色,她不自觉地把这种角色带入家庭中,孩子成了她新的管理对象。长期做领导的人有一种惯性思维,就是以结果为导向。工作中,领导可以不管下属怎么达成目标,只要拿出漂亮的业绩,领导自然满意。另外,事业成功的人之所以会成功,很大原因取决于他们比一般人目的更明确,成功意识更强烈,这种意识是难能可贵的成功特质。有这种特质的人往往干什么都比别人更出色、更成功,但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这种意识反而会起到破坏作用。

教育是件长远的事,很难以一时的好坏来衡量,更不能抱有太强的功利心,这会扭曲孩子的正常成长,拔苗助长就是这么来的。

王女士为了取得成功,做了很多努力,给孩子听国乐、念唐诗,后来为了培养孩子的品格,更付出了很多心血。可是在这些行为中,她几乎没有和孩子有过交流,而是要求孩子必须这么做。而人只有认同这种行为,并且愿意这么去做的时候,他才会愉快地接受,反之,他会觉得很压抑。

孩子小的时候,他的自我意识还未萌芽,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并且出现了短暂的聪明乖巧的阶段。孩子越来越大,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人生来就有追求自由、平等的天性,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自己有决定怎么做的权利,没有人喜欢听命于别人。随着孩子长大,这种天性便开始起作用。孩子长时间被迫服从,会出现两种结果:第一,孩子内心积压了很大的不满和愤怒,到一定时候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像张先生的孩子,就是这种情况;第二,孩子内心非常压抑,变得非常自卑、懦弱,这就是被管“死”了的结果。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教育孩子最讲究方法,并非花的钱最多,用的时间最多,孩子就一定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方法错误,用的力越大,破坏作用就越大。

我向王女士建议道:“你要重新给自己定位,在家里你不是财务总监,更不是领导,你是孩子的妈妈,不要俯视着和孩子说话,尽量不要跟孩子说什么你该做,什么你不该做。本来孩子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因为你的提前告诉,孩子这种能力越来越弱。另外,孩子本身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你只要精心呵护他这个能力,尊重他的做法就行,不需要事事给他画好框框,让他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这样会把他的创造力都破坏了。”

王女士担心地说:“这孩子现在表现出特别讨厌我的情绪,要是我完全由着他,他会不会像马儿脱了缰?”

我耐心地说:“孩子表现出讨厌你,正是因为他内心极度渴望自由,而你恰恰剥夺了他的自由。当你给他这种自由的时候,他会慢慢地再度接受你。至于孩子会不会脱缰,短期内这种情况确实可能存在。长时间被压抑的孩子,一旦获得自由,总会想着双倍享受自由。你不用着急紧张,让孩子把内心的压抑发泄出来,对后期的恢复有好处。只要引导正确,这种情况不会长久。我们希望孩子不要出现任何问题,其实这种希望是错误的,除了危及孩子生命的事情,我们不应该以我们的经历使他错过任何机会。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做父母的要最大程度保证孩子的成长环境健康自然。就好比一株植物,它原本具有抗风霜雪雨的能力,可是一到冬天,我们就把它保护起来,这样会破坏它的正常生长,一旦我们不再有能力保护它,它会迅速死亡。”

王女士笑着说:“听你说了这些,你没给任何改变孩子的方法,全部是针对父母的啊!”

我也笑了:“改变孩子,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

对于改变别人,我们总是很热衷,改变自己却觉得很痛苦。我们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当孩子有了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总是立刻想着去矫正,却不愿意想一想,这个问题是怎么出现的。如果不去寻找根本的原因,只是治标不治本。

记住: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7.向“暴力爱”说“不”

如果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路程,想想父母对我们说得最多的话,可能就是“我都是为了你好”。可是我们往往不领情,觉得自己被爱捆绑了,没有自由,所以父母爱得辛苦,我们也受得吃力。当有一天,我们自己有了孩子,却也不自觉地把这句话反复告诉孩子,然后孩子从不太理解到沉重地接受,再到逆反。

为了锻炼辰辰的自理能力,我们让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个为期三天的训练班。在送辰辰去学校的那天,我看见了有趣的一幕。

一个妈妈蹲在孩子面前,满脸不舍,不断地叮嘱他:“宝贝,这次出去一定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不能调皮。这几天你不在妈妈身边,妈妈肯定连觉都睡不好,一定会特别想宝贝的,宝贝会不会想妈妈呢?”孩子沉重地点点头。

当老师叫所有的孩子集合时,那位妈妈紧紧地抱住孩子,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继续叮嘱,那场面几乎有种生离死别的感觉。老师过来催了好几次,妈妈才万分不舍地放开了孩子,转而央求老师:“老师,这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您千万多费心了啊!”她又低头继续对孩子说,“宝贝,想妈妈了就叫老师打个电话给妈妈。”

另一个妈妈的做法正好完全相反,她愉快地牵着孩子的手,微笑着对孩子说:“宝宝,这次出去一定会发生很多好玩的事,宝宝回来可要好好给妈妈讲讲哦。你看,有些小伙伴已经在集合了,你赶紧去找你的小伙伴吧。”

孩子放开妈妈的手,像放出笼子的小鸟一般朝其他小朋友跑去,回头朝妈妈比画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妈妈回了他一个同样的手势。而之前那位妈妈,目光从没离开过她的孩子,始终一脸忧伤地看着孩子。

三天后,我和老公去接辰辰,又遇到了这两位妈妈。前一位妈妈一把把孩子搂到怀里,没完没了地亲着,嘴里不停地说:“宝贝,你终于回来了,妈妈快想死你了!来,让妈妈看看,有没有伤到哪里,其他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老师对你好不好?”

对于这些问题,孩子一律以摇头作为回答。

另一位妈妈则完全没有问这些问题,她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是:“宝宝,给妈妈讲讲这三天里有趣的事吧!”

孩子满脸兴奋地开始讲述,比如把鞋子穿反了,摔了一跤,比如有一个小朋友半夜说梦话,等等,孩子讲得眉飞色舞,妈妈听得津津有味。

于是,我问这位妈妈真的这么放心孩子吗?她莞尔一笑:“其实孩子在外,我也非常担心,可是如果我把这种担心表现出来,孩子出去就会对自己不自信,觉得自己没有独自出去过,肯定不行。所以我就跟他说希望听到他在外面有趣的见闻。这么做一来转移了孩子害怕的情绪,二来告诉他未来的三天里会有很多新奇好玩的事,让孩子充满期待。至于我的担心和牵挂,我自己消化就行,没必要转化到孩子身上。”

我不禁为这位妈妈的睿智喝彩!

有一次,我和老师聊天的时候顺便问了问两个孩子在那三天中的表现。老师告诉我,前一个孩子在那几天中一直闷闷不乐,晚上睡觉的时候一直吵着要妈妈,和其他孩子也不合群。孩子的妈妈一天打好几次电话问孩子的情况,她跟孩子妈妈说没必要这样,可孩子妈妈依然我行我素。

而后一个孩子呢?他非常愉快地度过了那三天,把那几天有趣的事物用心地记下来,他说回去要讲给妈妈听。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和乐观让人觉得骄傲。

我想大家肯定都会支持后一位妈妈的做法,那么前一位妈妈爱不爱孩子呢?肯定很爱,不过区别在于她完全是出于自身感受考虑的爱。孩子去远方求学时,经常见父母在车站依依不舍地告别,妈妈抹着眼泪,反复叮嘱,好像不这样就不能说明母子情深。可孩子却是急于展翅飞翔的模样,我们又怪孩子没良心、不领情。其实这样做的妈妈通常都不够自信,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必须对孩子照顾有加,时时表达对孩子的感情,孩子才能明白自己爱他。但我们是否可以抛开自己的感受,多想想怎样做对孩子更好呢?

后来有一次,我又见到了前一位妈妈,听她跟孩子的对话,似乎在劝孩子接受她的意见。她对孩子说:“宝贝,画画不好玩,它会把你的漂亮衣服弄脏,而且画得再好也没什么用,能成为画家的有几个啊?可是数学就不一样了,关系到以后的考试、升学,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啊!”

同类推荐
  • 家教:为孩子鼓掌

    家教:为孩子鼓掌

    本书收录了三元七角钱、妈妈的爱、偷钱、一位由继母造就的人、让我难忘的几句话等45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
  • 第一次做妈妈:全职母亲体验手记

    第一次做妈妈:全职母亲体验手记

    本书以作者的育儿经历贯串全篇,尤其关注育儿过程中的细节,在每一个关键阶段都有综合了专家观点和妈妈们经验的重点议题,还对孕婴用品、婴儿玩具早教图书等的选择和使用提出了建议,并以手册方式提供关键词的快速查找。
  • 0~6岁育儿百科全书

    0~6岁育儿百科全书

    本书科学地介绍了从新生儿到6岁儿童的生理发育特征、饮食喂养、智力开发、心理教育、性格培养和婴幼儿常见疾病的诊断护理与预防的相关知识。
  •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

    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只生一个孩子。只生一个孩子对于父母来说,可以把各方面的压力与负担减到最小,但是在教育的问题上,却经常遇到棘手的难题。初生的婴儿无疑是一张白纸,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白纸上描绘出什么图案,染上什么色彩,都由父母决定,因为,孩子的性格来自父母的教育,而性格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更需要在繁忙的时候,抽出一点时间,为孩子塑造健康的性格,发掘他们的潜能,不但充当他们的长辈,还要充当他们的朋友、哥哥姐姐,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也让他们在和谐的亲子氛围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他们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能够从容面对。
  • 让孩子一生难忘的36件事

    让孩子一生难忘的36件事

    本书通过选取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他们影响深远的36件事,展现孩子当时的心理状态,帮助父母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诉求,同时帮助孩子迈出成长的第一步,摆脱成长的烦恼,使孩子度过快乐,难忘的童年。
热门推荐
  • 太阳神的飞马

    太阳神的飞马

    希腊太阳神赫里尤斯有一辆黄金宝车,驾车的是四匹火翼飞马,它们是派罗,阿尤斯,佛莱根,还有艾升。希腊的太阳神不是阿波罗吗?也对,随着时间的流逝,光亮之神阿波罗被人们认为是太阳神。但是无论在希腊的还是罗马的神话中赫里尤斯都是最初的太阳神。在不久的将来,一辆超级智能的豪华跑车被以派罗命名。一对命中注定的情人的遭遇了真正现代版的人生坎坷。一群中国的富二代,在美国硅谷的环境里,演奏了一场爱恨交加,生死相搏的青春交响乐。有些事情你看到过一百遍你也不会注意,有些事情你还没有看到,仅仅是听说一次,你便终生难忘。派罗的经历一定会在你的记忆里留下不灭的烙印。
  • 光与影下的传说

    光与影下的传说

    向前跑命运他无法让我们低头生命的闪耀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吧哪怕鲜血洒满了怀抱
  • 希望友谊地久天长

    希望友谊地久天长

    青春,我们的岁月,五年之久,物是人非,即便人在变,心非变……这些文章写给我们四个人,也写给大家,希望大家和闺蜜,朋友们向我们四个一样小打小闹,朋友有什么事,二话不说立即解决。岁月流逝,我们的友谊盛传百世……
  • 快穿之灵魂洗涤

    快穿之灵魂洗涤

    她是传说中的恶魔。。之女,她要做的不多,就是辅佐将灵魂卖给父亲的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她的身体特殊,她是上天庇佑的魔之躯体,她要带着那些丢弃的灵魂的人一遍遍穿越剧情,直到有心境,有能力驾驭,成为真正的恶魔为止。肮脏的灵魂需要洗涤,若洗不干净,也将由她来毁灭。PS:每个人在自己的故事中都是主角。或许好。或许不好。但是既然存在了。就有他的意义。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完美的结局。却也不是所有结局都不能圆满。
  • 穆庵文康禅师语录

    穆庵文康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影视世界休闲行

    影视世界休闲行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个现代青年回到过去从新谱写新的人生。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修行《神话》《生化危机》《太极》《功夫》《大唐双龙》留下的李云的传说
  •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

    青少年必须克服的人性弱点

    本书选取了大量生动的例子和精辟有趣的引导,让青少年在软弱的时候变得勇敢,在骄傲的时候变得谦虚,在颓废的时候变得积极,在痛苦的时候变得乐观。
  • 邪王靠边站,王妃太嚣张

    邪王靠边站,王妃太嚣张

    她,是颜氏家族的大小姐,人送外号—夜修罗。说她高冷狂傲,不近人情?笑话,其实就是逗比一只。他,是斗苍大陆的第一嗜血王爷,世人皆称—阎王爷。说他嗜血残忍,不可一世?呵呵...其实就是死傲娇一枚。她,为了得到续命血玉而穿越时空,一步一心机的接近他,某妖孽:“一个小小的卑贱之人,也配做本王的王妃。”某女冷冷一笑,“配不配可不由王爷说了算。”“哦?是吗?”某妖孽说罢,便扔了一床被子给她,“自己去墙角打地铺。”某女“……”尼玛叫我睡地上也就算了,但每天往她狗窝里钻的这男人是几个意思啊!当两个患有“严重人格分裂症”的逗比王妃和傲娇王爷撞在一起,会碰出怎样的火花呢?O(∩_∩)O敬请期待……
  • 重返十六岁:公主很忙

    重返十六岁:公主很忙

    被汉服男忽悠一块石头能让她重回十六岁,结果咒语念错了,穿越到楚朝去当公主!【天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被同父异母亲妹妹虐待,嘤嘤嘤男神快来救!情敌+妹妹倒打一耙,连夜逃出皇宫,结果差点被骗到青楼里……遇到一个逗比师傅,武功还没学多少,就被发现打包送回皇宫……亲妹妹高高在上狂翻白眼,穿越公主的复仇大计即将开始!
  • 育儿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育儿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从古到今,人们都将生儿育女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繁衍后代的一种必由“程序”,但却不能“顺其自然”。每当一个新生命诞生时,便又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份希望。因此,科学地孕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父母是有相当大的责任。目前,人们的注意力又转移到胚胎形成的过程上,在这一复杂的生命孕育过程中,特别是胚胎分化期,仅仅是一个不留意,就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导致畸形,造成终生遗憾。作为现代的准妈妈,应该了解多方的受孕知识,有更科学的生育观念,即时受孕、养胎、保胎为前提,不失时机地对胎儿施行胎教,以实现优生、优育、优教,让孩子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