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900000004

第4章 怀诚恳之心,在平凡中颠覆平庸 (1)

第一篇 修养智慧篇

第一章 怀诚恳之心,在平凡中颠覆平庸 (1)

曾以《丑陋的中国人》扬名于世的历史学家柏杨说: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一时间洛阳纸贵,谈书必言家康。日本战国时代的德川家康,有军事家的头脑、君子的内心,他是在内修上高出旁人的英雄,“内圣外王”的典范。

远离欺诈的沼泽

德川家康在20岁时,便与尾张国的织田信长立下盟誓,要辅佐他打天下。织田信长死后,身为重要盟友的德川家康希望自己可以接管织田信长的兵力,不想,却被草民出生的丰臣秀吉抢去了机会。

德川家康先是与丰臣秀吉敌对,后来,由于丰臣秀吉再三邀请他联手平定战乱,也多次表达自己的诚意,德川家康终于答应向丰臣秀吉称臣。在与丰臣秀吉一起出兵攻打小田原城的时候,丰臣秀吉的贴身随从常常很少。德川家康的家臣井伊直政悄悄劝道:“现在正是除掉秀吉的好机会,不要错过啊!”但是德川家康却摇摇头:“我既然接受了秀吉的托付,就不能做这样背信弃义的事。能否取得天下是由命运来决定的,人力无可挽回。”

德川家康一生都信守诺言,与织田信长立誓之后,他对织田信长的事业倾尽全力,直到织田信长去世;与丰臣秀吉结盟之后,又曾安排好身后之事与丰臣秀吉共赴战场。当丰臣秀吉行将就木之时,要将儿子丰臣秀赖托付给德川家康,并且再次意图通过联姻来稳固两家的关系。德川家康已经感觉到,老年的丰臣秀吉已经不是当年心怀天下的秀吉了,他不是为了天下而托付后事,而是为了丰臣家。因此,德川家康一直没有正面回答丰臣秀吉的话,他既不想让这位神志不清的太阁伤心离世,又不想为了敷衍他而假意答应。直到丰臣秀吉咽气,德川家康也仍然没有承诺要对丰臣秀赖负责。因为他知道,有朝一日他会与丰臣秀赖为敌,必定是你死我活的结局。

战国时代,就算早上歃血为盟、晚上短兵相接也并不奇怪,在乱世中求生存,欺诈和背叛已是司空见惯。但是德川家康不愿意做乘人之危的事,也不做尔虞我诈之人。答应的事情,他一定办到;办不到的事情,他就不轻言承诺,诚信是他的做人底线。

做人为什么要讲究诚信?如果说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那么诚信带给人们的“利”,就是内心的坦然。说谎、虚假、欺瞒,对人的良心是巨大的损伤,让人的心境处在灰暗、忐忑、提心吊胆、惴惴不安的状态中。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令人费解。人们只知道,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年迈的马克·吐温独自在大雪中站了3个小时,结果得了严重的肺炎,不幸去世。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后人终于从马克·吐温留下的文字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马克·吐温曾犯下一个令他痛苦终生的错误。那还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他的夫人外出,临走的时候再三叮嘱他照管好出世还不到四个月的孩子,马克·吐温连声答应。

夫人离开之后,他看到天气不错,就把孩子放在摇篮里,推到走廊透透气,自己则坐在一张摇椅上看书。当时室外气温零下19度。由于阅读入神,这位大作家忘记了一切。当他放下书时,才突然想起孩子还睡在走廊里,此时孩子已经冻得奄奄一息。

妻子回来后,马克·吐温没有勇气说出真相。不久,孩子就死了,夫妇俩为此悲恸欲绝。马克·吐温深感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这个巨大的秘密一直藏在他的心中,直到妻子去世,他才在自传中袒露了这件使他抱憾终生的往事,并且以在大雪中受冻来作为对自己的惩罚。

马克·吐温的悲剧,不仅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害死了孩子,更是因为他没有勇气面对这件意外,独自承受着痛苦。逃避让自责日益积累,这份孤独的内疚,更让他的生命无法承受。风烛残年的他既不要求人们的宽恕,也无法得到自己的宽恕。在找不到救赎之路时,他宁愿让自己的身体受苦,来缓解内心的悲伤。

著名诗人萨迪说:“宁可因为真话负罪,不可靠假话开脱。”德川家康信守承诺,赢得了后人的景仰和称赞,而马克·吐温背上了谎言的十字架,尽管孩子的死已成为过去,但是他心上的伤口在沉默中腐烂。

欺骗有时候会帮助人解一时之围,但是为了圆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填补,于是谎言一个接着一个,形成可怕的欺骗沼泽,到头来是“聪明”了一时,糊涂了一世。

欺人者,实是自欺。珍惜一颗诚实的良心,保护好对自己、对他人许下的承诺,自然天高地广,人生大道通途。

予人友善,存二三君子之交

德川家康深受家臣的爱戴,一方面是因为他有主见、善于把握机会,重振了冈崎城,使松平一门成为人人羡慕的德川氏;另一方面因为他为人厚道,对待家臣从来都遵循武士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庇护。

有一个人叫本多作左卫门,他为人坦白,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哪怕是对位高权重的丰臣秀吉,批评起来也毫不顾忌。本多作左门卫一直到去世之前,只要一听人提到丰臣秀吉,他还骂不绝口。但是提到德川家康,他却说自己一生最仰慕的人就是德川家康。德川家康其实并没有主动向本多作左卫门示好,那么本多对德川家康的尊敬从何而来呢?

原来,德川家康看似疏远了本多,与丰臣秀吉之间往来更甚,但其实是在保护本多。本多早就冒犯了丰臣秀吉,而丰臣秀吉又对德川家康有所忌讳,如果德川家康再和本多往来密切,甚至赏赐他大名的身份,无疑会让丰臣秀吉更加厌恶本多,甚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德川家康的用心本多心领神会,所以他一直将德川家康视为自己的恩人。

在背信弃义为家常便饭的战国时代,德川家康能获得像本多这样的刚直之人的敬仰,实为难能可贵。究其原因,乃是德川家康对本多有一颗热忱友善的心。

“士为知己者死。”怀着一颗热忱友善的心,在心灵上给予别人恩惠,那么,别人自然会用心来报答。

李鸿章是一个胆识过人的人,在曾国藩的幕僚中,李鸿章不仅起草文牍十分了得,对战事的判断和预测也远在众人之上。但也正因为李鸿章是极有主见的人,所以经常因固执己见而与曾国藩起冲突。

1860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遂决定将大营迁往安徽祁门,但李鸿章认为祁门地势如同“釜底”,毫无进退余地,从战略上看到在那里安营扎寨十分危险。在太平军攻击下,的确险情不断,李鸿章等人一再要求移师他处。但曾国藩坚持己见,甚至对李鸿章等人说:“诸君如胆怯,可各散去。”不久,双方又因李元度事件矛盾再起,更加尖锐,李鸿章一怒之下负气而走,前往江西准备独自闯荡一番。这件事使曾国藩大为恼火,认为李鸿章不明大义,不达事理,在自己困难时借故离去,甚至得出“此君难与共患难”的结论。

后来曾国藩因为自己的决策失误险些命丧祁门大营,多亏鲍超、曾国荃胜仗解围,才得以渡过危机。事后,他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过失,最终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离开祁门,移师东流。他对李鸿章也尽弃前嫌,诚恳写信邀其回营,共创大业。后来,李鸿章的淮军成为曾国藩手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对于曾国藩的宽宏大量,李鸿章非常感激。李鸿章在晚年时,仍十分敬佩地对人谈起曾国藩:“别人都晓得我前半部分的功业是老师提挈的,似乎讲到洋务运动老师还不如我内行,不知我办一辈子外交,没有闹出乱子,都是我老师一言指示之力。”

人生中,许多东西是无法用世俗之物去等价偿还的,例如朋友间的挚情。德川家康对本多没有提携和赞扬,但是他在背后默默地考虑本多的安危,看来友情不在乎直白的形式;曾国藩曾写下对李鸿章的判词,其中都是误解,但是他愿意主动认错,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看来友情不在乎一时的误会。拨开包裹在人情上的种种装饰,我们发现,最质朴的情感,其实就是一颗毫无杂念、为人着想的心。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付出怎样的感情,就会得到怎样的回应。不论身份与地位上的差异,如德川家康与本多之间;不计较曾经的误会和瓜葛,就像曾国藩与李鸿章。经历一两份君子之交,人生才算得上富有。

重诺豪爽真性情

德川家康的一生中,最精彩之处不仅在他南征北讨、平定战国上,与丰臣秀吉等盖世英豪的相识共事,也是他波澜壮阔的人生当中值得赞叹的一浪。

丰臣秀吉代织田信长之位不久,很多大名为了讨好他,纷纷主动将自己的妻儿送给丰臣秀吉作为人质,表示自己绝无二心,唯独德川家康毫无表示。于是,丰臣秀吉同时也向德川家康派出使者,要其交出重臣之子作为人质。在此之前,德川家康已交出次子,但当时是作为丰臣秀吉养子的名义送出的,这次丰臣秀吉则是清清楚楚地要求交出人质。

德川家康召集家臣问道:“秀吉想要我们交出人质,你们有什么想法?”

大家都说不能这样轻易答应秀吉,以免日后要仰人鼻息。德川家康微笑着说:“我也是这样想的呢。”于是,他立即回绝了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也不是轻言放弃的人,不久又派了使者去找德川家康,但吃了一顿唾沫星子就回来了。丰臣秀吉听说德川家康扬言要挑战秀吉军,非但没有发怒,反而大笑起来:“真是个固执的家伙!要是我还年轻的话,一定要让他拜倒在我的膝下。”

丰臣秀吉见威逼不行,只好“利诱”,他要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德川家康为妻。面对丰臣秀吉的纠缠,德川家康哭笑不得,但竟也被丰臣秀吉的执著打动了几分。

同类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悍将:呲骨豺狼

    第二次世界大战悍将:呲骨豺狼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是从稻盛和夫的童年时光开始追忆,讲述了这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领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走向全球著名企业家的全过程。
  • 霍华德·休斯(名人传记丛书)

    霍华德·休斯(名人传记丛书)

    一个孤儿接掌了父亲的产业,并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出色的电影人、飞行家、企业家、航空设计师及慈善家。他热爱飞行事业,以巧夺天工的设计和精湛的驾驶技术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航空史上的记录;他具有远见卓识的头脑,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科研中心,他发展的通讯设备曾随宇宙飞船登陆月球。他是天才的事业家,也是古怪的亿万富豪,失去事业之后,他遁迹荒漠,至死未曾露面。本书讲述了霍华德?休斯为梦想而执著奋斗的人生经历,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来品评这位天才传奇而具争议的一生。
  • 大唐空华记

    大唐空华记

    本书主要介绍大唐西域记撰人辩机的传奇人生,讲述了一段曾经真实发生在中国唐代的最神秘的故事。
  • 哥白尼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m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第一个提出日心说。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托伦城圣阿娜港。他的父亲是富商,曾任过市政官吏。哥白尼10岁时,父亲去世,由舅父路加斯·瓦兹罗德抚养。瓦兹罗德博学多才,思想开放,提倡研究实际,这对少年时期的哥白尼有很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 翻梵语

    翻梵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寻常王奈何

    妃寻常王奈何

    第一次,她不堪巨大冲击,跑上街头,不料险些撞上他的快马,他眼疾手快抱起她,搂她入怀。第二次,她记不起自己是谁,拼命地想,拼命地想,他刚刚走近,她头一歪,晕在他怀中。第三次,她被人劫掠,他明知是陷阱,执意赴,结果人是救回来了,他却负伤了。她说:怎么每次好巧不巧地都是你?他回答:因为命中注定你就是我的王妃!我又能奈何?
  • 贩鬼记

    贩鬼记

    人活在这个世间,还有一种对立的东西,它缥缈虚无,若隐若现,它叫做鬼。有人说它不存在,有人说它确实地存在。而我认为,它是存在的,确实存在的,因为我接触过鬼,还把鬼当是货物一样,贩卖过。所以,我想跟你谈一下,我贩卖鬼的经历。
  • 无上傲世

    无上傲世

    在这天灵大陆,有着无数的天才,让我们看别人眼中的杨傲是如何逆袭,如何打败一个个天骄,踏上了至尊巅峰
  • 心阁

    心阁

    远古万灵重现,是福是祸?大陆万族争霸,最终谁能胜出?在争夺那虚无缥缈的主宰之位的万千生灵中,一位少年却只愿能守住本心,是超脱世人的心境,还是内心懦弱的借口。愿舍弃我的灵魂,还你初心不变。
  • 中华医仙

    中华医仙

    中医没落的时代里,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传承华佗医术的精髓,医与道的结合。21世纪,这个假药遍地的年代里,一个可以加速植物生长的神秘小壶可以创造怎样的奇迹?
  • 战上云巅

    战上云巅

    千年大限将至,传说野境之主——异瞳王将破解封印,率七系甲兽神重现世间;铁律诞生八百年来,圣民对野境人的奴役看似固若金汤,实则新的势力暗潮涌动;两条道路注定交汇在未来时空的某个节点,只是那节点上大门紧锁……曾经的最强武者,转生之后却成为空荡荡的战氏庄园的挂名少爷,即便如此,战云依旧笑着说道:“不要怀疑,我就是那个握着钥匙的人。”
  • 浮尘往事

    浮尘往事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被人类文明之火照亮之地不过是一粒浮尘而已。然而浮尘,亦有往事。
  • 全职捉鬼师

    全职捉鬼师

    百年大劫即将来临,亡族萧家将重新抵御这一次大劫,萧家最后的貔貅传人,已经出世!背负家族命运,为家族报之血海深仇,50年!50年必将报仇、化劫.....不则,貔貅逝去。《鬼医经》、《阴阳史》、《阴阳诀》,里的秘密将重现于世,必将度化此劫......———回炉重做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