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200000041

第41章 身边的心理学—解读经典心理效应 (1)

心理效应是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心理效应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成也心理效应,败也心理效应,就看你如何认识它,利用它。

“鬼苹果”土豆的推广—禁果效应

生活中,越是禁止的东西,人越感兴趣,越想得到,这是人的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被禁止的东西或事情,越会引来人们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使人们充满窥探和尝试的欲望,千方百计试图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或尝试它。这一现象被称做“禁果效应”。“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学依据在于:无法知晓的“神秘”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也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需求。我们常说的“吊胃口”、“卖关子”,就是因为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着一种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在接受者心里形成了接受空白,这种空白就会对被遮蔽的信息产生强烈的召唤。这种“期待—召唤”结构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

《圣经》中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人人皆知:上帝为亚当和夏娃建了一个乐园,上帝让他俩住在园中,让他们修葺并看管这个乐园。但是上帝吩咐他们:“园内各样树上的果子你们都能吃,唯独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们不能吃,因为吃了它你们就会死。”亚当和夏娃谨记着上帝的教诲。

但是有一天,夏娃经不起蛇的诱惑,摘下了善恶树上的果子,吃了下去;她又给了亚当,亚当也吃了。上帝得知后将他们赶出了伊甸园,惩罚了罪魁祸首—蛇,让它用肚子走路;责罚夏娃,增加她怀胎的痛苦;让亚当终身劳作才能从地里获得粮食。

在现实生活中,禁果似乎分外香、格外甜,越是不让做的事,越是禁止做的事,人们越是想做。因为它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圣经》中这个关于人类远祖的故事,暗示了人类的本性中具有根深蒂固的“禁果效应”倾向。

你也许不知道吧,今天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蔬菜—土豆,在刚刚被发现时,就曾因为被当做禁果,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土豆从美洲引进到法国时,很长时间没有得到认可。迷信者把它叫做“鬼苹果”,医生们认为它对健康有害,而农学家则告诉人们,土豆会使土壤变得贫瘠。这些“权威人士”的断言,使土豆成了不受欢迎、稀奇古怪的东西。

著名的法国农学家安端·帕尔曼切在德国当俘虏时,亲自吃过土豆。他尝到了土豆的“甜头”,就想回到法国后,在自己的故乡培植它。可是因为那些“权威人士”的断言,谁也不敢种土豆。

后来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得到国王的许可,在一块出了名的低产田上开始栽培土豆。根据他的要求,要由一支身穿仪仗服装、全副武装的卫队看守这块土地。但只是白天看守,到了晚上,卫队就撤了。

这使人们非常好奇,是什么好东西需要卫队这样煞有介事地看守?一定是好东西,才怕别人偷啊。人们这样一想,就猜测土豆一定是非常美味或很有好处的食品,就禁不住想要知道个究竟。他们于是商量好,到晚上就到那块土地上偷挖土豆,然后种到自己的菜园里去。

不用说,土豆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人们发现这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食品,它没有任何可怕的地方。帕尔曼切就这样达到了目的。

人的心理是多么奇怪啊,越是禁止、不让做的事,人们越是想了解个明白,这是由人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决定的。人们渴望揭示未知事物的奥秘,本来一个平常的事物,如果遮遮掩掩,就会大大吊起人们的胃口,非要弄到手,研究个明白而后快。否则这种好奇心就会一直折磨人们的心灵。

生活中“禁果效应”是很常见的。比如,历代统治者经常把他们认为是“诲淫诲盗”的书列入“禁书”之列,如我国的《金瓶梅》和西方的萨德、王尔德、劳伦斯等人的作品。但是被禁不但没有使这些书销声匿迹,反而使它们名声大噪,使更多的人挖空心思要读到它们,反而扩大了它们的影响。

再比如,有些家长总是喜欢禁止孩子做这做那,比如不让读不健康的书,不让早恋,不允许玩游戏、网络聊天,等等。但是如果一味地严厉禁止,却不讲明利害,就容易产生“禁果效应”,增加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甘冒风险去尝试那些也许并不甜的“禁果”,这反而使教育走向了反面。因而,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和老师应该注意教育方式,避免进入“禁果效应”的误区。

被书商利用了的总统—名人效应

在意大利的一个小镇上,一栋看起来不起眼的二层楼住宅,下面有个毫不起眼的阳台,一扇毫不起眼的木门,旁边一个毫不起眼的钟亭,却常常挤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每个人都要在阳台上摄影留念,年轻的恋人们还不忘在门上写下海誓山盟,因为这是莎士比亚笔下经典爱情故事女主角朱丽叶的家。

这则故事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社会效应,一种能使原本的默默无闻变成众所周知,使不起眼变成全球闻名的神奇效应—名人效应。

所谓名人效应,是指名人对大众的社会意识、社会行为的影响程度、范围和效果。名人的类型与所带来的名人效应有着莫大的关联。譬如,让一位歌星去办学,可能起初会有不少人慕名而去,但时间一长,名人效应就会慢慢淡去。但是如果由一位在教育界非常有名气的学者来办学,那些来学校读书的人求的是孩子的成长,效果自然会比一位歌星办学好得多,而且带来的名人效应也会长久存在。名人所具有的名人效应是一项无形资产,这是因为名人效应具备无形资产的大部分特征。

名人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有着一呼百应的作用。

一个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便给总统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透了。”出版商闻之,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仍有不少人出于好奇心而争相购买,书很快又卖完了。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做任何答复。出版商仍大做广告:“现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商人利用总统的声望,大肆宣扬其书是经过总统评论的。购书者出于好奇,想知道为什么总统会觉得那本书不错、讨厌和难以下结论,所以争相购买,其中也存在名人效应。由于总统属于众所周知的人物,又被世人尊敬,所以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人关注。商人就利用了这一点,发了横财。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有两位大学生打赌,他们寄出了一封不写收信地址,只写“居里夫人收”的信,看它能否寄到居里夫人手里。结果,这封信真的寄到了居里夫人手里。试想,如果换了一个普通人,信还可能寄得到吗?

人们对名人的追随有时比对权威的盲信更加缺乏理性。因为权威毕竟是在某个领域里有很高造诣的人,而人们对名人的追随往往和他的专业能力并无关系,而仅仅是因为把名人神化了。

南唐李后主十分欣赏女人的小脚,他宠爱的妃子为了拥有小脚,用绫子缠足,结果这种风气蔓延到全国,乃至给后世的无数中国女性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

歌德失恋后写出了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轰动一时。小说是一部悲剧,其主人公维特最终因失恋自杀,写得非常逼真感人。没想到,小说发表后不久,社会上青年人自杀的比率骤然升高。这都是受到小说中主人公的感染,在心情悲观的时候模仿主人公而导致的。当然只有像“维特”这样的“名人”才会引起这种强烈的模仿效应,如果是一个普通人自杀了,肯定无法引起这种大面积的模仿,以至于当局不得不一度将此书列为禁书。

上述事例中对名人的追随和模仿是非常盲目和不理性的,而且可以看出对名人的追捧古已有之。

现在许多企事业单位以及商场、酒店、学校、娱乐场所,大都愿意请党和国家领导人或名人雅士题写名称;很多书籍也喜欢请名人题签;有的药品、保健品的宣传资料上,常常见到政界高级知名官员的题词和接见董事长、总裁的照片,就是因为人们更容易买名人的账。还有许多人初次见面,总爱向对方夸耀自己认识某某大人物,一提到那些官居要职的人,即便攀不上亲戚,也一定要说成是自己的熟人,或曰“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这些人无非是想假借名人之名为自己带来好处。

名人效应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助力。但物极必反,由于名人所带来的效应是一种无形的资产,那么如何适当利用这无形的资产来获取利益就非常重要了。倘若过度依赖名人效应所带来的利益,那么得到的必然会是反效果。

在我国明朝年间,江西吉州有个名叫欧阳伯乐的秀才到省城赴考时,在行李担上插了一面旗,上写“庐陵魁选欧阳伯乐”,以标榜自己是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后代。众考生见此便赋诗一首加以嘲讽:“有客遥来自吉州,姓名挑在担竿头。虽知你是欧阳后,毕竟从来不识修(羞)。”

“机长综合征”的心理学解释—权威效应

一次,著名空军将领乌托尔·恩特要执行一次飞行任务,但他的副驾驶员却在飞机起飞前生病了,于是总部临时给他派了一名副驾驶员做替补。和这位传奇的将军同飞,这名替补觉得非常荣幸。在起飞过程中,恩特哼起歌来,并把头一点一点地随着歌曲的节奏打拍子。这个副驾驶员以为恩特是要他把飞机升起来,虽然当时飞机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起飞的速度,他还是把操纵杆推了上去。结果飞机的腹部撞到了地上,螺旋桨的一个叶片飞入了恩特的背部,导致他终生截瘫。

事后有人问副驾驶员:“既然你知道飞机还不能起飞,为什么要把操纵杆推起来呢?”他的回答是:“我以为将军要我这么做。”

航空工业界有一个现象叫“机长综合征”,就是在很多事故中,机长所犯的错误都十分明显,但飞行员们却没有针对这个错误采取任何行动,最终导致飞机坠毁。上面这个故事就是“机长综合征”的一个例子。

这个故事反映了社会心理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是指如果一个人地位高,有威信、受人尊敬,那么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容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这就是说,人们对权威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对常人的信任。

每个人都对身边的人或者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影响力的大小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权威人士容易对其他人产生更大的影响。

假如你眼部不适,到医院就诊,如果其他条件相同,有一位眼科专家和一位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大夫供你选择,你会选择哪个呢?相信你一定会选择专家。

一篇医学论文是被推荐到联合国的某个组织去报告,还是刊登在普通杂志上,这种反映医学成就的信息,其影响肯定是不同的。

这些都说明,权威对我们的影响力要超出常人。“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的典故更是说明了人们对权威的迷信。楚灵王喜欢细腰的女子,于是后宫妃嫔为了讨楚灵王的欢心和宠信,纷纷减肥瘦身,有人甚至因过度节食而丧命。这个历史故事说明了“权威效应”的副作用,有人因一味地迷信权威,最终丧失了自我,甚至搭上了性命。

同类推荐
  • 宅腐控心理学

    宅腐控心理学

    这里有最新出现、最流行的心理现象,这年头不说自己有点宅、有点腐、有点控,你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分析传统心理学未说透的心理动机,宅腐控萌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秘密?这是在读懂你身边的人,也是在解读自己,技术宅、二次元宅、腐女、萝莉控、微博控、颜控……百腐千宅万控无数萌,你属于哪一种?最新的心理现象+有趣的案例+心理师给力分析=宅腐控心理学
  • 心理孙权

    心理孙权

    碧眼紫髯、生性谨慎,在豪迈奔放的孙氏儿郎中他是异类;临危即位、枭雄环伺,父兄留下的大业在他肩上分外沉重;知人善任,示弱克强,终于赢来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胜利——孙权是三国时代是最好命的君主,但有谁知道他内心深处的恐惧?
  • 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人格教育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 盗梦空间:梦的心理解析

    盗梦空间:梦的心理解析

    梦看似光怪陆离、支离破碎,毫无逻辑和规律,却透露着内心最深处的一些私密信息。美梦、噩梦、重复的梦、连续的梦、前世的梦等等,构成了一个有迹可循的世界,我们可以顺着它的足迹,去打开一扇通往心灵的窗户,探寻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梦揭示了我们的现实与理想,触摸我们真实而被掩盖的内心,指引我们重新寻找生活的真正目标。梦也偶尔让人恐惧,一些梦中的画面和事件可能会长时间伴随我们,甚至可能成为人生航行中有意义的灯塔。这不是一本梦的心理学教材,也不是梦的专项理论研究。这是一本让你了解梦境奥秘的书,一本打开心灵之门的书,一本启发内心智慧的书。
  • 20几岁女人要懂得的心理学

    20几岁女人要懂得的心理学

    本书阐释了心理学的诸多原理,分析了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介绍了20几岁女人心理方面的实用技巧。
热门推荐
  • 不可思议的猫咪

    不可思议的猫咪

    一个不太合群的男孩,一个有些自卑的女孩,一只不可思议的猫咪,一份没说出口的心意。
  • 兽道界

    兽道界

    人有人道,兽有兽道人奸诈狡猾、贪婪,兽耿直,但凶残。当人变成禽兽,是失了人性,成了兽性还是人兽不分?心在人,身在兽已成恨,只能向前。
  • 百折不挠(中华美德)

    百折不挠(中华美德)

    本书稿是从中华美德故事中,撷取具有百折不挠的典型事例,从立志发奋等方面述说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以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以滋养青少年心灵的成长。
  • 汉朝那些女子

    汉朝那些女子

    重生,英雄、才子、佳人辈出的大汉帝国,遇见各色女子,卓文君,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勾戈夫人……个个香艳美貌,弱骨丰肌,尤工笑语,这里将从不同的视角,解读这些女子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 佛说诸法本经

    佛说诸法本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奴不为妃

    奴不为妃

    一个莫名的盒子,将两个身份背景毫不搭边的人紧紧拴在一起,最后的最后,一个架空王朝,失了心的两人,又该何去何从?
  • 剑经

    剑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拿什么安放青春与梦想

    拿什么安放青春与梦想

    余晓蒙、贾立平、李青阳、程序辞去稳定的工作,不顾父母亲戚的反对依然决然的去北京。开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意外破产,陈百才自杀,余晓蒙临危受命接任公司。兄弟电脑留下遗书文档“我不想活了”纵然跳楼。李青阳南下深入工厂用最真实的笔记下黑中介和用工企业内幕。梦想,到底有多远,梦想,真的会实现吗?努力真的能改变命运吗?青春和梦想又该何去何从,怎么选择呢?问青春和梦想何以安,只看拿什么安放青春与梦想。
  • 婚后再爱,老公乖乖就范

    婚后再爱,老公乖乖就范

    夜夜掠夺占有,只因她是生产工具;暗夜,他眼神冰冷,双眼猩红地警告,“路蔓,对于我的需求,你没资格拒绝。”是呵,她没有权利拒绝,只因她是他名义上的妻子所以,只能任他百般折磨,予取予求。他所给予的一切,她都全部咬牙承受直到他惊慌失措抱着挚爱,一名靠他起家全身染血女明星进了医院命令她救那个流产的女人时路蔓终于怒了。
  • 消失的生命

    消失的生命

    长生,是天地万物之间永恒的主题。生命,是天地存续之中最大的谜题。何为长生?何来生命?在这个信仰渐失的年代,辰辰,一只数百年前从小山包里爬出来的僵尸,始终心怀对生命的敬畏。混迹都市,没事儿逗弄逗弄娇美小护士,调戏调戏良家小少妇,偶尔勾引勾引校花、撩一撩圣女公主,生活过的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