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7200000024

第24章 人类的社会性—揭示作为社会人的心理 (1)

培根说过,喜欢孤独的人不是神灵就是野兽。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无法忍受远离尘世的孤独生活。

我们害怕孤独—人是社会的动物

居住在拥挤而嘈杂的人群中的人们,常常会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方安静的、属于他个人的独有空间,不要受任何人的打搅。为此,人们设计了可以随时开关的门窗、可以上锁的抽屉或箱子。甚至有许多人还幻想着有一天能退隐到深山幽谷中,过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问题是,这样的生活真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吗?

18世纪末叶欧洲探险家史金克(Alexander Selkirk)在一个荒岛上独居了4年,在这4年中,他可以自如地应付自然界的残酷,满足自己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但却无法忍受孤独的感觉。为此,史金克学着《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养了一条狗、一只鹦鸪,以及几头野兽为伴,每天和这些动物们进行长谈。但是,他仍然常常要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不能自拔。4年后,他虽然重新回到了家人的身边,但却无法完全恢复以前与人交往的能力。

1996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洞穴专家毛里奇·蒙塔尔独自到意大利中部内洛山的一个地下溶洞里,开始了一年的命名为“先锋地下实验室”的生活。这个实验室设在溶洞内的一个68平方米的帐篷里,里面有科学实验用的仪器设备,还有起居室、工作间、卫生间和一个小小的植物园。

在这一年中,毛里奇·蒙塔尔吸了380盒香烟,看了100部录像片,在健身车上骑了1600多公里。第二年的8月1日,蒙塔尔重回人间,这时,他的体重下降了21公斤,脸色苍白而瘦削,人也显得憔悴,免疫系统功能降到最低点;如果两人同时向他提问,他的大脑就会乱;他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虽然他渴望与人相处,希望热闹,但他的确已丧失了交际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蒙塔尔的交际能力逐渐恢复了一些,他说:“在洞穴呆了一年,才知道人只有与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过去,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常常倾向于独处。现在,让我在安静与热闹之间选择,那我宁可选择热闹,而不要孤寂。我之所以在洞穴中坚持了1年,只是为了搞科学试验。我丧失了许多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需要在今后的生活中重新纠正。但我不后悔,因为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生的奥秘: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所以说,人是社会性的,对于人来说,任何一个个体都必须或多或少地和其他个体发生关系,形成各种各样的人类群体,并由此组成了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面对这样一些事实,心理学家不免要问,人为什么是社会性的?即人类个体为什么非要和其他人类个体生活在一起并进行相互交往呢?大多数的人类个体为什么无法忍受远离尘世的孤独生活呢?

所谓人类的社会性,是指人类的群集性,是指任何人类个体都愿意与其他人类个体进行交往,并结成团体的倾向。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社会性是人类社会一个极其普遍和重要的现象。最早对人类的社会性加以研究的心理学家是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l),他认为社会性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心理学家麦独孤认为:人类天生带有许多先天固有的特性,其中有一种就是要寻求伙伴,与他人结合在一起的倾向。这就好像蚂蚁由于本能集合在蚁群中,狒狒由于本能建立起复杂的群体结构,人也生活在自己的人类群体中。人们这样做,并不是由于这样做是好的或正确的,也不是因为是有用的,而是人的一种本能。

我们知道了,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要和其他人在一起生活的社会性特征,但是我们也知道,在生活中,人的这种社会性欲望有时特别强烈,而有时又特别微弱,甚至有时人们更希望能单独一个人静静地呆着。比如,住在集体宿舍里的大学生,在某些时候,他们会盼望寝室中的人都赶快地离开,就留他一个人,他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听着轻松的音乐,此时,他觉得这一刻是他人生的最大享受。那么,是什么因素在加强或减少着人们要和其他人在一起的社会性欲望呢?

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恐惧是引起并影响人们社会性欲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跟着大多数人走—随大流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五个人围坐着一张桌子,实验者请他们判断线段的长度。每次呈现一组卡片,每组包括两张,一张卡片上有一条垂直线段,称为标准线段;另一张卡片上有三条垂直线段,其中一条与标准线段一样长,另外两条要么长了许多,要么短了许多,要求大学生们把那条与标准线段等长的线段挑出来。按理论,每个人都可以轻易地做出正确无误的选择。

当第一组两张卡片呈现后,每个人依次大声地回答自己的判断,所有人意见一致,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然后再呈现第二组,大家又都做了正确的一致回答。就在大家觉得实验单调而无意义时,第三组卡片呈现了,第一位被试者在认真地观察这些线段后,却做出了显然是错误的选择,接着第二、三、四位被试者也做了同样错误的回答。轮到第五位被试者,他感到很为难,左右看看,因为他的感官清楚地告诉他别人都是错的,最后,他终于小声地说出了与别人相同的错误选择。

这个实验是事先安排好的,前四名被试者其实都是实验者的助手,他们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程序进行正确或错误的选择,而只有第五位被试者不知道这一情况,是真正的被试者。参加实验的真被试者是具有良好视力及敏锐思维能力的大学生,并且从表面上看,他们可以任意地做出想做的反应,而实质上,也明确要求他们做出他们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反应。但是,来自群体的压力很大,当绝大多数人都做出同样的反应时,个人就有强烈的动机去赞同群体其他成员的意见,因此有35%的被试者拒绝了自己感官得来的证据,而做出了同大多数人一样的错误的选择,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从众行为。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形?4个人一起去吃午饭,你看着菜单,小声嘟囔着:“今天吃什么呢?来一份炸酱面吧!”这时同伴中的一个人说:“我要一份牛肉面。”接下来其他两个人也都附和说:“那就吃牛肉面吧!”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也会说:“那我也和你们一样吧。”

这种现象,恐怕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吧。

人们都知道“我行我素”这句成语,而在现实中,却很难做到这么“潇洒”。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不是自己喜欢怎样便怎样,在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在大多数时候,人们要看多数人是怎样做的,自己才怎样做。

试验和生活中的现象都说明,当个人的感觉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不一致时,个体为了使自己不被人认为“标新立异”,常常会放弃自己的看法而接受大多数人的判断。

为什么在理性和智力上都较完美的个人会抛弃来自他们自己感官的证据,而同意别人错误的意见呢?一般认为从众行为的原因来源于两种压力:

一种压力为群体的规范的压力,任何与群体规范相违背的行为都会受到群体的排斥,个体由于惧怕受到惩罚,或者为了表明自己归属于群体的愿望,就会做出从众行为。

另一种压力是群体的信息的压力。他人常常是信息的重要来源,我们通过别人获得许多有关外部世界的信息,甚至许多有关我们自己的信息也是通过别人获得的。在一般情况下,那些我们认为能带给我们最正确信息的人,往往是我们仿效和相信的人。这种信息压力引起的从众行为无论在实验中还是在生活中的确存在,人们倾向于相信多数,认为多数人是信息的正确来源而怀疑自己的判断,因为人们觉得多数人正确的情况比较多。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随大流的行为更容易发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失去判断自己行为的自信心。

有时候,人们的从众心理会变得很可怕。

2003年12月12日,在《江南时报》上有这样的一个报道:48岁的王先生遭遇车祸,肇事司机逃逸,受伤的王先生放在轻骑摩托车车厢内的48万元现款,因车子破损而全部散落在地。光天化日之下,50多名过路群众将钱一抢而空后逃之夭夭。

这样的事情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因为类似的事件发生得太多了。而每一个哄抢者都有着同样的心理,那就是:大家都在抢,又不是我一个人在抢。在这个事件中,从众的心理就充当了一个帮凶的角色。

随大流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思维定式。思维上的从众定式使得个人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能够消除孤单和恐惧等心理。许多时候,在明知一件事情是违法或犯罪的情况下,一个人可能不会去做,但是如果一群人中有人已经做了,并且在当时得益而没有产生处罚后果的时候,从众定式就会使人们产生非理性思维,法不治众的心理就会充斥于胸。这在犯罪心理学上叫“越轨的集群行为”,比较典型的如聚众哄抢财物、集体盗墓、球迷闹事等。一般说来,这种集体行为是相对自发的,主要是由于人们之间的互动、模仿、感染而形成的。

同类推荐
  • 家庭和睦心理学

    家庭和睦心理学

    本书围绕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视角阐述了爱情、婚姻、培养和教育子女、孝敬和赡养老人等一系列家庭问题,分析了家庭角色的微妙关系,并提出了许多自我调适方法。
  • 心理学与微表情

    心理学与微表情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运用身体语言,挥挥手,露出微笑,皱下眉头,这些都是基本的身体语言。当你与熟悉的人交流,或者与陌生人擦肩而过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留意对方的身体语言——表情、身体姿势、手势、腿脚动作等,这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可靠渠道。当你能够轻松地看懂身体语言,娴熟地运用身体语言的时候,就可以向别人展现一个更丰富、更有魅力的自我,同时更加准确和透彻地理解对方的心理,减少工作和生活中的摩擦和误解,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一个身体语言高手自然也是一个沟通的能手,掌握并熟练运用身体语言会让你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Ⅱ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Ⅱ

    心理调适,就是指个体通过不断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掌握了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后,便能够使人解除心理紧张,促进心理平衡,从而保持好的心情。因此,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对于每个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心理学与控制力

    心理学与控制力

    在这个竞技场一样的社会里,我们只有很好地与人相处,积累人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本书将教你掌握心理控制力,让你学会更好地控制自我,更好地与人交往,从容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
  • 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本书所收录的故事,涵盖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方面,让我们在初步了解心理学知识的同时,也对我们的内在世界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从而使我们心眼大开,豁然开朗。
热门推荐
  • 道若极尽

    道若极尽

    万物道之始,天地初开时......道之极尽,是什么?本书讲述的有热血,有激情,更有儿女情长......
  • 主少下令:停,站住别动

    主少下令:停,站住别动

    人生就是这么的琢磨不透,一个爱字就能将人的一生陷入混沌中
  • 尸怅

    尸怅

    何为尸,世人皆说是怨气而生,但又有几人懂得其心,无痛无觉是其所愿吗,只有其心在动,爵位栖身养尸,夺运修神无灭。僵尸中不同的道,亦可压制万股诸天。不复被人欺凌之命运,踏上逐鹿天下之洪流中,而不是在黑夜中被人欺凌所在。用执念破苍穹。成就至尊。
  • 境千

    境千

    她是二十一世纪叱诧风云的S级雇佣兵,却在完成最后一个S级任务的时候遭到了突袭—穿越!老天,要不要这么狗血!请告诉我患有这么严重的女儿控和孙女控是谁,还有那粘人的腹黑男!别人的穿越,都是斗庶女杀继母!她呢?一家都视她为掌上明珠,不过从来没有感受过亲情和爱情的滋味的她,也有这一天也有机会感受到所谓的温暖!这一世,天要随我而变!我只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灭我我灭天!
  • 武逆神体

    武逆神体

    他,不能修行,只能够学一些外加功夫他,没有背景,却立志让自己成为背景他,没有亲人,在孤独的时候遇到了她哪怕是用拳头斩断虚空,他也要将她复活!
  • 超级武医

    超级武医

    谁说看病只能打针吃药做手术?谁说中医只有针灸汤药?看我用一双手,两分钟为你搞定!你问我有多少把握?在我这里没有其他答案,只有十成!
  • 末世之叶夏

    末世之叶夏

    叶夏在末世到来之时,正在逃避追捕,末世,人性的黑暗面渐渐的激发,不会有人一直那么幸运。本文不狗血,可能无cp,叶夏是一步步走向强者之道,而不是一下子,所以,叶夏会经历许多的事情,幸运,不幸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王妃休夫—誓做守财奴

    王妃休夫—誓做守财奴

    她,一个普通的护士,虽然当不了医生让她觉得很遗憾,但她还是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人。因为她就快要结婚了,对象就是和她一起工作的医生。没想到,天公不作美,结婚当天新郎逃婚,理由是——因为他太爱她了,所以没办法跟她结婚。
  • 伍域独尊

    伍域独尊

    人域,妖域,冥域,圣域,古域五域。五万年前岿祖一统五域,以人域为中心分割为五个环绕位面。五万年后位面结界松动,各位面虎视眈眈。谁将打破这五万年的平静!谁又将重霸五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