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79900000006

第6章 希腊的大门(4)

他以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伊菲革涅亚在陶洛人里》为例,来说明合乎可然律的“发现”与拼凑标记的“发现”的区别。例如后者有一个情节,远离故土许久的伊菲革涅亚遇到了两位同乡,而这两位同乡将很快被杀献祭,她就想解救其中一位让他送一封信回去给自己的弟弟,一来二去,才发现她的弟弟正在眼前。这个“发现”,不是凭借着某一个人身上的标记,而是发端于伊菲革涅亚遇见同乡想送信回家的合理愿望,因此这个“发现”包蕴着内在的必然性。亚里士多德说得好:“伊菲革涅亚想送信回家,是一桩合乎可然律的事。唯有这种‘发现’不需要预先拼凑的标记或项圈。”(《诗学》第十六章)

一种人为的标记,一种事先的拼凑,一段用意显然的回忆,一个紧逼目标的推断,由此造成一个看似戏剧性很强的“发现”——这种布局方法,在亚里士多德身后的两千年间,一直层出不穷于剧坛。由此可以证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戏剧必须合乎必然律的原则,有着超乎时间的理论活力。

除了在戏剧的题材、创作方法,特别是情节布局等方面之外,亚里士多德还对戏剧的其他艺术成分提出了相似的要求。例如,对性格描写他曾这样指出:“刻画‘性格’,应如安排情节那样,求其合乎必然律或可然律。某种‘性格’的人物说某一句话,做某一桩事,须合乎必然律或可然律。”

可以说,对戏剧创作中挖掘内在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强调,这位立论谨严的学者已到了不厌其烦的地步。

五、整一化

亚里士多德对于戏剧创作万般合乎必然律的论述,是内容方面的要求;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就是整一化原则,或称有机整体原则。这是他的戏剧学的核心所在。

亚里士多德对于整一化原则的基本精神作过如下论述:

一个整体就是有头有尾有中部的东西。头本身不是必然地要从另一件东西来,而在它以后却有另一件东西自然地跟着它来。尾是自然地跟着另一件东西来的,由于因果关系或是习惯的承续关系,尾之后就不再有什么东西。中部是跟着一件东西来的,后面还有东西要跟着它来。所以一个结构好的情节不能随意开头或收尾,必须按照这里所说的原则。

这段话在稚俗的外表下深含意蕴。头、中、尾三者各守其位,既不能任意挪动,也没有其他成分置身其间,又没有失落应有的任何一部分,可谓高低相宜、胖瘦得体。这就是整一化了的艺术品。分而述之,戏剧的整一化原则可包括完整、单一、适度这三项。

完整。除了关于头、中、尾的论述外,我们还在悲剧定义中看见亚里士多德把“完整”作为戏剧所摹仿的行动的一个重要要求。任何具有合理的内在规律的内容,都会体现为一种完整的表现形式。

因为内在规律必然有前后的因果关系,而因果关系又必然显示为一种组合秩序。因果关系越严密,这种组合秩序就越整饬,这就是构成艺术形式完整性的基础。亚里士多德说:“一个完善的整体之中各部分须紧密结合起来,如果任何一部分被删去或移动位置,就会拆散整体。因为一件东西既然可有可无,就不是整体的真正部分。”以最合理的次序和位置,让那些不可增删的各个部分紧密衔接起来组成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亚里士多德从这个意义上论述完整,可以称之为内在的完整论。他反对纯外在的、廉价的“完整”,反对那种企图把所表现内容的素材都尽力包容进去的愚蠢做法,嘲笑“许多诗人把伊利翁的陷落整个写出来,而不是只写一部分,像欧里庇得斯处理赫卡柏那样”。从这个意义上说,单一,是完整的一种保证。

单一。亚里士多德把单一看成一切优秀的艺术品的重要艺术标志。他在《诗学》第八章中曾称赞荷马在写洋洋洒洒的史诗时也不面面俱到而只环绕着一个“有整一性的行动”展开的布局技巧;但是,他认为单一对于戏剧来说又是特别重要,如果说有的史诗也可以“由好几个行动构成”,那么,它就“可供好几出悲剧的题材”。不仅情节的行进过程应该单一,结局也应单一,“完美的布局应有单一的结局,而不是如某些人所主张的,应有双重的结局”;戏剧人物的性格,也需要有相对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那么,这中间什么是达到整体单一的关键呢?亚里士多德认为是事件的一致而不是人物的一致。

他说:“有人认为只要主人公是一个,情节就有整一性,其实不然;因为有许多事件——数不清的事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其中一些是不能并成一桩事件的;同样,一个人有许多行动,这些行动是不能并成一个行动的。”(《诗学》第八章)因此,他把自己的论述重心放在事件、行动的单一上。他竭力主张,把戏剧作品中纷繁曲折的布局和情节锤炼成“一个完整的行动”。

戏剧不能单调寒伧,必须以其迂回曲折的丰富性来吸引观众,把它以“一个行动”来要求不是太绝对、太过分了吗?

其实,这里所说的“一个行动”,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动作、一个孤立的举止,而是指内在结构极为完整、紧凑、合理的一系列行动;这一个行动系列有着那样巧妙的组合秩序,它们相互之间又有着那样有机的血肉连接,以致使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独具魂魄的单个生命体。在这里,完整和单一已合而为一:说它单一,里面却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世界;说它完整,其中却没有丝毫可以分解离逸的成分。亚里士多德说:“这样它才能像一个完整的活东西,给我们一种它特别能给的快感。”(《诗学》第二十三章)

可见,他把“单一”、“完整”看成一个艺术作品成活的两个必要条件。相反,一大堆光彩耀眼的珠宝,由于它们各成其体、美色自炫,无论如何构不成单个生命体。

戏剧,也不应是一堆艺术因素的凑合,不管它们各自有着何等的魅力。正如他在《政治学》中所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体。”

总的说来,亚里士多德的单一理论着重于艺术作品的内在有机组合,而不是像后世他的崇奉者们理解、诠释的那样,成了强迫一切艺术因素在外在形式上都集中紧缩于一点的刻板戒律。

亚里士多德无心作太多的技巧上的规定,但也从鉴赏实践出发对于如何达到单一的问题提出过一些具体建议,例如他说,“情节不论采用现成的,或由自己编造,都应先把它简化成一个大纲”,“大纲既定,再给人物起名,加进穿插;但必须注意各个穿插联系得上”,这样的创作过程对于实现戏剧的单一性效果是会有某些实际价值的;

他还注意到戏剧诸因素间从综合达到单一的问题。例如他曾反对希腊悲剧演出时所特有的歌队游离于整个演出之外,更反对他们演唱从别的戏里“借来的歌曲”。他说:“歌队应作为一个演员看待:它的活动应是整体的一部分”;“唱借来的歌曲跟把一段话从一出剧移到另一出剧,有什么区别呢?”(《诗学》第十八章)把单一看成是戏剧各部分综合的目标,把各部分的活动都看成是“整体的一部分”,这对戏剧这门综合艺术来说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

适度。单一是为了保证完整而对表现对象的一种量的控制,但这还不够,亚里士多德还对已经单一化了的“行动”进一步作了“度”的控制:一定的长度、广度,归根结蒂就是适度。

他认为,一个美的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诗学》第七章)

在他看来,如果把戏剧的布局(情节)看成是一种安排,那么,度,就是被安排对象的体积,即情节的长度和厚度、所包含内容的多寡。

他用视觉形象的浅显例子说明体积适度的重要:“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千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诗学》第七章)

对于戏剧的长度,他作了这样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如能有条不紊,长一点也无妨,但“以易于记忆为限”;短一些亦可,但要容纳得下戏剧事件的相继出现和剧情的转折。他认为如把剧情长度控制在这两个限度中间,“就算适当了”。

相比之下,长的极限比短的极限更容易被剧作者突破,所以他又大略地讲到过悲剧的时间限制:“就长短而论,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这句话,在以后的戏剧理论史上曾引出过很多是非,其实亚里士多德只是根据当时雅典剧坛戏剧比赛的习惯,希望能在一个白天(太阳一周)之内演完一个剧作家的三出悲剧附带一出笑剧。这个规定并不太严格,但确实也指出了戏剧演一出时间较短的特点。

同类推荐
  •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阶段的鉴赏讲述西乐的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二十世纪等。
  •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散论

    海派书画艺术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在对其作历史性的挖掘梳理与整体性的研究推进,第一次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三代海派书画名家的经济形态作了具体的量化分析,考证其市场运作与商业推介;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三代海派书画家的从艺方式进行了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考察,对海派书画领袖及名家亦作了独到而具体的研究,探幽抉微,新意迭出。
  •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

    《美术中的流光》是“艺之趣”系列丛书的一本,图书致力于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欣赏与解读古今中外与艺术有关的一切,内容涉及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旨在以清浅平易的语言,精美详实的图片,通过著名作品的美学赏析、作品背后的奇妙故事、作者与时代的趣闻轶事等角度,全方位、多视 角地展现深邃隽永的艺术之美。在带您巡游艺术长廊的同时,更令您深刻领略艺术的文化意 蕴与历史内涵。翻开欧洲美术史,希腊神话和基督教神话两大神话系统交替出现,并驾齐驱,为历来艺术家所采用,留下了丰富的作品。这册题解式工具书,可以帮助读者研究、学习、借鉴和欣赏这类题材作品。
  • 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

    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

    《林下玄谈:中国书画批评的角度与方法》作者所撰文章,在很大程度上都选择了比较特殊的叙述角度,甚至以异于时人的艺术批评方法进入批评文本。这些文章几乎都显现着梁启超先生《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的智慧灵光,梁先生此著传导给笔者的文化智慧可以说是受益终生的。
  •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以下几方面东西的收藏方法、价值等:玉器、铜器、古币、杂项、常识。
热门推荐
  • 女神仙请自重

    女神仙请自重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天神佛,都烟消云散!天若负我我屠天,地若阻我我灭地。
  • 潋滟令之花里窀穸

    潋滟令之花里窀穸

    窀穸[zhunxi]《隶释·汉泰山都尉孔宙碑》:“窀夕不华,明器不设。”《后汉书·赵咨传》:“玩好穷於粪土,伎巧费於窀穸。”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八则》:“魂冉冉其欲离乎窀穸兮,犹逡巡以鼠思。”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约定好的不见不散

    约定好的不见不散

    还记得五百年前吗?你是高高在上的神,我是三界所不容的神魔之女,那时,你是雪国的占星师,而我是夜城的大祭司,后来,我们相识,相知,相爱,我们约定,百花谷,不见不散……可是……五百年后,我们又相遇,相遇的你变了很多,我所残缺的一魄去了哪里?我们曾经约定的誓言,又为何被你一次又一次的利用?是谁守护了约定,又是谁一次次的悔约.....
  • 何为暮冬,何所迟夏

    何为暮冬,何所迟夏

    席墨寒:江山是我的,顾澈也是我的。席&顾:第一年,顾澈出生,没有和席墨寒在一起的时间以秒为单位也是屈指可数。第二年,席墨寒的爸爸给席墨寒带了一个游戏机,席墨寒丢下一岁的顾澈研究起了游戏机。第三年,顾澈依旧缠着席墨寒各种阻挠他研究游戏机,无可奈何,便带着顾澈一起研究。......两人开始研究各种游戏第六年,顾澈为了游戏机和席墨寒打架,因席墨寒的蜜汁固执,被顾澈狠狠咬了一顿,顾澈拿走游戏机抛下席墨寒。第七年,席墨寒家里发生变故,丢下顾澈,也丢下游戏机,消失了。十年后,席墨寒回来了,他要把游戏机和顾澈找回来。1v1甜宠不弃文不定时更。
  • 炮灰女修升级记

    炮灰女修升级记

    一觉醒来,来到神异莫测的修仙世界,但却成了一个被抛弃的炮灰正道女修士,怀揣仙宝逆天改命,看她将一众天骄踩在脚下,肆意人生!勾勾小手指,上界之王也逃不出她的五指山,炮灰终有逆袭时,只为成仙渡长生!
  • 离笼

    离笼

    秦淮其人,一生唯有传奇。丰神俊朗,文采飞扬,更是家财万贯,后院清白。就是后院太过清白,牵连了两位备受看重的皇室子弟也沾染了这洁身自好的“坏毛病”,传出的断袖之论,肆意统领着帝都的八卦,百姓们议论纷纷,贵女们在不肯相信之余又不免忐忑。三公主对其更是一见倾心,只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心,为了推掉这尊大佛,也为了打散令皇帝无法容忍的断袖之论,秦淮便只能冒出来一个定亲多年的“未婚妻”。意外的笑容,铭刻在心,于是,原计划取消,米小七便成了秦夫人。
  • 苏瑾瑜

    苏瑾瑜

    征衣风尘化云烟,江湖落拓不知年;剑痴刀狂世纷云,今将衣钵卸双肩。踏尽千山无人识,当初枉受盛名牵;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
  • 穷酸的大少爷

    穷酸的大少爷

    一个人的一生都是变化无常的,而风桦逸本来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而生活却多姿多彩。从一个被母亲拉扯大的孩子变成一个豪门大少
  • 假如是琥珀

    假如是琥珀

    第一次见面,她把他从水里面捞出来,并痛斥他不会游泳不应该到深水区。第二次见面,她热情献花给他,并拥抱了他。不记得了?呵呵……第三次,她一本正经的介绍自己,抬头,愣住……这一次,盛弋成主动握住她的手“俞小姐,很高兴认识你”直到多年以后,他们才知道命定的相遇早在很久以前。那是逃也逃不掉的命运和……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