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67300000013

第13章 中国军史谜团(2)

“天京事变”导致石达开负气出走,最后兵败大渡河,太平天国由此转盛为衰,逐渐走向没落。天京事变,洪秀全、韦昌辉、杨秀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历来权力斗争都是残酷的,也许追寻是谁的过错已经不重要,它带给我们的沉重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是谁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导言:北洋水师是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的海洋舰队,在它成立的二十七年间,清政府就投入了上亿两白银,而日本建立海军的投入只相对清政府投入的十分之六。在硬件上,中国舰队的装备在当时甚至超过美国。但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却全军覆灭。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无论在质量还是经费上都超过日本的北洋舰队为何最终还是被日军舰打败了呢?北洋水师也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正史中一般记载是因为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造船舫,致使邓世昌的炮弹打不响,而导致北洋水师被日本舰队打败。但不少的资料表明这一说法存在漏洞。

从经费来看,北洋水师从1861年筹建至1888年成立的二十七年间,清政府一共投入海军军费1亿两白银,每年约300万两,占年度财政的4%~10%。而日本从1868年到1894年的二十六年间向海军拨款折合白银是6000万两,每年合计才230万两,只相当于同时期清政府对海军投入的60%。

再从硬件来看,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北洋舰队的装备都不比日本舰队差。北洋舰队的装甲数量和质量甚至都超过了美国。当时,北洋水师与联合舰队铁甲舰方面的数量比是6∶1,中国遥遥领先;非铁甲舰方面8∶9,日本略胜一筹。定远号、镇远号的护甲厚14寸,即使是经远号、来远号的护甲厚也达9.5寸。而日本方面,威力最大的“三景号”也缺乏这样大规模的装甲保护。而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综合了英国“英伟勒息白”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的长处设计而成,各装12英寸大炮4门,装甲厚度达14寸,堪称当时亚洲最令人生畏的铁甲堡式铁甲军舰,在世界也处于领先水平,而其火炮方面,北洋舰队也占优势。就平均船速说,日舰每小时比北洋舰队只快1.44节。清政府也正是从这些方面考虑,才对日宣战的。

慈禧无论从海军装备还是从经费投入来看,日本舰队想要战胜北洋舰队似乎很困难。但是结果却是庞大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联合舰队却一艘未沉!巨额军饷培养起来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军为何遭到如此惨败,到底是谁埋葬了北洋舰队?

在关于北洋舰队失败的总结中有一条将原因归结于炮弹不够,有人查阅了直隶候补道徐建寅的《上督办军务处查验北洋海军禀》统计数字,参加过黄海大战的“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广丙”七舰的存舰存库炮弹,仅开花弹一项即达3431枚。其中,供305毫米口径炮使用的炮弹有403枚,210毫米口径炮弹952枚,150毫米口径炮弹1237枚,120毫米口径炮弹362枚,6英寸(152毫米)口径炮弹477枚。黄海海战后,又拨给北洋海军360枚开花弹,其中305毫米口径炮弹160枚,210、150毫米口径炮弹各100枚。黄海海战中“定远”“镇远”共发射197枚12英寸(305毫米)口径炮弹,半数是固体弹。战至最后,“定远”、“镇远”弹药告竭,分别仅余12英寸口径钢铁弹三发、两发。这些记载都能说明当时的炮弹供应是足够的。

有专家指出是北洋舰队的布阵直接导致了这场海战的惨败。面对逼近的敌舰,北洋舰队首先布阵就陷入混乱。丁汝昌的命令是各舰分段纵列,摆成犄角鱼贯之阵,而到刘步蟾那里竟然变成了“一字雁行阵”,而实际战斗时的队形却又变成了“单行两翼雁行阵”。

即使是这样的阵形也没有维持多久,待日舰绕至背后时,清军阵列始乱,此后不复能成型。而战争一开始,平日缺乏现代素质的官兵在有效射距外慌忙开炮,定远舰刘步蟾指挥首先发炮,首炮非但未击中目标,反而震塌前部搭于主炮上的飞桥,丁汝昌和英员泰莱皆从桥上摔下,严重受伤。第一炮刚开始就让北洋舰队失去了总指挥!这场海战持续了4个小时多。清舰队一分钟射击32.8发炮弹,3.28发命中;日本舰队发射193.3发炮弹,28.9发命中。日军火炮命中率高出北洋舰队九倍以上!

那么北洋海军是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覆灭的呢?严格来说,还有许多原因,而其主因至今也没有明确说法。因此,北洋水师的灭亡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庞涓没有指挥过马陵之战

导言:传说,庞涓和孙膑都是“纵横家鼻祖”——鬼谷子的门生。庞涓由于嫉妒孙膑的才能,曾经将孙膑骗到魏国,割了孙膑的膝盖骨,还在他的脸上刻上了“私通敌国”四个字。后来孙膑去了齐国,得到齐威王的重用。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爆发,庞涓指挥魏军,孙膑指挥齐军,最后庞涓中了孙膑的计谋,拔剑自刎。但现在有史料称,庞涓曾经被孙膑生擒,那么,他应没有参加过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魏惠王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包围韩都新郑(今属河南省)。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经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由定陶进入魏境,矛头直指与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庞涓闻讯,忙弃韩而回。魏惠王深恨齐国一再干预魏国的大事,乃起倾国之兵迎击齐军,仍以庞涓为将,太子申为上将军,随军参与指挥,誓与齐军决一死战。

孙膑见魏军来势凶猛,且敌我力量众寡悬殊,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便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诱庞涓上钩。他命令军队由外黄向马陵方向撤退。马陵位于鄄邑北60华里处,沟深林密,道路曲折,适于设伏。孙膑命令兵士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再减为3万个。庞涓一见大喜,认为齐军撤退了3天,兵士就已逃亡过半,便亲率精锐之师兼程追赶。天黑时赶到马陵,命兵士点火把照路。火光下,只见一棵大树被剥去一块树皮,上书“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庞涓顿悟中计,刚要下令撤退,齐军伏兵已是万箭齐发。魏军进退两难,阵容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庞涓自知厄运难逃,大叫一声:“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正遇太子申率后军赶到,一阵冲杀,魏军兵败如山倒。齐军生擒太子申,大获全胜。史称此战为“马陵之战”,称孙膑的战法为“减灶之计”。此战后,魏国由盛转衰,孙膑却因善于用兵而名扬天下。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了这次战役。从司马迁的这段记载来看,庞涓是指挥过马陵之战的,但在历史上还有另一种说法。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汉简《孙膑兵法》中的《擒庞涓》一篇这样记载:魏军大将庞涓在公元前353年也就是马陵之战前11年的桂陵之战中,被齐军活捉。当时魏国攻打赵国国都邯郸,派将军庞涓带8万兵马出击。齐国也派将军田忌、军师孙膑领8万兵马去援助赵国。孙膑为了迷惑魏军就派齐城、高唐二大人先攻打守备森严、“人众甲兵盛”的平陵。结果齐国这两个大夫未进入平陵攻战,在路上就遭到了魏军侵袭,齐军大败。魏国开始轻敌,不把齐国放在眼里。接着,孙膑又安排部署,派遣轻战车到魏都大梁的郊外,让极少的士卒分散跟随在战车之后,显出一副兵少将寡的样子。正在全力攻赵的魏军统帅庞涓得知这个情况,丝毫没有怀疑,转而率领精兵强将日夜兼程回到大梁与齐军进行决战。于是孙膑故意施计,追击到桂陵,生擒庞涓。

这部《孙膑兵法》为孙膑弟子所写,应该说可信度也是很高的。那么既然庞涓在桂陵之战中被活捉,他怎么又在马陵之战再度指挥魏军作战呢?如果说庞涓在桂陵之战中已经受到了孙膑的计谋的“毒害”,为何他还不吸取教训,还要再次上当受骗呢?

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多次提到马陵之战的将领是庞涓。在《魏世家》中也说,当时魏军任庞涓为将,太子申为上将军。结果,魏在马陵失利,齐国擒住太子申,杀了庞涓。《田敬仲完世家》和《六国年表·魏》也都持这种说法。

这些史书的记载和从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的汉简《孙膑兵法》中的《擒庞涓》中说法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庞涓在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之间的经历。他在马陵之战被抓后,是否被齐国释放并重新担任魏国的将领。不少学者认为桂陵之战,庞涓落入齐军之手,很可能不久后就被放出来了,又一次担任马陵之战中的将领,和孙膑再次交战。《水经·淮水注》引《竹书纪年》中的记载说,在桂陵之战的第二年,魏惠王调用韩国军队,在襄陵打败了齐、宋、卫三国联军,齐国见局势危急,就传楚将景舍在中间调和,也许就在这个时候庞涓被放了出来。

但是《水经注》只是援引别书记载,其真实性尚需考察。庞涓到底有没有在桂陵之战被捉之后又被释放,还是孙膑的弟子为了显示孙膑的神机妙算而杜撰了庞涓被捉一事?由于史料的缺乏,到现在还难以断定。

曹操兵败赤壁主因不是火攻

导言:赤壁大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曹操号称百万大军,结果却被孙权、刘备的十多万联合大军打败。也由此孙、刘、曹进入三国鼎立的时期。曹操百万大军为何兵败赤壁呢?传统的说法是由于火攻,但是一场大火便可以让这么庞大的军队溃不成军吗?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说在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阳)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史学家多认为曹操百万雄师在赤壁被打败的致命原因是火攻,《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说,黄盖“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纱于其尾。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展,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曹军败在火攻上,看似证据确凿。

但是近几年来却有人提出曹操兵败的主因并不是因为被火攻,而是遇上了瘟疫,导致战斗力丧失。更为详尽的是,他们说是血吸虫病造成曹军赤壁战败的。

据说周瑜在战前曾指出曹军的不利条件:一是曹操占有北土,既未平安,加以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二是曹军“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中原)所长”;三是彼时正值“盛寒”,马无草料,会成群饿毙;四是北方士兵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传染疾病。裴氏也把曹军的传染病作为偶然导致曹操失败的两个原因之一,那么曹军究竟患的是什么病呢?1981年《中华医史杂志》和《文汇报》均曾载文,以为是血吸虫病。按《武帝纪》云:“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乃引军还。”又《孙权传》云:“瑜、普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饥疫死者大半。”又《武帝纪》裴注引《江表传》:“周瑜破魏军,曹公复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疫病,孤烧船自退,使周瑜虚获此名。’”

同类推荐
  • 中国名泉

    中国名泉

    这本《中国名酒》由金开诚主编,于元编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盂县古建筑考释

    盂县古建筑考释

    古建筑文物,它的存在与大自然为伍,不可移动,不可再生。它是时代的象征,文化的沉积,无言的史书,凝固的画卷.本书收集了盂县部分古建筑的实物,包括他们的构件数据和现状照片,为我们今后更加有效地保护这些弥足珍贵的“老者”,永续利用这笔财富而尽我们的一点微薄力量。
  •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那些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石砖瓦砾、珠宝器物……是记载先人讯息的密码。它们静静地、默默地守候着远古的秘密,等待着后人去发现,去破译。看人类祖先是如何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
  •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明清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思想指导下建成的。城墙完全围绕“防御” 战略体系建造,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以跑车、操练,非常坚固。该书详述了关于明清城墙的历史过往,特点及价值,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热门推荐
  • 爱上腹黑校草

    爱上腹黑校草

    玥婷第一天开学就惹上了校园的三大校草,本以为自己能过上好日子,没想到每天过得都是惨不忍睹的日子,玥婷和三大校草在同一个宿舍,就这样……
  • 狂妖记

    狂妖记

    一个从世上最黑暗炼狱中破空而出的少年,如魔龙出渊,他将给世上掀起怎样的风浪残存的龙魂能否找到新的身躯神仙姐姐情归何处超强魔兽布下天阵重生·竟然形成一处凶地神器之尊谁能挥舞这里是一处邪恶世界,写不尽的风流,说不完的激情,画不出的残忍,总之就是两个字=痛快
  • 来生再爱:缘牵千年

    来生再爱:缘牵千年

    几千年前,两个人真心相爱却未相伴,佛给他们一段隐约的记忆,相同的胎记和位置,看他们的造化,是否还能相爱,最后的结局,是相知相伴,还是不欢而散?
  • 不朽玄神

    不朽玄神

    十五年前,风雨大帝寒风雨意外陨落,北域墨家少主、霸家公主重伤陷入沉睡,天痕大陆乱世自此开启。十五年后,西剑州落风国少年墨天寒睥睨苍生,指点江山,踏入天下争锋。
  • 放弃深爱你

    放弃深爱你

    不过是一次平凡的相遇,背后却埋藏着与时光纠缠的苦痛,你不情我亦不愿。谎言,背叛,还有一群打马走过青春的少男少女。
  • 妖仙无双

    妖仙无双

    世事晦暗,一杯酒便醉了整个乾坤,妖仙魔途,一口气就吹散了虚意假态。一张眼嘲讽的注视,一张嘴病态无休,一双手拨撩了风起云涌。他闲散却走上无归路,醉生却不愿屈就,被迫下勉强挥手,呵:这便是仙?仙到底是何物何人何作为,俯视了苍生,仙是何去何从何意志,捏造了寰宇?
  • 从零开始学西班牙语:“袋”着走

    从零开始学西班牙语:“袋”着走

    这本《从零开始学西班牙语,"袋"着走》满足了初学者的基本诉求。不仅封面大方美观,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从最基础的西班牙语字母和发音规则入门,到日常生活、交流表达、当地生活、求学职场、文化概况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你能想到的,以及你若是有机会去西班牙语国家旅游生活或是工作能够用到的各个方面。
  •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变迁研究

    本书主要论述了新疆工业从1950年到21世纪初的发展历程,包括新疆现代工业的创立和发展,传统手工业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形成,通过详实的资料论证了新疆工业近60年的发展对新疆工业化的推进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书中还论述了近60年来新疆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的演变,新疆工业在发展中所呈现出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认为新疆工业变迁进程中,政府一直在发挥着主导作用。
  • 血染的王冠

    血染的王冠

    本书围绕中国历史上王位继承过程中发生的争斗乃至血腥屠杀,叙写了齐恒公、秦始皇、李世民、朱棣、慈禧太后等人登上帝王宝座的血色过程,充分展示了帝王厚黑学的荒诞、嗜血、无情与黑暗。
  • 异世的花朵

    异世的花朵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给你留下深刻的记忆,总有一些人,在你的记忆里不曾流失,那些人、那些事都是组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