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400000007

第7章 发现历史的价值 (4)

第二章 发现历史的价值 (4)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承载自己文化的语言和文字,这个国家就不存在了。要想保护好自己的国家,首先也要保护好自己国家的文化。

但是,“打倒孔家店”是新文运动中最有力量的一句口号,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经典在这句口号下遭到前所未有的攻击,力求进步的人们认为将孔家店抛却得越远,就越能换来社会的进步。尽管这种进取心迫切的很,但进步却并不是打倒谁就能取得的。很多人都明白,打倒孔家店是需要斟酌的,但碍于进步分子的质疑,只能三缄其口。唯有钱穆站出来逆流而行,要把孔子和《论语》扶上传统的位置。

近代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必须图强。新知识份子看到西方的强盛,希望通过走同样的道路实现中国的强盛,故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及思想,“科学”、“自由”及“民主”被反复提倡。

譬如,胡适认为中国必须经过西欧的“文艺复兴”才能进入“现代化”,他所提倡的新思潮、白话文、现代文学等便是仿效西方的“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前后,凡能对中国有利的,无论是英,法,德,俄,美或东亚的日本,都会被介绍到中国。譬如,1918年易卜生到中国表演戏剧,提倡女性自主自由;1919-1920年间美国哲学及教育家杜威到北京访问,并在各地讲学;1920年英国哲学家及政治家罗素前来中国讲学;1921年中囯共产党成立,并在北京等各地宣传马克思主义;1922年美国女性主义者桑格造访中国发表节育问题讲座;同年,科学家爱因斯坦到日本顺道访问中国;192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前来中国演讲等。

在这种时局下,两种现象应运而生:一是一意效仿西方,二是摒弃传统文化。

看到年轻人对国故典籍渐渐漠然视之,钱穆便想写一本给现代人阅读的《论语新解》,但直到去美国讲学时才得以从容地开笔,这本书在1963年完成。

当然,《论语新解》不是纯粹为了“敬告青年”所作的,它的学术性并没有降低。在“一意效仿西方”方面,不仅表现为政治上的西化,连学术、思想、教育等方面也受到冲击,最明显的就是学习西方“科学”。胡适提倡“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顾颉刚提倡“古史辨”及傅斯年倡议“材料史学”等,基本上都是在“科学主义”的指导下进行学术研究。所以提倡传统学术方法中的精华,也是他撰写新书的用意。

“新文化运动”时期,许多不利的言论,矛头都对准传统文化。譬如,有陈独秀的“批孔”,政治“专制”;胡适的“打倒孔家店”,“整理国故”,“重估一切价值”;鲁迅的“批评国民的劣根性”,“不看中国书”;钱玄同的“废除汉字”;吴稚晖的“把线装书扔入毛厕”;顾颉刚的“疑古”等主张。由于这些人都是大学教授或被美誉为“导师”的人物,所以他们的言论多少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国人误认为“传统文化”是没有价值的。

钱穆将大量的心力用于研究《论语》和孔子,一方面是因为他欣赏儒学的精义,更重要的是儒学是中国文化主要的命脉,这与民族国家存亡及发展的前途问题息息相关。在研究了中国历史种种之后,他提出“国可亡,但是天下不会亡”,因为即使朝代更替,但仍然是中国人的朝代。然而一旦“亡文化”,就等于“亡天下”。所以他不断强调民族文化与历史的重要。一个民族能够延传一定要有所“本”,此“本”即其我们的传统文化。孔子之《论语》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本”。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因此,保存民族文化,就必须重视孔子,重视《论语》。

其实,“打倒孔家店”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误解。“打”只是一种方式,关键是“打”后的结果“倒”。在这里,胡适的一个“打”字,只是用来表明他对“孔家店”的些微不满和对吴虞的支持。就这样一番好意,却被曲解成了对传统文化的一概否定,钱穆不得不站出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喊出另一种声音。他担忧的是,如果在中国连经典都成了废纸,一切知识和观点都来自西方,那中国等于在积极争取做人家的殖民地,历来读书人心中的那个“天下”,也就没有了。

历史注脚:

钱穆说《论语》

在五四运动爆发前期,钱穆还在果育小学任教,二十四岁的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作品,《论语文解》。他对《论语》的研究则在更早之前。可以说钱穆对于传统的经典有着很深厚的学识和情感。他在后来的著述中,还撰写了《论语要略》、《孔子论语新编》、《论语新解》、《孔子略传<;论语>;新编》。

一字之差

1921年,胡适在《吴虞文录》的序言中写道:“吴先生和我的朋友陈独秀是近年来攻击孔教最有力的两位健将,他们两人,一个在上海,一个在成都,相隔那么远,但精神上很有相同之点”。“我给各位中国少年介绍这位‘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又陵先生!”,这可算作是“打倒孔家店”的滥觞。但胡适先生所说的只是“打孔家店”,而不是“打倒孔家店”,仅一字之差,语意却大相径庭!

古人绝非腐朽之辈

读史是在读著史之人的心,乐观的人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而悲观的人笔下的故事往往绝望黑暗。从钱穆的书来读钱穆,便可以看出他为人的真诚细致,对待古人“恭而安”,总是怀着尊敬之心读出古人的良苦用心和独特智慧。

钱穆在讲到《三国志》的时候,讲到了一个问题。从班固的《汉书》之后,正史均以断代为史,但是一代的史书必有所主,汉代之后,晋代没有起,陈寿是三国中的蜀人,在晋朝做官。照历史传统,是由魏到晋,陈寿应该以晋为正统。因此在他的《三国志》,只魏帝称“本纪”,蜀、吴诸主均称“传”,“本纪”是记述君王的,而“传”是记述重要的人物的,陈寿尊魏,颇为后世所非议。但他书称《三国志》,而不以《魏书》为名,不与《汉书》、《后汉》、《晋书》同例,既名“三国”,则是并列的,因此,钱穆特别提醒读者要去体会陈寿不得已的用心。

仔细体会古人在书中的用心,才能真正算作是读懂了一段历史。但是在钱穆生活时代的年轻人,往往以疑古惑经、恣意批评为荣,对古人争论的东西不屑一顾,钱穆评价这样的人“无论其见解是非,只是太轻薄,太不忠厚,便该是一病。” 钱穆批评起年轻人来,可谓“温而厉,威而不猛”。

“所以我要告诉诸位,在我们前代老辈人之工力,我们不该看轻抹杀。”否则,以批评古人为荣的人只会流于轻薄狂生的名,忽略了书本中蕴含的人物思想精华,和古人为求传承脉络而做的功夫。

卢弼添加的宋代高似孙的批注,也让钱穆想到提醒学生,“做学问不能只为写论文,也该学前人作笔记,笔记用处有时比论文大。我们尽要拿一个题目放大,好成一篇大论文,可以在杂志上刊载。但从前人考虑得周到,一条条笔记中,不晓容纳多少问题在内,易查易看,对后人贡献大。”如卢弼,虽然近人讲史学不会推尊到他,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的点,也凝结了他的心思,这样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虽然他一辈子的成绩只是专研了一部《三国志》,但这也了不得。“前辈人终究曾下了实在工力,我们哪能存心轻蔑。这是我们做学问的一个态度问题,或说心术问题。若先已存心轻薄前人,又何能在前人书中做出自己学问。”18

在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一个轻薄狂生的故事,与钱穆的观点颇为相似。

有一个狂妄的晚辈书生,品性狂妄,对今人古人都喜欢鄙视谩骂,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身价。如果有人挑出他的毛病,他便会恨之入骨,有时甚至殴打别人。

正赶上河间府举行岁考,十几名并不熟识的考生同住在一起。一个凉爽的夏夜,大家分散坐在庭院中乘凉,那狂妄的书生就随心所欲地高谈阔论起来。大家不想听他尖刻的话,便由他点评。但是树后面坐着的一个人一直与他争辩,轻易就指出狂生谈论中的谬误。狂生被问得哑口无言,便恼羞成怒:“你是谁?”黑暗中只听到回答说:“我是焦王相呀。”焦王相是河间府一带有名的老儒生。那狂生便惊骇地问:“你不是已经死了吗?”只听黑暗中笑着回答说:“我如果不死,怎敢去冒险摸老虎的胡须呢?”狂生恼怒地跳着脚叫喊,但只听见“吃吃的”耻笑的声音,却无从寻人。

纪晓岚笔下嘲笑的轻薄狂生,与钱穆批评的大胆后生如出一辙。在钱穆的那个年代,多的是“信口批评古人”的嘴巴,唯有他诚惶诚恐,珍惜古人的智慧和生命,如同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历史注脚:

三国的名称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魏蜀吴三国的称法沿用至今。钱穆分析陈寿的想法:他不能称三国为“魏、汉、吴”,因“汉”是王朝之名,所以当时魏人决不称蜀为“汉”,汉则已让位给魏了,在魏人定称它是“蜀”。而从吴国人讲,通称蜀是汉。黄震(东发)的《黄氏日钞》里,提出这问题,钱穆读《黄氏日钞》后,对此大为佩服。

古人的批评精神

现代文人的文学批评都变成了文学表扬,从不说难听的话,一味地恭维对方。但是在古代,文不和则批是一种文人的传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宋理学家陆九渊。

陆九渊要求门人:“大凡文字宁得人恶,得人怒,不可得人羞,得人耻。”对于弟子的批评,毫不留情面,对大儒朱熹的批评亦是如此。朱熹是陆九渊素所敬重的好友,而陆对朱的一封来信有所不满,在回信中便不留情面地讲了自己的看法:“今阅来书,但见文辞缴绕,气象褊迫。”对自己的哥哥,陆九渊批评时也毫不留情。这样的批评家,现代鲜矣!

家国需要自己的仪式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的年号,是溥仪的“宣统”。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的做法,而改用民国纪年。但是到了后来,人们渐渐连民国也不说了,干脆叫“公元几几年”,到了新中国成立,便正式改用公元纪年了。这似乎是极其自然的事情,但这种变化,被钱穆称之为“亡国现象”。

同类推荐
  • 皇路

    皇路

    他不是不想过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悠然生活,也不是一心图谋王者霸位想要成为九五之尊。皇路,看他如何从一个娇柔戏子蜕变回归为一代帝君……
  • 皇后娇宠

    皇后娇宠

    带着前世记忆投胎,本想混吃等死当一个米虫,却偏偏有人不放过自己。哼,不怕,姐一个有现代思想的人还怕你们古代人不成?来来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大庸皇帝

    大庸皇帝

    大庸帝国悠悠荒荒,帝国皇帝轩辕明易乃一代明君,他的霸业从亲政开始,一路的艰辛与辉煌由你我见证。帝国国教神元教为东方大陆第一武林门派,不为世人所知,但力量非凡,轩辕明易身为教主自然责无旁贷。政治与武学的融合,历史与侠义的交织,美女与名士的汇聚,逍遥与责任的碰撞,大庸皇帝将全部呈现给你。醉卧江山,美人在怀。武霸天下,快意江湖。
  • 从东汉到大魏

    从东汉到大魏

    还有比穿越后,被告知只有一年寿命更悲惨的吗。穿越成为曹冲,凭借先天优势夺嫡、延寿、改天换命。(短篇小说,字数不多,短小精悍)
  • 翼时代

    翼时代

    为救人意外得到时之玉,居然穿越到次时代的大新朝,本意逍遥于世,奈何形式逼迫,既然如此,何不搅个天翻地覆,开创我的翼时代!
热门推荐
  • 青春之魔法乐章

    青春之魔法乐章

    她,是九个魔法贵族的混血儿;她,也是九个魔法贵族的混血儿。她们,是亲姐妹,她们两人,却浑然不知。他们,是整个魔法界的希望;他们,也被认为是整个魔法界最大的危险??他们,能顺利拯救魔法界,并摆脱那些谣传吗?他们,能接受自己的身世之谜吗?!
  • 阴司在人间

    阴司在人间

    大学生兼职假道士的白水泽从来不相信鬼怪之说。可就是有那么一天,他被误抓到了冥府。在阎王的胁迫下,他成为了快要消失的职业——城隍。瞧过了仙府道门,见多了冥府鬼尸的他,心中感慨万千,到底是这个世界变了,还是他的世界变了?
  • 灵亦轮回

    灵亦轮回

    一座千年古墓重现天下,其中的神器引得无数势力觊觎。而一个普通的平凡少年,却拥有开启墓门的钥匙。他将面临怎样的命运?知晓身世的他,又如何抉择?这是一个关于取舍与信仰的故事。“我林志平,愿为天下苍生死;却唯独,放不下一个她!”
  • 绝琴仙尊

    绝琴仙尊

    为了爱情放弃一切,为了爱情穿越到了另一大陆,他杨天在另一大陆遇上了同一女子,为她付出了一切的一切,甚至生命。。。。。。
  • 成长日记之616

    成长日记之616

    一个大叔,一次会谈,改变了一群热血青年的生活,他们的小组里有智商超群但也有缺陷的特长级天才,有天才级黑客兼道具设计师,有体格壮硕的富N代打手,还有熟悉各种高低端军事设备的复员军人,但他们也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的故事将在一所大学里展开,没有时空穿越,没有盖世武功,只有真实且并不遥远的生活!
  • 复古诗集

    复古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灵世界之异世女法士

    六灵世界之异世女法士

    不明不白地被黑魔法师杀了,原本以为回去冥界,结果再次睁眼居然成了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儿!好吧,蓝静姝认了。在这个魔法异世过得还不错,一夫一妻制,身为最小的公主,爹疼娘爱兄姐护,魔法天赋也挺好,日子过的很滋润。但是!七年之后,将军造反,只有自己和姐姐逃了出来,踏上了复仇之路,结果,却在山洞发现了看似是造反将军的尸体,这,是怎么一回事?
  • 风起了,你来了

    风起了,你来了

    我以为,放下所有执念,放下所有纠缠,就不会有眼泪,就可以不再孤单一个,就可以不再漂泊,就可以面朝大海,等待春暖花开,可是又怎知,欲想忘却,却偏难忘却。最终搁浅了韶华,思念成灰。
  • 六鼎记

    六鼎记

    剑尘,江湖中公认的第一高手,一手快剑法出神入化,无人能破,当他与消失百年的绝世高手独孤求败一战之后,身死而亡。死后,剑尘的灵魂转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并且飞快的成长了起来,最后因仇家太多,被仇家打成重伤,在生死关头灵魂发生异变,从此以后,他便踏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剑道修炼之路,最终成为一代剑神。本书实力体系,由低至高——圣者,大圣者,圣师,大圣师,大地圣师,天空圣师,圣王,圣皇,圣帝。
  • 傲世双穷

    傲世双穷

    这是一个强者至上的世界,没有夺人眼球的魔法,却有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力量,在这多姿多彩的世界,又将会发生什么呢?